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

合集下载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分离定律的课题研究报告

分离定律的课题研究报告

分离定律的课题研究报告引言分离定律(又称为分配律或交换律)是一个数学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它的核心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某个数或量划分为若干个部分,而这些部分在特定关系下,可以输入和输出操作,以实现目标的拆解和处理。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分离定律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对问题解决的意义。

一、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分离定律是数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分解:将一个整体或综合量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或独立的成分。

2. 处理:对每个独立的部分或成分进行相应的处理或操作。

3. 整合:将各个部分或成分的处理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分离定律的核心在于将问题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并在拆解后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各个部分的处理结果整合起来,从而解决原始问题。

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代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相关计算和实验。

二、分离定律的应用领域1. 代数学中的应用在代数学中,分离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多项式、方程式等计算中。

通过将多项式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项,并对每个项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例如,将(x + y)^2分解为x^2 + 2xy + y^2,再对每个项进行平方运算,最后将结果合并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2. 物理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分离定律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例如,在动力学中,可以将复杂的力或力矩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分,根据分离定律分别计算每个部分的作用效果,最后将结果整合来得到问题的解答。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并提高问题解决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化学学中的应用在化学学中,分离定律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方面。

通过将化学反应分解成各个独立的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并推导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和能量变化等信息。

分离定律的应用使得化学研究和实验更加系统和可行。

分离定律的内容

分离定律的内容

分离定律的内容
内容:
分离定律是尤金·普朗克受物理学家安德烈·莱斯特的启发,在1898年提出的一条特殊原子和分子的原子结构定律,它认为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可以按能量的最小值来分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充满了活性能量低的单子结构。

例子:
1. 氢原子:由一个单电子绕着一个质子构成,此结构的能量最小,符合分离定律。

2. 氯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两个单电子组成,具有最小的能量,也符合分离定律。

3. 亚硝酸盐:由一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能量最小,符合分离定律。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为了解释这些遗传现象,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设。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的依据

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的依据

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的依据分离定律是一种基本的逻辑定理,它被广泛应用于逻辑、代数和电路分析等领域。

分离定律的核心思想是指当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如果其中一个条件发生改变,那么另一个条件的值也会发生改变。

熟悉分离定律对于逻辑分析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呢?下面是一些依据和方法:1、符合分离定律的条件:当两个条件 A 和 B 同时成立时,如果 A发生改变,则 B 的值也会发生改变,同样地,如果 B 发生改变,则A 的值也会发生改变。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 A 和B 满足分离定律。

2、以代数表达式为例,如果一个代数表达式同时包含两个乘法项 AB和 AC,那么根据分离定律,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乘法项 A(B+C),因为当 B 或 C 中的任意一个变量发生改变时,整个代数表达式的值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在逻辑运算中,当两个命题同时成立时,我们可以用连词“而且”连接两个命题,例如“这个家庭既幸福又和睦”,表示这个家庭在幸福和和睦的同时也表现了这两种特点的分离性。

4、在电路分析中,分离定律通常用于分析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对于串联电路,因为每个电路元件都会对电路电流产生影响,所以电路元件之间没有分离性,不符合分离定律。

而对于并联电路,每个电路元件之间相互独立,具有分离性,满足分离定律。

5、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分离定律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成立的,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例如,当两个条件 A 和 B 相互独立时,即 A 对 B 没有影响,此时我们不能使用分离定律对其进行分析。

总而言之,分离定律是一种基本的逻辑定理,为我们分析和思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依据。

熟悉分离定律并且善于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问题,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遵循分离定律的判断依据

遵循分离定律的判断依据

遵循分离定律的判断依据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上去很复杂,但其实很有趣的话题——分离定律。

这可不是一门高深的科学,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事情分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大堆事情涌上心头,让你感觉脑袋都要炸了。

这时候,如果你能遵循分离定律,那绝对能让你的生活轻松许多。

别急,咱们慢慢来,先看看这个定律到底是什么。

1.1 什么是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简单来说,就是把复杂的事情拆解成小块。

就像吃西瓜,先把它切成小块,才能轻松享受。

而在思考和决策时,也是这个理儿。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五件事要做,直接去处理每一件,那简直是要让人崩溃。

相反,如果你把它们分开,优先处理最重要的,哇,那可就事半功倍了。

1.2 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定律?生活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要有耐心,要懂得分阶段。

就像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通过分离定律,你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部分。

