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复习资料
营养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营养:是机体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构建组织器官、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防病保健的过程。
2 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体力3 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它食物成分对4 产能营养素: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者的统称。
5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成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6 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成为‚食物的热价‛或‚食物的能量卡价‛,亦称‚能量系数‛。
7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维持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生命活动情况下的能量代谢。
8 食物热效应(TEF):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额外增加的现象,过去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9 必须脂肪酸(EFA):是指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10 血糖生成指数(GI):简称血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性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11 食品营养强化: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某些天然成分的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营养强化,简称食品强化。
12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功能,适于特定食用,但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13 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14 动脂:中性脂肪主要构成肌体存脂肪如皮下脂肪等,在肌体需要时可被利用,参加脂肪代谢和供给热能。
其体内含量随膳食摄入热能和活动消耗热能的不同而变化较,所以中性脂肪又叫‚动脂‚15 能量代谢:是指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16 千卡:将1000克水有15℃升温至16℃所需要的能量为1千卡。
17 焦耳:用1牛顿的力推动物质移动1米所需要的能量为1焦耳18 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营养学的全部复习资料资料

动物营养学一.名词1、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机体蛋白质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在合成机体组织新的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
2、瘤胃的氮素循环:瘤胃液中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3.动物营养答: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4.瘤胃降解蛋白质(RDP)答:RDP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饲料蛋白质称为瘤胃降解蛋白。
5.理想蛋白答:理想蛋白是指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畜禽氨基酸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6.美拉德反应答:饲料热处理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对氨基酸的消化有不利影响,在干燥的条件下,使得蛋白质肽链上的游离氨基酸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形成一种氨糖复合物,不能为蛋白酶消化称为美拉德反应。
7.随意采食量答: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才是饲料的数量。
8、瘤胃的氮素循环:瘤胃液中多余的氨会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并在肝中转变成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这种氨和尿素的生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9、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称为~10.真消化率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11.计算公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100%。
12.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内源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有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营养学复习

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一.公共营养学(1)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它包括:①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EAR指可满足生命某一阶段不同性别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营养素需求的营养素摄入量。
群体平均的营养素需要量,用于营养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是制定RDA的基础。
②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推荐摄入量(相当于 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NI 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
RN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 是根据某一特定人群中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需要量而设定的。
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推荐膳食供给量:个人的营养素摄入指标,来自预计平均需要量(EAR)如果需求量呈正态分布时,则:RNI=EAR+2SD (标准差)如果EAR的变量不足以计算SD时,可假设10%EAR=1SD,则:RNI(RDA)=1.2EAR③AI,adequate intakes,适宜摄入量:指对健康人群所进行的观察或实验研究得出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一般大于EAR,也可能大于RNI,但小于UL。
AI不一定是一个理想摄入量。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也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
④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可耐受的高限摄入水平:UL指在生命某一阶段和不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每日最高营养素摄入量。
目的:为了限制膳食和来自强化食物及膳食补充剂的某一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以防止该营养素引起的不良作用。
营养学期末复习重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食品营养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食品营养强化:根据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元素,或某些天然食品提供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营养补充剂:正常膳食之外增加的一类为补充膳食不足或特殊需要的制剂,不与食品形成统一整体第一限制氨基酸:与需要量相比,食品中含量不足的EAA。
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对其他氨基酸的利导,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其次为第二、三、四等限制氨基酸烟酸当量在体内平均6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烟酸(但转化过程受B2,B6,铁,亮氨酸等因素的影响)烟酸当量(NE)=烟酸(mg)+1/60色氨酸(mg)中国成人RNI:男性14mgNE/d叶酸当量:叶酸当量DFE(μg)=膳食叶酸(μg)+1.7×叶酸补充剂(μg)膳食中叶酸的吸收率为50%,叶酸补充剂生物利用率85%,是纯食物来源叶酸利用率的1.7倍中国成人RNI:女性13mgNE/d膳食调查:通过对特定人群或个人每天各种食物摄入量的调查,计算出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根据受试者当时的劳动消耗、生活环境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殊需要,与参考摄入量(DRI)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摄入的营养素质量及配比是否合理的一种方法。
