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范文

煤的工业分析范文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煤的工业分析进行探讨。
一、煤的工业应用1.电力行业:煤炭是电力行业最主要的燃料之一、煤炭被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在许多国家,煤燃烧发电仍然是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
2.钢铁行业:煤炭是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在冶炼过程中,煤炭与矿石一起放入高炉中,燃烧产生的高温使矿石还原为熔化的铁。
3.化工行业:煤炭可以提取出许多有机化学品,例如甲醇、丙烯酸和苯等。
这些有机化学品是制造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4.建筑材料行业:煤炭可以被转化为煤焦油和煤炭鄂砂。
煤焦油是生产沥青、染料和防水剂的重要原料。
煤炭鄂砂可以用于建筑材料的制备。
二、煤的生产与供应1.煤矿开采:煤炭是通过地下或露天矿井开采得到的。
地下开采是通过井下探矿和掘进来获取煤炭,而露天开采是通过开挖土地来获取煤炭。
目前,世界上开采煤炭的主要国家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
2.煤炭贸易: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煤炭贸易通过海运和铁路运输进行。
主要的煤炭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而主要的进口国有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3.环保问题:煤炭的工业利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煤矿的开采也会带来土地破坏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三、煤炭资源与技术创新1.煤炭资源分布:全球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
煤炭资源的分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技术创新: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煤炭工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
例如,低排放燃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和超临界锅炉技术等,都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和降低污染。
四、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2.清洁煤技术发展:为了应对环保压力,煤炭工业正在不断发展和推广清洁煤技术。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一、煤的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质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它的用途很广泛,除作燃料用外,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为了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必须对煤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进行研究,以便综合利用。
(一)煤的元素组成煤主要是由碳C、氢H、氧O、氮N、硫S、磷P等元素构成的有机质,以及一些矿物杂质、水分等无机质组成。
其中,有机质主要是由碳、氢、氧组成,它们占有机质的95%以上;此外,还有氮、硫、少量的磷及金属元素等。
对煤的元素组成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元素分析进行的。
1.碳碳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每公斤纯碳完全燃烧时能放出34080.6KJ的热量。
煤中碳元素的含量是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泥炭的含碳量为50~60%,褐煤为60-77%,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
2.氢氢是煤中有机质的重要元素。
每公斤氢完全燃烧时能产生143138.3KJ的热量,约为碳的4.2倍。
煤中含氢量的多少与成煤原始物质有直接关系。
腐泥煤的氢含量比腐植煤高,一般在6%以上,有时可达11%;而腐植煤的氢含量一般不超过6%.最低为1%左右。
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氢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3.氧煤中氧的含量变化很大,并随变质程度加深而降低。
泥炭中氧含量为30-40%,褐煤中氧含量高达15~30%,烟煤为1~16%,无烟煤更不,一般小于2%。
当煤氧化时,氧含量迅速增高,碳、氢含量明显降低。
因此,氧含量是确定煤层风、氧化带深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4.氮氮在煤中含量较少,它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
碳含量小于75%的某些褐煤,氮含量可达2~2.7%,无烟煤为0.5~1.5%。
氮含量随变质程度增高稍有降低。
在高温加工时,一部分氮转化为氨及吡啶类等有机含氮化合物,这些化学产品可回收制成硫酸铵、尿素、氨水等氮肥。
5.硫硫是煤的有害物质。
它在煤中常以三种形式出现,第一种为硫化物硫,绝大部分是以黄铁矿FeS2和少量白铁矿FeS2硫形态存在;第二种为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时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蛋白质;第三种为硫酸盐硫,主要是石膏CaS04·2H20中的硫。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为了了解煤的工业特性和分析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对煤的成分、燃烧特性以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煤的工业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煤的元素组成和质量特性;2.研究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3.分析煤的环境影响,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
3. 实验方法3.1 煤的取样和制备我们从工业煤矿中采集了多个煤样,并进行了样品制备。
首先,我们将煤样进行破碎和研磨,以获得均匀的粉末样品。
然后,我们从粉末中取出适量样品,用于后续的实验分析。
