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8

合集下载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14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14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142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小便当下)好。

紧接着呢,常用的第二个处方来了,“肠痈者,少腹肿痞,哦,按之即痛,如淋,哦......,小便自调,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里面已经化脓了,哦,诸位,这就是讲薏苡附子败酱散呢,是不是破裂,哦,这个......如果是阑尾呢,破掉了。

破裂的时侯,跟胆囊破裂是一样,所以当归赤豆散。

赤豆,哦,赤豆......赤小豆跟当归,哦,那这个赤小豆跟当归呢是生用,哦,生用当归,那赤小豆要去发芽,发芽......哦。

那如果直接打粉的话,是,哦,这个出血,哦,肛门出血。

没有的话,没有......没有破裂,哦,但是在盲肠这里阻到怎么处理,就是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

哦,那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呢?哦,这个......大家看:薏仁,哦,附子,哦,败酱,附子的剂量最少,最少。

薏仁呢,它的目的是什么?是除湿。

如果盲肠这一段,哦,盲肠......堵到一大块,哦,大肠......病你讲,因为你,宿便呢,就堵在这一块地方,哦,这是肠子里面,并没有到外面哦,那我们用这个附子呢,轻剂的,一钱或二钱,都没有关系,很轻的量。

炮附子,哦,为什么用轻的量,因为炮附子药性比较热。

所谓热就是能让它动起来。

动起来,哦。

中药的药性。

那薏仁呢,哦,能够除湿,哦,除湿的力量很强,因为里面很多的这个,湿的津液嘛在里面。

败酱草这个地方呢,败酱草可以把食物分解掉,腐化掉,让它松动,哦,所以说加上炮附子的热,这就可以把这个部分的,哦,宿食呢统统带出来。

所以慢性盲肠炎讲的就是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

真正破裂转成腹膜炎的时候,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都不够力,一定要用赤豆当归散。

哦,记得我的话。

哦......,赤豆当归散。

那慢性盲肠炎会痛,隐隐作痛,你摸都可以摸到,哦,一个东西哦,你摸到。

那急性盲肠炎,痛得很厉害。

那这个薏苡附子败酱散还有其他的功能。

倪海厦经典医案:月经失调(附伤寒论学习法)

倪海厦经典医案:月经失调(附伤寒论学习法)

倪海厦经典医案:月经失调(附伤寒论学习法)引言今天继续介绍【倪海厦医案系列】,这是一则月经失调、痛经的案例。

倪师关于“奶水即经水”的论断,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无稽之谈,甚至可笑之极。

我本人最初接触的时候也是持怀疑态度,后来临证过程中按照倪师理论诊病处方,反而证实了倪师的观点。

后来我在学习《黄帝内经》的过程中找到了相关论述,为倪师的理论增加了强有力的砝码(见我整理的推文:《黄帝内经》关于女子的讲述全在这里)。

同时,我在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及《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以及唐荣川先生的著作中也探及到类似论述。

从此,对于倪师,我更加笃定。

不罗嗦了,看医案吧:女,35+,体型中等。

月经周期不规律,经行腹痛,月经滴沥不止。

经前乳房胀痛,肘膝以下酸凉,体力差。

胃口可以,睡眠可以,大便秘结,几日一行,却无不适感,小便色淡。

舌淡白红,脉沉细。

诊断:里寒。

处方:生附三錢(另包)、乾薑二錢、炙甘草五錢(四逆湯證,手足逆冷至膝)茜草三錢、桃仁三錢、丹皮三錢(活血化瘀,用於痛經,寒則凝久必有瘀)大黃二錢、細辛二錢(寒實便秘)白芍五錢、川芎三錢、當歸三錢、熟地二錢、炒麥芽五錢(四物湯加炒麥芽退奶,此用之乃在於使奶水完全下達子宮)服前方後,手足溫度上升,口舌不麻,小便量增加一點,出汗出得多(寒水有化掉一些,心功能回復之現象)。

