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油存在健康隐患
卫生部:婴幼儿食物禁用植物奶油

卫生部:婴幼儿食物禁用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因富含反式脂肪酸,媒体报导称其损害堪比杀虫剂。
昨日,卫生部官员表明,卫生部正在展开反式脂肪酸的危险监测评价作业,并将在此基础上,按程序进行标准的制修订。
婴幼儿食物禁用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即氢化油,也被称作植物黄油,现在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等方面广泛运用,可是,氢化油能够发生很多的反式脂肪酸,添加心血管的患病危险。
针对报导,昨日,在卫生部例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反式脂肪酸是一个老问题,卫生部现已对反式脂肪酸进行办理。
他说,在《食物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物》中,规则了婴幼儿食物原猜中不得运用氢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当小于总脂肪酸的3%。
别的,在食物养分标签办理标准中,明确要求了反式脂肪酸的标识要求。
一起提示出产者留意操控出产环节发生的反式脂肪酸。
“现在正在进行反式脂肪酸危险监测评价作业,”邓海华说,在危险评价的基础上,将展开相关标准制修订作业。
专家主张看食物配料表
大众怎么才干挑选低反式脂肪酸或许没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中疾控食物与养分所研究员张坚主张,首要要看配料表,一起倡议少吃油炸食物等健康的饮食方法。
特别爱吃西餐、快餐、蛋糕等食物的人群,也应当留意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植物奶油的隐忧

有 同 一 种 成 分 ,即 植 物 奶 油 。然 堡 等 食 物 之 中 都 有 它 的 身 影 。这 种 疾 病 。 而 ,过 去 被 认 为是 由 不 饱 和 脂 肪 不仅 与 氢 化 油 脂 与 天 然 奶 油相 比
为了保护 人们 的健康 ,许 多
国家 开 始 了 限 制 油 脂 中 反 式 脂 肪
发病 率也逐年 攀升 。大 量的研究 3 1日起 ,这 个 规 定 更 拓 展 到加 工
食 品 油 脂 ( 丹 麦 本 国 和 国 外 生 对 产 的产 品 都 有 效 ) 美 国食 品 和 药 ;
Hale Waihona Puke 0 6年 1月 油脂在氢化 品 管 理 局 也 规 定 :从 2 0 面 孔 问世 的 。 9 纪 , 洲 奶 油供 发病 率正相关 。由此 , 1世 欧 食 应 紧 缺 ,拿 破 仑 三 世 悬 赏 征 集 奶 过 程 中 ,部 分 脂肪 改 变 为 反 式 脂 1日起 , 品 营 养 标 签 中 必 须 标 注 油 替 代 品 。 于是 在 1 6 8 9年 ,法 国 肪 进 而 危 害 健 康 的 植 物 奶 油得 到
经 济 发 展 带 来 了 生 活 消 费 的 化 学 反 应 ,植 物 油 变 成 固 态 或 半 代谢 出去 。没有代 谢掉 的反式脂 变化 , 今 , 堡 、 糕 、 干 、 如 汉 蛋 饼 奶
酪 等 已 不 再 是 人 们 饮 食 中 的 奢 侈
固 态 ,成 为 目前 人 们 常 见 的 植 物 肪 囤 积 在 细 胞 或 血 管 壁 上 ,可 能
官 我 就 能避 开 反式 脂 肪酸 呢 ? 案 令 人 定 , 方 的说 法 是 , 国还 没 有 完 答 成 对 反 式 脂 肪 酸 现 状 的评 估 。 中 沮丧 。业 内人 士 介 绍 , 多 知 名 品 许 牌 的植 物 油 中也 含 有 反式 脂 肪酸 , 比 例 从 01% 1 4 等 。 不 过 , .1 - . %不 9
植物奶油真有这么大的危害吗?

