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鸡种

合集下载

富硒鸡简介

富硒鸡简介

富硒鸡=富贵鸡简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群众科学的生产实践。

以绿色健康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以贵州遵义凤冈宝山为基地,以荷香园生态餐饮山庄为平台。

根据其五大特点故命名“富贵鸡”。

富贵鸡体内含有丰富的硒半胱氨酸,能够使人体在原有20种氨基酸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新氨基酸。

因为该种氨基酸的重要,生物学和医学专家把它命名为第21种氨基酸。

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密码。

接下来了解一下富贵鸡的五大秘底:秘底一:富贵于独家(独家秘制富硒、富锌中草药药包补充喂养)富贵鸡除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生态之外,还努力培育出具有保健和营养价值的特色鸡,富贵鸡不但采食自然山林中的青草、山果、昆虫以外,还辅喂独家秘制的名贵富硒富锌中草药,使其在生长过程中有效吸收中草药的营养精华。

所以其肉质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中国人膳食结构中的重要营养物磷脂等营养成分,长期食用富贵鸡还可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贫血虚弱者有良好的保健恢复作用,并且有护肝、提高人体免疫力、安神补脑、健体强精等特殊功效。

秘底二:富贵于品质(野生环境放养、采食天然食物、中草药)富贵鸡是在遵义凤冈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下经过历史上长期闭锁繁衍而形成具有特殊性能和优良品质的土鸡鸡种,富贵鸡采用全天候散养于自然野丛林中觅食青草、山果、昆虫、中草药植物等,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肉美汤鲜、风味独特等优势。

秘底三:富贵于稀缺(只选唯一含硒、锌元素的凤岗境内宝山放养)硒、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据调查中国含有丰富锌、硒元素资源的地区中中国贵州·遵义凤岗硒、锌元素含量比其它地区要高出1倍。

富贵鸡长期觅食含硒、锌的有机草本植物和虫草等,经权威检测:一只富贵鸡含硒平均值为428.5微克,是普通对照鸡的3.7倍,尤其是肝脏和肌骨含硒量高达5倍,肌骨内的胶原硒蛋白呈最佳的“有机态”,不仅极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可直接参与人体的免疫代谢。

高原喀斯特鸡

高原喀斯特鸡

高原喀斯特鸡是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海拔1200—1300米之间的喀斯特地貌养殖区,属于高原地方鸡种,以贵州省修文县养殖区数量最多。

此类鸡种全部采用散放养殖,食物为牧草、五谷杂粮相结合,使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分布均匀,肉质鲜嫩,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中文学名高原喀斯特鸡生长周期180天左右
产地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为主特点蛋白质含量高、肉
质好、富含人体所
需微量元素
⏹品种形成
高原喀斯特鸡主产地为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由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研究推广。

高原喀斯特鸡在贵州特殊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影响下,经长期自然优胜劣汰和人工培育而形成的鸡种。

鸡种生长环境:远离城区,相对僻静,地势高燥沙质土壤,草地与林区合理分布;河床狭窄,河流平缓,水质监测均在Ⅱ类以上,TSD值(总溶解性固体物质)为225,且富含;气候温和,冬无严寒,极端低温为-3 ℃,夏无酷暑,极端高温为30 ℃。

⏹品种特性
高原喀斯特鸡长期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下生长,有充足运动空间、自由觅食,脂肪在体内均匀分布,尤其是肌间和皮下脂肪分布有致,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肌肉肌苷酸、硫胺素含量也显著升高,因而
口感良好。

喀斯特鸡长期采食牧草、昆虫、草籽和配合富硒玉米,饮用富含钙、镁、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山泉水,维持了鸡肉的PH值以及游离氨基酸、硫氨酸等含量,故食用后可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健康体质。

贵州地方鸡种胫色遗传规律研究

贵州地方鸡种胫色遗传规律研究

贵州地方鸡种胫色遗传规律研究韩 艳 1,张福平 2,饶永超3 *(1. 纳雍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纳雍 553300;2. 贵州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3.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7)[摘 要]为贵州地方鸡的选育和配套杂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深色胫、浅色胫两个正反交试验,A 组合:威宁鸡(深色胫♂)×贵州黄鸡(浅色胫♀);B 组合:罗曼蛋鸡(浅色胫♂)×贵州白鸡(深色胫♀),对两个杂交组合的F 1代的胫色进行分析,探明贵州地方鸡种胫色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A 杂交组合后代深色胫的比例为42.25%,浅色胫比例为57.75%;B 杂交组合深色胫的比例为0,浅色胫的比例为100%。

