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报告

温州大学商学院阮金华

一、摘要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变化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今日温州的巨大突变。其中,生活状况部分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等消费角度(包括消费结构、消费等级层次和消费方式等)入手,通过今昔对比,总结出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调查表明,现在温州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明显比建国初要高,受教育程度已从普遍文盲水平发展到初中大众化程度,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个人层次上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和下一代子女教育,社会层次上更加追求清廉的社会风气,安定的社会秩序以及和谐的社会坏境。当然,也暴露了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等问题,如对政府行为的不满等。

二、概况

为了调查自建国以来温州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变化与发展程度,展现建国60周年的伟大成就,见证伟大祖国母亲60载的风雨艰辛与日渐成熟。同时,揭露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与障碍,从而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改进,实现温州第三次突破,我们温州大学“魅力温州60年”暑期实践队特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以全体温州本地人(主要集中在五马街道、梧田街道、春秋社区和温州茶山镇数村)为总体,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问卷由队长阮金华自行设计,主要分为A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B生活状况变化和C社会观念变化三个部分,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见附件1)。由于问卷跨度大、分量重,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年龄至少要45岁),加之这个年龄阶段的温州人很多基本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导致交流起来十分困难。因此,此次问卷数量控制在1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只有80份,回收率80%,调查结果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A、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男占51%,女占49%,年龄都在25岁以上。其中,处于45—65岁间的最多,占总人数的50%;处于25—35岁间次之,占23.8%;而65岁以上最少,占7.5%。户口方面,城市占45%,农村占55%,所以,被调查者城乡分配比例差距不大,以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为主,基本符合调查对象的要求,最后得出的结论也相对较为科学。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被调查者及其兄弟姐妹的最高文化以初中最多,约占样本总量的35%,其次是小学文化,约占22%,而能达到本科及其以上的只有2%。可见,生活于七八十年代的温州人大多接受的最高文化教育为小学和初中,能接受大学教育的很少,。而从被调查者的父母辈中最高文化程度为文盲和小学的比例占到70%的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温州人来说,最高文化程度的最大人群从文盲到小学再到初中,说明温州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整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需要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更高层次地增强温州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调查数据还显示,目前43.8%的温州家庭人均月收入处于1000—3000元,28.8%的人处于500—1000元,而23.8%的人是3000元以上,这都明显高于全国家庭人均月收入平均水平,表明温州家庭财富已经位居全国前列。这也是温州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表现。

B、生活状况变化

首先我们从家庭物品使用方面对温州的生活状况变化进行了一个整体上的了解。下面是我们获得的结果。

以下是50年代温州家庭部分消费品的统计表 1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相对于今天十分普通(如冰箱、彩电和照相机等)甚至淘汰(如黑白电机)的日常消费品,而在50年代的温州家庭里普及率相当低,平均不到20%,有80%以上家庭都没有使用过。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建国初的温州物质相当匮乏,尤其是生活资料十分有限,人民的家庭生活水平更不能与今日普通家庭相比。

以下是现在温州家庭部分高档消费品统计表 2

上图表显示,诸如全自动洗衣机、空调、录(摄)像机、计算机、个人电脑和小汽车等更加高档化的消费品,在今日的温州家庭平均普及率竟大于50%,基本家家户户都多多少少使用过这些消费品。这可以反映出温州家庭的生活水平要高出全国许多。同时,结合50年代物品统计表来看,对比反映出温州自建国以来家庭消费水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升级在不断加快,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在持续增加。

其次,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对温州对温州的生活状况变化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了解。结果分析如下:

服饰方面我们了解到,今日温州平均每年购买服饰的费用在500—1500元间的家庭占52.5%,而5000元以上的占8.8%。但是,1949—1978年温州平均每年购买服饰的费用在0—50元间的家庭占72.5%,而在300—500元间的只有1.3%;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里平均每年购买服饰的费用在300—600元间的温州家庭占65%,而在1500元以上的只有6.3%。这“三个20年”的数据表明,温州家庭平均每年购买服饰的费用从建国初到现在翻了10到30倍,不得不说今日温州财富极大的增长了。另外,调查显示,目前购买服饰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是价格,其次是舒适度,再次是款式和颜色,最后才是品牌和材质,这又透露出温州人虽然富有,但是不奢侈购物,不过分追求品牌,而注重价格,讲究舒适实在的消费观念。

食物方面数据显示出,温州32.5%家庭的收入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处于30%—40%,有22.5%家庭在40%—50%,而只有8.8%家庭在59%以上。我们知道,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因此,温州三分之一以上家庭是富裕家庭,温饱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当然,仍不能放松发展,

应努力使贫困家庭摆脱困境,从而实现温州全民小康。据调查,目前80%温州人认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是比较丰盛及其以上的(非常丰盛10%,丰盛34%,比较丰盛36%)。

居住方面变化是较为敏感的。关于建国以来居住条件的改变方面调查数据中,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占到51.3%,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占40%,而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占6.3%。这表明温州人的居住条件自建国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居住面积、居住质量还是居住坏境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小数居民受个人、地区等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居住条件有所恶化。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了温州本地人对今日温州房价的看法,结果有41.3%的人觉得高得不可想象,50%的人认为比较高,只有6.3%的人觉得一般,还可以。可见,温州房价与全国一样存在泡沫现象,高出房子本来的价值。

