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人员遭受十大不公平待遇
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对策

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对策【摘要】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对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从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制度、提供离退休人员继续发展的平台、加强服务保障、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培训和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针对当前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制度,并提供离退休人员发展平台。
加强服务保障和对离退休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也是关键。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离退休人员管理将面临更多挑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建议企业在离退休人员管理上不断加强,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关键词】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对策,政策引导,制度,发展平台,服务保障,培训,提升,总结,分析,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离退休人员管理的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繁琐。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发挥余热,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当前企业管理者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的背景之一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企业中的离退休人员数量也逐渐增多。
这些离退休人员多数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
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他们,发挥他们的余热,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于退休生活的品质和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提高离退休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识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开始走向社会,他们既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一个管理难点。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思路与方法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思路与方法【摘要】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提升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最后强调加强管理工作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并呼吁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并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和有效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 离退休管理, 新形势, 重要性, 现状分析, 问题, 提升,思路, 方法, 政策支持, 制度, 机制, 可持续发展, 部门关注, 调整策略, 措施.1. 引言1.1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离退休管理工作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激励在岗员工的积极性、维护企业形象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关乎着离退休员工的切身利益。
这些老员工在企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他们的离开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规范化、人性化的离退休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调动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
对离退休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还可以延续其在企业中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加强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规定,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久稳定。
2. 正文2.1 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国有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关系到广大离退休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国企退休人员与退休公务员应该享受同等养老待遇

国企退休人员与退休公务员应该享受同等的养老待遇国企退休人员在退休养老待遇上遭到了严重的不公平1、社会保险费征缴不公平社会保险费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三项。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的征缴范围:国家公务员除基本医疗保险费外其余两项都不要征缴。
企业职工三项都须征缴。
国企职工在职时低薪收入还要缴工资总额的11%(2006年1月1日起调整为8%)的退休后的养老保险费,企业单位另为职工缴20%(不进入职工个人账户)。
而高收入的公务员却一毛不拔,一分不缴。
就是说国企职工个人要为自己退休后予缴部分养老金,公务员全由国家包养。
国企职工有下岗、企业破产倒闭等失业风险要征缴失业保险费,公务员旱涝保收无风险,不要缴失业保险费。
公务员为什么不实行优胜劣汰,不能失业、不要征缴失业保险费?显然有失公平、公正。
2、养老“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公平1997年实行所谓的养老改革后,同是为国家效力的机关、企事业退休人员被人为地分化成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享受“养老金”待遇。
退休后依然能拿退休前在职时一生中相对最高的工资数额的养老金。
另一类是国企退休人员,只能享受叫做“基本养老金”的待遇。
退休后的养老金比退休前在职时本来相当低的工资还要少1/3~1/2。