有時膝蓋以下特別寒,有寒冷現象,過一會兒又熱(身體心陽與裡寒在相抗)。

身體累,胳膊有抬不起之感,有些暈眩感(身體在恢復,藥到了à藥不暝眩疾弗療)。

服第一碗藥後,拉肚子(因寒水排出)。

雙膝以下仍有寒冷的現象。

月經尚好仍有血塊在,月經提前來(月經來,因寒去,經血即代謝出來)。

舌淡黃(寒已去掉許多),脈細小無力 (少陰證)。

处方:當歸四逆湯+麻黃、炮附、細辛。

解說:服完藥後,若特別容易餓表示心功能回復,腑病隔日中午餓,臟病夜間肚子餓。

去裡寒的藥用生附,生附子是去由于心陽不足造成的裡寒,當歸四逆湯是去血虛造成的裡寒。

倪海厦讲伤寒论时用的教材台湾版

倪海厦讲伤寒论时用的教材台湾版

倪海厦讲伤寒论时用的教材台湾版倪海厦讲伤寒论时使用的教材是台湾版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医学经典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素问》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篇章,主要探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而《灵枢》则更注重针灸和按摩等治疗方法的介绍。

台湾版的《黄帝内经》是在大陆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改编。

在文字上,台湾版使用了繁体中文,与大陆版的简体中文有所不同。

此外,在内容上,台湾版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解释也有所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造成的。

倪海厦作为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教育家,在讲述伤寒论时使用台湾版的《黄帝内经》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倪海厦作为台湾人,其接受中医教育和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背景与台湾版的《黄帝内经》更为贴近。

使用台湾版的教材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匹配,更好地理解和阐释其中的理论。

其次,由于台湾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大陆有所不同,因此台湾版的《黄帝内经》更多地考虑了台湾地区的临床实践和特点。

倪海厦在台湾从事中医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讲述伤寒论的时候,他使用台湾版的教材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临床实践相结合,对学生们进行更贴切的讲解。

最后,台湾版的《黄帝内经》在文字和表达方式上与大陆版有所不同,这也为倪海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解读方式。

通过使用台湾版的教材,倪海厦可以将自己对于经典的理解与台湾版的解释相结合,从而为学生们呈现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内容。

总的来说,倪海厦讲伤寒论时使用的教材是台湾版的《黄帝内经》。

这样的选择考虑了倪海厦的专业背景、临床实践以及对经典的个人解读。

通过使用台湾版的教材,倪海厦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相契合,将古代经典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展示出中医学的独特魅力。

倪海厦《伤寒论》经方使用说明书(打印版)

倪海厦《伤寒论》经方使用说明书(打印版)

