重质碳资源及下游产品的应用开发及高值化利用申报指南
2019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重点产业创新链(群)(一)工业领域1.高性能特种材料1.1重卡汽车用高性能摩擦材料研究内容:针对重卡汽车制动系统对高性能摩擦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发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擦材料及其摩擦副/片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摩擦材料成分体系优化设计、合成方法、摩擦性能、以及摩擦副/片服役性能等,揭示摩擦磨损机理,提升材料强度和耐磨性,增强使用稳定性和寿命,在重卡汽车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重卡汽车高性能摩擦材料制备技术规范,开发出2种以上典型摩擦副/片产品,应用于重卡汽车等领域,取代进口,形成产业化示范推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
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盘/片摩擦材料:密度1.9-2.2g/cm3;极限工作温度1300℃;拉伸强度≥120MPa;压缩强度≥180MPa;弯曲强度≥150MPa;层间剪切强度≥15MPa;冲击韧性≥25KJ/m2;摩擦系数0.35-0.45;刹车盘磨损率≤0.05µm/(面·次);刹车片磨损率≤0.35cm3/MJ。
使用寿命≥10万公里。
1.2轻质高导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天及核技术领域对轻质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发展高模量、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建立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体系,揭示碳/碳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探明微观结构与复合材料力学、热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典型的高导热碳/碳复合材料构件。
考核指标:建立高模量高导热碳/碳制备技术规范,热导率≥550 W/(m·K),复合材料拉伸强度≥180MPa,模量≥150GPa,获得典型的热结构复合材料构件,实现产业化应用示范与推广,申请发明专利2件以上。
1.3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紧固件力学性能低和分散性大的问题,发展原位自生SiC纳米线改性SiC/SiC复合材料,研制新型SiC/SiC紧固件,研究材料的制备工艺、热物理和力学性能,掌握其微结构-性能相关性规律,制备SiC/SiC 销钉和螺栓,研究加工工艺的影响并考核其性能,建立SiC/SiC 销钉和螺栓的制备工艺规范。
陕西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2024年)

2024年度陕西省科技支配项目申报指南本次发布的科技支配申报指南包括: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和陕西省科学探讨发展支配,指南内容如下:陕西科技统筹创新工程支配一、重点产业创新链依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总体思路,结合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和布局,凝炼煤化工、石油自然气化工等重点产业创新链,以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或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为目标,部署创新工作。
(一)重点方向工业领域1.煤化工产业(1)低变质煤中低温热解关键技术示范及产业化(2)低变质烟煤的分质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技术(3)粉煤及粉煤中低温热解固体产物半焦的综合利用(4)煤合成自然气技术(5)中低温煤焦油的高效回收和深加工利用(6)煤制油关键技术(7)煤基合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8)氯碱化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探讨(9)煤化工工业示范装置关键技术产业化(10)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耦合发电技术2.石油自然气化工产业(1)炼厂副产烃类提取转化关键技术开发(2)丙烯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3)甲醇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4)石油自然气芳烃类下游产品开发制备关键技术(5)丙烯酸及酯类化合物合成关键技术(6)自然气干脆转化利用关键技术(7)丙烯干脆氧气环氧化合成环氧丙烷关键技术产业化(8)低表面能氟硅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及应用(9)含氟液晶中间体的探讨开发(10)国Ⅴ标准干净油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3.新能源汽车产业(1)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发(3)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4)自然气(CNG、LNG)汽车关键技术(5)HPDI LNG重卡关键技术(6)替代能源汽车关键技术(7)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8)动力与储能电池研发(9)电动汽车平安性关键技术研发(10)电动汽车复合制动技术研发4.软件产业(1)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研发(2)支持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移动互联网软件研发,如中间件及大型应用(3)煤炭、石油、电力、通信等领域装备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研发(4)移动电子商务标准研发(5)电子商务平台中智能搜寻引擎等核心技术研发(6)移动互联网中隐私爱护关键技术研发(7)才智政务、才智交通、才智公共平安、才智教化等大型才智应用(8)基于移动终端的云服务关键技术应用示范(9)移动互联网络平安认证及平安应用中关键技术(10)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控防治系统部署方案及关键技术5.集成电路产业(1)4G移动通信芯片及支持现有4G标准的SOC芯片(2)面对高端SOC芯片的高速接口和高效限制IP核研发(3)平面显示器配套集成电路开发(4)绿色节能电源管理芯片、专用智能计量芯片、电子安防芯片的研发(5)大功率MOSFET和IGBT器件设计及生产(6)驱动组网限制LED才智照明SOC芯片开发(7)基于GPS/北斗的卫星导航SO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8)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智能传感芯片、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芯片系统研发(9)高速大容量存储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设计(10)模拟、数模混合、MEMS、高压电路、GeSi等特色工艺开发(11)高密度小体积封装和3D封装工艺技术6.航空、航天及位置服务产业(1)先进通用飞机设计及发动机关键技术(2)先进通用飞机机载设备及航电关键技术(3)通用飞机地面导航设备(4)高精度天线等核心组件,以及导航传感一体化核心部器件研发(5)室内外定位融合服务平台及终端设备研发(6)兼容型北斗导航终端、北斗高精度授时设备及其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7)高辨别率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遥感一体化综合处理和分发应用等关键技术研发(8)面对深空探测应用的抗辐射集成电路芯片7.新材料产业(1)高效钼精矿焙烧关键技术及装备探讨(2)高品质二硫化钼制备技术探讨及产业化(3)高性能钼及钼合金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4)宽幅钼及钼合金板片材产业化(宽度≥600mm)(5)高性能低氧TZM合金制备及产业化(D含量低于200PPa,拉拉强度高于710MPa)(6)钼酸铵制备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探讨及产业化(7)石煤钒矿中的钒、碳的高效富集技术探讨(8)矿湿法冶金过程中的废水综合治理及清洁生产(9)高纯金属钒制备工艺探讨及产业化(10)氮化钒制备高效关键技术的研发(11)大尺寸电子级超导磁控直拉法单晶硅制备关键技术及装备(12)高端金属镁产品研发及产业化8.