从一开始就给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此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国企退休人员打入另类,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所谓“基本”二字的指导思想(或叫出发点)其实质就是让国企退休职工只能享受既吃不饱,又饿不死,基本能勉强过日子就行了的低标准待遇。
我们自己还缴纳了一部分养老金,凭什么把我们划为另类只给“基本”养老金?这是对我们国企产业工人阶级的歧视,对我们国企退休人员人格的不尊重!3、养老金调整不统一,不公平公务员退休养老金建立了正常的调整机制。
他们随在职公务员加薪而增加养老金,并不动声色地频频调整,增幅且大。
而国企退休人员10多年长期不予调整。
直至近几年才连续调整几次,每次几十至百多元不等。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解决养老金双轨制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解决养老金双轨制哎呀,这个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真是让人头疼。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今天就要派上用场了。
来,咱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个双轨制的痛点,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一、痛点分析1.养老金双轨制,让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相差悬殊,这显然不公平。
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3.养老金调整机制不透明,缺乏科学依据。
4.养老金调整幅度较小,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
二、解决方案1.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要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制度的并轨,消除双轨制。
具体操作如下:(1)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纳入同一制度,实行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2)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逐步缩小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
2.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1)制定透明的养老金调整标准,确保调整幅度与物价上涨幅度相匹配。
(2)设立养老金调整委员会,负责监督养老金调整过程,确保公平、公正。
(3)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养老金调整方案进行评估,确保调整方案的科学性。
3.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1)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使其达到合理水平。
(2)建立企业退休人员补充养老金制度,鼓励企业为退休人员提供额外养老金。
(3)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投资渠道,提高养老金收益。
4.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待遇的公平性。
(2)发展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
(3)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
5.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1)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2)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3)完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好啦,这个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终于完成了。
方案中提到了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以及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解决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
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差异的探讨

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差异的探讨作者:王月洁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8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养老待遇问题普遍重视起来,而在社会变革的日趋深入中,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企业退休职工对此越来越不满,社会矛盾进一步突显,国家养老保险待遇的不公平日益影响社会的和谐及稳定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予以重视。
本文就从差异形成的原因出发,提出了缩小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差异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差异受限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以及政策的倾向程度,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之间的差异开始逐步拉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化,这种差距越来越明显,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以确保社会在稳定和谐的状态下发展,这也是党和国家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高度的人文关怀。
一、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形成差异的原因(一)养老金制度不一致劳动法实施后,我国改革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实施社保法,又进一步改革完善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退休养老金计发由结构比例式计算调整为更加科学的指数化计算,目前指数化计算企业职工退休基本养老金主要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独子费组成。
基础养老金与个人人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成正比,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与本人退休时年龄成反比,退休时年龄小的个人账户分摊计发的月数就大。
那么,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就和自身的收入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相挂钩。