早上吃一块蛋黄派、喝一杯咖啡;中午吃点儿沙拉;下午茶再来点儿小蛋糕或夹心饼干……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但这些食品中多含有植物奶油(即氢化油)。
最近,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很多视频展示了植物奶油的危害,有的甚至将其比喻成杀虫剂和慢性毒药。
那么,植物奶油到底应用于哪些地方?它的危害有多大?记者进行了市场调查后,于7月29日来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就植物奶油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记者调查蛋糕店几乎都用植物奶油在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上,有一家新开的蛋糕店,保鲜柜里一排排的甜点,精致诱人。
记者询问店员,蛋糕和甜品中所用的奶油,是植物奶油还是动物奶油,店员说两种都有,但大部分是植物奶油,如果需要动物奶油做的甜品和蛋糕要预订。
记者随后走访了多家连锁蛋糕店。
店员告诉记者,慕斯蛋糕用的是动物奶油,其他奶油蛋糕用的则是“鲜奶油”。
在记者反复追问下,店员说“鲜奶油”就是植物奶油。
而在南阳路的一家蛋糕店内,店员一直强调自家的奶油蛋糕用的是“鲜奶油”,不是动物奶油,也不是植物奶油。
但记者在该店货架上的一个甜品包装袋上看到,其成分中写着:食用氢化油。
“市面上的奶油生日蛋糕,只要是裱花造型的,都是植物奶油。
”一家烘焙店的老板王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植物奶油价格低、易保存、容易做造型,在行业内使用非常普遍。
植物奶油真有这么大的危害吗?□本刊记者李瑞辉最近,很多网络视频都在渲染植物奶油的危害,有的将其比喻成慢性毒药,甚至说植物奶油或酝酿食物史上最大灾难,危害堪比杀虫剂。
“动物奶油成本太高,价格比植物奶油高出三四倍,很多消费者接受不了;而且也不好做造型,更不好保存,两三个小时就会化掉,而植物奶油可以冷藏两三天。
”王女士说,一些蛋糕店说使用的是动物奶油,实际上也会混合一些植物奶油,这几乎成了蛋糕店的“行业潜规则”。
超市零食多含植物奶油,奶茶中也有大量植物奶油7月28日,记者在几个大型超市食品货架上看到:夹心饼干、巧克力威化饼等包装中都标有“食用氢化油”;咖啡、奶茶等包装中标有“植脂末”;蛋黄派、软面包等糕点的包装中含有“起酥油”,还有一些食品中则含有“氢化棕榈油”。
你知道“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的危害吗?

你知道“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的危害吗?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
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食品焙烤领域广泛使用。
氢化油它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而这对人体到底会带来怎么样的危害呢?蛋糕、冰淇淋,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淇淋都有这种风险,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
咖啡伴侣,实际上是植脂末,氢化油做的,一滴奶都没有。
冰棍也是一样,饭店里的蛋挞,也是氢化油做的。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赵霖介绍,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
这种“植物奶油”问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来代替当时价格较高的动物油脂氢化油的口感征服了消费者。
从1910年“植物奶油”问世后,人们用它抹面包,炸薯条、炸鸡块,做蛋糕、曲奇饼和饼干、面包;制作植脂末添加在冰淇淋和咖啡伴侣中,做奶油糖、奶茶和热巧克力。
伴随着“植物奶油”的大量使用,它对健康的危害也表现出来。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与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显著相关,即使每天摄入体内的反式脂肪酸的量不超过5克,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将增加25%。
各国学者研究还发现,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随着氢化油富含反式脂肪酸、威胁人体健康的事实真相被发现,现在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对氢化油封杀、叫停。
但在国内,氢化油却更受到普遍使用。
在北京街头一家普通的西点店里,记者想订购一款用动物奶油做的蛋糕,结果被店员告知,没有,“我们用的都是植物奶油,动物奶油太油腻了”。
10大垃圾食品不少食品因含植物奶油,入列世卫组织公布的10大垃圾食品。
1.油炸类食品2.腌制类食品3.加工类肉食品4.饼干类食品5.汽水类食品6.方便类食品7.罐头类食品8.话梅蜜饯类食品9.冷冻甜品类食品10.烧烤类食品植物奶油比动物油更伤血管反式脂肪虽然披着植物油的“外衣”,过量食用却比动物油危害更大。
植物奶油再爆食品安全隐患

杀 、 叫停 ,但 在 国 内 ,我 们 仍 然 可 以 看 到普 遍 使 用
氢化 油 的情 形 。
有 专 家 选 取 了 2 0 年 至 2 0 年 中 国 食 品 市 场 05 09
上 5 个 著 名 品牌 共 1 7 产 品 ,对 每 种 产 品油 脂 含 2 6种 量 、 反 式 脂 肪 酸 的 种 类 和 含 量 进 行 了监 测 。 结 果
后 来 的 发现 表 明 ,氢化 油 可 以 产 生 大量 的 反 式 脂 肪酸 。美 国哈 佛 大 学 医学 院 经 过 研 究 发现 :反式
那里 就 是 植 脂末 ,一 滴奶 都 没 有 。冰棍 和 蛋 挞 也是
一
脂肪 酸 摄 入 与 罹患 冠 心 病 的危 险 显 著相 关 ,即 使每
停 止 含有 反 式 脂肪 酸 的 烹饪 油和 起 酥油 ;从2 0 年 7 08 月1 日起 ,全 纽约 市 所 有 餐饮 业完 全 封 杀含 有 反式 脂 肪酸 的食 品 。