城市轨道交通产业(1)机车电气限制装置、变流装置、传感器、轮对、转向架等机车车辆配件(2)轨道交通装备整机技术(3)轨道交通装备驱动系统技术(混合动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快速轨道车辆装备技术)(4)轨道交通装备牵引与限制系统关键技术(5)机车车辆网络限制关键技术(6)钢轨的探伤、打磨、检测技术(7)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及运维起重、作业装置、状态检测关键技术(8)地下轨道勘察与设计技术(9)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10)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与设备9.现代服务业产业(1)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2)基于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微小型电子商务群运营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3)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4)面对公众财宝管理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5)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研发与应用示范(6)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分析

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国际动态与趋势 (4)二、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 (5)2.1 全球碳减排目标与合作机制 (7)2.2 各国政府与企业战略布局 (8)2.2.1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10)2.2.2 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11)2.3 碳市场建设与发展 (12)2.3.1 国际碳市场规则与影响 (13)2.3.2 国家间碳市场链接与协同 (15)三、国际CCUS技术态势分析 (16)3.1 碳捕集技术 (17)3.1.1 提高捕集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途径 (18)3.1.2 新型捕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9)3.2 碳利用技术 (21)3.2.1 能源化利用技术 (23)3.2.2 生物能源与其他新型利用途径 (24)3.3 碳封存技术 (25)3.3.1 地质封存与管理技术 (27)3.3.2 海洋封存技术与应用前景 (28)四、挑战与机遇 (29)4.1 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31)4.2 政策与市场机遇 (33)五、结论与建议 (34)5.1 总结与展望 (35)5.2 对策与建议 (37)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的发展战略与科技态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碳捕集技术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概述将简要介绍国际范围内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背景、主要战略方向以及科技趋势。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阐述碳捕集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概述当前国际碳捕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应用前景,分析国际碳捕集技术的几个主要战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应用等方面。
重点分析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态势。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科技计划,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申报“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特制定此申报指南,以便申报人了解相关要求与流程。
一、申报主题和范围1.项目主题: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新材料、设备与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储存、转化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1.申报单位应为独立法人或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具备独立承担项目任务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条件。
2.申报项目应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应用前景,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申报单位需详细说明项目的创新点、科研目标、研究计划、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应用效果等。
三、申报流程1.申报前,申报单位需首先下载“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表格,详细阅读并准确填写相关信息。
2.学术交流会:申报单位需参加由项目牵头单位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介绍和展示项目的关键内容和技术方案,并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
3.提交申报材料:申报单位需将填写完整的申报表格及相关附件提交给项目牵头单位,包括项目研究计划书、科技成果转化方案、项目预算等。
4.评审与审核:项目牵头单位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和审核,评选出优秀项目并通知申报单位。
5.合同签订:申报单位和项目牵头单位将根据评选结果进行合同洽谈,商定项目的具体实施细节和责任划分,签署项目合同。
四、项目实施和管理1.项目实施:经合同签订后,申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时间节点,启动项目研究,开展实验和试验,并记录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项目管理:项目牵头单位将组织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必要时向申报单位提供协助和支持,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 2023 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目的
2.概述 7 个重点专项的内容,包括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
3.指出申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指南
4.介绍 2023 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工作
5.总结文章,呼吁相关领域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申报
正文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 2023 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该指南旨在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 7 个重点专项中,包括了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和交通基础设施。
其中,《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特别指出,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将加大对储能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支持力度。
根据申报指南,申报项目需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组织。
其中,2023 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该奖项旨在表彰和鼓励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和个人。
在此,我们呼吁相关领域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抓住机
遇,积极参与申报,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贡献力量。