3.2 煤的元素组成分析我们采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煤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通过该仪器,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煤样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包括碳、氢、氧、硫等。
3.3 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我们使用煤的热值测定仪器对煤样的燃烧特性进行测定。
该仪器可以测量煤样的发热量,从而了解煤的热能价值。
同时,我们还对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进行分析,以了解煤的燃烧性能和煤质特征。
3.4 煤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了研究煤的环境影响,我们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测定。
我们使用了气体分析仪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采样,并分析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测定,我们可以评估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煤样的元素组成分析表明,煤中主要含有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其中碳是主要元素,占煤样质量的大部分。
2.煤样的燃烧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煤样的热值较高,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能价值。
同时,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也得到了测定和分析。
3.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测定结果显示,煤燃烧是一个高碳排放过程,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一定的影响。
5. 结论通过对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碳含量和较高的热能价值。
煤的工业分析2篇

煤的工业分析2篇第一篇:煤的工业分析煤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可再生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煤的工业分析,探讨了煤的生产、利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煤的生产煤的生产主要包括采矿、准备和运输。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生产国,其煤的主要产地在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
煤的采矿方法包括地下采矿和露天采矿两种,其中露天采矿是目前煤的主要采矿方式。
煤的准备主要是指煤的粉碎和筛分,便于后续的运输和利用。
煤的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水运等几种方式。
煤的利用煤的利用包括燃煤发电、钢铁生产、炼油和化学工业等方面,这也是煤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的体现。
其中,燃煤发电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
我国的燃煤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高达70%以上,同时也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的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的利用面临了一些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降低煤的污染排放,另一方面需要开展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如燃气化技术、煤-氢-化学、超低排放技术等。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如风电、太阳能等。
未来,煤的产量、品质和利用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清洁化。
综上所述,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开展煤的清洁利用技术研究,降低煤的污染排放,以实现煤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煤的工业分析煤是一种化石能源,曾是世界主要的能源之一,然而现阶段煤的利用面临着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需求,根据这一要求,煤的工业分析主要指两大方向——减排和提质。
减排煤炭在低效的利用模式下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其中代表就是二氧化碳。
当代社会对于巨额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越来越关注,加上各种科学的证据和实践,煤炭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大宗污染物之一。
目前煤炭行业大力推进降低污染排放措施,主要措施有:1.加大对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治理力度。
实验一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燃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煤矿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矿的实用分析。
它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质量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炭的粘结性特征。
煤的工业分析是锅炉设计、灰渣系统设计和锅炉燃烧调整的重要依据。
通过煤的工业分析实验,可进一步巩固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概念,学会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与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采用分析试样,其成分质量百分数在上角用分析基f表示。
二、煤工业分析的基本原理煤中的水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以附着、吸附等物理现象同煤结合;化合水以化学方式与煤中某些矿物质结合,又称结晶水(如硫酸钙结晶水CaSO4·H2O、高岭土结晶水Al2O3·2SiO2·H2O 等)。
煤中游离水称为全水分。
其中一部分附着在煤表面上,称外部水分,其余部分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称内部水分。
