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战斗序列与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战斗序列与

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斗序列与事件

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

侵略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共涉及众多战斗序列和事件,对于理

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敌入侵中的坚定决心

至关重要。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序列的开端,发生于1931年九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一个由其自己炸毁的借口,进而占领了中国东北。

此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入侵,中国人民始终记得九一八事变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痛苦的记忆。

二、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斗。此战发生于1937年秋季

至1938年初,日军试图攻占上海并滨江地区。中国军队在沪上阻击了

日军,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中方损失惨重,但最终成功保卫了上海。

三、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激烈和持久的战斗之一。此战发生

于1938年秋季至1939年冬季,日本侵略军试图攻占武汉,而中国军

队则为保卫武汉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尽管中国军队最终在物资和军力

上不敌日军,但他们表现出的英勇和坚韧精神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四、八百壮士守卫上海

八百壮士守卫上海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战斗之一。此战发

生在1937年秋季,中国军队被日本侵略军迫近上海南京路,并决定在

南京路河滨路口建立一个阻击点。在日军数倍于中军的围攻下,中国

军队共800余人坚守了几天,直到最后只剩下几个幸存者。他们的英

勇表现成为中国人民团结抵抗日本侵略的象征。

五、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此战于1937年秋

季发生在平型关,中国军队成功击败了远远超过其自身的日本军队。

这场战斗不仅显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打击了日本军队的士气,

为中国全面抵抗日本入侵提供了重要的信心。

六、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此战发生于1948年秋季至1949年春季,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立了经验丰富的巩固战线,成功地消灭了大量日本和伪军,最终将中国东北收复。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斗序列与事件众多,上述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例子。这些战斗展示了中国军民的坚定意志与抵抗精神,为中国最终取

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提醒我们珍惜和平、捍卫和平,也

让我们铭记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而付出生命的英雄们。通过了

解这些战斗序列与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并在今天的世界中保持和平与友好的理念。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太原会战 1.淞沪会战 简介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1]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战果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是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军团级干部损失过半,导致我军中下层出现断层,致使我军战力在后续出现下滑。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背景 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及夜战演习,并有侵华日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拟兵分三路,总兵力约6.5万人,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 战斗过程 1941年3月15日,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 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 军队炸毁了沈阳的南满铁路,并将其归咎于中国军队的袭击。这一事 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索。日本占领的华北地区,企图 进一步扩大其在华势力,派兵对中国抗日军队进行围剿。在卢沟桥附近,日本军队偷袭了中国抗日军队,引发了全面战争。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事件。日军在占领南 京后,对该城市内的无辜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掠夺,导致 数以十万计的人死亡,成为战争中的悲剧。 1938年10月25日: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地区的一场重要战役。中日两军 在上海展开激烈交战,中国军队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尽管最终中 国军队不敌日本侵略者,但这场战役显示了中国民众坚决抗战的意志。 1939年8月13日: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军队发动了全面进攻,对日本占领区内的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这次战役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并为后来的反攻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40年10月14日: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是中、日两国进行外交斡旋的一次重要会谈。中国国共两党和代表日本政府的谈判代表在重庆进行会谈,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问题。然而,由于日本方面的不诚意,谈判最终破裂。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袭击,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进而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相结合。这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逐渐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在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结束。这是中国与盟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宣告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事件时间轴精简地概括了这场持续8年的战争中的重要事件。这场战争经历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抵抗,损失惨重却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时间轴1931年9月18日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1937年7月7日 - 日本在中国北平(今北京)发动卢沟桥事变,导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8月13日 - 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烈战斗。 1938年1月28日 - 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成功阻击日本侵略军,减缓了日本侵华势头。 1939年7月7日 - 日本占领山西终南山地区,发动终南山战役。 1940年10月 - 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任务的决议》,提出了“全力抗战,全面建设”的口号。 1941年7月7日 -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四周年的抗日宣言发表,号召全国抗战。 1942年6月15日 - 列宁格勒战役结束,苏联红军成功挫败德国入侵,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战胜日本侵略的信心。 1943年11月26日 - 德国占领意大利境内,意大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同盟的国家,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形势压力。 1944年10月20日 - 西北战场王牌李宗仁率领国民党顶峰部队成功攻占皮山,西北地区形势好转。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9月3日 - 中国代表团在日本东京湾横滨签署《日本投降书》,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正式结束。 1946年1月10日- 国共两党在重庆召开双十协定,结束国共内战,重启国家统一进程。 1947年4月22日 - 荣昌战役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反击了国 民党军队的进攻,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 1948年12月1日 -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 彻底改变了战局格局。 1949年10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 元开启。 以上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时间轴,记录了该战争中的重要里 程碑和关键时刻。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正义 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持久的斗争,中 国最终战胜了日本,并在战后成立了新中国。这个时间轴的内容突出 了抗日战争的关键节点,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个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一、抗战重大战役和会议