减污降碳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减污降碳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24申报指南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24申报
指南
16年“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旨在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和项目承担,推动新型重点材料对应技术的集成及产业化。
本专项属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规模为10亿元,研发领域涵盖高温超硬金属材料、基于复合材料的变形后增强技术、金属材料的3D印刷技术、多孔聚合物材料的改性与应用、智能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新型功能改性及复合材料等。
申报条件:
1.必须为拥有国家科技部(GSTMO)审批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正式机构,有自费项目研发能力的法人且从事关于科技创新研发的经营活动;
2.具备相关的技术资质和研发能力,参与企业为具有成熟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企业;
3.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研发负责人及企业负责人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4.企业研发项目必须要有机关或单位的批准才能参与申报本专项,方可开展研发活动;
5.项目申报领域与本专项主题及支持内容必须相关,且有重大技术创新;。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重大项目课

课题 5. 钢渣活性组分固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钢渣排放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研发钢 渣钙镁活性组分稳定固化及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与装备, 形 成高值化产品体系,提升钢渣利用的经济效益,为难处理冶金废渣的
5
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研发冶炼液态钢渣改性制备陶瓷等产品关键技术 与装备; 研发废弃钢渣活性组分快速固化及低成本生产泡沫混凝土等 关键技术;研发钢渣中活性钙镁分级提取联产超细碳酸钙、吸音材料 等高值产品关键技术, 优化集成万吨级钢渣梯级利用与大规模处理全 流程工艺。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钢渣制备陶瓷、钢渣生产泡沫混凝土、钢渣 制备碳酸钙和吸声材料等核心技术与装备,实现钢渣掺量>40%;钙提 取率大于 75%,吸声系数大于 0.5;产品符合行业相关行业标准,分 别建成万吨级钢渣制备陶瓷及泡沫混凝土示范工程, 千吨级以上钢渣 制备碳酸钙和吸声材料工业模式装置; 示范工程实现 3-6 个月以上的 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全流程“三废”排放达标,节能效益显著; 申请相关国家发明专利及制定编制行业标准。 课题支持年限:2011-2015 年。 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 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为 12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自筹经费不低于 1800 万元。
6
SO2 技术,建立低成本、连续稳定磷石膏制酸工艺;研究尾渣氧化钙 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高值化的钙质下游应用产品;开展磷石膏制酸 关键设备研究,优化集成万吨级硫磺分解磷石膏制酸全流程工艺。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半水石膏节能化煅烧、硫磺低温分解磷石 膏制酸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半水石膏煅烧成本小于 35kg 标煤/ 吨,磷石膏转化率大于 99%,分解温度小于 1100℃,气相 SO2 浓度大 于 12%,形成 1-2 项尾渣氧化钙高值利用的下游产品及生产工艺;建 立万吨级工业示范工程,实现 3 个月以上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全流程“三废”排放达标;硫酸生产成本小于 400 元/吨;申请相关 国家发明专利及制定编制行业标准。 课题支持年限:2011-2015 年。 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为 14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自筹经费不低于 2000 万元,由企业牵头申 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质碳资源及下游产品的应用开发及高值化利用
申报指南
一、项目目标
立足新疆优势资源(煤炭、石油)的综合高效转化与高值化利用,针对新疆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石油炼化、煤化工产业的副产物煤沥青、催化油浆、裂解焦油及其它重质碳资源为原料,研究其组成与结构,采用超临界萃取、催化加氢、热缩聚等技术对原料进行提纯、调配和改性,探索制备中间相沥青以及针状焦、碳微球、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工艺方案及工艺参数,形成从原料化学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生产示范—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二、项目任务
任务1:重质碳资源的化学组成分析及评价
通过气-质谱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测试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开展重质碳资源中芳烃、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等组分分析,为原料的选择和调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案。
任务2:重质碳资源的精制及处理工艺研究
通过分级萃取、加氢等工艺对煤沥青、煤焦油、催化油浆、减压渣油、焦化蜡油等重质碳资源进行精制,建立高品质沥青制备的集成工艺。
任务3:中间相沥青的可控制备与中试生产
以精制的重质碳资源为原料,通过加氢、聚合等工艺制备出满足纺丝要求的中间相沥青;将精制后的原料经聚合工艺制备出满足针状焦生产要求的原料,确定工艺参数、原料配比等数据;根据实验室数据,进行中试放大,建成50吨/年中间相沥青中试试验装置,实现装置平稳运行。
任务4:重质碳资源下游产品的开发
以精制的重质碳资源或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通过纺丝、喷雾热解、缩聚等方法制备出不少于2种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开展其在油水分离、苦咸水淡化、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三、考核指标
约束性指标
建立重质碳资源制备中间相沥青工艺包1套,形成关键技术不少于2项,建成1套50吨/年中间相沥青中试装置,所得中间相沥青中各向异性成分>80%,喹啉不溶物<10%。
以精制沥青或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开发出的下游产品性能指标高于国家标准。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名,形成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年。
预期性指标
1、建立中间相沥青生产技术规范,中间相沥青产品标准规范。
2、项目完成后,为20万吨/年针状焦项目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四、申报要求
1. 以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牵头,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2. 申报主体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按任务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3. 牵头企业须在2018年10月之前注册成立,资金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且近三年处于盈利状态。
4. 总项目及任务负责人须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5岁以下。
5.申请财政经费不高于项目总经费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