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百喻经》六则课件
苏东坡回答说:“你穿着一身黑袈裟,骑在立刻 好像一团牛粪。”
佛印笑着说:“从我口中出来的是佛,从你口中 出来的却是粪。”
随从听到两人的对话,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语言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心灵的图 画,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 在语言方面,言语不端,往往表明修养不好。 有时言语虽然可以掩盖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最 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显露心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出自《指月录》。比喻谁弄出来的事情, 谁惹出来的麻烦,仍须由谁解决。
1.积累与佛有关的熟语或诗词。
2.《百喻经》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请从“相 关读物”中自由选择一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议论文。
◆同床异梦:
出自《古尊宿语录》:“同床共被,梦各 不同。”比喻一起生活或者共事,却各有各的 打算。
◆闭门造车:
出自《祖堂集》:“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意思是,虽然关起门来造车,但是由于 按照统一的规格制作,使用时自然和道路上的 车辙相合;由于义理一致,今天的修行者自然 会和古代的圣贤相应。
◆皆大欢喜:
寓意
• 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 实,一步一个脚印。
• 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 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 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 有人要求你全部喝完。
• 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为目 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入海取沉水
内容解析
• 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 苦打捞得到的珍贵香料,烧成木炭 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成了便 宜普通的东西。
◆本来面目:
出自《坛经》。原指内心纯真的自性,后 来用来表示事物本来的样子。
◆头头是道:
这是一个禅宗用语,表示“道”无所不在。 语出《续传灯录》:“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 成。” ◆作茧自缚: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文学常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2.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其中,《周礼》《仪礼》《礼记》合成“三礼”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二十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

均为纪传体史书,这些史书通常被视为“正史”。

在正史之外,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唐代刘知几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着《史通》等也有很大影响。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类别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收录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

收录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萧统编的《文选》。

《全唐文》、《全唐诗》也是比较着名的总集。

3、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由于《乐经》不传,于是又变为《五经》。

4.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初是由南宋朱熹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人也。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 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学习目标
1、 解“言”——积累文言基础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解 各则语录意义; 2、 悟“文”——品悟经典语句,在传统文 化熏陶中提高自身修养。
诵读课文
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各句: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悟 “文”
读书“三味”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
课下延伸作业
《论语》像一位智慧的老师,教我们做人 的道理;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伴随我们的一生; 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优点和不足。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二、文体常识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 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 两部分。作者从乾隆三十六年(1771)或三十七年(1772)开始写 作,至嘉庆六年(1801)去世止,历时三十年尚未完稿。内篇多 半泛论文史,外篇论修志体例,阐述甚详。其论学主旨,以 “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 认为史书有“比类”与“著述”之分。“比类”是编辑史料, “著述”则当“别识心裁”,自成一家之语。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_可__以__凭__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四、文言句式
1.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___判__断__句_
2.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_状__语__后__置_ 句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智慧有时就是一种权衡和折中,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 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 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这就是智慧显现。对弱者, 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 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 要行动。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 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分层训练
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积极作用。④浙东学术为我国的教育思想史 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浙东学派的各代表人物不仅是深刻的思想 家,而且也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⑤浙东学术特别是阳 明心学促进了明清之际及以后的启蒙思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2)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2)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2)四、全书体例1.题解对本课所涉及的专题名目、代表论著及其作者、课文的基本情况等作简单的提示,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经典原文从有关论著中节选约一千字左右的章节,附以较详细的注释,供学生细读,藉以了解本专题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论著。

3.相关读物节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其他经典,字数在千字左右,加以简明的注释,供学生在课下扩展阅读。

这些文章,或者与“经典原文”形成对照,引导学生发现某一思想的发展流变;或者是对“经典原文”的有益补充,可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本专题的认知。

4.阅读指南围绕单元专题和经典文章而设计,形式为问答式。

或者介绍本专题的概貌,或者介绍所选文化经典的背景知识,辅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领略文化经典中蕴含的思想魅力。

5.思考·讨论·练习练习的设计主要关照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课文所涉及的重大文化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思考题的设计尽可能与必修课所学内容相关联,如在第六单元“思考·讨论·练习”第三题:古代有不少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因进谏而受到贬谪等处分,如屈原、欧阳修、苏轼、韩愈等人都是如此,请将以前所学过的他们的作品找出来,再温习一遍,也许对古代的君主政治和这些文人的心路历程会有更深的体会。

另一方面,围绕文言文的学习,设计一些文言词汇积累性的练习题,目的是为了与必修课相衔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同时,避免选修课与高考完全脱节而使师生缺乏教学积极性。

6.大视野节选一到两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现当代文化论著,或者阐释经典的现代意义,或者与经典的文化精神相对比,目的在于增强本教材的时代感,启发同学思考古代经典与当代精神文化的联系。

7.知识链接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对一些重要的文化背景及相关资料作扼要的补充说明,有时增加一些古人的轶闻逸事,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起到活跃版面的作用。

五、各单元编选说明及教学建议对本课程的教学,先提几条整体的教学建议:1.以经典阅读为中心,不可脱离文本做天马行空式的讨论与探究。

读《经典常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读《经典常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读《经典常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一、前言《经典常谈》是一本以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为主题的选修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选取了包括《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在内的中国古代经典,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以该教材为主题,探讨学习该书的相关问题。

二、教材分析2.1 教材概况该教材共包括15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较为经典且有代表性,篇幅适宜,并配合注释和阅读指南,能深入浅出地传递古代经典文化,使读者轻松地掌握和理解。