煤中的全水分在稍高于100℃以下,经过足够的时间,可全部从煤中脱出。
煤的工业分析测定的是煤的全水分。
根据煤样的不同,又分原煤样的全水分(应用基水分W y)和分析煤样水分W y。
在实验室条件下,去除煤外部水分后的试样称为煤分析试样。
制取分析试样的方法是先将3mm以下的0.5kg原煤倒入方形浅盘中,使煤层厚度不超过4mm。
然后,把煤盘放在70~80℃烘箱中干燥1.5h。
取出煤盘,将煤粉碎到0.2mm以下,在实验室的温度下冷却并自然干燥24h。
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留下的残渣。
它与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和化合等复杂反应。
煤的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
它的产生量、成分结构等与煤的加热升温速度、温度水平等有关。
挥发分不是煤中的现存成分。
由上述可知,煤工业分析必须规定明确的实验条件,测定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等含量是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是一种相对的鉴别煤工业特性的成分数据。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024年,煤仍然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之一,尤其在工业领域使用广泛。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的质量特性和燃烧特性,为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指导。
下面是2024年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是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质量特性是指煤的组分、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性对于确定煤的适用性和燃烧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通过对煤中主要元素(如碳、氢、氧、氮、硫等)的测定,确定煤的组分和热值等特性;元素周期表:通过对煤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确定煤的化学特性和燃烧特性;红外光谱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煤的结构特性和功能性特性;X射线衍射法:通过对煤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煤的结晶特性和晶体结构等。
其次是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煤的可燃性、燃烧速度、燃烧特性等方面的特性,对于确定煤的燃烧效率和排放物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热重分析,测定煤的热重变化曲线和热分解特性;差热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差热分析,测定煤的燃烧热功和反应动力学参数;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物特性;煤粉爆炸试验:通过对煤粉进行爆炸试验,测定煤粉的爆炸特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
2024年,煤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发电、制造、化学工业等多个行业。
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在特定工业过程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常用的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包括:煤质分级法:根据煤的质量特性,对煤进行分级,确定煤的适用范围和品质等级;煤气化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气化实验,测定煤的气化特性和产物组成等;煤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在不同燃烧设备中的燃烧特性和效果;煤化学加工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化学加工实验,研究煤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和可行性等。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煤的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 of coal)是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质量分数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
从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发热量、硫分、焦渣特性以及灰的熔点的测定,它为锅炉的设计、改造、运行模式和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
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与原理。
二实验设备烘干箱1台;马弗炉2台;玻璃称量瓶2个;灰皿2个;挥发份坩埚2个;坩锅架2个;坩锅架夹2个;电子称1个;干燥器1台三实验原理根据不同温度操作下,不同的物质析出,通过称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
四实验步骤1、水分的测定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仪器设备:(1)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2)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3)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4)分析天平:感量0.1mg。
分析步骤:(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1.5h(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就开始鼓风);(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2、灰分的测定缓慢灰化法: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煤的工业分析

3、化合水:是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有严格的分子 比,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即通常所说的结晶 水。
化合水在煤中含量不大,通常要加热到200℃甚至500℃ 以上才能析出。如石膏(CaS04·2H20),煤的工业分析中,一 般不考虑化合水,只测定游离水。
