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管理提升方案

基础管理提升方案
基础管理提升方案

基础管理提升方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基础管理工作规划

第一部分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二部分 06年度基础管理工作规划

第三部分基础管理重点工作计划

编制:

审核:

审批:

2006年4月

第一部分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零散与分割,缺乏合力:

如:目标管理体系、制度与流程体系、过程控制体系、沟通反馈机制、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考评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体系、标准化与规范化体系,暂未发育成一个目标一致、认同一致、协同高效、流程清晰、运作规范、顺畅、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柔性制造体系。

二、工作计划制度、流程执行力不足,工作效率大有潜力可挖:计划虚置,缺乏分解、跟踪、落实,执行脱节、偏差大:

制度虚置,一方面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差,未能及时的梳理、维护,与实际操作流程、细节脱节,另一方面缺乏宣贯和督促检查,未在操作环节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尚需进一步加强。05年管理职能开展了诸多工作,但不够深入,对制度流程、计划管理、基础管理的监控与通报力度不够,没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监控、考核、导向的职责与作用;流程为导向的工作方式未充分建立,流程优化工作的推进力度须加强,部门和个人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人力资源未实现从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人力资源工作尚未形成体系运作的能力,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策略,员工引进的渠道较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偏低,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不到位,员工培训工作未系统开展,培训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考核工作刚刚起步,激励手段及晋升渠道单一,未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

四、财务工作精细化、专业化程度低:

1、税务筹划工作未能强有力的开展,成为会计核算管理的一个盲点;

2、成本管理粗放,车间成本管理未取得实质进展,各种原因造成异常报废、浪费严重;成本工作推进乏力,基础提升缓慢,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被

动、缺乏创新;成本管理流程相互割裂,片面停留于显性成本和分析,成本控制的系统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3、销售财务管理前瞻性不够,不能从市场的角度指引公司的产品定价、推广和营销政策,还停留在基础的日常琐碎事务处理;

4、预算指导公司业务强度不够,存在浪费资源现象,事中监控有待加强;

5、财务信息管理待加强,素质有待提升以适应财务、制造一体化。

五、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各项工作刚刚起步:

1、现有研发人员严重不足,同时试验室等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制约产品开发进度及研发工作的精细化;

2、目前的技术管理体系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重视短期效益,以快速有效的出产品为唯一目标,轻技术积累和沟通;同时研发模式不够开放,制约核心技术能力提升;

3、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由于投产不久,离心机技术转化过来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吸收和消化;

4、基础性研究刚刚起步,基础研究实力的薄弱和研究内容的欠缺严重制约公司技术基础的提升;

5、由于产品种类多,标准化、通用化等关键问题推进困难。

六、制造体系尚处于磨合期,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工人技能有待提升:

1、生产计划条理不清,力量不强,主要工序没有完全分解(模块机、空调箱等),计划完成日期不合理(离心机、螺杆机),计划执行率不高,执行不严肃,没有计划完成考核方案。

2、供应链供货周期短、供货成本低,而我们绝大部分零部件需要购买的现状影响了供货反应速度和原材料成本;

3、车间生产组织效率低,工人缺乏技能培训;

4、未能在对全部工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开展提升效率、工艺降成本的改进项目;

5、售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粗放,缺乏相关市场数据的收集整理。

七、体系认证和产品资格认证是当务之急:

1、未通过ISO体系认证,部分产品资格认证不齐全;

2、工序质量改进大有潜力;

3、检测手段落后,实验条件差。

第二部分06年度基础管理工作规划

一、06年工作目标

1、搭建一个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没有管理真空地带;

2、工作计划完成率大于95%,制度执行力达到90% ;

3、招聘达成率80%,人均培训50课时,初步构建涵盖公司高、中、普通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

4、财务管理达成06年预算指标,同时全面实现离心机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10%,其余产品比商用空调下降5%的目标;

5、提升现有产品技术性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新产品以***为主攻方向,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开发项目按时完成率90%,开展标准化工作,设计物料减少10%;