括 所 有 的 奶 酪 制 品 ,8 %的 面 包 和 蛋 糕 ,8 %的 人 1 0 造 奶 油 ,6 %的 冰激 凌等 。 反式 脂 肪 酸 含 量超 过 5 0 % 的 食 品
而 它对 人 体 健 康 的 威 胁 ,就 像 一 颗颗 定 时 炸 弹 ,说
不 定什 么时候 就会 爆发 。 目前 ,有关 部 门 已经在 针 对 氢 化 油 的安 全 性进 行 更 细 致 的调 查 ,而 学术 界 也 多次 提 出应 该 限制 或
险评 估 专 家委 员会 , 已在 今 年 年 初把 反式 脂 肪酸 的
天摄 入体 内的反式 脂 肪 的量 不超 过5 ,患 心脏 病 的 克
样 。”卫 生部 健康教 育首 席专 家赵霖 这样 说道 。 据 介 绍 , 在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用 来 做 糕
关于加强烘焙食品“植物奶油”使用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烘焙食品“植物奶油”使用监管的对策建议“植物奶油”又称“氢化植物油”,多应用在超市、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在奶酪、蛋糕、面包、冰激凌等食品领域使用较为普遍。
“植物奶油”可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易导致记忆力下降及血栓的形成,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损害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食品包装缺少“植物奶油”含量标签标识。
国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里面规定,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是否使用氢化油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
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标注不够重视,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标注。
如市面上销售的蛋糕、面包、奶酪等,缺乏详细的配料标识,有的没有标注是否含有氢化油或植物奶油,有的甚至人为多标、少标、重标、小标,更为严重的是用了不合法的添加剂却不标等,致使消费者在购买此类食品时,无法知晓配料是否含有植物奶油,一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因消费者不知道植物奶油的含量而放心食用,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二是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缺乏限制。
实际在国外,也并没有限制植物奶油的使用,而是对反式脂肪提出了限制,例如丹麦等地立法对反式脂肪酸提出限制,凡是运用了氢化油(植物奶油)的食品都被要求在包装袋上标明含量,且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控制在5%以下,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通则》规定,如果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应标注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但我国对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没有限制,商家可以随意使用。
因此,造成许多涉及植物奶油的食品生产和经营者大胆且过量使用氢化植物油原料,并且造成了一种“不标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也合理合法”的错误现象。
据调查发现,市面上销售的夹心饼干、薯片、早餐麦片、蛋黄派、多纳圈、巧克力、咖啡伴侣、沙拉酱、冰淇淋、糖果等商品成分表中,“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样随处可见,但是未发现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多少。
植脂奶油的危害

植脂奶油的危害关于《植脂奶油的危害》,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鲜奶油它是十分受小朋友亦或是是女生喜欢的一种食品,其吃起來十分的甘甜而且口味很细致,因而大家很喜欢。
植物奶油它是鲜奶油的一种,殊不知这类鲜奶油当中却带有对身体有坏处的原素,针对人感受有许多的伤害,例如非常容易身患心脑血管病症、糖尿病亦或是是动脉硬化及其减少大家的记忆能力这些。
下边来详解下植物奶油的伤害有什么。
植物奶油主要成分便是氢化植物油,尽管对比动物奶油脂肪率要低,发热量还要低,可是相对性防腐剂要多,并且口味沒有动物奶油好。
很多人认为,生日蛋糕屋子里用于蛋糕制作的便是一般鲜奶油,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这类“淡奶油”压根与鲜奶油不相干,它的主要成分是绿色植物奶茶粉,事实上是氢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一些蛋白成份和别的食品防腐剂的化合物,植物奶油的颜色来源于食品色素,其牛乳的口味来源于人工服务香辛料。
伤害:1、植物奶油能够提升血液粘稠度。
2、植物奶油能够提升密度低长链脂肪酸的总数,降低密度高的长链脂肪酸的总数,进而推动动脉硬化。
3、高糖高热量成份,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对身体的伤害尤其比较严重,下边就详细介绍下他对身体的伤害,1)、反试油酸能够影响身体的记忆能力,由于反式脂肪对能够推动人类记忆能力的一种胆固醇具备遏制功效;2)、反式脂肪在人体内基本上不会有,并且极不容易被身体消化,非常容易在腹疗累积,进而造成肥胖症;3)、反式脂肪能够降低男性荷尔蒙的代谢,对精子活性造成负面信息影响,进而造成男性精子在人体内的生理学特异性被终断;4)、反式脂酸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的青少年儿童脂酸的消化吸收造成阻拦,还会继续导致神经中枢系统的发肓造欠佳。