A 组合的后代公鸡以浅色胫为主,占总公鸡数的90.86%,母鸡以深色胫为主,占总母鸡数的85.31%。

经卡方检验,不符合伴性遗传规律,推测影响贵州地方鸡胫色遗传的基因不仅为伴性基因id 。

[关键词]贵州黄鸡;威宁鸡;罗曼蛋鸡;贵州白鸡;胫色[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3-0065-0044-04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类型丰富,主要分为4个类型,即肉用型、蛋用型、兼用型和观赏型,而我国地方家禽资源总体上以兼用型为主[1],同时地方鸡拥有比较优秀的独特性状,如长顺绿壳蛋鸡(蛋壳颜色)、矮脚鸡(节粮基因)[2−3]等。

在众多的性状中,胫色为一种质量性状,除可点缀外观外,也是传统消费习惯中的选择条件之一,特别是在育种和生产的研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胫色逐渐演变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4]。

威宁鸡[5]属兼用型地方鸡种,该鸡具有毛色美观、耐粗饲、抗寒、抗湿、黑色胫等特性,是发展优质鸡的良好育种素材。

贵州黄鸡[6]是我国11个育成品种之一,黄色胫的肉蛋兼用种。

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外来品种的冲击,贵州黄鸡因毛色、胫色和快大黄鸡类似,而生长速度又慢于快大黄鸡,逐渐失去市场占有率。

贵州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特点及品种评价

贵州地方鸡种遗传资源特点及品种评价
坝、 云盘 、 摆所等 7个 乡镇 。 产 区 自然生 态条 件 : 产 区喀 斯 特地 貌 特征 明 显。 山高坡 陡 , 峰峦叠 嶂 。 平 均海拔 1 2 0 0 1 1 1 。年平 均 气温 1 6 . 3℃ .无 霜期 2 8 8 d 。年 降 水量 1 4 0 0 m, 年平 均 日照 时 数 1 2 0 2 h . 气温 温和 , 雨 热 同 季. 属 中亚 热 带季 风湿 润气 候 。农 作 物主 要 有玉 米、 水稻 、 小麦 、 油菜 、 马铃 薯 、 甘薯及 豆类 等 。 1 . 3 高脚 鸡 品种形 成 : 属 肉用 型地 方 品种 。当地 群 众 历 来 喜欢 养 大 鸡 吃 肉 。 每 逢 节 日和婚 嫁 喜 事 , 都以 大公 鸡作 为 馈赠 礼 品 。故而 , 当地人 民逐 渐 养 成 选 大鸡 、 大蛋 留种 的 习惯 , 经 长期 选 育 逐 渐 形 成 高脚 鸡这一 地方 品种 产 区 :原 产 地为 贵州 省 中部 地 区普 定 县 , 中 心产 区为普 定县 坪上 乡 硝硐 村 . 主要 分 布 于坪 上 苗 族 彝族 布 依 族 乡 硝 硐 、 岩 上 等 村 及 六枝 、 织 金 县 等偏远 山 区 产 区 自然生 态条 件 : 产 区地 处 贵州 省 中部 偏 西. 云贵高 原 向东 南倾 斜 的斜 坡地 带 , 地 势较 高 , 海拔 1 2 0 0 1 8 0 0 i n 年平 均气温 l 5 . 5 q c. 无 霜期 2 8 5 d o 年 降水量 1 3 5 0 mm. 相 对湿度 8 0 %。 气候温 和、 雨量充沛 、 无 霜期长 , 属 亚热带季风 湿润气候 。 1 . 4 黔 东南小香鸡 品种形 成 : 属兼 用 型地 方 品种 。产 区为 少数 民族 聚居 地 , 耕地少 、 粮食产量低 、 饲料贫乏 , 鸡 的饲 养 方 式 简单 . 鸡 群 白天在 房前 屋 后 、 野 外树 林 杂 草丛 自由觅食 , 晚 上栖 于楼脚 、 畜 圈 。在这 样 的经 济 和 自然条 件下 . 经 过 当地 人 民长期 选 育 逐 渐形 成 了黔 东南 小香 鸡 体 型 小 、 耐粗 饲 、 耗 料 少 等特 点