抗战时期发生在山西的大规模战役 有哪些? 忻口战役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 雁门关战役神头岭战役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一淞沪会战二平型关大捷三南京保卫战四徐州会战五武汉保卫战 六长沙会战七昆仑关会战八百团大战九滇缅之战十湘西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 1931-1936:九一八事变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一二八事变 绥靖满州国热河战役绥远抗战长城战役 1937-1938:七七事变国共合作平津作战南口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徐州会战兰封会战重庆大轰炸武汉会战 广州战役 1939-1941: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 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五原战 役枣宜会战 百团大战豫南会战上高 会战晋南会战第二次长沙 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1945:浙赣战役鄂西会战滇西缅北战役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湘西会战 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粤赣战役豫西鄂北会战豫中会战

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25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1937年12月9-14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1938年2月27日-3月1) 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11月6日)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39年7月3日-8月25日)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1年9月10日-10月22日) 南方局会议(1941年12月-1942年1月)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1942年2月14日-3月5日) 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1942年10月19日-1943年1月15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1943年3月16-20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及延安干部大会(1943年5月26日) 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一)(1943年9月7日-10月6日) 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二)(1943年11月13-27日) 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三)(1944年2月下旬-5月中旬)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划分

抗日战争 防御阶段:1937.7 —1938.10 淞沪会战1937.8【国民党】 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军队最多)、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1937.9【国民党】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平型关战役1937.9【共产党】 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长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徐州会战1938.1【国民党】 台儿庄大捷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1938.3【国民党】 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 武汉会战1938.6【国民党】 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动员百姓,影响最广)和最出名的战役。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1938.10—1944.1 百团大战1940.8【共产党】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反攻阶段:1944.1 —1945.8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 日军进犯长城无功,遂改变作战计划,向滦东进攻。先后陷秦皇岛、滦州,5月14日占领宁河。平津震动,故宫博物院所藏国宝,装箱南运。5月31日,中日在塘沽签订以划定冀东非武装区为主要内容的停战协定。华北将领宋哲元上将等四十七人联名通电反对该协定。 1935年5月29日《何梅协定》 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大佐向军委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上将提出“中国中央军由河北省撤退,严予取缔华北抗日侮日行为”等要求。国民政府为遂行“安内攘外”政策,允许何向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中将表示自行实施所提要求,日方称为《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中共于“长征”途中在四川毛儿盖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联合国防政府”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大事记

抗日战争大事记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如果没有中国在远东战场牵制并消耗日军绝对主力,日本军国主义者很可能实现与德国法西斯的会师,进而实现其控制世界的狼子野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淞沪会战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 1932年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 1932年3月-5月长城抗战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 1934年2月21日中国抗日联军成立 1935年5月《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唱出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 1936年6月26日 731部队成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7月17日庐山宣言 1937年9月22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8年3月14日台儿庄战役 1938年6月11日武汉会战 1938年7月1日论持久战 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陈嘉庚 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 1938年12月5日琼崖抗日独立队改编成立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 1940年3月30日汪伪中华民国成立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牺牲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5日英属香港政府正式对日投降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1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5月25日左权牺牲 1942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布 1944年4月豫湘桂战役 1944年6月4日松山战役 1945年7月26日《波兹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广岛核爆 1945年8月9日长崎核爆 1945年8月15日《终战诏书》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

伟大的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伟大的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1、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制定“征服满蒙”方针 2、1931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3、1932年,“一·二八事变”,淞沪地区,蔡廷锴和蒋光鼐率十九路军抵抗 4、" 1933年1月,日进攻山海关,安德馨殉国;进犯长城,宋哲元抵抗;5月,进犯察哈尔,冯玉祥、吉鸿昌奋战,收复多伦 5: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正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八一宣言”;学生“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 6:1936年,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其和平解决,拉开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东北地区形成抗日联军 7: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日;8月13日,上海八一三事变;12月,南京大屠杀 8月14日,国民党《自卫抗战声明书》;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抗战路线;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8: 1938年5月,日本占领徐州、广州、武汉;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9:

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抗战以来,国民党牺牲的最高级将领;下半年,百团大战,彭德怀,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对日军最沉重的打击10: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三国宣战 11: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12:1944年,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3:1945年春,中共七大;5月,德国投降,欧战结束;7月,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美国,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同时,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美英准备在日本登陆,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和敌后战场同时反攻;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抗日战争时间表

