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节光合作用(知识点+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解析: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来自无氧呼吸,如果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ATP还可来自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X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白天,光合作用能产生O2,生成有机物,可提供给细胞呼吸。

答案:D2.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图示的光合作用阶段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会进行,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温度通过影响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影响C6H12O6的生成,因此,在最适温度以上,提高温度不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答案:B3.如图表示在一定X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红光,b为白光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 的CO2含量较低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解析: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红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a为白光,b为红光。

答案:A4.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第一册 5 4 1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练习(含答案)

高中生物第一册 5 4 1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练习(含答案)

5.4.1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1.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红枫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

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A.叶黄素B.花青素C.叶绿素D.胡萝卜素【答案】C【解析】决定树叶颜色的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当叶绿素比较多的时候叶子是深绿色,比较少的时候是嫩绿色,花青素多了就会发红,发紫。

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与光照有关,而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说明叶的色素中最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坏的是叶绿素,故选C。

2.某同学在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

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新鲜菠菜叶片烘干粉碎后放入研钵中,加入95%乙醇后直接进行研磨B.将预备好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在距这一端1 cm处直接用毛细吸管重复画横线C.为增强实验效果,将滤液细线画粗些并进行多次重复D.将滤纸条画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答案】D【解析】叶片剪碎后,应该加入二氧化硅(研磨充分)、碳酸钙(保护色素),然后再加入无水乙醇研磨,A错误;制备滤纸条后,画滤液细线时应该先用铅笔画线,B错误;画滤液细线时,尽量画的又细又直,避免色素带重叠,影响实验观察,C错误;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接触滤液细线,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D正确。

故选D。

3.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将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下图左所示),将滤纸点样点以下部分浸入层析液后,最终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A.A B.BC.C D.D【答案】C【解析】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率越快,所形成的色素带距离点样处越远,据此依题意并分析各选项的实验结果可知:滤纸条从下到上的色素名称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C正确,A、B、D均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光合作用》

自变量:是否有光照 因变量:叶片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一半曝光
进一步分析萨克斯的实验:
(1)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的目的是什么? 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2)该实验是如何形成对照的? 绿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形成了对照。
(3)为什么要用酒精脱色后再用碘液处理? 避免叶片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试剂




B
无水乙醇









CaCO3 SiO2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命题点二 实验的拓展与应用
2.以圆形滤纸的中心为圆心,画叶绿体色素滤液的小圆
进行色素分离,看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排列
在最外圈的一个呈
D
A.蓝绿色 B.黄绿色 C.黄色
色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异常现象分析 (1)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分析 ①未加石英砂(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 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D.橙黄色
3.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并将叶绿素b、 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 下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的位置应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复习--图表练习题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复习--图表练习题 课件(共26张PPT)
C6H12O6 ①酶2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2ATP
②酶
6H2O 热

2ATP
6CO2 线粒体
→ 有机物中的 →ATP活跃 →各项生 稳定化学能 的化学能 命活动
机械能:鞭毛运动 电 能:神经传导 产生电流 化学能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渗透能 :主动运输 光 能:用于发光 热 能 :维持体温
1
基 础 训 练
置在一定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得到下表数据(温度为20)。
容器内CO2供应量(ml/h)
容器内
光照强度
A
CO2减少
1 Klx
B
量(ml/h) 光照强度
A
1 Klx
B
5 10 15 20 4.5 5.8 6.5 7.8 0000 7.4 7.5 7.6 7.6 4.1 8.3 12.5 16.4
A植物在温度为20 ℃ 、CO2 供应为20ml/h情况下,光合作用 的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如 图。请在该图中,用虚线画出在 相同条件下B植物的光合作用的 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来 源
过程
H2O 光 [H] +O2
叶绿体内的
场所
类囊体薄膜
(1)C6H12O6 酶 2丙酮酸+4[H] (2)丙酮酸+H2O 酶 CO2+20[H]
(1)细胞质基质 (2)线粒体基质

过程
[H]、ATP
C3
酶 (CH2O) 24[H]+6O2
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装置中,研究在 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图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 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无氧呼吸二、O 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当CO 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C 6H 2O+能量O 2浓度CO热能(内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弱,最宜存放。

—1—光与光合作用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含量排名︓2主要吸收:主要吸收:二、光合作用过程总反应式: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三、光照和CO 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CO 2+H 2O光能叶绿体四、专有名词辨析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

衡量量: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 2消耗量、CO 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2—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CO 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一、高中生物反应式CO 2 吸收 (O 2CO 2 释放 (O 2吸收CO 2放出CO 2O(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 2✧ 光合作用产生的O 2—呼吸作用消1、光合作用2、有氧呼吸3、酒精发酵4、乳酸发酵5、醋酸发酵二、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暗反应)、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单糖→多糖) 三、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为消化液其中无消化酶,其消化方式为物理消化即:胆汁对脂肪颗粒起乳化作用。