瑶鸡

瑶鸡

瑶鸡瑶鸡在广西又称南丹瑶鸡,在贵州又称瑶山鸡,属兼用型地方品种。

南丹瑶鸡生活于海拔800-1000米的里湖乡,白裤瑶族同胞们居住分散。

南丹瑶鸡盛名已久,1981年在全区家禽品种资源调查中以耐粗饲、觅食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美、香脆,征服了前来考察专家,评上广西家禽地方名鸡之一,选入了《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

瑶鸡形态特征瑶鸡体躯呈菱形,胸骨突出,按体型可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类,以小型为主。

喙多呈青色或黑褐色。

单冠直立,冠齿6~8个,呈红色。

肉髯呈红色,耳叶呈红色或蓝绿色,虹彩呈金黄色或橘红色。

皮肤多呈白色,少数呈黑色。

胫、趾呈青色或黑褐色,部分有胫羽,少数有趾羽。

骨色多为白色,少数为乌色。

公鸡羽色以金黄色和金红色为主,黄褐色次之。

母鸡羽色以麻黄色、麻黑色为主。

雏鸡羽毛多为褐黄色。

瑶鸡生产性能南丹瑶鸡公鸡性成熟期为90-100日龄,母鸡开产为120-140日龄。

成年母鸡年均产蛋100枚,平均蛋重41-54克,种蛋合格率97%,种蛋受精率93%,受精蛋孵化率91%。

公鸡90日龄体重达1.5千克,母鸡115日龄体重达1.3千克。

瑶鸡瘦肉多,皮下脂肪少,皮脆肉香。

繁殖性能南丹瑶鸡平均130日龄开产,66周龄产蛋数113个,平均蛋重469;种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4.2%;母鸡有就巢性,散养条件下就巢率48%~49%。

瑶山鸡平均142日龄开产,年产蛋数116个,开产蛋重27.4g,平均蛋重469;种蛋受精率78%,受精蛋孵化率90%;母鸡就巢性强,散养条件下就巢率约95%。

瑶鸡品种形成瑶鸡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有密切关系。

产区瑶寨居民居住分散,房前屋后的树林草地可供放牧养鸡,同时农副产品丰富,为养鸡提供了饲料来源。

当地群众普遍养鸡,并有养“大鸡”的习俗,故多选留体型高大的公、母鸡作种用。

此外,瑶寨多处偏僻之地,交通闭塞,很少引入外来鸡种,当地鸡群基本上自繁自养。

经过当地群众长期的繁育驯化形成瑶鸡。

威宁鸡

威宁鸡

威宁鸡威宁鸡——主产于贵州省乌蒙山区的威宁、水城、纳雍、赫章及毕节等地。

贵州水热条件优越,山多草茂,在长期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

威宁鸡属中型蛋肉兼用型品种。

因分布区域在乌蒙山区,故又称乌蒙鸡。

该鸡具有耐粗饲、抗寒、抗湿、肉质鲜美、蛋大壳厚和蛋黄品质良好等特点。

威宁鸡形态特征威宁鸡体型结构匀称,羽毛紧密。

喙粗短,呈黑色。

冠、肉髯、耳叶呈红色。

虹彩呈橘黄色。

胫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部分个体有胫羽。

公鸡单冠直立,冠齿5~7个;羽毛呈红黄色,颈、胸、背、翅羽呈棕红色,主翼羽、副翼羽和腹羽、尾羽呈黑色。

母鸡单冠居多,少数为玫瑰冠,间有凤头;羽毛以黄麻色居多,黑麻色次之,少数有黑色和杂花色。

威宁鸡生产性能生长体重与产肉性能初生33克;30日龄222克;60日龄4对克;90日龄公鸡971克,母鸡851克;180日龄公鸡1700克,母鸡1500克;成年公鸡2400克,母鸡1900克。

[3-4] 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1.24%,母鸡72.42%;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0.45%,母鸡65.52%。