这样一来,你的工作效率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蹭蹭蹭地上升。

2. 如何判断是否遵循分离定律2.1 明确目标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

说得简单点,就是你到底想干啥。

比如,你在准备考试,那你就得知道每个科目要掌握的知识点。

确定目标后,才好进行下一步,不然就像无头苍蝇,哪里都飞,却不知飞去哪里。

俗话说,“心中有数”,这就是关键所在。

2.2 优先级排序接下来,就是给这些任务排个序。

想象一下,你要上山,前面有五条路,你得选一条最平坦的走。

把任务按重要性和紧急性排序,能让你事半功倍。

最急最重要的先做,剩下的慢慢来。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麻烦,但一旦理清楚了,你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3. 实践中的小技巧3.1 制定清单说到实践,制定一个清单是个好主意。

你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个单子,然后一项一项地去完成。

划掉已完成的任务,那种成就感绝对让你乐开花。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之一)
分离定律,也称为欧姆定律或科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它描
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分离定律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如电流分配、电压分配、功率计算等。

一、电流分配
根据分离定律,一个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之和。

这个定律可
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假设一个电路由三个电阻串联而成,它们的阻值分别
为R1、R2和R3,输入电压为V。

根据分离定律,总电流I等于电路中的电压V除以总阻值R,即I = V / R。

而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压除以阻值,即I = V / R1 = V / R2 = V / R3。

每个电阻上的电流都等于总电流的一部分,比例由各个电阻的阻值确定。

分离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电路问题的解决。

通过分离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分布情况,从而对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的应用

四、 Aa自交n代后,纯合子、杂合子旳计算
b c a
a 杂合子: 1/2n b 纯合子: 1 - 1/2n
C显性纯合子
(或隐性纯合子½)(:1 - 1/2n)
育种应用:在植物育种中假如要选育具有能稳定遗传旳 显性优良性状旳品种,怎样才干取得?
连续自交,直到后裔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例 植物Aa自交得F1,F1中淘汰aa,余下 个体自交得F2,问F2中隐性个体所占旳百 分比?
A性状:B性状=3:1
后裔出现性状分离,且 或
B性状为新出现旳性状
则B性状为隐性性状,A性状为显性性状
2.杂交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旳两个亲本杂交,后裔只有一种体现型, 则该体现型为显性性状,未体现出来旳为隐性性状
四、判断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旳措施
(1)自交法
1.植物: (2)测交法
不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 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
配子
基因型
基因型
基因型
基因型
F1 百分比
基因型 体现型
基因型 体现型
基因型 体现型
X:X:X:X
体现型百分比 体现型1 : 体现型2=X : X
基因型 体现型
例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 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达短食指基因, TL表达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体现受性激素影响,TS 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 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种孩子 是长食指旳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
2/3Aa*1/4=1/6
五、遗传系谱图旳分析
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 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种双眼皮男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定律目标导航 1. 通过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和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学会依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实验材料。

2.结合教材图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杂交实验的材料——豌豆(1)选材原因:①传粉方式:a.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b.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②成熟变化: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③性状差异: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相关概念: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1)P:紫花×白花。

(2)F1的分析:①F1:全部是紫花。

②判断显隐性: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3)F2的性状及比例:F2:紫花∶白花=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控制的。

(2)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

(3)每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分析(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P:紫花CC×cc白花。

(2)F1的分析:①F1的基因型:Cc,表现型:紫花。

②F1的雌配子:C和c,雄配子:C和c。

(3)用棋盘法推出F2的结果:3.相关概念(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

(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3)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4)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5)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判断正误:(1)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 )(2)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 )(3)配子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

( )(4)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 )(5)同一棵豌豆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 )(6)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 )答案(1)√(2)√(3)√(4)×(5)×(6)√一、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1.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2.与传粉相关的图形示意1.为什么去雄不能在开花以后进行?答案由于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在花开放之前就完成了传粉过程,所以去雄不能在开花以后进行。

2.黄瓜的人工异花传粉必需去雄吗?为什么?答案不必需。

黄瓜的花是单性花。

1.如图为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部分过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杂交实验中,紫花为母本,白花为父本B.过程①为去雄,该操作要在花蕾期进行C.过程②为授粉,授粉前后要套袋D.由于豌豆的相对性状较少,所以容易区分问题导析(1)在一对杂交亲本中,提供花粉的是父本,接受花粉的是母本。