倪海厦《伤寒论》经方使用说明书(打印版)目录一.白虎加人参汤二.白虎汤三.白通加猪胆汁汤四.白通汤五.白头翁汤六.半夏泻心汤七.柴胡桂枝干姜汤八.柴胡桂枝汤九.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十.柴胡加芒硝汤十一.赤石脂禹余粮汤十二.大柴胡汤十三.大承气汤十四.大黄附子细辛汤十五.大黄黄连泻心汤十六.大青龙汤十七.大陷胸汤十八.大陷胸丸十九.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二十.当归抵当汤二十一.四逆汤二十二.抵当丸二十三.茯苓甘草汤二十四.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二十五.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二十六.茯苓四逆汤二十七.附子汤二十八.附子泻心汤二十九.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三十.甘草附子汤三十一.甘草干姜汤三十二.甘草汤三十三.甘草泻心汤三十四.干姜附子汤三十五.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三十六.葛根黄芩黄连汤三十七.葛根加半夏汤三十八.葛根汤三十九.瓜蒂散四十.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四十一.桂枝二麻黄一汤四十二.桂枝二越婢一汤四十三.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四十四.桂枝附子汤四十五.桂枝甘草汤四十六.桂枝加大黄汤四十七.桂枝加附子汤四十八.桂枝加葛根汤四十九.桂枝加桂汤五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五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五十二.桂枝加芍药汤五十三.桂枝麻黄各半汤五十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五十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五十六.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五十七.桂枝去芍药汤五十八.桂枝人参汤五十九.桂枝汤六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六十一.黄连汤六十二.黄连阿胶汤六十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六十四.黄芩汤六十五.桔梗汤六十六.炙甘草汤六十七.苦酒汤六十八.麻黄附子甘草汤六十九.麻黄附子细辛汤七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七十一.麻黄升麻汤七十二.麻黄汤七十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七十四.麻子仁丸七十五.牡蛎泽泻散七十六.芍药甘草附子汤七十七.芍药甘草汤七十八.生姜泻心汤七十九.十枣汤八十.四逆散八十一.四逆汤八十二.四逆加人参汤八十三.四物汤八十四.桃核承气汤八十五.桃花汤八十六.调胃承气汤八十七.通脉四逆汤八十八.文蛤散八十九.乌梅丸九十.吴茱萸汤九十一.五苓散九十二.小半夏汤九十三.小柴胡汤九十四.小承气汤九十五.小建中汤九十六.小青龙汤九十七.小陷胸汤九十八.旋覆代赭石汤九十九.茵陈蒿汤一○○.禹余粮丸一○一.真武汤一○二.栀子柏皮汤一○三.栀子豉汤一○四.栀子甘草豉汤一○五.栀子干姜汤一○六.栀子生姜豉汤一○七.枳实栀子豉汤一○八.栀子厚朴汤一○九.猪肤汤一一○.猪苓汤一一一.竹叶石膏汤一.白虎加人参汤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三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全集(76讲)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全集(76讲)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全集(76讲)
前言: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疫病流行,死亡枕藉,张仲景的族人亦多数亡于伤寒之疾。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金匮要略》即为《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的节略本。

《金匮要略方论》一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辨治杂病的方书。

但因其文字古奥,不加讲解,很难掌握全貌,领会原著精髓。

《金匮要略方论》原书共25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相当于全书的总论;第二篇《痉湿暍病脉证》至第十七篇《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广泛地论述了内科方面的各种疾病;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外科的疾病;第十九篇《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论述了几种不便归纳的病证。

第二十篇至第二十二篇论述了妇科的疾病,以上22篇共有条文396条。

本文为倪师为学生讲《金匮要略》视频课程实录(附文字),一共76讲,语言浅显易懂,大道至简,实为学习经方,步入中医之门的良好法门。

倪海厦讲伤寒论

倪海厦讲伤寒论

倪海厦讲伤寒论本文转载自高山予鹰《倪海厦讲伤寒论(1)》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1)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

八纲辨症中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

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

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

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

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

何谓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浮脉。

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

为什么在表?因为血里面的免疫系统在表上和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现象,所以第一个症状叫作脉浮,就是脉会浮出来,人平常不会脉浮的。

为什么有的人常年不感冒?因为他肠胃好,所以后面治疗的方剂都是从肠胃下手的。

西医说感冒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西医的药物学说,滤过性病毒没有抗生素可以杀它。

但是感冒的时候,西医开抗生素的药,来增加抵抗力,抗生素下到胃里面,肠胃第一个受到损害,本来就是肠胃不好,才会表不固,才会抵抗力差,才会得到感冒。

所以西药吃下去,肠胃会越来越差。

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

在针灸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

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

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

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30)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30)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30)那如果说是肺水,老师你怎么知道他肺水?老师肺水啊心水啊都是不得卧啊,心脏也不能躺下去,肺积水也是不能躺下去,那怎么办呢?怎么去区分它呢?肺家的阴实,这是肋骨,这是肺在上方,如果说肺里面有阴实,就是长东西了,堵到了,结果造成肺里面有积水,为什么肺里面会积水?因为你里面有东西堵到了以后,这个水上升从大肠里面,肺的水呢来源是来自大肠,大肠上升到肺里面去以后,哎呦,有东西堵在里面,这个水没有办法进去啊,结果慢慢累积在肺的下方,这个时候呢,除了你人不能躺下去以外,肺主皮毛,这个水会渗到皮肤上面去,怎么讲呢?我们平常人运动出汗,出汗了以后,皮肤上的毛孔汗出来了,跟肺水很有关系,那你现在肺有积水的话,身肿,肺主气,没有办法气化就会有肿的现象,小便为什么难呢?因为你水停在上面,大肠的水一直不停的供应给它,这个水就一直停在上面。