而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是列支来源是财政拨款,养老金依据职务、职称、工龄按比例计算,只要到达一定的工龄就可以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本人是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
新形势下企业后勤退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企业后勤退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导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企业的后勤退休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后勤退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问题一:人员管理不科学在传统的企业后勤退休管理模式下,人员管理往往存在不科学的现象。
首先,企业在员工退休前的培训和人员规划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退休员工在离职后无法顺利过渡。
其次,一些企业缺乏对退休员工的有效管理,导致他们无法发挥余热。
这种人员管理不科学的现象使企业资源浪费,也给退休员工造成了困扰。
解决措施: 1. 加强对退休前的培训和人员规划,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确保员工在退休之后有一种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2. 建立健全的退休员工管理制度,包括对退休员工的福利待遇、再就业机会等方面的规定,使退休员工能够在离职后继续发挥作用,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损害。
问题二:信息化水平低下传统企业后勤退休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信息化水平较低。
这导致了很多后勤退休管理流程不够高效和精确,例如退休金发放、档案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此外,传统的管理方式也难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无法充分利用数据来进行决策和优化工作流程。
解决措施: 1.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后勤退休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退休金发放、档案管理等工作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处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
2. 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退休员工的数据资源。
通过数据分析,对退休员工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决策支持。
问题三:沟通渠道缺乏在传统的企业后勤退休管理中,沟通渠道往往缺乏,企业与退休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这导致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到退休员工的需求和意见,也无法向他们及时传达相关政策和信息。
退休员工可能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措施存在误解和不满,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离职后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解决措施: 1. 建立健全的沟通渠道,确保企业与退休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
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措施

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稳定运转和员工的福祉。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转型,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于大部分电力企业来说,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组织管理工作,更是一项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现实工作中,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福利待遇不公平、转岗安置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员工福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的内容说明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后续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意义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保障企业持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工作年限的延长,离退休人员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福祉,也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
探讨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的积极向上心态,转变他们的退休观念,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企业中的经验和智慧。
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通过培训和转岗安置,可以有效地解决员工离职后的人才流失问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探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可以为提升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
2. 正文2.1 电力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 养老金发放不稳定:一些电力企业存在着养老金发放不及时、不稳定的问题,导致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下降,造成他们的不满和抱怨。
薪酬公平性缺失的后果

薪酬公平性缺失的后果薪酬公平性是指企业在分配薪酬过程中,应确保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使员工感到公平和满意。
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薪酬公平性缺失的问题,这会对企业、员工和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首先,薪酬公平性缺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消极情绪。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他们会感到不公平,进而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
