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合集下载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2. 第二章:孙悟空的诞生及大闹天宫3. 第三章: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缘起4. 第四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5. 第五章:唐僧师徒四人过火焰山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西游记》第一章至第五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课堂讲解:教师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章节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4.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学生在交流、合作、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材料。

2. 相关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人物和主题。

3. 教学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孙悟空与红孩儿的斗争2. 第七章:唐僧师徒四人到达女儿国3. 第八章:沙和尚的过去与转变4. 第九章:唐僧师徒四人遭遇黄风怪5. 第十章: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西游记》第六章至第十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课堂讲解:教师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章节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4.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其作者吴承恩、成书背景、故事梗概及人物形象。

2. 分析《西游记》中的神魔元素,探讨其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意义和影响。

3.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故事梗概。

2. 第二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3. 第三课时:探讨《西游记》中的神魔元素,如妖怪、神仙等。

4. 第四课时:分析《西游记》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勇敢、坚韧等。

5. 第五课时:总结《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如想象奇特、语言幽默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对《西游记》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2. 采用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西游记》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等。

2. 学生能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神魔元素和道德观念。

3. 学生能欣赏《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并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与《西游记》相关的论文、评论等资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3. 教学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6.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准备课堂讨论。

7.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西游记》的预习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 主体教学: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逐课时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

9. 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10. 总结反馈:每节课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七、教学进度安排11. 第一周: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故事梗概。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年代。

1.2 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他们的冒险经历。

1.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阅读交流,深入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角色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特点,如聪明、勇敢、机智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孙悟空的故事。

2.2 学生分组讨论猪八戒和沙僧的性格特点,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分析,并汇报讨论成果。

2.3 教师总结四位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强调他们在团队中的互补作用。

第三章:情节解析3.1 教师选取《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如“三打白骨精”,引导学生分析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最有趣或最感人的情节,并简要说明原因。

3.3 教师引导学生从情节中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中的宗教元素,如佛教、道教等,并讨论这些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4.2 学生分组探讨《西游记》中的友谊、奋斗、成长等主题,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分析,并汇报讨论成果。

4.3 教师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强调《西游记》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和价值。

第五章:阅读拓展5.1 教师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古典名著、相关研究书籍等,并介绍这些材料的特点和价值。

5.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六章:作品比较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与其他古典名著的异同,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6.2 学生分组进行比较研究,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并汇报比较成果。

6.3 教师总结比较结果,强调阅读不同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比较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章:创意写作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角色或情节,进行创意写作,如编写一个续篇、改编一个情节等。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取经路虽艰,难难有看点——《西游记》经典情节赏读主题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对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

2.精读部分内容,感受并说出精彩之处。

3.根据对经典情节的品赏,制作“精彩故事”卡片。

教学重点1.能对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情节梳理,完整、生动地复述故事。

2.精读部分内容,感受并说出精彩之处。

教学难点精读部分内容,感受并说出精彩之处。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入奇幻世界,再走西游路——阅读实践”活动中,你作为取经队伍中的掌书记,一路上记录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奇幻事迹。

这天,唐僧翻阅你的记录册,问道:“徒弟啊,这一路走来,哪些事令你印象深刻?这些事又有何精彩之处呢?”大师兄悟空抢答:“那自然是同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妖怪斗法最有趣了。

”二师兄悟能回道:“俺老猪觉得吃人参果那次最好。

”三师兄悟净则说:“遇见师父,师父收我为徒那次让我铭记在心。

”此时的你脑海中涌现出无数场景,九九八十一难都在眼前,你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唐僧见你面露难色,道:“徒儿莫急,你慢慢思量,将其制作成卡片吧!”请完成唐僧交给你的任务,回顾并复述精彩故事,分析其精彩之处,并制作成“精彩故事”卡片。

二、课堂活动任务一:梳理精彩故事,归纳内容要点回忆这一路走来的经历,你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决定先向组内同学复述你心中最精彩的西游故事。

提示:1.可重点回忆这些故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

2.可以利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辅助梳理内容,从而更好地复述。

3.小组内交流时,利用评价量表互相打分,推选出最佳复述者,在全班级内展示。

《西游记》故事复述评价量表评价项分值评价标准评分总分复述内容复述完整(35分)正确把握故事内容,讲清起因、经过、结果。

复述生动(35分)复述内容生动,有必要的细节。

复述表现表达流畅清晰(15分)吐字清晰,表达流畅连贯,偶有重复、停顿,能快速自我纠正。

语气语调恰当(15分)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展现故事的神奇,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帮助自己和听众入情入境。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

名著《西游记》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西游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西游记》教案1一、方法指导——跳读1.引入《西游记》的时候,你是否被生僻字难倒过?你是否对大段的优美的景物描写视而不见?你是否记住了每个妖怪的名字、每个妖怪使用的兵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跳过我们不喜欢的内容!选择我们喜欢的内容来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是跳读。