出行方面我们得知,有51.3%的人对现在总体交通状况的看法还是基本满意的。但是,不满意的也占到26.3%。进一步调查各自原因,得到满意与不满意的原因如下两图:

由图可知,觉得交通状况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广泛和道路顺畅,花费时间更少和安全性更高也起到一定作用,而觉得交通状况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高峰时期乘车拥挤,交通阻塞,违规停车情况严重和路面安全设施不完善,道路狭窄,公交站点过少和交通标志不明显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最后,我们从教育观念的意识角度对温州对温州的生活状况变化作了调查。

关于建国以来,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变化调查结果为:认为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的人占到50%,认为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的占20%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17.5%,而觉得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的有10%,也有2.5%的温州人觉得完全没有任何改变。因此,温州家庭受教育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小部分家庭受教育条件亟待改善。为了了解温州人对建国以来温州变化最大的层面的整体认识,我们获取到下图一数据。由图可知,认为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企业发展的人群比重最大,占到将近一半,认为细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的次居之,而认为文化教育方面快速发展,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文明意识迅速提高,娱乐行业迅速发展,大众娱乐方式逐步多样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的人却不太多。另外,为了摸清温州个人对建国给其带来的最大好处的看法,利用问卷得到下图二数据。由图可知,认为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的人群比重最大,占到41.25%,认为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加方便和通过手机、电脑等与外界联系加强,拥有更加多的信息交流与收集渠道的次居之,而认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和谐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出行及旅游更加方

便快捷;城市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和教学质量迅速提高,绝大部分学子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不是特别多。

C、社会观念变化

一个地区的居民社会观念,直接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面貌。了解清楚人们的社会观念后,更有利于认清地区形势发展,挖掘社会需求,有利于实施相应措施,加以引导和支持,从而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为此我们对温州人的社会观念方面进行了有关调查并获得了数据,以下就此做出了分析。

当谈到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哪些最重要时,其中认为第一位最重要的选择中,希望儿女成才的最多,占31.3%,其次为身体健康,占27.5%;认为第二位最重要的选择中,希望儿女成材的仍最多,占22.5%,经济宽裕和身体健康次之,各占20%;认为第三位最重要的选择中,爱情与婚姻生活美满和身体健康最多,其次才是儿女成材,最后是保持心态平和。归纳起来,温州人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依次为儿女成材、身体健康、经济宽裕和爱情与婚姻生活美满以及保持平和心态,而对工作顺利以及事业上有成就则关注不大。

又问及其与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有哪些时,第一位谈论的最多的是孩子教育问题,占31.3%,其次是家庭事务,占27.5%,接着是工作事业与社会新闻,各占11.3%;第二位谈论的还是孩子教育,占41%,其次是工作与事业,最后是家庭事务;第三位谈论的是最多的是工作事业,占31.3%,其次是婚姻恋爱,占12.5,最后是家庭事务。总结起来,温州人与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依次为孩子教育问题、家庭事务、工作与事业、社会新闻和婚姻爱恋,而对国内外新闻和商品行情与购物则谈论的极少。

据调查,43.8%的人认为温州现在的社会风气与建国之初相比越来越好,17.5%的人认为差不多,35%的人认为说不清或不知道,也有3.8%的人认为越来越坏。这表明温州社会风气比以前更加健康了。为了更好地改善温州地区的社会风气,我们了解到认为社会风气越来越坏的最主要的原因中,学校只重视知识教育,不重视品德教育比例最重,占到36%,其次是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占到25%,再次是由于生活所迫,人们顾不得讲那么多仁义道德,占到16%,而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道德教育,国家对不良行为打击不力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占到一定比例。

最后,我们还就社会发展目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位最重要的选择中,清廉的社会风气比重最大,占到20%,其次是安定的社会秩序,再次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位最重要的选择中,首位的是安定的社会秩序,占到25%,其次清廉的社会风气,最后是丰富的

物资生活;第三位最重要的选择中,丰富的物资生活才是最大的,占到16%,接着是稳定的就业和医疗保障,最后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温州人认为社会发展目标中,依次为清廉的社会风气、安定的社会秩序、丰富的物资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就业和医疗保障,而充分的个人自由,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很小的贫富差别也都均有所涉及,但不是特别关注。

新中国的成立给无数的中华儿女带来了新的希望,为祖国大地创造了许多机遇,挽救了多少沉默的梦想。温州这座独特的东方沿海都市,也伴随着祖国的繁荣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状况也得到大大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但是,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出现了新的障碍和挑战。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温州只有继续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突破局限,才能真正的成为祖国版图上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上是我们实践队历尽无数挫折,克服诸多困难,才获得的调研成果!希望能给温州的有志之士有所启示,能为温州的再次跨越提供参考和借鉴!

注明:1、本报告中的“生活状况“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体包括衣、食、住、行、用和观念教育等方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