你可不可以跟大肠打个电话说你可不可以不要给我水?它还是自动啊,自动一直上去,对不对?这个水就不断的上去,它没有办法停下来。

真正治病当个医生跟当个汽车的技工修理。

我们治疗心脏病,或我们治疗肺病,我们治疗任何肝胆病的时候,我们是要在那个物体在动的状态之下把它治好。

而不是静的状态!那静很简单啊,所以我们可以当黑手很简单,不要去学吗。

最厉害的医生在动的状态之下把它治好。

西医和我们不一样,西医把它麻醉掉,在静的状态下开刀拿出来。

中医不是!中医是在动的状态下把他治好的,这就很难。

那所以呢,如果是停在肺里面的时候小便会很难。

为什么?因为水停在肺上面!不断的上去下不来。

那肺呢,正常的人呢,水到了肺以后,金生水。

金是不是会生水?那肺里面的水再进入肾脏,肾脏再经过输尿管,到了膀胱,对不对?膀胱以后再做第二次的气化。

所以我们人很小气啊,这个上帝设计得很好,水有两次气化,一滴水都不会乱消耗。

第一次是小肠在下面把大肠的水气化到肺。

那肺的水呢再滋润到皮肤,因为肺主皮毛。

皮肤就长得很漂亮,新水就换旧水。

倪海厦伤寒论(26-50)

倪海厦伤寒论(26-50)

倪海厦伤寒论(26-50)⼆六:⽯膏称为⽩虎因为他是⽩⾊的,⿇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的,很多⼈认为⿇黄是发汗⽤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到⿇黄,桂枝⿇黄这两位药从太阳⼀直⽤到厥阴,所以,⿇黄不⼀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在什么地⽅,当⿇黄与⽯膏配合使⽤的时候,是让阳⽓回收,如果这个桂枝⼆越婢⼀汤,我们不⽤⽯膏,只是桂枝汤加⼀味⿇黄的时候,病⼈吃了以后会发⽣什么样的变化呢?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姜,炙⽢草,⼤枣,这五味药吃了以后,全⾝的⽔液循环会加速,⾎液循环也会加速,这个时候,我们会流汗,如果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味⿇黄,这个时候发汗的功能会更强,如果不⽤桂枝汤,只⽤⼀味⿇黄,吃了以后,不会流汗,但⼈会变得很亢奋,所以,⿇黄必须要与其他药配合使⽤,才会发汗。

桂枝⼆越婢⼀汤中如果没有⽯膏,只是桂枝汤中加了⿇黄,病⼈会⼤发汗,这就是为什么桂枝⼆越婢⼀汤中为什么要加⽯膏的原因,加了⽯膏只会发⼀⼩点微汗,⽯膏会把这个虚热退掉,虚热退掉以后,烦燥就会没有了,所以伤寒论的条辨30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燥,脉微弱者,此⽆阳也,不可发汗,桂枝⼆越婢⼀汤主之。