明确定义和作法(阅读教材P134的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跳读?如何进行跳读?跳读读什么?)跳读,是跳跃式地阅读。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二.人物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唐僧唐僧,法号玄奘,又名唐三藏。

从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手执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zhān tán)功德佛。

(形象特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慈悲,软弱,常常不辨是非)2.人物形象--孙悟空孙悟空,诨(hùn)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

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形象特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3.人物形象——猪八戒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

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三十六变,能腾云驾雾。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交流《西游记》的读后认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2.采用“知识竞赛”和“课本剧表演”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结合。

3.感受名著的人文魅力,延伸阅读其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交流《西游记》的读后认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采用“知识竞赛”和“课本剧表演”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热情引导: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

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一起唱。

(播放歌曲《白龙马》)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动画片《西游记》中的主题曲。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去聊一聊《西游记》吧!二、知识竞赛,回顾历程1.开展知识竞赛。

引导:大家已经完成了《西游记》的阅读,下面让我们来一场知识竞赛吧。

2.写作背景介绍交流: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他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说说你的认识。

【设计意图】有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并将情节、人物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复现的过程。

三、漫谈主角,走近人物1.提问:《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明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2.交流人物形象特点。

A.谈孙悟空预设:(1)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2)他还聪明机智。

(3)他很有人情味。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孙悟空虽然优点很多,但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受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姿多彩,我们才更喜欢他。

B.谈猪八戒预设:(1)他能吃苦。

(2)他强硬。

(3)他勇敢、单纯。

(4)他好色、贪吃、懒惰。

(5)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寓意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提高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西游记》选段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寓意。

3. 教学难点:神话色彩的描绘,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神话色彩及作品寓意。

4. 讲解: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西游记》选段。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西游记》的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活力。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对比分析:将《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性。

4. 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锻炼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八、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选段,了解基本情节。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案)
本节课教学内容基于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名著阅读”章节,重点围绕《西游记》展开。内容包括:
1.《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简介;
2.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
3.交流讨论《西游记》的经典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表达、倾听和评价的能力;
5.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勇敢、团结、坚持等精神力量,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掌握主要角色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例如:孙悟空从“大闹天宫”到“保护唐僧取经”的心态转变,体现了角色的成长与担当。
(2)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道教、佛教、儒家思想等;
-例如: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受苦,反映了道教“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
(3)领会《西游记》所传递的团结合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
-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共同克服重重困难,展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1)对《西游记》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这是一部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它体现了团结合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这些案例展示了主要角色如何克服困难,以及这些故事如何给予我们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设置情境、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确保他们对《西游记》的核心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

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会唱的一起唱。

(播放歌曲《白龙马》)
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动画片()中的主题曲。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
3、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啊?(吴承恩)
(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

过渡: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走进《西游记》
<1>知识大盘点
1、首先,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谁?
2)、谁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不知道啥滋味?
3)、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哪些神通?
4)、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是哪个故事?
5)、孙悟空被众猴推举为水帘洞洞主后,从谁那借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6)、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是谁?
7)、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梨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结果是谁未能经得考验?
8)、三次变化戏弄唐僧的妖怪是谁?
9)、是谁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
10)、师徒四人西行途中在火焰山受阻,是谁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
2、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你们真了不起!不过光知道这些可不行,我们得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有兴趣吗?那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2>人物辩论会
1、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
2、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

同学们说说看?
3、人物真多呀!我们不能一一细数,那主要人物是谁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多媒体出示四人)
4、你能说说你印象中的他们是怎样的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A、谈孙悟空
(1)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2)他还聪明机智。

(3)他很有人情味。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孙悟空虽然优点很多,但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受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姿多彩,我们才更喜欢他。

B、谈猪八戒
(1)因为他能吃苦。

(2)他强硬。

(3)勇敢、单纯。

(4)他好色、贪吃、懒惰。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他做的一些事虽然不好,但动机却是单纯的,都是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坏的思想,也能帮助孙悟空降妖除怪,同时猪八戒一直是个乐天派,永远快乐,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感到看了猪八戒的所做所为感到开心,是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C、谈唐僧
(1)唐僧正派、有同情心、善良。

(2)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

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D、谈沙僧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
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3>故事大比拼
1、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板书:故事)
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

(四人小组先交流,再由学生代表发言)。

3、同学仔细留意会发现,这一个个故事是相对独立、完整的,但它们又相互关联着,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一个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

这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归纳方法,指导阅读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走进《西游记》!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感觉你们都非常爱读书。

但读书不是盲目地翻书,是要讲方法的。

像《西游记》这一类的书,我们可以从精彩的故事和典型的人物两方面去了解、分析,感受人物的多姿多彩,故事的曲折迷离,把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那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充实的完整的大故事便展现在眼前了。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运用方法,收获更大。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一节课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绚丽的神话天地,它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的艺术境界里,它的每一处神奇的幻境,每一个奇幻、富有魅力的人物,每一件显着灵异的宝物,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其实,我们现在对《西游记》的认识现在还只是浅显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毕竟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它的异常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开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