膳食调查方法:称重法、记账法、24小时回顾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物频率法。
营养调查: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
包括:膳食调查、生化检查、体格检查。
营养质量指数(INQ):指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INQ=某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营养素密度=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推荐供给量能量密度=所含能量/能量推荐供给量INQ=1 营养需要达到平衡;INQ>1 营养价值高INQ<1 营养价值低RNI:推荐摄入量.传统使用的RDA,是满足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营养学基础总复习题参考答案(简)

营养学基础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营养——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况的动态过程。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所利用的有效成分,能提供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构成机体的原材料。
3.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4.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人体合成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5.半必需氨基酸——可由其他氨基到转化而来,若由膳食中提供则可减少相应氨基酸的供给6.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EAA与参考蛋白的EAA构成比较,数量最感缺乏者称为LAA。
7.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EAA含量之间的构成比例8.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9.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10.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贮留量/氮吸收量×10011.参考蛋白质——鸡蛋蛋白/母乳蛋白EAA相互比值与人体最接近,它们的生物价最接近100,即在体内将近100%可被利用。
通常将鸡蛋蛋白作为参考蛋白质。
12.完全蛋白——必需AA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与人体需要相近,既能保证健康、又能促进儿童发育13.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AA种类齐全,但多少不均匀,比例偏离人体所需,以其为唯一蛋白来源时,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14.不完全蛋白——必需AA种类不齐全,为唯一来源时,不能维持生命15.氮正平衡——摄入氮>排泄氮16.等平衡——摄入氮=排泄氮17.负平衡——摄入氮<排泄氮18.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三脂19.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20.动脂——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量影响而变化很大的脂肪21.定脂——磷脂、固醇类、鞘脂、糖脂等称为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其储量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22.膳食纤维——为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其不能在人类小肠消化和吸收,可部分或完全在结肠内发酵23.乳糖不耐受症——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肠黏膜刷状缘乳糖酶缺乏,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食含有乳糖的食物时发生的腹泻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24.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可利用的能量值称为能量系数25.食物殊动力作用——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26.基础代谢——人体在适宜的气温(18 ℃~25 ℃)环境中,处于空腹(一般禁食后12小时)、清醒而安静状态下,维持最基本活动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7.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人体每平方米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28.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29.维生素A原——植物(黄红绿色蔬菜)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一部分在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30.常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0.01%31.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0.01%32.重金属元素——指在标准状况下单质密度大于4500kg/立方米的金属元素.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有镉、汞、银、铜、钡、铅等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重金属元素,砷33.合理营养——要求膳食能供给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并不发生缺乏或过量的情况34.合理膳食——能保证供给符合机体生理状况、劳动条件及生活环境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膳食应以数量充足、质地良好的不同食品按照营养学的原则遵循正确的烹煮方法和膳食制度调配而成,为身体的发育、成长和健康、长寿服务。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营养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1. 营养的定义
营养是指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各种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2. 营养素分类
•碳水化合物:主要作为能源供给;
•脂肪:储存能量、维持细胞结构;
•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调节体液平衡;
•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水:维持体温、溶解物质、运输养分。
3. 营养的吸收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吸收;
•脂肪通过乳糜和鱼胶等方式吸收;
•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肠道吸收。
4. 营养素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
•脂肪:维持细胞膜、保护内脏器官;
•蛋白质:构建和修复组织;
•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
•矿物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水:维持体温、帮助消化吸收。
5. 营养与健康
•良好的营养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多种疾病;
•不同人群需求的营养素量有所差异;
•均衡饮食、多元化摄入有助于获得全面的营养。
6. 营养补充品
•饮食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考虑选择营养补充品;
•补充品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和使用;
•过量补充营养素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了解和掌握基础的营养学知识对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获得全面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营养人体获得食物并利用其作为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2.营养素用以维持人类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所必需的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3.营养价值:指食品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一般说,食品中所提供的营养种类及其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越高。
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的营养组成、功能特性以及为保持、改善和弥补食物的营养缺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一门学科。