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母鸡平均开产日龄255天。

平均年产蛋98枚,平均蛋重55克。

平均蛋壳厚度0.33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36。

蛋壳多为白色。

公鸡性成熟期240-300天。

公母鸡配种比例1:(10-15)。

平均种蛋受精率91%,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

母鸡就巢性强,平均就巢持续期27天,**长139天。

公母鸡利用年限1-2年。

威宁鸡品种形成威宁鸡的饲养历史悠久,相传产区彝族人民自古就有用鸡胫骨祭祀和卜吉凶的习俗。

由于当地群众居住分散,房前屋后空闲草地较宽,多灌木丛林,适宜于鸡只放养,养鸡成为当地重要的家庭副业。

加之产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外来鸡种难以进入,经当地人民长期选育形成了威宁鸡。

威宁鸡产地环境产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东延部,属贵州高原的高寒山区。

威宁县西北部的大街和龙街是威宁鸡的中心产区,海拔2400米左右。

矮脚鸡品种介绍及图片大全

矮脚鸡品种介绍及图片大全

矮脚鸡品种介绍及图片大全矮脚鸡是什么品种?有什么特点?矮脚鸡属蛋肉兼用型鸡种,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兴义市。

矮脚鸡为国内稀有的地方矮脚鸡品种,主产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产区矮脚鸡养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鸡胫短身矮、体躯匀称、肉嫩味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矮脚鸡是什么品种?有什么特点?矮脚鸡属蛋肉兼用型鸡种,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兴义市。

矮脚鸡为国内稀有的地方矮脚鸡品种,主产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产区矮脚鸡养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该鸡胫短身矮、体躯匀称、肉嫩味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兴义矮脚鸡矮脚鸡由于品质优良、口味佳等多个优点开始广受人们喜爱,近十多年来,一方面受时代市场经济需求,大量外来品种进入,对兴义市养鸡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外来品种引进的情况下,对兴义矮脚鸡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导致矮脚鸡品质退化,数量锐减。

为此必须加快矮脚鸡原种繁育进度,开发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以增加农民收入。

保种方式:保种区保护,存栏数量:2002年存栏560只。

外貌特性体躯匀称,羽毛松软紧贴矮。

公鸡为红黄色羽毛,主副翼羽和腹、尾羽为黑翠绿色。

单冠,虹彩橘黄色,喙短,背宽平,尾翘。

母鸡以黄麻色为主,白色、黑麻色次之。

喙、胫、爪为黑色,少数杂有黄色。

胫短,整个体躯似匍匐地面。

公鸡胫长6.5cm,母鸡5.9cm。

“招财鸡”原产于泰国和东南亚一带,是可爱、体型小的一种观赏鸡、宠物鸡。

公鸡体重约在400至600克,母鸡体重约在300至500克,甚至更小。

招财鸡体态优美,挺胸翘尾。

后来被带人带进云南与云南本土的茶花鸡杂交,经过多年的发展型成了中国版的茶花观赏鸡,由于本地人不知“招财鸡”的叫法,只知杂交出来的鸡,相比云南茶花鸡,脚矮了很多就把它称之为“矮脚鸡”。

有人又说是泰语的(译音)。

21世纪以来“招财鸡”分为国内“招财鸡”和纯进口品种的“招财鸡”。

生长环境西澜沧江纵谷区,属于大陆性副热带气候,海拔处与海拔处的年平均气温相差达17°C,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年降水量达到700mm,日照时长超过2000个小时,这种特殊的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影响,为云龙矮脚鸡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带来了丰富的禽类资源和饲料资源。

生态放养下兴义矮脚鸡肉质营养特性研究

生态放养下兴义矮脚鸡肉质营养特性研究

132023.7·试验研究0 引言贵州省具有丰富的地方优质鸡种,代表品种分别有赤水竹香鸡、黔东南小香鸡、贵州黄鸡、贵农黄鸡、兴义矮脚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等。

由于地方鸡种生长慢、个头小、养殖周期长、规模化养殖经济效益较低,商业养殖品种越来越少。

目前,仅有赤水竹香鸡、黔东南小香鸡、兴义矮脚鸡、乌蒙乌骨鸡种群存在。

兴义矮脚鸡是贵州优质地方特色鸡种之一[1],该鸡种产蛋性能良好、肉质鲜嫩、属蛋肉兼用型鸡种;母鸡以黄麻色居多,黑麻羽次之,少数有黑色和杂花色,腹部绒羽发达,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兴仁、安龙、册亨等县。

