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概述中国旅游区划绪论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

二、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 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综合性特点、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 史学、宗教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 学、美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整个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 1、旅游资源的研究 2、旅游客源的研究 3、旅游区划的研究 4、旅游规划的制定 5、旅游影响的研究 6、旅游信息与地图
四、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1、位置 疆域 和邻国
2、人口和民族 13.2802亿人口(截至2008年末) 56个少数民族
3、中国地理概况及特征 (1)、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1、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 状分布。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2)、中国气候特征 1、典型的季风气 候 2、大陆性气候明 显,雨热同期 3、气候类型复杂 多样
2、本书所采用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采用陈锡畴主编的《中 国旅游地理》一书的 区划方案,将全国划 分为八大旅游区
第三节 中国旅游区划
1、旅游区的概念和特性 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 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 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 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 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 基础设施。 特性:系统性、地域性、层次性、优化性
2、旅游区划的任务与原则 任务:1、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确定 各个旅游区合理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区 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2、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 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规划 建设的重点。 3、说明各旅游区的主要线路、旅游地 理环境状况,充分发挥旅游”热点“优 势,带动旅游冷点的开发,提高旅游区 整体功能效益。

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绪论
引例:我国早期旅游活动
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黄帝就曾游过五 山;清明远足踏青、九九重阳登高,更 历来是民间惯常的旅游活动;魏晋南北 朝时期,文人雅士以观赏风景和怡情悦 性为主要目的的山水游蔚然成风,并由 此出现了“旅游”一词。
这说明我国的旅游源远流长,而且与地 理环境密不可分,绪论就是探讨旅游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章小结
旅游作为一种人类休闲性的空间地域活动,决定了其突 出的异地性、流动性及综合性的地理特征。旅游活动的 总体过程又是以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所 构成的旅游系统为支撑的,也由此决定了现代旅游活动 三要素旅游者(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旅游客体)、 旅游业(旅游媒介)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与地理环境的 紧密联系。对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 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产生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兴的应 用性、边缘性人文地理分支学科。而中国旅游地理则是 在旅游地理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体系统帅下,关于中国 旅游发展的实用区域旅游地理知识体系。中国旅游地理 作为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领 域,使学好这一系统知识成为提高旅游从业所需意识水 平与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
0.2.2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1)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资源、客源、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旅游开发的 区域影响、旅游区划和旅游信息系统与旅游地图 等。
2)旅游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解 决与旅游有关的各种地理问题,尤其是要研究解 决如何使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与开 发中的系列问题。
区域旅游地理专著 东晋高僧法显著成规模空前的旅行巨著《佛国记》 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域取经,归国后著成内容丰富的
《大唐西域记》
0.3.2 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1)中国旅游地理环境 2)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3)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地理 4)中国旅游服务业地理 5)中国区域旅游开发 6)中国旅游区划 7)中国分区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1)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1)

• 注: 海南省的“琼山”及“海口”后因合
并 “ 琼山”将不再出现在历史文化名城 名单中。
• 1、全国性古都
包括七大古都中的六个:北京、西安、洛 阳、开封、南京、安阳
• 2、区域性古都大邑
主要包括:成都、杭州、长沙、拉萨、银 川、南昌、济南等历史名城。
• 3、历史悠久的地方性古都古城
江陵、曲阜、苏州、绍兴以及商丘、 正定、邯郸、临淄、咸阳、隋州、钟祥、 扬州等历史名城。


旅游地:旅游地就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 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综合体。 三层涵义: 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相当集中的地域空间范围; 二是已经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功能显 著; 三是具有内部联系紧密的综合性旅游产业结构 与相对完备的游乐和接待功能。
• 旅游地与旅游点:
• 旅游地是以旅游点为基本单位发展壮大而
北戴河
大别山庄
深圳世界之窗
广东从化
• (三)文化与科考旅游地
主要分为:文化旅游地 科学考察旅游地 民族风情旅游地 宗教旅游地
• (四)生态与探险旅游地
主要分为:生态旅游地 探险猎奇旅游地 体育健身旅游地
• (五)综合旅游地
多数旅游地兼有两种及其以上的多项 旅游功能,能够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地的性质和主体功能很难有明确的界 定,可将具有多种突出旅游功能的旅游地 划分为综合旅游地。
• 4、特色文化名城
• 以名人荟萃的淮安、绍兴、亳州; • 以多种文化艺术流派的源地著称的歙县; • 以侨乡著称的潮州、漳州; • 以文化景观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著称的桂
林、岳阳、丽江、乐山; • 以特色文化景观著称的敦煌、平遥、祁县、 日喀则、江孜、喀什、佛山。
• 5、近代历史名城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绪论
2020/5/30
长白山天池 五大连池
2020/5/30
2020/5/30
2. 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
• 第一,直接拆毁、占有文物古迹。例如北京、南京的古城墙,历史价值极高, 但很多都已经被拆毁了。
• 第二,工程建设对风景区自然美的破坏。在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极有可能 破坏景区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的风格意境。
要充分研究经济上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风 险及预期的效益;要遵循市场发展的供求规 律,确定开发的层次、规模和方向,力求投 入最少,产出最多,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
2020/5/30
2. 独特性原则
• 独特性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中心原则。 • 求异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原因之
一。
• 富有个性的旅游景点能够对人们产生更大 旅游吸引力,能够在同等的条件下取得更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开发中要尽
• 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2020/30
三、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研究; • 中国旅游资源研究; • 中国旅游交通研究; • 中国旅游区划研究; • 中国各旅游区旅游特色及代表性旅游资源研
究;
2020/5/30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 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 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 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
• 旅游与地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由此产 2020生/5/30 了新的学科——旅游地理学。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旅游地理 环境.
• 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与经济地理、 历史地理、政治地理等并列为人文地理 学的分支学科。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现在旅游者不仅追求美景,还追求心灵充实和自我完 善。来长白山的旅游者往往以获得审美愉悦、探求认识生 活、美化心灵为真正途径。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01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01绪论
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区划:
区划的理论依据和方案
旅游信息与 旅游地图:
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地图的特点、种类、 功能和编绘
第九页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
• 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关系 • 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都是将地理学的有关理
论和方法运用于旅游研究的结果。
旅游地理学:
侧重于旅游地理学一般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与地理学的关系,以及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 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 •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发展概况
第一页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 1.研究对象: • 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
第十二页
我国旅游地理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旅游教育 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与旅游旅游心理学、 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一直被列 为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五大基础分支学科,是旅 游专修生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至今,各高等 院校的经济商贸类专业及有关经济商贸类中专 也普遍开设了有关旅游地理课程。硕士、博士 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旅游地理高级人才培 养系统也已经建立,并培养出了成批硕士生和 博士生。
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 2.学科性质:
• (1):地理学科属性:属于人文地理的分支学科; • (2):应用学科属性: 属于旅游学的应用学科; • (3):边缘学科属性: 属于旅游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
第二页
二、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发展阶段 国外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
记》等。
第五页
•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 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 主要旅游形式。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第二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第二三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与自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 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 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 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
皮尔斯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习和研究旅游地理的目的:
提高从事旅游业所需的意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直接和具体满足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业务工作
的需要 为从事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
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相关知识 为进一步从事有关旅游地理的科学研究打好区域
旅游地理的知识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2.边缘性: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 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 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 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3.应用性: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 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 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 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并且它适应旅游业 发展而产生,最终应用到旅游开发和规划当中。
旅游地理学
经 济 地 理 学
福 利 经 济 学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 研究对象和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第一章绪论