6、对制造流程进行全面诊断,理顺生产组织流程,配置合格技术工人,解决生产瓶颈,寻找合格配套厂家,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产能达到4000万元/月,直接生产工人人均产值达到100万元/人.年。

7、通过ISO9001/14001体系认证,并拿到***等产品或部件的生产资格,并通过重点工序质量改进、检测手段提升、规范质量管理流程等达到市场维修率10%()、其他产品3%的目标。

二、基础管理提升思路:

根据公司业务特点,06年度基础管理工作将以重点工作计划为核心,以考核为支点,以制度流程为标准,以促进公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为方向,全力推进基础管理的提升。基础管理稽查工作的重点将由日常行政纪律检查转移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稽查,推动制度流程评审和品质与标准化评审两大项工作。

主要评审内容包括有重点业务制度流程评审、工艺纪律质量稽查、标准化评审、计划管理、信息管理、会议管理、形象工程(文化、6SK等)、人力资

源规范,以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为目的,做到评审有重点、检查抓细节、整改抓效果:

1、进行年度经营企划、年度规划、经营检讨会等重大工作的分解,加强日常跟进与考评,通过与绩效考核结合,达到工作计划完成率大于95%的目标;开展流程宣贯、梳理及修编工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精简式修编),完善流程机制,加强流程稽查力度,强化流程执行力,力争执行力达到90%,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流程优化项目如制造效率提升、品质提升等项目;基础管理中加强车间6SK稽查力度,重点将由日常行政纪律检查转移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稽查。

2、人力资源力求达到由普通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重点在人力资源规划与业务发展的匹配性(职位分析等)、招聘渠道的拓宽、薪酬福利的绩效导向、培训的多样化(内部为主,外部为辅)、绩效管理的体系化等方面开展工作,重构人力资源体系。

3、以财务制造一体化(ERP)为工具,规范监控各业务流程,使财务管理转化为经济效益,重点系统开展降成本工作,从研发(设计)、采购、工艺制造等方面开展降成本工作。建立健全车间成本控制流程制度,建立BOM管理及考核制度,规范车间领料作业。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加强存货流动的监控,降低经营风险。会计核算规范化、精细化,推进06年预算管理。

4、产品开发方面着重提升产品技术性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新产品以水源热泵和满液式螺杆机为主攻方向,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加强产品企划,争取自主开发一到两款新机型;并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与相关院校建立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对相关课题进行共同开发和攻关,争取将一些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产业转化,争取成为市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标准化工作,设计物料减少10%。强化内部管理,初步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加大研发测试资源投入,06年完成CAD设计室、综合热工实验室的建设。

5、以推行刚性计划管理、建立有效的产销衔接机制为重点,通过市场与计划驱动物料、作业等资源配套,提升产出规模、产能效率及降成本;根据ERP系统确定物料采购,建立关键部件长线储备计划和安全库存,形成有效的缺料报警和反馈跟踪机制,加强物料配送管理,减少停工待料时间;建立标准作业工时,加强工艺指导作用(尤其是1#车间),对全部工序进行分析,系

统开展提升效率、工艺降成本的改进项目,同时加大对工人的技能培训和人均产值提升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售后管理,规范相关制度流程,初步进行市场数据的收集整理。

6、建立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和环境体系,保证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力争通过ISO9001/14001体系认证,并拿到***等产品或部件的生产资格。以实物质量提升为核心,资源重点向过程控制倾斜,强化现场工艺、IPO检验,建立基本完整的品质管理流程与绩效指标体系。开展系列工序质量整改和检测手段提升工作,并初步建立品质信息库。

三、重点提升工作

(一)制造效率提升方面

(二)降成本工作方面

(三)计划流程方面

(四)人力资源方面

其余见各部门提升方案

第三部分基础管理工作计划表

(6月底对下半年计划进行调整)

06年基础管理重点工作计划表(第一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