四、寒冷时体温调节主要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主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热度:高一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热度: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热度: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热度:高一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介绍热度:高中生物有很多记忆性的知识点,通过整理知识点记忆更容易牢记,那么必修一第五章有哪些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 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①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②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③实验过程中加入少许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二氧化硅有助于充分研磨,碳酸钙可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分类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含量约占3/4)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叶黄素(黄色)①最上层的是:胡萝卜素;②最下层是:叶绿素b;③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习题一】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镁元素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分析】1、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其中类囊体包括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光合色素都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2、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为C、H、O、N、Mg.类胡萝卜素不含Mg.3、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解答】解: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镁元素,类胡萝卜素不含Mg.A正确;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的最快,B正确;C、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正确;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几乎不吸收绿光,绿光被反射回来的缘故,D 错误。

故选:D。

【习题二】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分析】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最宽)、Ⅳ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解答】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练习题5.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练习题5.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含解析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选择题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B.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答案:C2.净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C.O2释放量D.CO2吸收量答案:A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H]产生在()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呼吸作用的第一、第二阶段④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4.一般来说,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

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了,其原因是()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B.光照太强,降低了酶的活性C.气温高,酶的活性降低D.气孔关闭,CO2不足,暗反应中形成的三碳化合物过少答案:D5.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CO2,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结合,形成C3,这个过程称为CO2的固定,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答案:A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图示过程为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过程需要光反应为之提供ATP、[H],所以在有光状态下反应进行更为有利,而且此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越适宜反应越快。

答案:B7.右图是某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以CO2的吸收量或放出量表示)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反映A点时该植物生理过程及量变关系的示意图是()解析:A点时,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光合作用叶绿体需要的CO2全部由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CO2提供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发现2、场所双层膜叶绿体 基质 :DNA ,多种酶、核糖体等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胡萝卜素(橙黄色)1/3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色素 (1/4) 叶绿素A (蓝绿色)3/4叶绿素 吸红光和蓝紫光(3/4) 叶绿素B (黄绿色)1/43.过程 ◎ 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 2和H 2O 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②调节大气中的O 2和CO 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

影响因素包括植物自身内部的因素,如处在不同生育期等,以及多种外部因素。

(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①光照强度(如图所示)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

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②光照面积(如图所示)曲线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叶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应用: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曲线分析:CO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③温度(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所示)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的方法。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充加CO 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

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

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 2浓度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6、总结: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①提高农作物产量: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大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 , 改变植物种植方式:轮作、间作、套作②提高光合作用速度使用温室大棚 使用农家肥、化肥 “正其行,通其风” 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补充人工光照 7、计算① 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作用速率 CO 2CO 2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解析:制造的就是生产的总量,其中一部分被储存起来,就是积累的,另一部分被呼吸消耗 ③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解析:光合作用利用CO 2的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界吸收的,另一个是自身呼吸放出的,二者都被光合作用利用。

六、比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 =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五、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下图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型生物;而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生物是异养型生物。

◎ 3. 光合作用◎ (2013新课标卷II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都含有镁元素◎ B .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 D .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答案】D◎ 【解析】叶绿素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 正确;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 正确;叶绿素a 比叶绿素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 正确;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 错误。

◎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色素基本知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 (2013重庆卷)6.题6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B.t2→t3,暗反应(碳反应)限制光合作用。

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答案】D◎【解析】水的光解、O2释放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叶绿体基质,A项错误;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此时光照充足且恒定,若增加光照,光合速率不会提高,B项错误;t3→t4,暗反应增强,一定程度上加快ATP和ADP的转化,同时促进了光反应,C项错误;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甚至停止,类囊体薄膜上ATP合成受阻,A TP含量减少,ADP和Pi含量升高,被还原的C3化合物减少,直接产物含量降低,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以坐标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光照、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考生的理解能力,选项迷惑性强,具有一定难度。

◎(2013江苏卷)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答案】B◎【解析】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水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的,要用无水乙醇溶解,D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着重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注重细节,难度不大。

◎(2013海南卷)8.关于叶绿素提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叶绿素提取的材料 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呗破坏◎ C.用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 D.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答案】C◎【解析】菠菜绿叶富含叶绿素,可用作提取叶绿素的材料,A项正确;加入碳酸钙可避免研磨过程中液泡中的有机酸等物质对叶绿素的破坏,B项正确;用乙醇提取到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项错误;研磨加石英砂的目的是为了研磨更充分,D项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提取实验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2013海南卷)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 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答案】B◎【解析】植物叶片黄白色区域的叶肉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a、e,c处叶肉细胞中尽管含有叶绿体,但被锡箔纸遮住部位不能接受光照,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均不能产生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加碘液不会变蓝,故选B项。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及考生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较易得分。

◎(2013全国卷大纲版)31.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

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回答下列问题:◎◎(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答案】(1)固定的CO2总量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量释放CO2 自由扩散(2)A B 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解析】(1)根据坐标图分析,A为叶肉细胞吸收外界的CO2,而B+C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CO2的量,两部分的CO2都会被植物的叶肉细胞所吸收,即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