(2)对母本要进行去雄处理,去雄以后套袋,授粉之后也要套袋。

(3)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答案 D一题多变(1)图中能否以白花豌豆作为母本,紫花豌豆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答案 可以。

(2)如何从类似的图中区分父本和母本?答案 方法有二,一是根据是否去雄,凡是需要去雄的是母本,不需要去雄的是父本;二是根据传粉的方向,提供花粉的是父本,接受花粉的是母本。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分离现象解释的图解表示方法(1)交叉线法(2)棋盘法则F 2基因型为14CC 、24Cc 、14cc(即基因型比例CC∶Cc∶cc=1∶2∶1),表现型为34紫花、14白花(即表现型比例紫花∶白花=3∶1)。

特别提醒 书写遗传图解时,基因型、表现型、比例、表示符号、箭头连线这几部分一般要求写完整。

配子这一项,要根据题意选择书写,没要求的,最好写上。

2.F 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生活能力相同。

(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3)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4)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辨别遗传图解中的常用符号2答案无关。

若紫花作母本,白花作父本的亲本组合称为正交,则紫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的亲本组合称为反交。

但正交与反交的结果F1相同,因此F1自交所得F2的性状及其比例相同。

3.推断不同基因型个体自交的结果(1)纯合子紫花(或白花)豌豆自交的后代一定是纯合子吗?为什么?答案一定。

纯合子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后发育成的个体仍然是纯合子。

(2)杂合子紫花豌豆自交的后代一定是杂合子吗?为什么?答案不一定。

杂合子F1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导致F2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2.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下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的实验结果示意图,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是黄色子叶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D.①和②都是绿色子叶、③是黄色子叶问题导析(1)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图中F2中①②③的基因成分别是Yy、Yy、yy。

(2)因为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故①和②的子叶颜色为黄色,③的子叶颜色为绿色。

答案 C一题多变(1)若F1产生的含y精子无受精能力,则F2中各基因型的比例是多少?答案YY∶Yy=1∶1。

(2)若F1产生的含y精子有一半死亡,则F2中各基因型的比例是多少?答案YY∶Yy∶yy=1/3∶1/2∶1/6=2∶3∶1。

(3)若F1中含Y的雌雄配子之间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有一半死亡,则F2中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的分离比是多少?答案黄∶绿=5∶2。

三、几对概念的比较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 ♂)为正交,则乙(♀)×甲( ♂)为反交。

2.性状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如C)。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如c)。

4.个体类(1)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型,如CC、Cc和cc。

(2)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CC和cc。

(3)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Cc。

1.羊的粗毛和白毛是否为一对相对性状?为什么?答案不是,因为粗毛和白毛一个属于毛的粗细,一个属于毛的颜色,二者不属于一种性状。

2.人的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表现型。

它们是否为相对性状?答案是。

相对性状中的表现型并不都只有两种,还可能有多种。

3.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正交、反交子代表现型不同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性状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问题导析(1)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均表现为紫色。

(2)隐性个性一定是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仍表现的隐性。

(3)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性状一般相同,但性状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4)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案 C一题多变(1)如果某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说明该个体属于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答案杂合子。

(2)下列杂交组合中哪些可以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并归纳相对性状中显隐性性状的判定方法。

①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白花豌豆②紫花豌豆×白花豌豆→紫花豌豆③紫花豌豆×白花豌豆→紫花豌豆+白花豌豆④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答案①、②。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性状的判定方法归纳为:a.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亲本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答案 C解析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在进行异花授粉之前,必须保证雌花没有授粉,因此在花蕾期去雄。

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答案 A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可知,A 项是正确的。

B项和C项虽然说的是同种生物,但却不是同一性状。

D项描述的根本不是同种生物。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答案 C解析隐性性状并非一直不能表现出来,只是在子一代中不能表现;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并非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

4.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基因(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为黄色。

F1自花授粉后结出F2代种子共8 003粒,其中子叶黄色豌豆种子为6 002粒。

试分析完成:(1)___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3)F1代产生配子的类型是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其中子叶绿色为________粒。

(5)F2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叶黄色子叶绿色(2)YY yy(3)Y和y 1∶1(4)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 2 001 (5)YY、Yy、yy 1∶2∶1解析由F1性状知子叶黄色是显性性状,子叶绿色是隐性性状。

由此推知双亲为子叶黄色(YY)、子叶绿色(yy),根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求出其他各项。

基础巩固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