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灌区规划设计
某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_课程设计

TS灌区灌溉工程规划设计CONCEPTUAL DESIGN OF IRRIGATION PROJECT ON TSIRRIGATION DISTRICT目录前言.................................................................................................................... 11 灌区基本概况................................................................................................ 1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1 必要性.................................................................................................. 52.2 可行性.................................................................................................. 6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83.1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83.2 总体规划设计指标.............................................................................. 93.3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9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14.1 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114.2 灌溉用水量分析.............................................................................. 114.3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125 典型工程设计............................................................................................ 155.1 典型工程范围的选择与布置.......................................................... 155.2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185.3 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 19结语................................................................................................................ 23前言TS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
纸坊灌区灌排工程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纸坊灌区灌排工程规划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列世界第109位,现已被列为世界上13个严重贫水国家之一。
龙坝灌区设计毕业设计

南昌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龙坝灌区设计班级10级农业水利工程学号2010101915目录1 设计条件 (1)1.1灌区简况 (1)1.2灌区自然条件 (1)1.3灌区的基础设施 (4)2 灌区规划 (5)2.1灌区标准及原则 (5)2.2工程布局 (5)3 灌区灌溉制度的制定 (9)3.1来水量的计算 (9)3.2灌溉保证率的选择 (9)3.3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9)3.4作物灌溉需水量的计算 (16)3.5水资源平衡分析 (17)4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18)4.1工程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18)4.2灌溉工程设计 (18)4.3排涝工程设计 (23)5 电力工程设计 (27)5.1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27)5.2泵站设计扬程的确定 (27)5.3水泵选型 (28)5.4泵房尺寸设计 (28)5.5电机、变压器及辅助电器设备选型 (29)5.6输电线路设计 (30)6 建筑物工程设计 (32)6.1桥涵设计 (32)6.2节制闸和分水闸的设计 (33)6.3跌水设计 (34)6.4渡槽设计 (36)1 设计条件1.1灌区简况项目区分布在武隆县龙坝乡境内,地处东经29°21′至29°25′,北纬107°54′至117°57′之间,项目涉及到五星、向光、后槽等6个村,辖32个农业社,1367户,5133人,人均收入738.19元,土地面积853.91公顷,交通方便。
其四至范围分别为:东接龙坝的五一和黄昔乡的锣鹰村;南和龙坝乡的支丰村相连;西与火炉镇的南泥、向前二村接壤;北连龙坝新田和火炉鲁家村。
1.2灌区自然条件 1.2.1地形、地势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以低山、河谷地貌为主,海拔高程在640米至1010米之间,相对高差370米左右。
区内为向斜发育而成的细长台地,逆向平行岭谷地貌。
山丘较多,地下水丰富,但水源地较低,无法直接自流灌溉。
毕业设计灌区规划

毕业设计灌区规划毕业设计灌区规划在农业发展中,灌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灌区,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毕业设计灌区规划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灌区规划是指根据灌溉需求和水资源条件,对灌区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布局,确定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方案。
灌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保护环境,提高农田产量。
首先,在灌区规划中,需要考虑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灌溉水的来源和水量。
根据农田的需水量和灌溉方式,可以确定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方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过度抽取水资源的问题。
其次,在灌区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种植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农作物的特点,可以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方式。
通过科学合理地布局灌区,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土地的浪费。
同时,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周期,制定灌溉计划,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在灌区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
灌溉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农药和肥料的污染,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在灌区规划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防止污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农田和水体的距离,避免水体受到农业活动的污染。