另外,煤的有机质中氧和氢在干馏或燃烧时生成的水称 为热解水,不属于上述三种水分范围,也不是工业分析的内 容。
重要组分,配入肥煤可使焦炭熔融良好,从而提 高焦炭的耐磨强度 。
• 焦煤:(coking coal)也称冶金煤,是中等及低 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单 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高的 焦炭,其耐磨性也好。但产生的膨胀压力大,使 推焦困难,必须配入气煤、瘦煤等,以改善操作 条件和提高焦炭质量。
2、内在水分(Minh):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 时所保留的水分,即存在于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 cm的毛 细孔中的水分。
该水分以物理化学方式与煤结合,其含量与煤的表面积 大小和吸附能力有关,在室温下这部分水分不易失去,需加 热到105℃~110℃ 时才失去。
收到煤 45℃~50℃ 空气干燥煤105℃~110℃ 干燥煤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水分分类
内在水分 游离水 外在水分
全水分(Mt)
化合水 (煤的工业分析中不考虑)
1、外在水分(Mf ) :是指附着在煤的颗粒表面的水膜或存在于 直径大于10-5 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又称自由水分或表面水 分。
该水分以机械方式和煤结合,在常温(45℃~50℃)下较 易失去。
,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
失计算出全水分。
A
通氮干燥法
对各种煤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性特征。
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煤工业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采用分析试样,其成分重量百分数在上角用分析基“ƒ”表示。
二、煤工业分析的基本原理取一定量经空气干燥过的煤粉试样,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使煤中的水分、挥发分依次逸出,按试样减轻的重量求出分析水分和挥发分,然后将固定碳烧出,残余的重量即为灰分。
三、水分的测定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分析试样,置于105~110ºC的烘箱中,干燥到恒重,其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水分。
2、实验设备仪器1)电热干燥箱1台,带自动调温装置,内附鼓风机,并能维持105~110ºC。
2)玻璃称量瓶,带有磨口盖,直径为40mm,高为25mm,如图1-1。
3)干燥器1个,并装有干燥剂(变色硅胶)。
4)分析天平1台,可精确到0.0002克。
5)小勺一把6)煤样若干,粒度为毫米以下。
3、实验步骤用预先烘干和称量(称准到0.0002克)的玻璃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平行称取两份1±0.1克(称准到0.0002克)分析试样,然后开启盖子将称量瓶和盖子同时放入预先通风并加热到105~110 ºC 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在一直通风的条件下,烟煤1小时,褐煤和无烟煤干燥1~小时,然后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分钟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5分钟)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的干燥,每次干燥30分钟,直到煤样的重量变化小于0.001克或重量增加为止。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增量前一次质量为计算依据,对于水分在2%以下的试样,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至此,试样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烘干后的煤样质量,;分析煤样的原有质量,g m g m mm m W f --⨯-=11%100 W f —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
如此,煤的应用基水分即可由下式求得:)%100100(y w fyw y W W W W -+= 式中:W f —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W f w —分析试样的应用基外在水分,%;W y —分析试样的应用基水分,%。
上述两个平行试样测定的结果其误差不超过下表所列的数值时,可取两个试样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时,实验应重做。
四、灰分测定灰分的测定分为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
快速灰化法不作仲裁分析用。
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重量的煤样,放入箱形电炉内缓慢燃烧,然后在815 ºC ±10ºC灼烧到恒重,从炉中取出冷却到室温称量,以残留物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作为分析煤样的灰分A′。
2、需要仪器设备1)箱形电炉,带有调温装置,能保持815±10 ºC,有热电偶,高温表和调温装置。
2)灰皿(瓷船)长方形灰皿的底面长为45毫米,宽22毫米,高为14毫米。
3)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4)分析平天,精确到0.0002克。
5)小勺一把。
6)坩埚钳一把3、实验步骤1)缓慢灰化法在经预先灼烧和称量(称准到0.0002克)的灰皿中,平行称取两份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1±0.1克(称准到0.0002克),煤样在灰皿中铺平,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100 ºC的箱形电炉中,在自然通风和炉门留有15毫米左右缝隙的条件下,用30分钟缓慢升至500ºC,在此温度下保持30分钟后,再升到815±10ºC,然后关上炉门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小时后,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然后放到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分钟)称量。
再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分钟,直到质量变化小于0.001克为止,采用最后一次测定的重量作为计算依据,灰分小于15%时不进行检查性灼烧。
2)快速灰化法(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在经预先灼烧和称量(称准到0.0002克)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两份的分析煤样1±0.1克(称准到克),且铺平摊匀。