肺在中医的观念⾥⾯是⽩⾊,肺主⽪⽑,⽯膏的颜⾊也是⽩⾊的,⼊肺,他的药性是寒凉的,肺是在胸腔⾥⾯,胸为⼼肺之所,为阳⽓聚集之处,所以我们常会有胸阳之说。

⽯膏表⾯上看起来是寒凉的药,实际上是主管阳之所在,为什么越婢汤能消⽔肿,是因为有⽯膏,阳能够回头。

所以,桂枝汤配上⿇黄和⽯膏以后,病⼈会收敛汗,阳会回头的现象。

在本草⾥⾯,⽯膏除了去热以外,还有去烦,为什么会去烦,我们前⾯讲了肺主魄,主静,病⼈烦燥是因为魄不守,所以,我们前⾯讲了⽤⽩虎汤就可以,因为⽯膏可以让胸阳回头。

所以,不要以为⽯膏只是去热,实际上⽯膏是可以敛阳,当然只是对胸阳,也就是肺。

,在给病⼈发汗的时候,我们要先看看⾆头,很⼲燥的,就不可以发汗。

⾆头的津液就是从肺上⾯来的,所以,中医常会讲肺燥津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8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现在我们进入哦,第七篇,专门讲肺,这一段这一章节呢包括了肺脓疡啊、肺气肿啊,这个肺痿缩啊,甚而至于肺癌啊,肺炎啊,统统在这里面,那包括我们如何去治疗它,怎么去分辨,怎么去辩证,处方怎么下手哦,统统在这一篇里面,统统会提到哦。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哦,首先呢看,哦,什么叫做肺痿,就是萎缩掉了哦,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所以肺痿之病呢从哪里得到呢,他(仲景)回答了,哦,有的肺痿呢从汗流太多,津液伤到,或者是呕吐,吐太多津液伤到,或者是消渴,哦,就是喝了水还是口渴,不能止渴,小便太多都是失掉津液,或者从大便难大便干燥,大肠的大便干燥,大肠和肺是表里的,所以你如果大肠干的话,肺也跟津液也伤掉了,或者呢会被快药下利,就是你有,本来有便秘,哦,攻坚的药攻下去以后太快了,津液,还是伤到津液,反正总而言之就是重亡阴液,肺里面的津液没有了,哦,所以叫做肺痿,所以你随时要保持肺里面要有津液,哦,这个这是中医的观念,那你如何去看脉呢,寸口,寸口脉就是阳脉,就是胸腔的脉,胸阳的脉,非常的数,数是代表很热,其人有咳嗽,口中含有浊唾涎沫者,这就是肺痿的病,所以肺痿的病呢,吐出来的痰呢是浓痰,比较浓痰,这个不会很稀,比较黄浊,哦,这是肺里面太热造成这样子,哦。

那这个痿证的来源呢,经方和温病派呢不太一样,如果说有一个病人呢,原来只是咳嗽,可是呢碰到温病派,温病派很喜欢说阴虚,对不对,你把咳嗽当阴虚来治,开了滋阴的药一下去以后,造成肺痿,哦,所以肺痿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所以你哪天这个人生乏味,你觉得这个太无聊了,咳嗽找个温病去来看看,到头来就会变成肺痿,哦,那就是这种情形,所以滋阴的药不要用它。

嗯,等一下哦。

这里少掉一段对不对,哦,前面讲过。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这个肺痿之病呢?哦口中呢就是有燥咳,不断的一直咳嗽,胸腔隐隐作痛,这个隐隐痛很重要,临床上你在看病人有肺癌的时候,癌症出现的时候,我们定义为阴实,肺是阴嘛,里面有实,这个时候他的痛呢是刺痛,非常的刺痛,而且这个刺痛呢?是持续的,哦,......实症嘛,这里呢咳嗽,但是呢隐隐作痛,哦,这个非常可以肯定,因为我们临床上看很多,那肺有问题的时候,早上凌晨呢,很准时3点钟醒过来,5点钟以后才能睡,同时呢,肺有实证的时候,他这个痛是持续的,病人呢一定接着下利,你问他说你的大便好不好啊,哦,一天二十几次,哦,他意思就是说他没有办法算清楚有多少次了,因为肺上面有问题的时候,上虚不能制下,不能控制大肠,肺跟大肠是表里,所以肛门口开到了,所以有食物的残渣糟粕一到直肠里面就下利了,哦,这样子,所以说这个隐隐作痛,当你有隐隐作痛的时侯,不要紧,哦,还不是肺癌,还这个很好治,这个时候呢,就是肺痈,就是里面化脓了,脉是滑数,数的脉就是代表里面很热啊,滑数。