这种情绪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员工的不满和消极情绪还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管理挑战。
其次,薪酬公平性缺失会削弱企业的凝聚力。
薪酬公平性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之一,当员工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之,当薪酬公平性缺失时,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会受到破坏,企业的凝聚力也会随之下降。
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使企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第三,薪酬公平性缺失会导致企业人才流失。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企业,寻找更好的机会。
这不仅会使企业失去优秀的人才,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人才的流失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进一步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第四,薪酬公平性缺失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而薪酬公平性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薪酬公平性缺失时,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会对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储备产生负面影响。
这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综上所述,薪酬公平性缺失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薪酬公平性。
首先,企业应建立公正的薪酬制度,确保薪酬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薪酬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化,让员工了解薪酬分配的依据和标准,增强员工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职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業退休人員遭受十大不公平待遇一、養老“改革”的指導思想不公平1997年實行所謂的養老改革後,同是為國家效力的機關、企事業退休人員被人為地分化成兩類:一類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享受“養老金”待遇。
退休後依然能拿退休前在職時一生中相對最高的工資數額的養老金。
另一類是國企退休人員,只能享受叫做“基本養老金”的待遇。
退休後的養老金比退休前在職時本來相當低的工資還要少1/3~1/2。
從一開始就給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此次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把國企退休人員打入另類,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所謂“基本”二字的指導思想(或叫出發點)就是讓國企退休職工只能享受既吃不飽,又餓不死,基本能勉強過日子就行了的低標準圖生存待遇。
這是對我們國企產業工人階級的歧視,對我們國企退休人員人格的不尊重!此次改革的實質,是官僚本位主義,利用掌控的公權力製造損人利己的退休養老雙軌制,拉大貧富差距,使一部分人富起來,使另一部分人窮下去。
既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不符合“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執政為民的理念,更違背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
二、公務員與國企職工的收入差距太懸殊退休前,國家公務員的收入普遍是國企職工的3~5倍以上。
(當今的國企高層管理者除外,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不合理;他們是企業的特權階層,不是企業的主體,不能代表企業職工。
公務員們不能以他們作為攀比的參照物,據此為藉口給廣大企業職工實施不公平。
國企職工對企業高管的特權待遇同樣強烈不滿,黨和政府不能熟視無睹,也急待解決了。
)公務員除工資外還有津貼、補貼、獎金、各種名目繁多的福利及其它灰色的、不正當的收入。
而且還能經常性的加薪增收。
據08年底《華西都市報》報導:根據唐山市的規定,在職公務員津貼補貼總水準在上年基礎上人均提高600元/月。
這次調整後普通科員的津貼補貼達到每月2150元,正處級官員每月津貼補貼達3030元。
對於各地區公務員津貼補貼標準國家出臺了一個範圍,平均值不能低於年2.1萬元(月均1750元),也不能高於4萬元(月均3333元)。
僅僅還是津貼補貼(不含工資)就相當於我們國企職工平均工資的1~3倍,是最低工資標準的3~5.5倍。
近幾年參加國家公務員招考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多,擠爛了公務員門檻。
如此學而優則仕的社會現象,充分說明了公務員的優厚待遇特別吸引人,凸顯了社會分配不公的嚴重矛盾。
退休後,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企事業職工都由“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都是社會的普通成員,都在安度晚年,都一樣需要生活消費。
按理都應該享受同等的養老待遇。
但,差距依然懸殊,達2~4倍以上,還在繼續擴大。
1954年至60年代初參加工作的國企退休職工,在近幾年連續增加養老金後還剛到1300元/月,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參加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只有1600-2000元/月,還不如政府部門退休的清潔工的養老金。
公務員特別是那些官員們退休後能過上寬裕、體面有尊嚴的小康生活,有的甚至是豪華的生活。
而國企退休的職工大部分則只能是過著緊巴巴、勉強溫飽的低標準生活,還有相當部分是過著貧困的生活。
隨著物價的上漲,加上年老體弱病痛多,看病難、治病貴等因素,使得每月24日郵政儲蓄銀行代發養老金時,出現了國企退休的老人們風雨無阻地排起長長的隊伍(延伸至屋外)領取他們每月不得到岸的“基本養老金”的悲涼景象。
人為地製造和擴大的貧富差距,實在讓人置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執政為民的理念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
官僚本位主義製造了工人階級和公務員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社會的不和諧和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危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和形象。
三、社會保險費征繳不公平社會保險費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三項。
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的征繳範圍:國家公務員都不要征繳。
企業職工三項都須征繳。
國企職工在職時低薪收入還要繳工資總額的11%(2006年1月1日起調整為8%)的退休後的養老保險費,企業單位另為職工繳20%(不進入職工個人帳戶)。