因而人造奶油食品并不是高品质的食品,最好是少触碰这类食品。
即便爱吃,还要不在影响自身身心健康的状况下服用。
植物奶油的危害,你了解吗?

植物奶油的危害,你了解吗?说说植物奶油和反式脂肪最近,在植物奶油“诞生”100周年之际,它在中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以前很多人看到植物奶油几个字都会觉得植物油嘛,不含胆固醇,应该很健康。
而实际上,虽然确实是用植物油做的,但它比动物油更加糟糕。
由于央视的报道,很多人吃惊地发现,自己经常吃的食物中居然有这么可怕的东西,甚至有人称其为“食物史上的最大灾难”。
此话不假,植物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还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
这两天有好几个人问我:这植物奶油太可怕了,以后还有什么可吃的啊?我说:我一点都不觉得它可怕。
而且,怎么因为这世界上有了个植物奶油,就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有没有它,我照样天天吃香喝辣。
可吃的食物太多了,每天变着花样吃,都吃不到植物奶油。
不相信吗?好,那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植物奶油到底是咋回事吧。
先说明一下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普通植物油经过加氢反应,成为(部分)氢化植物油,这种(部分)氢化油含有反式脂肪。
再用氢化植物油制造出植物奶油、起酥油、植脂末、奶精等人造黄油产品,这些产品中同样含反式脂肪酸。
但是,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不仅仅是氢化植物油,后文中将会提到一、植物奶油是怎么来的1、天然植物油的劣势植物油是最适合家庭的烹调用油,但在食品加工行业,它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植物油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大家都知不饱和脂肪酸是对身体有益的健康成分),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
这些双键使得植物油比富含饱和脂肪的动物油熔点低,所以在常温时呈液态。
(可可脂,棕榈油,椰子油是例外,这几种植物油在常温下是固态)如大豆油的熔点范围在-8 ~-18摄氏度,花生油是0~3摄氏度。
动物油中,黄油的熔点范围是28~36度,猪油是36~50度。
液态植物油在煎炸面团类、鱼肉食物时,酥松香脆感较差,且由于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煎炸时易起泡,发黏,不易反复使用。
双键的存在还会使油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植物油不易长期储存,在高温光照下很容易氧化酸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了植物奶油存在健康隐患的消息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大家突然意识到身边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都含有这种物质,植物奶油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关于反式脂肪对人体健康的隐患并不是最近新的研究成果。
反式脂肪会导致人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欧美很多国家都对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对食品包装上的标注也由严格规定。
但中国没有国家限量标准,市场上的标注也混乱不清,消费者在缺乏知情权的情况下,面临着反式脂肪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植物奶油,也称作“人造奶油”或“氢化油”,德国化学家威罕·诺门所发明,1902年取得专利。
原理是在加热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通入氢气,使液体油脂变成半固体油脂。
人造奶油由于呈固态,比液态天然植物油好储存,价格又低于天然动物脂肪,而且保质期长口感好,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
然而在“氢化”的过程中部份的脂肪改变为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
人造奶油对人体危害大即是因反式脂肪而起。
植物奶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人造黄油”、“植物黄油”或“麦淇琳”。
2007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与心脏病患病风险之间关系密切。
研究人员发现红血球中的反式脂肪酸水平越高,患冠心病风险越大。
反式脂肪酸难以被身体代谢,易诱发糖尿病早在10年前,欧洲8个国家就联合开展了多项有关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
由于反式脂肪酸在人体里是完全不被接受的,所以会导致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
科学家发现反式脂肪酸,很难被身体分解,也无法被代谢出去,一般的脂肪吃在身体里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吃在身体里5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以代谢。
没有代谢掉的反式脂肪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