2020年5月29日,兴义矮脚鸡被列入国家畜禽收稿日期:2023-04-27基金项目: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20220109号);“省级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2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YJKT2020-17)作者简介:曹娟(198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家禽育种与应用。

*通信作者简介:邓庆生(1970-),男,贵州贵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控。

曹娟,邓庆生.生态放养下兴义矮脚鸡肉质营养特性研究[J].现代畜牧科技,2023,98(7):13-15. doi :10. 19369/j. cnki.2095-9737. 2023. 07. 003. CAO Juan ,DENG Qingsheng .Study on the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eat Quality of Xingyi Dwarf Chickens under Ecological Stocking[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98(7):13-15.生态放养下兴义矮脚鸡肉质营养特性研究曹娟,邓庆生*(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摘要:本研究以贵州地方特色鸡种兴义矮脚鸡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43日龄的兴义矮脚鸡240羽,按公母各半均分为4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水草丰沛,生态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矮脚鸡、长顺绿壳蛋鸡、高脚鸡、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和竹乡鸡等7 个优良地方品种,是我国鸡种资源基因库的宝贵资源。

1 贵州地方鸡种品种来源、产区1.1 矮脚鸡品种来源:矮脚鸡属兼用型地方品种,饲养历史悠久,据1941 年《捧鲊地方志》记载,已有200 多年的饲养历史。

产区内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历来有用鸡头祭祀、喝鸡血酒誓盟拜友、孝敬老人、宴请亲朋好友的习俗,且矮脚鸡性情温顺、产蛋多、肉鲜味美,故当地群众有饲养矮脚鸡的习惯。

产区:原产地为贵州省兴义市,中心产区为兴义市捧鲊、七舍、仓更、泥函等地,分布于兴义市及周边兴仁、安龙、贞丰、册亨等县。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地处贵州省西南端,与云南、广西毗邻,海拔275~2 207 m,年平均气温16~20 ℃,最高气温35 ℃,最低气温-3 ℃;年降水量1 300 mm,相对湿度70%~8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2 长顺绿壳蛋鸡品种来源:属兼用型地方品种。

产区是汉族、苗族、布依族混居地,具有悠久的养鸡历史。

当地群众从本地土鸡中发现少数产绿壳蛋的个体,所产绿壳鸡蛋风味极佳,被视为病人、产妇的滋补珍品。

产区交通闭塞,养鸡多为自繁自养,春秋季节利用母鸡抱窝时选留绿壳蛋进行孵化繁殖,经长期选择,逐渐形成长顺绿壳蛋鸡。

产区: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贵州省长顺县鼓扬镇,主要分布于长顺县中南部鼓扬镇及周边中坝、云盘、摆所等7 个乡镇。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产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山高坡陡,峰峦叠嶂,平均海拔1 200 m。

年平均气温16.3 ℃,无霜期288 d,年降水量1 400m,年平均日照时数1 202 h,气温温和,雨热同季,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甘薯及豆类等。

1.3 高脚鸡品种形成:属肉用型地方品种。

当地群众历来喜欢养大鸡吃肉,每逢节日和婚嫁喜事,都以大公鸡作为馈赠礼品。

故而,当地人民逐渐养成选大鸡、大蛋留种的习惯,经长期选育逐渐形成高脚鸡这一地方品种。

产区:原产地为贵州省中部地区普定县,中心产区为普定县坪上乡硝硐村,主要分布于坪上苗族彝族布依族乡硝硐、岩上等村及六枝、织金县等偏远山区。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产区地处贵州省中部偏西,云贵高原向东南倾斜的斜坡地带,地势较高,海拔1 200~1 800 m。

年平均气温15.5 ℃,无霜期285 d。

年降水量1 350 mm,相对湿度80%。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1.4 黔东南小香鸡品种形成:属兼用型地方品种。

产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耕地少、粮食产量低、饲料贫乏,鸡的饲养方式简单,鸡群白天在房前屋后、野外树林杂草丛自由觅食,晚上栖于楼脚、畜圈。

