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止凝血筛检试验PT、APTT和PLT结果的组合分析
临床检验实验报告PTAPTTFg测定

临床检验实验报告PTAPTTFg测定第一篇:临床检验实验报告 PT & APTT & Fg 测定PT & APTT & Fg 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
2、掌握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的方法。
3、掌握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凝血酶法【实验原理】1、PT是在体外满足外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时间,即为PT。
2、APTT是在体外满足内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再加入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
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3、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因而血浆在加入凝血酶后逐渐凝固。
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呈负相关。
【实验材料】水浴箱、试管、试管架、吸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109mmol/L的枸橼酸钠、新鲜全血、血凝仪、25mmol/L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25mmol/L氯化钙溶液、PT试剂、KPTT试剂、凝血酶、巴比妥血浆稀释液等。
【实验步骤】1、PT测定:(一)试管法: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②平衡温度③温浴④测定待测血浆的PT(二)血凝仪法:按“PT”键→在放有磁珠的2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小杯放入右边孔内→按“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30秒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PT试剂0.2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2、APTT测定:(一)试管法: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②平衡温度③温浴氯化钙溶液④测定待测血浆的APTT(二)血凝仪法:按“KPTT”键→在放有磁珠的3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和0.1ml KPTT试剂→小杯放入中间孔内→按“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3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cacl2 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3、Fg测定:血凝仪法:按“Fg”键→在放有磁珠的1号杯里加预温的1:10待测血浆0.2ml→小杯放入左边孔内→按“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2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复溶凝血酶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实验结果】××医院报告单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22科室:消化内科标本号:12345 临床诊断:肝硬化送检标本:静脉血送检目的:PT、APTT、Fg 送检医生:李四送检时间:2012年10月17日结果:PT(试管法)13s(血凝仪法)12.8s APTT(试管法)34s(血凝仪法)32.8s Fg(血凝仪法)3.35s 检验医师:王二检验时间:2012年10月17日【讨论】1、注意事项:①采血用塑料注射器,贮血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试管。
孕妇临产前(38周后)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及分析

孕妇临产前(38周后)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临产孕妇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变化。
方法收集本院产科临产孕妇400例,健康非孕妇女100例,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并予以分析。
结果临产前孕妇的PT值、APTT 值、FIB值与非孕妇女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TT值无差异。
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DIC等多种产科意外,降低产妇死亡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临产孕妇在分娩前尤其是行剖宫产的孕妇必须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其凝血功能的改变,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流血不止,危急孕妇生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400例,来自本院产科临产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9岁;正常对照组100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的非孕妇女,年龄20~40岁,平均28岁。
1.2 研究方法空腹静脉采血1.8 ml,0.2 ml枸椽酸钠抗凝,3000 r/min10 min,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于2 h内测试完毕,使用原装试剂和质控品,测定时保证质控均处于在控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极显著,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孕妇临产前(观察组)与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如下。
表1组别PTAPTTFIBTT观察组(400例)12.65±0.6633.83±2.194.86±0.8615.71±1.23对照组(100例)13.69±0.6237.57±3.482.79±0.4815.91±1.002.1 两组的PT、APTT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明显缩短;2.2 两组的FIB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之对照组明显增高;2.3 两组的TT相比,无差异(P>0.05)。
PT,APTT

方法
1. 自冰箱中取出DD试剂盒,室温平衡30min。
2. 取15ul DD试剂,置于测试板的圆圈内,再 加入15ul待测血浆,用搅拌棒混匀,轻轻摇动 测试板5min,然后在较强光线下肉眼观察结果。 出现明显均一的凝集颗粒者为阳性,无凝集颗 粒者为阴性。 3.半定量:将待测血浆用缓冲液作1:2等系列倍 比稀释,方法同2。
实验方法
取37℃预温待测得血浆0.2ml,加 入TT试剂0.2ml,混匀,记录凝固 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值 10-16s
四 血浆D-二聚体检测(DD)
实验原理
以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将标记 的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D-二聚 体含量大于0.5u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发 生聚集,呈现阳性反应。
方法
取待测血浆0.1ml,加入37℃预温的 APTT试剂0.1ml,混匀, 37℃孵育5min。 加入37℃预温0.025mol/L CaCl2溶液 0.1ml,混匀,并立即计时,记录时间。 参考值 25-45s。
三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 T)
实验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 固所需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 TT是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 纤维蛋白能力的筛检试验。
正常值 D-Dimer阴性(D-Dimer<0.5ug/ml)
静脉采血,制备血浆:
静脉血置于含有1/10体积的枸橼酸钠抗凝
(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中,轻 轻颠倒混匀,3000rpm离心15min,收 集上层血浆。
方法 取37℃孵育的待测血浆0.1ml,加入 37℃预温的PT试剂0.2ml,混匀,立 即计时,不时地倾斜试管至液体流 动缓慢趋于停止时,终止计时,记 录所需时间。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完美正规版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细Hale Waihona Puke 抗凝抗 凝 系 统体液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C(P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血浆中含有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中最 重要的是抗凝血酶III,即AT- Ⅲ 。
AT- Ⅲ由肝脏和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因子 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 可增强2000倍。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几乎无肝 素, AT- Ⅲ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 合而增强血管内皮的抗凝功能。
阳性:常见于DIC伴继发性纤溶的早期。
一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适用范围。
因为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破坏肝脏细胞,凝血酶原由肝脏制造,同时淤胆胆汁到不了肠道会使维生素K吸收障碍,这样凝血酶原制造的
少,出凝血时间都会延长。
因为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破坏肝脏细胞,凝血酶原由肝脏制造,同时淤胆胆汁到不了肠道会使维生素K吸收障碍,这样凝血酶原制造的
血浆D-二聚体可替代3P试验
谢谢观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临床凝血五项报告分析解读