将马弗炉烟囱打开并升温加热到850℃,打开炉门,并将准备好的灰皿放在铁丝架缓慢地推入马弗炉,将灰皿缓慢推进电炉入口处使煤样慢慢灰化,待5~10分钟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厘米的速度,按顺序推进炉中炽热处(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炸,实验作废),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使其在815±10ºC的温度下,灼烧40分钟,然后从炉中取出灰皿,先放到空气中冷却5分钟,再放到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分钟)称量(GB/T212-2008 )。
以后再进行每次为20分钟的检查性灼烧(815℃),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小于0.001克为止,采取最后一次测定的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灰分小于15%的不进行检查性灼烧。
如果遇到检查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法测定。
具体操作如下:开机后,选择“1、功能表”(默认状态)。
按下“OK”键,进入功能选择表,移动光标选择“快灰”功能,按下“OK”键启动实验。
(1)开始实验后,系统开始升温,升至850℃,温度到,音响提示。
(2)保持850℃,等待实验。
(3)打开炉门,放样。
送完试样后,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
按“OK”键,开始实验。
(4)升温至815℃,音响提示。
(5)保持815℃,恒温40min,时间到,音响提示,打开炉门,取出试样。
关上炉门,炉温保持在815℃等待指示。
如果进行检查性灼烧,打开炉门,放入试样,请按“OK”键,进行检查性灼烧。
(6)检查性灼烧,恒温815℃,20min,时间到,音响提示。
打开炉门,取出试样,关好炉门(并使炉门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
炉温保持在815℃等待指示。
预进行下一次检查性灼烧,放入试样,关炉门按“OK ”键即可,以此类推,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为止。
按Esc 键结束快灰实验,进入功能界面,等待指示。
4、测定结果按下列计算%1001⨯=mm A f A f ——分析煤样的灰分,%;m 1——灼烧后瓷皿中残留物的质量,g ;m ——灼烧前分析试样的质量,g 。
灰分测定的允许差值。
如此,煤的应用基灰分:)%100100(y w f y W A A -= 两份平行试样测定的结果其误差不超过上表所列的允许值时取两者的平均值;否则重做。
依据灰分的颜色可以粗略的判断它的熔化特性,如灰为白色,则表示难熔,橘黄色或灰色表示可熔;褐色或浅红色表示易熔。
五、挥发分测定1、方法要点:称取1±0.1克煤样,放入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ºC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以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减去该试样的水分(W f)作为挥发分。
2、实验需用仪器设备1)箱形电炉,带有调温装置,能保持在900ºC±10ºC,并附有热电偶及高温表,热电偶测点距膛底部20~30毫米。
2)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2克。
3)坩埚,坩埚较深并有盖,上口外径为33毫米,高为40厘米,底径为18毫米,坩埚总重量为15~19克。
4)坩埚架:用镍丝制成的,其大小能放入箱形电炉中不超过恒温区为限,并要求坩埚底部距炉底20~30毫米。
5)秒表。
6)压饼机。
3、实验步骤: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试样1±0.1克(称准到0.0002克)两份,分别放入坩埚中,并轻轻振动使其煤样摊开,加盖将坩埚放在坩锅架上,再将坩埚架连同坩埚推入预先加热到920ºC的箱形电炉的很恒温区中,迅速关上炉门,加热7分钟,实验开始时的炉温下降,要求3分钟内炉温应恢复到900ºC±10ºC,否则作废,到规定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坩埚,在空气中冷却5~6分钟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分钟)称重。
将马弗炉烟囱关闭,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准确加热7min 。
坩埚及架子刚放入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 内使炉温恢复至900℃,否则次实验作废。
具体步骤:开机后,选择“功能表”(默认状态),所选菜单反色显示。
按下“OK ”键,进入功能选择表,移动光标选择挥发分功能,按下“OK ”键,启动实验。
(1)系统升温至920℃,温度到后,音响提示。
(2)保持920℃,等待实验。
实验开始,打开炉门,迅速放入坩埚架,并关上炉门,按“OK ”键,继续实验。
(3)3min 内,炉温恢复到890~910℃,温度到,音响提示。
(4)保持炉温890~910℃,从按键起7min,试验完成,音响提前30秒提示,打开炉门,取出坩埚架。
关好炉门。
若炉温3min 内,炉温不能恢复到890~910℃,提示实验失败,此次作废。
4、结果计算与允许误差%1001f f W mm m V -⨯-= V f ——分析试样的挥发分,%;m 1——分析试样灼烧后的质量,g ;m ——分析试样的质量,g ;W f——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
挥发分测定的误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5、焦渣特征分类1)粉状——全部粉状,没有互相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压即碎成粉状,或基本上是呈粉状,基中有较大的团块或团粒,轻碰即成粉状。
3)弱粘结——用手轻压即碎成小块。
4)不熔融粘结——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饼状,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在焦渣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在焦渣的表面上,具有较小的膨胀泡(或小气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毫米。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膨胀高度大于15毫米。
6、固定碳按下式计算:利用水分灰分以及挥发分的测定结果,分析煤样的固定碳含量就可方便的由下式求得:)%(100f f f f gd V A W C ++-= 乘以换算系数f y WW --100100,即得应用基的固定碳含量: )%100100(f y fgdygd W W C C --= C f gd ——分析煤样的固定碳,%;W f ——分析煤样的水分,%;A f ——分析煤样的灰分,%;V f ——分析煤样的挥发分,%;事实上,挥发分测定后留剩余坩埚中的即为焦炭,只要去掉其中的灰分便是固定碳C f g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