2.2 内容分析《经典常谈》紧紧围绕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这个主题,每篇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涵盖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人性、理念、社会道德规范等,内容十分丰富。

同时,该教材对每篇文章配有详细的注释和阅读指南,使得学生即使缺乏背景知识也能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3 阅读体验《经典常谈》非常适合作为选修教材使用,不仅篇幅适当,内容丰富,而且又有注释和指南辅助,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非常好。

此外,该教材可以随时拿起来阅读,不必担心重读会出现疲劳感。

三、阅读心得3.1 论语《论语》是一部纪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而《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很多地方是有分歧的。

但是,在我的眼中,孔子是一个既聪明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他总是能够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也非常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

我认为,这是我从《论语》中得到的最大启示。

3.2 孟子《孟子》是一部较早的儒家经典,主要是孟子的思想和长篇的例子。

孟子充分表达了他对道德的理解和他的治国方略。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从中得到了一些防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考方法。

同时,我也发现在现实中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我们需要从中学习和有所作为。

3.3 道德经《道德经》是一部先秦道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被誉为“道家三宝”之一。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非常深奥的文化遗产,它充满了哲学色彩,内容幽远深邃。

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道理,如对待事物的看法,对待生命的尊重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学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其核心思想。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的基本内容2. 《大学》的核心思想教学难点:1. 《大学》中的一些古文词汇和句式2. 《大学》中的哲学思想教学准备:1. 《大学》文本2. 教学PPT3. 相关参考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学》被称为“四书”之首?二、课文研读1. 学生自由朗读《大学》,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大学》的核心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对《大学》核心思想的理解,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践行《大学》中的道德理想?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大学》全文,撰写一篇关于《大学》核心思想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道德理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二、课文研读1. 学生朗读《大学》全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教师讲解《大学》中的哲学思想,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大学》中的哲学思想,如如何通过“格物致知”达到“诚意正心”?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对《大学》中哲学思想的理解,如“格物致知”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大学》中的哲学思想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学》在儒家哲学中的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践行《大学》中道德理想的论文。

选修课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终稿)

选修课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终稿)

选修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在国学热、读经热的当下,看看《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大卖,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人多么渴望来自传统文化的滋补。

中华文明孕育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值得学习和继承之物,在“西化”严峻挑战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研读。

学问123什么叫“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名称,统称“四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

经部:指儒家学说。

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

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

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

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例题解析:按照我国经、史、子、集的传统分类法,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经部:《论语》、《诗经》、《左传》、《孟子》、《说文解字》B、史部:《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水经注》C、子部:《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D、集部:《楚辞》、《东坡乐府》、《孟浩然集》、《七录斋集》[解析]要做这道题,先得明白‚经、史、子、集‛的内容分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检测简答1.指出《礼记》的编者及其影响。

2.介绍《四库全书》。

默写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不逾矩。

2.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4.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______________。

6.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三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第一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第二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填空1.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部分。

2.“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

4.奠定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的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它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老子》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6.“《春秋》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诗话之祖是指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它在诗歌的专门研究上,具有开创意义。

翻译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翻译下列语句。

(1)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与本文故事有关的是哪一个成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概括鲋鱼的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揭示出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晋灵公不君》,回答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1.对下列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患之,使锄麑贼之贼:刺杀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饮:给……喝2.下列四组句子,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B.明搏而杀之坐而假寐C.使妇载以过朝遂扶以下D.其右提弥明知之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1)盛服将朝(2)宣子骤谏(3)见灵辄饿,问其病(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A.(1)(2)(3) B.(2)(3)(4)C.(1)(2)(3)(4)D.(1)(2)(4)(三)阅读《远离古典》,回答问题①我们常常爱听古典音乐,自以为非常感动,自以为听懂了。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听懂。

我们离古典一天比一天遥远。

②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

激恼了贝多芬愤怒地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听懂我的音乐!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

③岁月是一位残酷的雕刻师,无情地雕塑着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们,而且将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

④古典一词 classic 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高雅、持久、典范。

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追求。

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

⑤歌德自己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

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

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

他说得极端,过于激情洋溢,离古典的意义遥远,难怪贝多芬对他要愤怒地叫喊。

⑥激情不是古典。

浪漫不是古典。

倾诉不是古典。

热泪不是古典。

⑦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可以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

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或对古典全新的诠解;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书摊上摆满了将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版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兴味浓郁……⑧古典被我们简化。

古典被我们肢解。

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

古典被我们化为实用。

⑨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反古希腊的辉煌。

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

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样。

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越来越跑得兴致勃勃。

⑩古典,在远离着我们。

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春药。

⑾古典,是一种水。

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纯净水……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

我们人类已经太老了。

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⑿是的,古典是一种水。

我们太爱把它当成一种老酒或美酒,灌装进瓶子或罐子中,或调制成颜色鲜艳的鸡尾酒,斟进高级脚杯中,自以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

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

⒀古典,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1.第七段,作者列举了现代人如何对待古典的种种表现,试在省略号处续写一个事例,注意上下文之间连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纵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古典一天比一天远离我们?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要说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圣人告诉弟子这世界上对自已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损害自己的也有三种坏朋友。

三种好友指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你肯定也有这样的朋友吧。

联系自己的实际,举例说明你的朋友对你有过哪方面的帮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记者桂杰),完成后面小题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

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

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

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