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代谢的转化

胆固醇代谢的转化

胆固醇代谢转化

1、转化1)胆固醇在肝中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基本步骤为:

胆酸胆固醇7α-羟化酶7α-羟胆固醇

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

NADPH鹅脱氧胆酸

胆酸 肠道细菌 7-脱氧胆酸

甘氨酸牛磺酸 鹅脱氧胆酸 石胆酸

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胆固醇是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内分泌腺合成及分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如睾丸酮、皮质醇、雄激素、雌二醇及孕酮等。

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在皮肤,胆固醇可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光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

胆固醇的代谢

第六节胆固醇的代谢 述:胆固醇是最早从动物胆石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羟基的固体醇类化合物。它是人体重要的脂类物质之一,它既是细胞膜及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又是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3等的前体。 胆固醇的外源性摄取 ★机体胆固醇的来源:外源性摄取、内源性合成 ★膳食中胆固醇的来源 动物性食物如脑髓和内脏,禽卵蛋黄,鱼子,奶油,肉和软体动物含胆固醇丰富 述: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而含植物固醇如谷固醇、麦角固醇等,他们不易为人体吸收,摄入过多还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人体内约含胆固醇140g 。 一、胆固醇的合成 (一)合成部位 述:全身各组织几乎均可合成胆固醇,但脑组织和红细胞除外。 体内每天合成胆固醇总量约为1g,。 ⒈合成场所:肝(最主要),其次为小肠、肾上腺皮质、卵巢、 睾丸等组织。 2.合成部位:胞液及内质网。 (二)合成原料 ⒈主要原料:乙酰CoA 2.原料来源:主要来自于糖代谢,少量由脂肪及氨基酸代谢产生 ⒊合成条件:需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供氢,ATP供能 述:合成1分子胆固醇需要18乙酰CoA ,16NADPH+H+,36ATP

(三)合成的基本过程 全过程比较复杂,可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 1.甲羟戊酸的合成 ⑴部位: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胞液 ⑵过程: 硫解酶及HMGCoA合酶 3分子乙酰CoA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 HMGCoA还原酶,NADH+H+供氢 →甲羟戊酸(MVA) 述:这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步骤,HMGCoA还原酶为限速酶。 2.鲨烯的生成 ATP MVA →→C5焦磷酸化合物×6 →C30鲨烯 3.胆固醇的生成 述:鲨烯经内质网加氧酶、环化酶等的作用,环化生成羊毛固醇,后者再经氧化、脱羧、还原等反应最后失去3个 甲基而生成含27碳的胆固醇。 二、胆固醇的酯化 (一)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 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AT) 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HSCoA (二)血浆内胆固醇酯化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 胆固醇→胆固醇酯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是人体主要的固醇类化合物,它既是生物膜及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又是固醇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的前体,体内可自行合成胆固醇以满足代谢和类固醇激素合成的需要 . 一、胆固醇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胆固醇,肝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光面内质网上。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为乙酰辅酶A和NADPH,此外还需ATP提供能量,乙酰辅酶A是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在线粒体内的代谢分解产物。它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需在线粒体内先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后者再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载体进入胞浆,然后柠檬酸在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生成乙酰CoA 用于胆固醇合成。合成反应所需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二、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也是各 种因素对胆固醇合成的调节点。此酶受蛋白激酶作用而发生磷酸化,使酶活性丧失;胞液中的脂蛋白磷酸酶使HMG-CoA还原酶去磷酸化,使酶恢复活性。 胆固醇的合成受到下列因素的调节: 1.饥饿与饱食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相反,进食高糖、高饱和脂 肪膳食后,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2.胆固醇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它主要抑制HMG-CoA还原酶的 合成。此外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如7β羟胆固醇和25羟胆固醇对HMG-CoA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激素胰岛素和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能抑制并降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因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甲状腺素还可促进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变成胆汁酸,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血清胆固醇含量反见下降。

6.5 胆固醇的代谢

6.5 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目录1977年,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常人,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 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人,<200mg/日 目录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长达38年的冤假错案 目录 掌握 1、胆固醇合成原料 2、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 3、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转变 目录

一、体内胆固醇来自食物和内源性合成 目录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目录

含量:约140克分布:广泛 ? 目录 (一)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场所是肝 组织定位: 成年 细胞定位:胞质、光面内质网膜 目录

(二)乙酰CoA和NADPH 是胆固醇合成基本原料 1分子胆固醇 18乙酰CoA + 36ATP + 16(NADPH+H+) 葡萄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目录(三)胆固醇合成由以HMG-CoA还原酶为关键酶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完成 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由乙酰CoA合成甲羟戊酸; 2、甲羟戊酸经15碳化合物转变成30碳鲨烯; 3、鲨烯环化为羊毛固醇后转变为胆固醇。 目录