最后,在灌区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规划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农田的产出和农民的收入增加。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灌区,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灌区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灌区,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灌区规划涉及到水资源供应和需求、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种植、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毕业设计——灌区规划设计

目录绪论 (3)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 (5)1.1 项目区简况 (5)1.2 自然条件 (5)1.3 水文地质条件 (6)1.4 土壤 (6)1.5 现有水利工程 (6)1.6 社会经济条件 (7)第二章灌区规划 (9)2.1 规划标准及原则 (9)2.2 工程布局 (10)第三章灌区灌溉制度的拟订 (11)3.1 灌溉保证率的选择 (11)3.2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11)3.3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13)3.4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用水过程 (14)3.5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15)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15)4.1 工程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15)4.2 灌溉工程设计 (15)4.3 排涝工程设计 (24)第五章泵站设计 (28)5.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28)5.2 泵站设计扬程的确定 (29)5.3 水泵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29)5.4 泵房设计 (30)第六章工程量估算 (31)6.1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31)6.2 挖方渠道概算 (31)6.3 半挖半填渠道概算 (31)6.4 裁弯取直工程量 (32)6.5 渠道总工程量 (32)总结 (33)致谢 (34)主要参考文献 (35)绪论根据《武隆县近、中期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95年-2000年)》总目标: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2329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00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要解决龙坝乡在过去四十年中在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达到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隆坝乡灌区的水利规划势在必行。
本次设计就是针对龙坝乡灌区在灌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目的。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龙坝乡灌区地处重庆涪陵地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复杂、耕地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高而效益低。
就龙坝乡而言,其灌区规划方面应用价值表现在将统筹灌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注意兴利除害的统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发挥水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大学毕业论文-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一)基本资料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 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三)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表3 作物种植比例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及表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
农业水利工程毕业设计(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道灌溉)

灌排工程规划设计——青华镇西区井灌工程摘要为了提高青华镇西区土地有效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特进行了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因灌排工程设计也属于土地整理项目中的重要内容,项目区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所以本次设计主要是进行项目区内的灌排工程的设计,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水资源评价及平衡分析,在一定的灌溉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灌溉管网规划设计;排涝工程设计水源设计;工程量统计及效益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管道灌溉和明沟排水,灌溉管网的设计,主要是作物灌水率、管道设计流量以及管网压力的推求。
明沟排涝工程设计,目的是为了在排水标准要求的时间内排出田间积水,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设计,包括桥涵、跌水等的设计;另外还有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防护林工程的设计。
关键词:水资源平衡分析、管网计算、明沟排水目录摘要 (1)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1)1.1 项目建设背景 (1)1.2 项目建设目的 (1)1.3 项目规划任务 (1)1 基本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3)2.1 青华镇西区简况 (3)2.2 项目区自然与地理条件。
(3)2.2.1 位置与范围 (3)2.2.2 地形、地貌、地质 (3)2.2.3 气候与水文 (3)2.2.4 土壤与主要农作物 (5)2.2.5 自然灾害 (5)2.2.6 社会经济条件 (5)2.2.7 水资源 (5)2.3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6)2.3.1 交通道路 (6)2.3.2 水利设施状况 (6)2.3.3 电力设施 (6)2.3.4 林网建设状况 (6)2.4 土地利用结构 (6)2.4.1 土地利用概况 (6)2.4.3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7)3 水资源平衡分析 (9)3.1 需水量分析 (9)3.1.1 灌溉设计保证率 (9)3.1.2 灌溉定额: (9)3.1.3 灌溉需水量的计算 (10)3.1.4 乡镇,企业,及生活用水。