德国营养医学协会负责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人造脂肪负有极大的责任,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们的认知功能。
此外,人造脂肪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菲格教授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浓汁肉排和一盘用人造脂肪做出来的炸薯条之间进行取舍,那么选择前者更有利于健康。
医学研究还证实,人们过多摄入反式脂肪会诱发糖尿病;通过胎盘以及母乳转运给胎儿,对其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还可影响神经、生殖系统的发育,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抑制儿童的正常身体发育。
哈佛大学研究:提高患心血管疾病概率2007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与心脏病患病风险之间关系密切。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共对从32826人身上采集的血样进行了检测,这些人参与了1989年至1990年针对布里哈姆妇女医院的护士进行的研究。
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参与者中共有166人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此外,研究人员还将他们与327名控制组成员进行了比较。
在调整年龄、吸烟及其他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红血球中的反式脂肪酸水平越高,患冠心病风险越大。
反式脂肪酸水平处于最高四分位值的女性患冠心病风险是处于最低四分位值女性的3倍。
由于人体无法自身生成反式脂肪酸,因此人体中的反式脂肪酸均由食品中摄入。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反式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唯一一个可以产生这种双重影响的脂肪酸。
HDL被视为一种“有益”的胆固醇,LDL则被视为一种“有害”的胆固醇。
什么食品含植物奶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植物奶油,似乎在市场上的食品成分中也并不是很常见。
其实,植物奶油在市场上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人造黄油”、“植物黄油”或“麦淇琳”。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与福州大学联合做的反式脂肪酸最新调查研究,从2005年到2009年,专家对国内市场上52个著名食品品牌、167种加工食品进行测定。
抽检食品中发现,87%的样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包括所有的奶酪制品、蛋糕、面包、油炸薯条类小吃,以及95%的“洋快餐”、90%的冰激凌、80%的人造奶油、71%的饼干。
∙·超市中包装西点如面包、蛋糕、饼干、各种点心、薯片等烘烤或油炸食品∙·西式快餐店的食品如汉堡、薯条、炸鸡∙·奶制品如奶酪制品、奶糖、奶茶、奶昔等∙·冰激凌和咖啡伴侣植物奶油不一定都含反式脂肪酸尽管植物奶油广泛被适用于大量食物中,并且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暂时不能被替代,但植物奶油并不一定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许多国外资料显示,目前的植物奶油工艺新,如低温高压法、改用新的催化剂等,可以大幅度减少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而更新的“完全氢化”工艺则可以根本不产生反式脂肪酸。
不过这种工艺增加了植物奶油的成本,让植物奶油比较贵,如果糕点用这种植物奶油的话成本要增加好几倍——在中国,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商家更是少之又少。
虽然在大多数国家,植物奶油还作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的运用在食品中,但随着反式脂肪酸威胁人体健康的事实真相被关注,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做严格的规定。
并且这些国家对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都强制注明各种脂肪含量的信息,让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权。
FDA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
FDA严格要求产品须注明反式脂肪酸含量,纽约完全封杀此类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审查了研究文献之后认为,对反式脂肪的摄入应低于每天摄取热量的1%。
以一个每日消耗2000卡的成人而言,相当于每天每天吃上2克的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这样的摄入量对身体还是没有明显影响的。
2003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规章指出:自2006年1月1日起,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按照FDA的规定,如果一份食品(比如240毫升饮料或者半杯冰淇淋)中反式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超过0.5克,就可以标注为“不含有”。
FDA同时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
2003年丹麦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丹麦市场上任何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从2003年12月31日起,这个规定更拓展到加工食品油脂。