而高收入的公務員卻一毛不拔,一分不繳。
就是說國企職工個人要為自己退休後予繳部分養老金,公務員全由國家包養。
國企職工有下崗、企業破產倒閉等失業風險要征繳失業保險費,公務員旱澇保收無風險,不要繳失業保險費。
公務員為什麼不實行優勝劣汰,不能失業、不要征繳失業保險費?顯然有失公平、公正。
四、在國企退休養老金計發上進行打壓和算計按老規定計發基本養老金的國企退休職工遭到了“94”封頂的無聊打壓。
過去機關、企事業統一的計發養老金的老辦法,基本上是退休前的當年月工資即月退休養老金。
可2002年前退休的企業職工,不管你退休當年是多高的工資,只能按你1994年的檔案工資計發養老金。
1994年以後,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逐年增長,2002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比1994年的月平均工資翻了一倍還多,致使這些退休職工退休後收入驟降。
2006年起退休的企業職工按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由於當時當地月平均工資逐年提高的幅度較大,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也逐年增多了(有的每月繳三四百元)。
按新辦法比原辦法計發職工基本養老金自然會相應增加不少。
於是新的計發辦法又給設立了一個“過渡期”。
過渡期為5年(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按新辦法計算高於原辦法計算的部分(叫差額),退休職工從2006年起,逐年退休的,依次只能拿回差額的20%、40%、60%、75%、90%,拿不回的部分就不給了,致使每月基本養老金被剝奪了100~200多元以上。
佩服這幫制訂計發辦法的人真是特有心計,容不得國企退休職工得到少許的好處,總要千方百計地算計你一下。
還要說是為了與以前退休的保持基本平衡。
殊不知,國家機關早期退休的公務員養老金相對較低的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他們就向上看齊,我們就向下踩平,真是高明的“平衡”術!!五、新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故弄玄虛,剝奪了當事人的知情權2006年起執行新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這幫人絞盡腦汁捏出這麼個《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算公式》。
既繁瑣又複雜,還未必合理、公平、公正。
裏面不少要素的資料老百姓根本不掌握。
絕大多數職工都不知道還有這麼個故弄玄虛的公式。
100%的退休職工都不清楚自己的基本養老金是怎麼算出來的,算得准不准,對不對。
就連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專業人員也很難說得清,算得准。
全由政府專門機構去算,只有隨他說是多少就多少,缺乏透明度,剝奪了當事人的知情權。
六、對企業的原國家幹部絕情、不公1995年實施企業人事制度的改革時將原由組織、人事部門統管的原國企的國家幹部都移交給勞動社保部門管理。
從此原國企的國家幹部都成了“職工”,所有幹部級別待遇被取消。
眾所周知,以前國企的國家幹部都屬於上級組織人事部門統管、統調、統配、統待的政企不分的“四統”幹部。
不管是從機關調到企業,還是從企業調到機關,都是組織安排,都得無條件服從。
其政治經濟待遇相同。
大專院校畢業生、軍隊轉業幹部同樣服從分配,分配在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同樣享受相同的政治經濟待遇。
儘管在企業工作比在機關工作要辛勞得多,但大家都能愉快地服從組織分配,毫無怨言。
可是如今的政企退休後巨大的幹部政治經濟待遇差別,使國企的原“國幹”們都悔恨投錯了胎,入錯了門。
這些國企的老國幹們,(包含一大批中、高級工程技術精英)在過去的低薪時代完全依賴政治信仰、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企業中發揮了組織、領導和中堅的核心骨幹作用,為我國的工業化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立下了永載史冊的功勞。
他們是共和國的一代功臣!他們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精神是令人敬仰和崇尚的!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這些國企的老國幹們。
希望善待他們,以還他們公道與正義。
七、獨生子女父母增發本人基本工資5%退休金被取消了計劃生育是党和政府一項長時期的嚴肅的國策。
2003年以前,無論是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的獨生子女父母都能享受增發本人基本工資5%退休金的待遇。
2003年1月1日起,唯獨企業退休人員被取消了這一待遇。
湖南省政府在09年10月出臺了一個《湖南省城鎮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辦法》給退休後的獨生子女父母每人獎5000元,算是對未享受增發5%退休金的補償。
且不說這5000元與那增發的5%退休金是否值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增發的5%退休金,使其退休後只需一兩年最多四年就能達到或超過5000元)。
總算湖南省還不錯,還記得有這麼回事。
但“由所在單位籌資發放”,就是政府請客,企業埋單了。
一腳把政府欠的債踢給了企業,強加企業莫須有的責任和負債。
可憐企業只能忍氣吞聲。
企業效益特別好的,雖然不情願,但還能支付這筆冤枉債。
企業效益一般或不景氣的,那5000元獎勵,猴年馬月才能有?更多恐怕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了。
八、醫療保險待遇不公平公務員公然拒絕參與醫療保險,國家為公務員建立了醫療補助制度。
公務員(含退休人員)的個人醫療帳戶政府為其至少注入了如下三項內容:一是給他們每人每年注入一個月的工資(或退休金)到個人醫療帳戶上,叫“鋪底資金”。
二是給其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或退休金)的0.7%劃入個人帳戶。
三是給1%的全部在職人員上年度的工資總額除以全體人員總數(含退休人員)的平均值,劃入個人帳戶。
而企業退休人員只有按本人上年度退休金的3.4%劃入個人帳戶一項,平均每月只有20~50元左右。
公務員的醫保IC卡(個人醫療帳戶)每年劃入的金額是企業人員的5~15倍以上。
國家為公務員(含退休人員)首次住院費用個人自負段補助400元,住院醫療費用統籌段內,由於有國家的補助,也比企業人員少付1%~4%的個人支付比例。
可笑的是,退休公務員在一級醫院首次住院自負金額300元內,補助也給400元,還賺了至少100元。
難怪那些公務員有點小毛病都願意住院,原來住院比自費買藥划算得多。
對於公務員的特殊人群還有其他的醫療補助。
人與人同命同病,而不同待遇,好不公平。
九、喪葬補助費不公平,使企業人員無尊嚴退休公務員死後,喪葬補助費是其20個月的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死亡後,喪葬補助費標準為4個月當地上年度職工月社會平均工資。
其差距從月數來說,是5倍,從金額來說,是10~15倍以上。
企業退休人員死後相比公務員死後也顯得如此的沒有尊嚴。
是可忍孰不可忍,真是死也不甘心啊!十、養老金調整不統一,不公平公務員退休養老金建立了正常的調整機制。
他們隨在職公務員加薪而增加養老金,並不動聲色地頻頻調整,增幅且大。
而國企退休人員10多年長期不予調整。
直至近幾年才連續調整幾次,每次幾十至百多元不等。
比起退休公務員來說真叫撒了點胡椒麵,還大肆宣揚,彰顯恩澤。
鬧得物價隨之上漲,我們增加不多的養老金,馬上被上漲的物價所吞噬,實則不增反降。
時至今日,退休的國企職工與退休公務員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不是積極的從制度上來根本解決不公平的問題,而是明知極為不公,心懷愧疚,拿著納稅人的錢、人民的錢向那些遭受不公平、遭受歧視的國企退休的老人們,撒點胡椒麵、施點小恩小惠,以示關心,以表虧欠之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