在这样的经济和自然条件下,经过当地人民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了黔东南小香鸡体型小、耐粗饲、耗料少等特点。

产区: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贵州省榕江、从江、黎平和锦屏等县,分布于周边剑河、天柱、雷山和台江等县。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地貌以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为主,平均海拔613m,最高海拔1 704 m,最低海拔213 m,年平均气温18.1 ℃,无霜期310 d。

年降水量1 21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313 h,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1.5 乌蒙乌骨鸡品种形成:1949 年后,贵州省毕节地区畜牧科学研究所收集该地区乌骨鸡为素材,经选育形成。

该鸡属兼用型地方品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产区: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云贵高原西北部乌蒙山区毕节、织金、纳雍、大方、水城等县,主要分布于毕节、大方、纳雍以及周边赤水等县。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产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地势西部高,北、东、南3 面低,多为峡谷、洼地,平均海拔1 511 m,最高海拔2 218 m,最低海拔470 m。

年平均气温14.8 ℃,无霜期240 d,年降水量96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420 h,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1.6 威宁鸡品种形成:属兼用地方品种。

威宁鸡饲养历史悠久,相传产区彝族人们自古就有用鸡胫骨祭祀和卜吉凶的习俗,由于当地群众居住分散,房前屋后空闲草地较宽,多灌木丛林,适宜放养,养鸡成为当地重要的家庭副业。

加之产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外来鸡种难以进入,经当地人们长期选育形成。

产区:威宁鸡原产地为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为威宁县西北部的大街和龙街两个区,分布于相邻的区、乡和水城、赫章等县。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产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东延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平缓抬升,平均海拔2 200 m,年平均气温9 ℃,无霜期208 d,年降水量1 113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606 h,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燕麦、荞麦等。

1.7 竹乡鸡品种形成:属兼用型地方品种。

当地群众素有养鸡习惯,养鸡是重要的家庭副业。

经当地人民长期选育,形成了具有乌骨特征的鸡种。

产区:原产地为贵州省赤水市,中心产区为赤水市天台、复兴、旺隆、官渡、长期、长沙等乡镇,分布于赤水市周边乡镇。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产区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320~1 620 m。

年平均气温18.1 ℃,无霜期280~350 d,年降水量 1 268mm,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玉米、马铃薯等。