贡河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农田水利学》毕业设计资料(任务书、指示书、基本资料)设计任务书—、题目:贡河引水灌区规划及初步设计二、目的:课程设计是巩固和加深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培养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过的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深刻化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任务:根据本地区兴利除害,保证农业高产稳产的要求,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图的绘制(二)灌排系统规划1. 干、支级灌排系统的规划2. 典型支渠控制范围内的斗、农渠及斗、农沟规划3. 田间工程规划4. 灌排系统建筑物规划(三)灌溉渠道设计1. 典型支渠的流量推算2. 干渠设计流量推算3. 渠道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计算4.渠道设计水位推算5.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四)排水沟道系统设计1. 排涝流量和排渍流量计算2. 排水沟水位推算3. 排水沟纵横断面设计(五)取水方式及取水建筑物设计1. 灌溉取水方式的确定2. 取水建筑物尺寸确定(六)工程量计算主要渠系建筑物统计、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土方量统计。
四、成果要求(一)规划设计说明书一份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书写端正,文字简练,说理充分,计算图表齐全,页数为40页左右,用A4打印纸打印。
(二)1/2.5万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图一张c图中应绘出布置的干、支渠和干、支沟线路;用图例绘出主要建筑物的位置;选择一条有代表性的支渠作为典型,详细布置出斗、农级沟渠;灌溉渠道用红实线表示,排水沟道用蓝实线表示,不同级别的沟渠,应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表示,沟渠应有名称编号,字体应工整。
(三)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图一张,修正前和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各一张。
(四)干渠纵横断面设计图一张,典型支沟纵横断面设计图一张。
CAD出图,设计图纸应图面整洁、线条清晰、表达正确、比例适当、布局合理、注字简明、书写工整、图例尺寸齐全。
五、时间安排熟悉资料、灌区规划2天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图设计 1.5天灌排渠沟设计3天取水方式及取水建筑物尺寸确定 0.5天整理书写设计说明书1天设计指示书本设计指示书所述的内容和方法步骤,仅供同学们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作参考,不应受其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3)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 (5)1.1 项目区简况 (5)1.2 自然条件 (5)1.3 水文地质条件 (6)1.4 土壤 (6)1.5 现有水利工程 (6)1.6 社会经济条件 (7)第二章灌区规划 (9)2.1 规划标准及原则 (9)2.2 工程布局 (10)第三章灌区灌溉制度的拟订 (11)3.1 灌溉保证率的选择 (11)3.2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11)3.3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 (13)3.4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用水过程 (14)3.5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15)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15)4.1 工程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15)4.2 灌溉工程设计 (15)4.3 排涝工程设计 (24)第五章泵站设计 (28)5.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28)5.2 泵站设计扬程的确定 (29)5.3 水泵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29)5.4 泵房设计 (30)第六章工程量估算 (31)6.1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31)6.2 挖方渠道概算 (31)6.3 半挖半填渠道概算 (31)6.4 裁弯取直工程量 (32)6.5 渠道总工程量 (32)总结 (33)致谢 (34)主要参考文献 (35)绪论根据《武隆县近、中期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95年-2000年)》总目标: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2329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00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
要解决龙坝乡在过去四十年中在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达到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对隆坝乡灌区的水利规划势在必行。
本次设计就是针对龙坝乡灌区在灌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目的。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龙坝乡灌区地处重庆涪陵地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貌复杂、耕地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高而效益低。
就龙坝乡而言,其灌区规划方面应用价值表现在将统筹灌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注意兴利除害的统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发挥水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就应届本科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能使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本灌区为山区灌区,渠系布置和灌排系统较为复杂,提水泵站也较多,可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本次设计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实际运用于设计施工中,培养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练运用图表和文字表达设计意图,掌握运用有关参考书籍手册和规范的方法,了解国内最新的成就,并能适当地运用设计中。
二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更多的注意力必须放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在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时应该分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应该被确保。
为了做好21世纪的农业节水工程,工程水管理的概念应该被改为资源与环境的水管理,水资源应该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仅因为这点,农业节水灌溉的理解和选择就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精细农业,机构农业,育种农业,加工农业和旅游农业都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种植业中作物种结构,饲养结构和种植模式将被大规模地调整在选择节水装置的技术应用时,有必要把从水的运输到水的利用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它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这几个阶段分为输水工程,田间工程及作物用水。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灌区工程布局、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工程设计、排涝工程设计、单体工程设计、土建工程量估算。