5.必需脂肪酸: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7.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当某些或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标准水平时, 不论其他LAA的含量与比例如何适当,其营养价值也必然大大下降,这些含量不足的必须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8.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此比例适当。
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9.蛋白质互补作用:将几种蛋白质适当搭配,同时食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现象为互补作用.10.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常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主要分为两类:消瘦型和水肿型。
11.氨基酸模式: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12.氨基酸评分:计算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或理想模式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的方法,计算的比值称为化学评分或氨基酸评分13.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14.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基需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的草酰乙酸结合方能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15.食物热效应:又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或膳食生热作用(dietary calorific effect),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营养学考试必背考点

营养学考试必背考点
本文档旨在帮助准备营养学考试的学生了解必背考点,以便更好地备考和取得好成绩。
1. 营养学基本概念
- 营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营养素的分类和功能
- 必需营养素和非必需营养素
2. 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
- 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
- 营养素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
3. 营养素的代谢与利用
- 营养素的能量产生和利用
-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途径
4. 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与疾病关联
- 营养素缺乏和缺陷病的相关性
5. 膳食指南和营养评估
- 不同国家的膳食指南和推荐摄入量
- 营养评估方法和指标
6.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 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要求
7. 膳食补充剂与功能性食品
- 膳食补充剂的定义和分类
- 功能性食品的特点和作用
8. 营养学实验研究方法
- 营养学实验的基本设计和方法
- 营养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营养学考试必背考点的概括,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详细研究和复。
祝您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运动营养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食物以满足运动员的特殊营养需要,并通过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体力恢复的科学。
2、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称为营养素。
依据其化学性质与生理功能,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可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
3、膳食纤维:是指膳食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和琼脂等,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影响人体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身体健康的一类糖类物质。
4、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对维持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有重大作用的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5、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但又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合成机体蛋白质所必需的,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6、维生素缺乏症:机体中某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相应病理症状,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7、基础代谢:在人体处于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摄氏度左右,外界安静,心情平静时的热能消耗,也即用于维持体温、呼吸、循环、排泄、腺体分泌等必要生理机能所需要的热能,称为基础代谢。
8、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之间相互作用,而使得某种营养成分丢失甚至可能产生毒素的作用。
9、蛋白质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蛋白质按比例混合食用时,使其必需氨基酸相互取长补短,提供营养价值。
10、运动饮料:是指专门为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人群而设计的饮料。
其特点是不含有碳酸气,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和功能性物质,为等渗或低渗溶液。
11、运动员营养: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技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以及运动性疾病等的关系。
12、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13、兴奋剂:是指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以非生理量或非生理途径摄入的生理物质,唯一的目的就是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运动能力。
14、回顾询问法----是通过询问膳食的主要组成、每日进餐的次数、时间、食物种类和数量,来计算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的调查方法。
15、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可食性中药和普通食物原料共同烹饪加工成的色香味型效俱佳的膳食。
16、因时施膳:一年中存在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及冬寒的特点,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药膳。
17、膳食调查: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
18、违禁药物:是指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生理量或非生理途径摄入的生理物质,唯一目的就是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运动能力。
19、运动营养补剂-----是根据运动科学的理论知识研制和生产,从自然食物中提炼精制而成的精华营养素,容易消化吸收,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有选择性地使用。
20、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包括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21、必需脂肪酸(EFA):为机体生理需要,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22、肌糖原充填法:采用控制膳食并结合运动以增加肌糖原储备的方法。
23、混合喂养:-当母乳不足加用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时称混合喂养。
24、人工喂养:-凡不能用母乳喂养,改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者称为人工喂养。
25、维生素缺乏症:是指机体中某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引起的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相应病理症状。
26、食物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可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而言。
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且相互间比例适宜,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27、合理的膳食制度:-即合理地安排一日的餐次、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每餐的数量与质量,使进餐与日常作息制度及生理状态相适应,与消化规律相协调,从而提高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人体健康。