目录 CoASH CoASH 2NADPH+H + HMGCoA 合酶(胞液) 乙酰乙酰CoA 硫解酶(胞液) HMGCoA 还原酶(内质网, 关键酶) CH 3CSCoA = O CH 3CSCoA = O CH 3CCH 2CSCoA (乙酰乙酰CoA ) = O = O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HOCCH 2CCH 2CSCoA (HMGCoA ) CH 3 OH CoA = O = O 1、由乙酰CoA 合成甲羟戊酸 CoASH 2NADP + 目录 2、甲羟戊酸转变成鲨烯

胆固醇代谢的释放途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固醇代谢的释放途径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胆固醇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胆固醇我们也叫做是胆甾醇,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胆固醇就是有害的物质,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胆 相信大家对于胆固醇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胆固醇我们也叫做是胆甾醇,很多朋友可能会认为胆固醇就是有害的物质,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胆固醇并不是有害的物质,但是如果我们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过高的话,容易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胆固醇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胆固醇代谢的释放途径。 胆固醇代谢(cholesterol metabolism)机体内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及生物合成。成年人除脑组织外各种组织都能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和肠粘膜是合成的主要场所。体内胆固醇70~80%由肝脏合成,10%由小肠合成。其他组织如肾上腺皮质、脾脏、卵巢、睾丸及胎盘乃至动脉管壁,也可合成胆固醇。胆固醇的合成主要在胞浆和内质网中进行。胆固醇可以在肠粘膜、肝、红细胞及肾上腺皮质等组织中酯化成胆固醇酯。 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它既作为细胞生物膜的构成成分,又是类固醇类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因此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保证胆固醇的供给,维持其代谢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其中约1/4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占脑组织总重量的2%左右。肝、肾及肠等内脏以及皮肤、脂肪组织亦含较多的胆固醇,每100g组织中约含200至500mg,以肝为最多,而肌肉较少,肾上腺、卵巢等组织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但总量很少。 人体固醇的来源靠体内合成及从食物摄取,正常人每天膳食中约含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4121793.html, 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 作者:吕娜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10期 【摘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对预防多种相关疾病,特别是 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为今后人体胆固醇代谢的基础研究及降胆固醇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胆固醇;代谢;基因调控;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一类严重疾病。病理学以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确定人体胆固醇代谢调控的关键控制点,对于新型降胆固醇药物的开发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HMG-Co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HMGR)为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若抑制此酶则机体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在体内,HMGR受到一些激素的调节,如胰高血糖素能加速HMGR磷酸化失活。胰岛素能促进此酶的脱磷酸作用[1]。糖皮质激素能降低HMGR的稳定性。雌激素能提高其mRNA的稳定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胆固醇药——他汀类药物,即是HMGR的抑制剂。他汀类药物都带有在结构类似于HMG的刚性、疏水基团,该基团可特异、紧密地结合在HMGR活性区中的HMG结合区,从而在空间上阻碍该酶的底物与之结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2]。 2 LDLR LDL是人血浆中主要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最有效途径。已明确LDLR基因突变会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3]。LDLR基因的表达均受到严格的调控。细胞内胆固醇的水平是决定LDLR基因表达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多种细胞因子、激素和调血脂药物等都可以影响LDLR基因的表达水平。LDLR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相当复杂,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均有调控发生,并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密切联系。 3 鲨烯相关性酶 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经一系列转化后,生成的焦磷酸法尼酯经鲨烯合成酶(SQS)催化生成鲨烯,接着在鲨烯环氧化酶(SE)的作用下生成2,3-氧化鲨烯,然后再经环化酶的作用,经多步反应生成羊毛固醇,最后合成胆固醇。这些酶和HMGR 一起在维持胆固醇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抑制该系列过程中鲨烯相关酶的活性是降低胆固醇水平

胆固醇代谢能力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它既作为细胞生物膜的构成成分,又是类固醇类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因此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保证胆固醇的供给,对维持其代谢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其中约1/4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中,占脑组织总重量的2%左右。肝、肾及肠等内脏以及皮肤、脂肪组织亦含较多的胆固醇,每100g组织中约含200至500mg,以肝为最多,而肌肉较少,肾上腺、卵巢等组织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但总量很少。生物体有非常精细的机制以调控胆固醇代谢平衡,但当胆固醇代谢出现障碍时,来自膳食的胆固醇不能从血液中被迅速代谢,当体内总胆固醇过高,超过合成生物膜、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等的需要时,将造成血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常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阿尔海默氏病及胆结石等的发生。

相关疾病介绍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其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尤为重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流行病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发达国家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人口、15.7/10万人口和4.1/10万人口;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人口,女性为32.2/10万人口。 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