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收集实地水文、地形、经济状况等资料,阅读地形图并测量水旱田地位置和面积,确定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并根据设计灌水率设计灌溉工程,然后设计排涝工程、单体工程,最后进行土建工程量估算。
编者2004年5月29日第一章灌区基本资料1.1 项目区简况项目区分布在武隆县龙坝乡境内,地处北纬29°21ˊ至29°25ˊ,东经107°54ˊ至117°57ˊ之间,项目涉及到五星﹑向光﹑后槽等6个村,辖32个农业社,1367户,5133人,人均收入738.19元,土地面积853.91公顷,交通方便。
其四至范围分别为:东接龙坝的五一和黄昔乡的锣鹰村;南和龙坝乡的支丰村相连;西与火炉镇的南泥﹑向前二村接壤;北连龙坝新田和火炉鲁家村。
1.2 自然条件1.2.1 地形﹑地势项目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较低,海拔高程在340米至510米之间,相对高差170米左右。
区内为向斜发育而成的细长台地,逆向平行岭谷地貌。
山丘较多,地下水丰富,但水源地较低,无法直接自流灌溉。
1.2.2 气温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气侯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光照不足﹑霜雪少﹑春暖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冷无酷寒,立体气候较为明显。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8.5°C,极端最高气温41.7°C,极端最低气温-1°C.年均积温6351度,年均日照小时数1121小时,年均太阳辐射热73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9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4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470毫米。
相对湿度为78%。
1.2.3降雨量降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先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其最大降水高度为海拔1100~1600米,其后则随高程递增而递减。
低山丘陵区多年降水为1100~1400毫米。
降雨量的时程分配,受季风环流控制而呈现明显差异。
降水量年季差达50%~65%,下半年降水(5~10月)约占全年降水的四分之三,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
m根据1959~1980年系列降雨量资料,按经验频率公式P=×100%计算,保证n1率为75%的年份1974年。
因此,确定1974年为典型年。
设计典型年(1974年)月降雨量分配见表1-1:表1-1 设计典型年(1974年)月降水量分配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降水量10.110.960.783.2187.9102.995.2288.3100.1100.520.88.61070.9(mm)0.9 1.0 5.77.817.69.68.926.99.49.4 1.90.9100比例(%)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3-2。
1.2.3 蒸发量武隆县多年平均蒸发量资料如表1-3所示:表1-2 武隆县平均蒸发量统计表月份123456全年折算系数年蒸发量(mm)蒸发量(mm)42.138.063.498.7125.0123.4月份789101112蒸发量(mm)90.8160.5125.069.047.737.21120.80.8896.6资料来源:《四川省涪陵地区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附表)》,涪陵地区水利电力局编制,1993年4月,附表4。
蒸发资料的折算,为折算成60mm蒸发皿的蒸发量。
1.3 水文地质条件灌区属武隆山褶皱地带,地质构造为新华夏系次级沉降带,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占主导地位的显著构造是北东向褶皱及其伴生断裂。
地层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出露地层为元古蜀震旦系灰岩。
灌区构造强烈,断裂及岩溶发育,地下径流条件好,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丰富,出露较多,易于开发利用。
1.4 土壤灌区土壤为暗紫壤土,土壤质地为粘重,渗水性强,另有少量的黄壤土。
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表1-3 项目区土壤普查简表3孔隙度(%)土壤名称深度(cm)颜色质地容重(g/cm)暗紫泥田0~23暗紫轻粘土 1.3549.4023~70暗紫轻粘土 1.3748.74注:资料由武隆县农业局提供,土壤取样地点位于项目区的车坝村。
灌区无过境径流,无外来客水量可供利用,但灌区地下水丰富,且出露量较大。
灌区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碳酸岩裂隙溶洞水出露形成梦冲塘、象口子、333干洞三个较大的天然水源(枯水期流量分别为0.4m/s、0.2m/s、0.1m/s)和很多小的山泉水源。
这三个大的水源、众多的小水源的汇流,以及地下基流的岸3坡侧渗形成了贯穿灌区西东的一条小河流,河流下游流量为1.3m/s左右。
1.5 现有水利工程灌区主要有梦冲塘、象口子等多处水源,由于水源较低,只能满足灌区部分的人畜饮水和灌溉。
灌区无水利拦蓄工程,6条灌排两用渠道,主要作用是排除山洪,旱季时基本不能实施灌溉。
1条灌溉渠道引取梦冲塘出露地下水自流灌溉,控制面积很小(约300亩)。
灌区丰富的降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6 社会经济条件1.6.1 当地材料及劳动力资源灌区属山区,距郁江15公里,砂石料资源较为丰富。
灌区有劳动力5133个,邻乡、村的劳动力可以大量支援,劳动力充足。
武隆县经过10多年水利技术人员培训和接收各水利院校的专业人才,有一支过硬的、经验丰富的水利工程技术队伍。
1.6.2 土地面积及利用情况灌区内有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居民地、水塘等,水田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地区,大面积的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也有零星分布,用米格纸法计算得出,旱地面积为6818.67亩,水田面积为1868.78亩。
根据退耕还林规范,坡度为25°以上的土地要退耕还林。
用米格纸法算得,需退耕还林的土地面积为233.40亩,因此,旱地的灌溉面积为6585.27亩。
1.6.3 农业生产情况灌区农作物生长季节较长,积温较高,雨量较为充沛,能满足粮食一年两熟的要求,比较适宜于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要求。
进行灌溉制度的设计时,旱地和水田都采用一年两熟制,且都是单作的种植制度。
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区作物种植类型及播种面积表1-4 单位:亩水稻玉米油菜红苕蔬菜村别面积单产(kg/亩)面积单产(kg/亩)面积单产(kg/亩)面积单产(kg/亩)面积单产(kg/亩)车坝767.54349.21023.5300.3753.82100.25833.52878.6537.24433.33后槽0297.7352.7105.33200872.7381.9435.3五屋702.93351.2758.64302.5478.5108.57633.65875.5628.73445.3向光268.19351.21795.33300.7452.77107.5653.67877.3684.25419.5回龙457.78350.31632.72297.4385.4106.22621.76875.44324.77428.1石桥村549.25348.1928.73301.4437.21117.3778.06872.8692.75438.5合计2745.695091.42860.393720.663249.641.6.4 电力设施状况2000年7月到2001年6月,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龙坝乡先后进行了农网改造,灌区有十千伏高压线通过,电源充足,电压稳定,电力设施较为齐全,这为灌区施工和项目建设后区内水泵、电动机等设备的运行提供了便利的电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