滑呢是很多浓痰,咳唾脓血咳出来,脉数虚者为肺痿,数虚就是虚热,因为里面津液不够了,产生就是虚,虚产生的热就是肺痿,数呢实,脉是数,而且脉很实,就是里面化脓了,所以一个是虚热,一个是实热,这两个不一样,处方也不一样。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浮而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

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

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再继续问,一个病人有咳逆,咳嗽,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当和,用脉诊来看,哦,这个回答他们的问题了,他说如何用脉来看他呢,寸口脉浮而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所以这个都是风热,胸腔里面非常的热,那热伤于血脉,风射于肺,这个咳嗽很严重,口干喘满,咽燥,喉咙呢非常干燥,这个不渴多吐涎沫呢为什么会不渴如果病人有渴的时候,还没有很严重,等到他不渴的时候代表他里面的津液很多,而且脓很多,已经不渴了,哦,所以我们治证的时候,就好像这个西医,他看不到的时候问病人说,病人说医生说我可以不可以吃饭了,医生问病人他说;有没有放屁啊,“放屁了’,可以吃饭了。

中医在治证的时候你原来不渴,现在问你渴不渴,哎呀我很口渴,正常人会口渴啦,你了解我的意思吧,这个口渴不是说你一直渴啊,你喝了水一百碗一百杯水还口渴,那是你消渴,可是呢,原来不渴,你要治到渴是病情在好转的中间,这是里面有化脓的,常常会阵寒,化脓出现的时候反而会怕冷,为什么,阳往外走嘛,里面寒反而会冷,那这个脓继续痈脓,吐出来的脓如米粥。

那个刚开始可以治,脓成则死,就是到后来就是肺癌,可能是肺腺啦,或者是什么,我们Anyway但是我们不管他,每一个阶段包括热咳,包括虚热包括实热包括化脓疡,尚未化脓疡,准备要化脓的,已经化脓的,我们的处方通通都不一样,下面就会有一系列的跟诸位介绍,到了吐如米粥的时候,看到吐这个咳痰一咳出来就好像稀饭,真的就像稀饭,还有可以看到一粒粒白粥在里面,就好像稀饭一样,哦,那你你知道这个老师这个这个脓成则死,那就死掉了,你不能说要死掉了把他赶出去,也不行啦还是要开处方。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

又加利,尤甚。

一个人呢,上气,就是呼吸很短,脸是肿到的,肩吸,大家你看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这个是什么,哦,里面已经极虚了,大家在念伤寒论的时候,少阴篇,少阴篇里面有提到一个条辩......息高者死,少阴篇有提到,肩膀肩吸,就是要呼吸哦,要肩膀动来动去想尽办法把肺打开来,然后才能呼吸一口气,这就是息高,这很危险,那里面是极虚了,你看脉浮大不治又加又有有再加下利,本来呢已经津液没有了,这个是这种阳已经脱掉了,当你阳不足的时候,本身肺呢胸阳,胸阳的地方。

所以阳不足的时候,阳就是动能,因为动能没有了,他就必须要用肩膀去摇动他来辅助他来呼吸,所以这个症状肩吸脉浮大,在少阴篇里面讲的就是阳脱了,再加上下利,阴脱了,阴阳都脱了,对不对,就死掉了。

这就死得很快,就好像人被吊死了,大小便都跑出来,这就是形容很危险,看到人家有人有这种情形的时候要注意,病人就差不多了。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上气喘而燥者,此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这个最容易治疗,这种发汗呢,就可以治疗好,一般来说,肺气肿,比如说,我们开处方,我们一个很有名的处方,叫做越婢汤加半夏,这个肺气肿,这个处方快到什么程度,汤剂都不用吃,那个粉拿起来哦,这个汤药匙,药房做的药匙,他们附送的,你买那个科学中药,他会送你一个小药匙,拿个三四下,当场喘就去掉了,这个肺气胀就没有了。