XXXX医院凝血五项报告分析解读1. 凝血酶原时间(PT)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4. 凝血酶时间测定(TT)5. 纤维蛋白原(FIB)1.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 PT 试剂(含促凝血酶原激酶和Ca2+),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正常值为12 ~ 14s,超过正常对照 3s 以上有临床意义。
PT 用于监测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水平,主要用于抗凝药物的监测,以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检测,如DIC、肝脏疾病和维生素K 缺乏。
PT 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是指37 ℃ 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凝血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 Ca2+参与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 10 s 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用于检测因为缺乏凝血因子Ⅷ、Ⅸ、Ⅺ,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受到抑制(包括狼疮抗凝物和治疗性抗凝药),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同时也可以检测凝血因子Ⅻ 的缺乏。
APTT 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由患者的PT 值与正常对照PT 值之比和所用试剂的国际敏感度指数计算得出。
正常值为 0.9 ~ 1.1 s。
INR 主要用于监测抗凝药物效果的指标,如华法林,或者评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如肝硬化等。
但目前INR 被广泛用于临床评估凝血功能,因此其结果对预测出血风险的价值不大。
4. 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不同实验室和试剂仪器所测得的 TT 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为 14 ~ 19 s。
凝血异常结果分析

纤溶功能亢进
原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是由于纤溶酶原激活过多,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
见于:腺体手术、肝病、恶性肿瘤等。
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是由于凝血功能亢进,导致纤溶功能亢进。 如:DIC 实验室检查:D-D、TAT、FM等明显增多。
(六)
可能存在的原因:
PT
正常
APTT
正常
TT
6. 大血管损伤或止血正常的 出血。
7. 纤溶性疾病,如抗纤溶酶 或PAI-1缺乏。
(二)
PT APTT TT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延长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可能存在的原因:
1. 因子VII缺乏。 2. 开始口服抗凝剂
治疗。 3. 轻型因子II、V或
X缺乏。
凝血因子II、VII、IX、X的半衰期
分析: DIC前期、早期 标本采集原因
处理: 做3P试验阴性对照 排除假阳性 联系临床
导致3P试验假阳性原因分析
3P试验原理: Fg 凝血酶
肽A、肽B
Fb 纤溶酶
FM FDP
假阳性 -FM-FM-
草酸盐、肝素。
抽血不顺利、抗凝 不完全、标本保存 于冰箱、输液导管 内采血。
FM-FDP
硫酸鱼精蛋白
阳性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
2. 低FVIII水平的vWD。 3. 狼疮抗凝物存在。 4. 肝素,如治疗病人或标
本污染。
TT对肝素也敏感,通常延长
LAC抗凝机制
表面接触
FXIIa
HMWK
FXII
FXIa Ca+ FXI +
FIXa
FIX
FVIIIa
Ca+
内
两种系统APTT、 PT 结果比对分析