这一规定对丹麦本国和外国生产的产品都有效;;加拿大、巴西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0.5克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中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荷兰、法国、瑞典等国家要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5%以下,强制要求在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标注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信息。
从2007年7月1日起,纽约所有的餐饮业停止含有反式脂肪酸的烹饪油和起酥油;从2008年7月1日起,全纽约市所有餐饮业完全封杀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人饮食越来越多摄入反式脂肪,而近年来,中国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大国。
饮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反式脂肪起到不能忽视的作用。
当欧美各国都纷纷颁布反式脂肪的限量标准,呼吁减少摄入时,中国的市场目前对反式脂肪没有国家限量标准,对反式脂肪的标注也很混乱。
除了婴幼儿配方乳品外,中国对反式脂肪酸食品含量没有明确规定。
中国同类食品反式脂肪含量高于欧美国家根据FDA和WHO的研究结果,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是安全的。
从膳食结构上看,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约占总能量的0.42%,不仅远低于美国的2.6%,也低于欧盟、日本的人均摄入水平。
但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与福州大学联合做的反式脂肪酸最新调查研究,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市场上出售的52个著名品牌167种食品进行测定。
按照这份测试结果,中国在同类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和1998年欧洲14国公布的同类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基本持平,其中焙烤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1996年新西兰的调查结果要高。
从1994年的2.5%,到2002年的5.5%,再到2008年的9.7%,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实现了“三级跳”。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提到,中国从2005年到2015年,由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导致过早死亡而将损失的国民收入大约为3.9万亿人民币。
虽然没有数据表明植物奶油和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关系,植物奶油确实存在健康方面的严重威胁。
反式脂肪酸限量中国无国家标准2010年3月,中国卫生部新制定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过总脂肪酸的3%。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乳品标准中出现有关反式脂肪酸的限量规定,也是首次制定反式脂肪酸标准检验方法。
除了婴幼儿配方乳品外,中国对反式脂肪酸食品含量没有明确规定。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蒋英表示,根据我国2008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换算,一份洋快餐中(汉堡包、奶昔、薯条、蛋挞)反式脂肪酸就已经超过国际上对它实现立法国家的最高限量标准。
由于缺乏一个标准,中国的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对反式脂肪酸含量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厂商则也不会出于对消费者健康的考虑。
中国反式脂肪酸产品标识混乱上文提到,欧美国家都明令要求:含有反式脂肪酸不仅要标出名字,还要标出含量。
但在中国还未建立起这样的体系。
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或标签标注要求,在日常食品标签中就没有明确的标示。
市场上对“反式脂肪”冠以各种好听的名字,如“精炼植物油”、“植物起酥油”、和“氢化大豆油”等,各种商品对它们的含量也没有任何标注。
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消费了大量的反式脂肪。
中国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近日表示,中国在2006年就已经通过了食品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
但有关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国家标准为何迟迟不出?中国这两年已经成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大国,反式脂肪对中国人的威胁可谓相当严重。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尽早决策,和国际标准接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更是保障了中国人身体健康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