这种哦,喘而燥者,发汗就好,在临床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抽烟抽到后来肺胀肺气肿,如果你戒烟,戒烟以后呢你会发现呼吸会不好呼吸,这个时候吃这个越婢汤加半夏,那今天我会介绍,到后来,我们会介绍皂荚丸,到时候我开个处方,戒烟方,哦,那我开下来,要不要戒烟是你的事,基本上我戒掉了,恨死了,好不容易戒掉。

这个讲的就是这个处方哦。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2甘草干姜汤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并遗尿,这就是里寒,只要涎沫出来,白色的涎沫,不是浓痰,又没有口渴,代表肺家的寒症,一定会遗尿,小便会频数,小便的次数,小便数不是代表量很多,而是次数很多,量很少,这是肺家的寒症,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也,此为肺中冷,肺中冷的时候一定会有头昏眩涎沫,口水会比较多,那甘草干姜汤来温之。

如果吃了干姜甘草汤吃完以后口燥者,这个属于消渴,消渴呢有三个,第一个就是上消,上消的肺里面消渴的时候是渴饮千杯不能止渴,中消呢是胃,肠胃,哦,饥,肚子很饿,饥饮百碗,那个吃一百碗饭,还是不能解饥,下消呢就是我们的桂附八味丸证,就是不能行房事,那上消跟中消,诸位可以用白虎人参汤做加减,这里讲的是肺寒肺中冷的话,我们用甘草干姜汤,干姜本身呢是辛辣的,辛辣的入肺。

那这个,甘草干姜汤证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处方,就是专门治疗肺寒的一个处方。

诸位这样看没有问题吧,很简单,不渴嘛,就是已经可以知道涎沫是白色淡白的,如果是肺里面热的话痰的颜色会变得浓稠、黄,而且呢病人会燥渴,舌苔呢会比较黄,那甘草干姜汤呢,如果是肺寒的话,舌苔是白色的。

诸位看这个甘草干姜汤,就两味药,甘草四两,哦,你不要真的开四两哦,四钱,干姜两钱,你用这种这种轻的剂量的话,你用三碗水煮成一碗,每次半碗就可以了。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2射干麻黄汤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半升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再来呢,接下来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那你如果不是乡下出生的话,你说这个水鸡声,对不对,怎么叫水鸡声你就搞不清楚,好,形容嘛,可能当初仲景家就住在池塘旁边,那个水鸡就在叫,就是这个声音,把它写下来,那水鸡声,这个你不用去担心他,最重要你要知道什么时候是使用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是专门设计起来,这个很好用。

寒饮咳嗽用射干麻黄汤,专门是寒饮,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看到热那根本不可能是射干麻黄汤,一定是寒饮,那寒饮的咳嗽呢,肺是持续的扩的状态之下,比如吸气他吐气都吐不出来,肺就在那边,没办法吐气,持续的扩的状态之下,那这个射干麻黄汤呢,它的来源呢就是从小青龙汤来的,小青龙汤呢,把白芍,甘草拿掉,炙甘草拿掉以后,加上紫菀,款冬花、射干,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射干麻黄汤,这个射干麻黄汤呢?你看这个剂量,射干、麻黄、细辛、紫菀、款冬花,那使用上面用得很多,诸位在看咳嗽痰饮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病人,你咳嗽气喘,请问你是吸气困难,还是吐气困难,病人说,哎是吸入困难,吸入呢为肾,吐气困难呢,吐出呢为肺,如果肾气很正常,肾气很强,你吸气的时候,从鼻子吸气一路就会到肾脏去,奥,是因为肾脏可以纳气,所以肾,因为肾可以纳气,所以肾为肺之子,肺气会下降,直接会降到肾脏里面来,当你肾脏有问题的时候,你吸气就吸到肺里,就出去了,没有办法吸得很深,同样的吐气的时候是肺,所以如果这个病人呢,上气,咳而上气,他是吐气非常不好吐,我们就知道是肺的问题,那射干麻黄汤呢因为是寒饮,所以病人一定没有口渴,对不对,舌苔是白的,那一般来说,只要有咳嗽,我不管你是虚热还是寒饮大部分晚上三点到五点都会醒过来不能睡觉,就是因为这个肺里面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