2 贵州地方鸡种的品种特征及体尺指标2.1 品种特征2.1.1 矮脚鸡体躯匀称、胫短,体呈匍匐状。

羽色主要有黄、麻和黑色。

喙短,呈黄色或灰黑色,单冠,冠齿5~8 个,呈红色。

皮肤白色,胫有黄、白、黑3 种颜色。

公鸡背、翅、胸、颈羽色为黄色偏红,主副翼羽、腹羽、尾羽为绿色;背宽平,尾翘。

母鸡以黄麻色为主,黑麻色次之,少量为白色。

雏鸡背脊有少量条纹状灰绒和黑绒。

2.1.2 长顺绿壳蛋鸡体型紧凑、结构匀称、背部平直。

喙呈黄褐色或黑色。

单冠,冠齿5~7 个,多呈红色,少数呈黑色。

皮肤呈白色或黑色。

胫、爪多呈黑色,少数呈白色或黄色,个别个体有胫羽。

公鸡胫羽、鞍羽呈红色,背羽、腹羽红黄相间;黑羽公鸡全身羽毛为黑色,少数个体背羽、腹羽红黑相间。

母鸡羽色以黄麻色居多,有少量黑麻羽和白羽。

雏鸡绒毛以黄麻色居多,少数为黑色、淡黄色,背上有条状黑色绒毛带。

2.1.3 高脚鸡体型较大,骨骼粗壮、胸深宽而前突,背腰直而短平,腿高。

喙粗短,略弯曲,呈黑色,多为单冠,齿冠5~6 个,少数为玫瑰冠,皮肤多呈白色。

公鸡头较大,全身羽毛呈红黄色,腹、翅羽呈黑色,尾羽呈墨绿色、有光泽。

母鸡头稍小,多为平头,羽毛多为麻黄色和黑褐色,部分母鸡有胡须。

雏鸡绒毛呈黑褐色,背部有1~2 条不规则的黑色背线。

2.1.4 黔东南小香鸡体型小、结构匀称、羽毛紧密。

头较小,多为平头。

单冠,冠呈乌紫色或红色。

耳叶多呈红色,少数呈白色。

喙呈黑褐色,皮肤呈白色,胫呈黑褐色,少数个体有胡须、胫羽和趾羽。

公鸡羽毛多呈深红色,兼有红花、黑红和白色,尾羽发达,呈墨绿色。

母鸡羽毛多呈黄麻、黑麻和褐麻色,兼有黑色和花色。

雏鸡绒毛多呈麻色,少数个体呈白色和黑色。

2.1.5 乌蒙乌骨鸡乌蒙乌骨鸡体型中等,羽毛以黑褐色为主,兼有白、芦花、黄、灰等羽色。

多为片羽,丝羽较少见。

喙、胫、皮肤、肉均呈乌黑色,耳呈乌绿色。

公鸡冠大、直立,冠齿5~7 个,个别有偏冠。

母鸡冠较小,呈细锯齿状。

雏鸡绒毛多为黑色。

2.1.6 威宁鸡体型结构匀称,羽毛紧密。

喙粗短,呈黑色。

胫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部分有胫羽。

公鸡单冠直立,冠齿有5~7 个;羽毛呈红黄色,颈、胸、背、翅羽呈棕红色,主翼羽、副翼羽和腹羽、尾羽呈黑色。

母鸡单冠居多,少数为玫瑰冠,间有凤头;羽毛以黄麻色居多,黑麻色次之,少数有黑色和杂花色。

2.1.7 竹乡鸡体型匀称,羽毛疏松。

单冠,多为平头,冠呈红色。

喙、胫以黑色居多,部分个体皮、肉呈黑色。

公鸡颈羽、背羽呈红色,尾羽呈黑色,带有墨绿色光泽。

母鸡羽毛多为黑色,麻黄色次之,少数有黄、黑麻及灰色。

雏鸡绒毛多呈黑色。

2.2 贵州地方鸡种体尺指标2006 年,由兴义市畜牧局品种改良站、长顺县畜禽品种改良站、普定县畜牧局品种改良站、榕江县畜牧局品种改良站、威宁县畜牧局品种改良站、赤水市畜牧局品种改良站分别对矮脚鸡、长顺绿壳蛋鸡、高脚鸡、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威宁鸡和竹乡鸡的成年公鸡、母鸡进行了体尺测量。

3 贵州地方鸡种的保护与研究利用矮脚鸡、高脚鸡、黔东南小香鸡、乌蒙乌骨鸡采用保种场保种;长顺绿壳蛋鸡、威宁鸡和竹乡鸡采用保护区保种;矮脚鸡、长顺绿壳蛋鸡和乌蒙乌骨鸡已经开展了品种选育工作,并分别形成了品系,而高脚鸡、黔东南小香鸡、威宁鸡和竹乡鸡尚未开展鸡种选育利用工作。

4 品种评价矮脚鸡属于兼用型鸡种,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肉嫩味美,适应性强,抗潮湿,由于胫短、温顺、易于饲养管理,是当地群众喜爱的鸡种;长顺绿壳蛋鸡具有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等特点,所产绿壳蛋品质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高脚鸡具有体型大、产肉多、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强,肉质较好等特点,但该品种早期生长发育缓慢、产蛋少,当前群体数量剧降,应尽快扩繁和加强选育;黔东南小香鸡具有耐粗饲、觅食力强、肉质鲜嫩等特点,但生长缓慢、产蛋少,今后应加强选育,提高生产性能;乌蒙乌骨鸡是贵州特色品种,肌肉中富含黑色素,但该品种就巢性强,今后应加强其生长性能和产蛋性能的选育;威宁鸡是贵州高寒山区的地方良种,耐粗饲、抗逆性强,但生产性能很低;竹乡鸡体型较大、具有耐热、蛋品质好、贮脂能力强、肉质鲜嫩等特点,可作药用,经济价值较高。

贵州鸡种遗传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地方鸡种的优良基因,运用现代育种技术手段,提高地方鸡种的生产性能,培育出适合消费要求的优秀配套系,提高遗传素材的社会和经济性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