填空题: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水、脂类、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
2、食物中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脂肪的消化率、必需脂肪酸含量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只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贮存于脂肪组织和肝脏,过量可引起中毒,排泄慢。
4、维生素A属不饱和的一元醇,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
维生素D又名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公认的抗氧化剂5、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将内源性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6、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有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之分。
7.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是易溶于水、易损失、易排出,体内仅有少量贮存。
8.体内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代谢水、食物中含有的水、饮料水。
9、造成热能不平衡的原因有:饮食与运动。
10、运动前适量补糖可提高体内肝脏和肌肉的糖原储备量;运动中适量补糖可提高血糖水平。
11、肥胖的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非药物疗法。
12、糖尿病发生的膳食因素有缺乏矿物质元素、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高糖饮食、缺少膳食纤维、进食过多。
13、肌酸的服用方法有冲击量法和维持量法。
14、营养膳食平衡包括氨基酸平衡、酸碱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的平衡。
15、人体的热能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的消耗、体力活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兼生热作用。
16、运动(或比赛)前补糖目的是为了提高糖原储备,采取的措施是采用肌糖原填充法。
17、维持钙平衡的三大器官为骨骼、肠道、肾脏。
18、在日常膳食中,摄钠过多,会造成体内水潴留和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19、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先天影响因素和后天影响因素,其中后天影响因素包括环境、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和保健措施四类.20、运动饮料可分为普通运动饮料和功能性运动饮料两种21、膳食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回顾询问法、记账法、称重法和食物化学分析法等。
22、记账法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被调查单位的账目和每餐就餐人数统计的准确性。
23、在血液兴奋剂中,自身血液回输需经过血液抽取、血液储存、血液回输三个步骤。
24、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微结构退变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25、控制糖尿病的五架马车是科学饮食、科学的体力活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血糖的自我监测。
26、影响游泳能量消耗的因素有水温、游泳的姿势、游泳的速度、运动时间。
判断题:正确“t”,错误“f”。
(t)1基础代谢的高低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关系。
(t)2、儿童少年因身体增长迅速,加上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的大量增加,对能量的需要量激增,甚至超过中等强度的成年人。
(f)3、儿童少年期的脂肪摄入应占总热量的30%--35%,应提供平衡膳食,饮食要多样化。
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
(t)4、在我国学龄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很高,有的高达40%左右。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问题是铁的吸收率低。
(f)5、支链氨基酸可以通过血流进入大脑,增加大脑的5羟色胺的产生,减轻脑力疲劳。
(t)6、维生素K可通过增加骨钙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质,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f)7、必需微量元素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g以下,甚至仅有痕量,但有一定生理功能,且必需通过食物摄入。
(f)8、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 、维生素PP和维生素E 。
(f)9、脂肪中含非必需脂肪酸量越高,该脂肪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f)10、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将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的脂肪、磷脂和胆固醇运送到肝脏。
(f)11、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可影响Ca、Mg、Zn、Fe等无机盐和所有维生素的吸收,还可引起刺激性腹泻。
(f)12、运动后补糖的理想方式是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2-4小时连续补糖。
(t)13、运动前3-4小时补充葡萄糖或糖膳食,血糖不变或上升,肌糖原不变,运动能力上升。
(t)14、运动员膳食中糖类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耐力运动项目和缺氧运动项目可达70%。
(f)15、各种糖的消化吸收速度不同,单糖较快,多糖较慢;各种糖的甜度也各异,蔗糖的甜度最高,淀粉的甜度最低。
(f)16最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半乳糖。
(t)17、L-肉碱是目前运动界常用的一种运动营养补剂,L-肉碱促进乳酸和氨的消除,有利于疲劳的恢复等。
(t)18、大量摄入蛋白质可使尿钙排出量增加,而经尿丢失过多钙与骨量减少和髋骨骨折率升高有关。
(t)19、微量元素锌可稳定胰岛素结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预防血脂异常。
(f) 20、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f) 21、必需宏量元素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g以上,有钠、钙、磷、钾、硫等7种。
(f)22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与体外氧化的最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热量也相同;而蛋白质在体内产热比体外多。
(t) 23、在我国学龄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很高,有的高达40%左右。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问题是铁的吸收率低。
(f)24、肌酸能与橘子汁、含咖啡因的饮料一起服用。
(f)25、支链氨基酸可以通过血流进入大脑,增加大脑的5羟色胺的产生,减轻脑力疲劳。
(f) 26、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将肝脏形成的脂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f)27、运动中补糖主要是针对长时间、大强度间隙性运动有效。
(f)28、运动前30-45分钟补充葡萄糖,血糖下降,肌糖原下降,运动能力不变。
(f)29、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能为机体提供热能,但不是机体的构成物质。
(f)30、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可影响Ca、Mg、Zn、Fe等无机盐和所有维生素的吸收,还可引起刺激性腹泻。
(f)31、每人每天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能量如果超过一日总能量的30%,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则明显增高。
(f)32、儿童少年多处于学习阶段,脑力劳动相对较多,若蛋白质供应不足,则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强迫休息,如打瞌睡等。
(f)33、ATP是运动中最直接、最快速的能量,体内ATP的储存很多。
(f)34、最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半乳糖。
(t)35、微量元素鉻可增加胰岛素活性,预防和改善糖耐量异常,控制和逆转动脉斑块。
(t)36、大量摄入蛋白质可使尿钙排出量增加,而经尿丢失过多钙与骨量减少和髋骨骨折率升高有关。
(t)38、肾脏是产生大量自由基的主要场所之一。
(t)39、洋葱、大蒜中均含有二硫化物,可使血胆固醇和血纤维蛋白下降,延长凝血时间,增强纤维蛋白酶活力,减少主动脉脂类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