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第一章绪论
在国际上亦称休闲和旅游地理学(如英 国)、游憩地理学或闲暇地理学(如加 拿大)、观光地理学(如日本、韩国) 等。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旅游资源研究 (二)旅游地的研究 (三)旅游者的研究 (四)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五)旅游区划的研究 (六)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七)旅游影响的研究
中国旅游地理
主编:彭淑清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熟悉我国旅游区划的原则。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一、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麦克默里
(K.McMurry)在《地理评论》上发表“娱乐 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认为是旅游地 理学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旅游地理学的诞 生。 1976年在第23届国际地理大会上成立了旅游地 理专业组,正式成为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我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期,而真正发展则是在20世纪80 年代。
(三)中国地理概况及气候特征
1.中国地貌轮廓特征 (1)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分布于中国西部,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主体,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高山、高原及其间的河 谷平原和盆地构成。如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 山——唐古拉山脉、横断山山脉、羌塘高原、拉萨河谷平 原等。 第二级阶梯由青藏高原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之间的一系列高山、高原、 盆地构成。如阿尔泰山、天山、秦岭、准噶尔盆地、塔里 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 第三级阶梯分布于第二级阶梯以东,由广阔的平原和丘 陵构成。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 三角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
1)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返回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
旅游地理在中国的产生以197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旅游地理组为 明显标志。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993年以后
深化阶段
1986-1992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绪 论
1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2
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
返回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旅游地理学是在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旅游科
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直接服务于旅游业, 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 科学。
发展阶段
1979-1985年
初创阶段 返回
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意义
旅游者地理研究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旅游业地理研究 旅游地图研究
建立旅游地理学的理论 体系,解决人类旅游活 动中共性问题,为研究 区域旅游地理提供必要 的理论基础。
返回
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
返回
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一)区划方案简介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划分方案。就已 正式发表和出版的著作看,当前有六七个方案。
(二)本书旅游区划方案
根据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和原则,本教材将全国划分为8个 一级旅游大区,34个二级旅游省(市)。各旅游省(市)划分若干 个旅游区(在以后分章分节中讲述)。旅游大区采用“旅游特色+文 化+区位”命名形式,二级旅游区用省级行政区名称命名。
一、旅游区划的目的和原则
旅游区划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旅游地域所进行的区
域划分,具体是指根据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相对一致性和
差异性、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和旅游地区发展方向 等方面将一个大的旅游区划分为若干相似性较大而差异性较
小的地区。
返回
(一)旅游区划的目的
1
2
1 •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有利于组织区域特色旅游
3
3
•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效益
4
4
•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返回
(二)旅游区划的原则
覆盖性与不连续性原则 地域相对完整性原则
多级划分原则
旅游区划的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旅游中心地原则
综合分析和主导因 素分析相结合原则
返回
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根据中国旅游地理特征和区划原则,从全国整体分析,区划系统以分 为三级为宜:旅游大区(一级区)——旅游省(二级区)——旅游区(三级区)。 旅游大区,着眼于全国范围内大区域的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历 史文化的相对一致性,通常由几个省(市、自治区)或数个地理单元组合而 成。 旅游省,即二级区。为了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本 区划基本上与行政省和自治区相一致,一般情况下不打破省界。 旅游区,是在二级区内,以旅游城市或著名的大型风景名胜区为主体 或中心而划分的第三级区划单位,是发展旅游业的相对独立的专业区。 旅游区由数个景区景点组成,其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具有更大的相似 性。由于旅游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或斑点状分布的特点,所以一个旅游省内 不可能全部被旅游区覆盖,旅游大区和旅游省同自然区域或经济区域相重 合,而旅游区则呈斑点状分布。
返回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