两种系统APTT、 PT 结果比对分析发表时间:2016-05-16T13:26:38.6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作者:陈敏[导读] 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0084)凝血项目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
陈敏(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0084)【摘要】目的:探讨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与日本SYSMEX CA55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系统上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结果可比性比。
方法:STAGO系统使用原装试剂,SYSMEX系统使用DadeBehring配套试剂,同时测定质控血浆以及新鲜血浆APTT、PT两个项目。
结果:APTT、PT正常和异常质控重复性,CV均在3%以下。
配对T检验,PT,APTT两个项目在STAGO Comapct和SYSMEX CA550两种仪器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STAGO Comapct和SYSMEX CA550测定APTT和PT临床结果可比性不理想。
实验室用不同系统测定APTT、PT时,需建立对应系统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结果。
【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可比性;STAGO Compact凝血仪;SYSMEX CA550凝血仪【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57-02Chen Min. Forestry Center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84, China Chen Min.Forestry Center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84,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comparability of results of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prothrombintime(PT) between the different automatic instrument of coagulation (STAGO Comapct and SYSMEX CA550). Methods The APTT and PTof the coagulation control plasma and fresh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STAGO Comapct and SYSMEX CA550 automated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s and supporting reagents.Results In2 verified project,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normal and abnormal coagulation control plasma was below 3%.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of freshsampleswhich were analyzed by paired-sample T test by SPSS statistical tool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TAGO Comapct and SYSMEX CA550 in APTT and PT(P<0.05). Conclusions The comparabilitywhich the results of APTT and PT which were measured by STAGO Comapct and SYSMEX CA550 automated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s and supporting reagents were not very well. The reference range should be established when the APTT and PT were measured by different automatic instrument of coagul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sults for doctors.【Key words】APTT; PT; Comparability; STAGO Compact; SYSMEX CA550凝血项目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衡量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所需的时间来启动形成血栓的过程。
PT的正常范围通常在11-14秒之间。
如果P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或者可能存在其中一种凝血因子缺乏的问题。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也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用于测量凝血机制中的内在凝血通路。
正常人的APTT 一般在25-36秒之间。
延长的APTT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或者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物质的异常。
3.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它们在凝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范围通常在150,000-450,000个/μL 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和凝血不正常。
4.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个用来标准化PT值的指标,它主要用于监测抗凝治疗患者的凝血状态。
正常范围通常在0.8-1.2之间。
INR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凝血时间延长,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抗凝剂剂量。
5.凝血酶时间(TT):TT用于检测凝血机制中的最后一步,即纤维形成的过程。
正常范围通常在14-21秒之间。
如果T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机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存在问题。
6.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它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血栓形成等凝血疾病。
正常范围通常在0.27-0.5 mg/L之间。
如果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7.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
正常范围通常在2-4g/L之间。
低于正常范围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的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止凝血筛检试验PT、APTT和PLT结果的组合分析
1. PT延长、APTT正常、PLT正常①常见疾病:获得性FⅦ缺乏(早期肝病、维生素K缺乏、口服华发林)。
②罕见疾病:FⅦ抑制物、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某些DIC、遗传性FⅦ缺乏、某些F Ⅹ变异体。
2. PT正常、APTT延长、PLT正常①常见疾病:FⅦ、FⅨ、F Ⅺ缺乏或抑制物VWD,肝素治疗。
②狼疮抗凝物、某些FⅩ变异体。
3. PT延长、APTT延长、PLT正常①常见疾病:维生素K缺乏、肝病、使用华发林或肝素治疗。
②罕见疾病:FⅤ、FⅩ、FⅡ、FⅠ缺乏或抑制物、低FⅡ血症、狼疮抑制物;DI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纤溶。
4. PT延长、APTT延长、PLT减低①常见疾病:DIC、肝病。
②罕见疾病:与血小板减低相关的肝素治疗。
5. PT正常、APTT正常、PLT减低①常见疾病:血小板破坏增高性疾病、血小板生成减低性疾病、脾功能亢进、血液稀释。
②罕见疾病:某些遗传性血小板病(如巨血小板症、Aldrich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
6. PT正常、APTT正常、PLT增高①常见疾病:轻型vVWD、获得性血小板异常(如尿毒症)。
②罕见疾病:遗传性血小板异常、血管性疾病、纤溶性疾病、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轻型FⅦ、FⅨ、F Ⅺ缺乏症。
7. PT、APTT、PLT均正常则主要考虑:①与血管异常有关的疾病:此时诊断常依赖临床特征性表现,如皮肤损害(疾病包括遗传
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病等),如BT试验阳性可支持诊断。
②FVIII缺乏症:患者止凝血筛检试验均可正常。
③其他疾病④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明确的出血病史比阴性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更有价值,根据PLT、PT 、APTT这3个项目联合检测的结果,可进一步选择止凝血检测项目: ①PLT正常、PT和APTT异常,再作Fg测定以及PT或(和)APTT 的混合试验,然后做有关凝血因子及其抑制物的检查②PLT异常,PT和APTT正常: 做血小板功能检查。
③如PT、APTT、PLT均正常,而病史又提示为遗传性出血倾向, 可做vWD有关的试验,如后者也正常,则进一步检查Fg、FⅩⅢ、PAI-1或抗纤溶酶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