抗日战争时间表 欧阳家百(2021.03.07)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1933年1月1日日军占领热河1933年4月15日日军进犯冀东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对日作战1937年9月中苏合作1937年9月2日日军进攻山西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1938月1月日军进攻山东1938年3月15日台儿庄战役1938年4月20日徐州会战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1938年5月29日中国空军向日本空投传单1938年6月武汉沦陷1938年10月12日广州沦陷1939年3月17日南昌沦陷1939年5月1日随枣会战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11月15日南宁沦陷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另立国民政府1940年5月1日枣宜会战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1940年9月1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1940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940年12月23日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月5日皖南事变1941年2月16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1年3月15日上高会战

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役

战役名 称 时间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江桥抗战1931 年10 月- 1931 年11 月 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卢沟桥1937

事变年7月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 南 口 战 役 平型关战役 忻口战役 娘子关战役 太原保卫战1937 年9月 12日 - 1937 年11 月8日 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 六个集团军,约580,000人:筱原纯一郎、板 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约140,000人 中方逾100,000人:日方近 30,000人 淞沪会战1937 年8月 - 1937 年11 月 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 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集团军(司令 刘建绪);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 集团军(司令朱绍良(兼))、第二十一集团 军(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 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 令罗卓英),总计中国战斗序列五十余师,战 斗兵员总数700,000上下| 中方:270,000人. 日方: 50,000人。 南京战役1937 年12 月 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100,000人:松井 石根,八个师 中方军人约50,000余人(包 括平民估计超过300,000人 丧生):日方伤、亡人数不 详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战1938 年2月 - 1938 年5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600,000人,六 十个部队: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240,000 人,八个部队 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 过16,000人 台儿庄战役1938 年3月 - 1938 年4月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十个师,约100,000 人: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两个师(板垣第 五师团、矶谷第十师团),约三万人 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 过16,000人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 战 万家岭战役 小界岭战役1938 年8月 - 1938 年10 月 蒋介石、薛岳、李宗仁,一百二十个师总兵力 约1,100,000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 艘:冈村宁次,官兵350,000,飞机500余架, 军舰120余艘 中方约400,000人:日方 140,000人 广州战役1938 年10 月 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 亡2954名,伤5645名,失 踪2643名。日本防卫厅的 《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 日军伤亡1923名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 年9月 - 薛岳,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0,000 多人:100,000

抗战时期的所有战役之列表

抗战时期的所有战役之列表 主条目:抗日战争主要战役列表 中国国民政府军(国军)抗战著名战役列表,4场: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战役名称时间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931年11月马占山:张海鹏及关东军 第一次淞沪会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政府军(国军)抗战著名战役列表,38场: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时间中方:日方部队及主要将领中方:日方伤、亡人数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2日-1937年11月8日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六个集团军,约580,000人:筱原纯一郎、板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约140,000人中方逾100,000人:日方近30,000人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兼))、第十集团军(司令刘建绪);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下辖第九集团军(司令朱绍良(兼))、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廖磊);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下辖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总计中国战斗序列五十余师,战斗兵员总数700,000上下| 中方:270,000人. 日方:50,000人。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100,000人:松井石根,八个师中方军人约50,000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300,000人丧生):日方伤、亡人数不详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600,000人,六十个部队: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240,000人,八个部队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十个师,约100,000人: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两个师(板垣第五师团、矶谷第十师团),约三万人中方约20,000人:日方超过16,000人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蒋介石、薛岳、李宗仁,一百二十个师总兵力约1,100,000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艘:冈村宁次,官兵350,000,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中方约400,000人:日方140,000人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中国军方记载: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1923名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薛岳,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0,000多人:100,000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轴

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轴 1931年 - 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所谓“九一八事变”,标志 着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阶段。 1937年 - 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侵华战争,一战爆发,这一事件被称为“卢沟桥事变”,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抵抗阶段。 中国国民党政府号召全国民众进行抗日行动。 1938年 - 1月15日,淞沪会战开始,中国抗日军队经过几个月的顽强防守,成功抵御日军进攻并取得胜利。 - 1月28日,平型关大战爆发,中共武装力量和国民党军队联合对 抗日本侵略军。 1939年 - 8月23日,中国爆发莱芜会战,中国军队在抵御日军进攻中取得 胜利,改变了战局格局。 1940年 - 1月15日,华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国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华北地 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 5月,重庆成立中国抗日军事委员会,实现了全国军事指挥体系的统一。 1941年 - 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美国加入二战。 - 12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与日本、意大利、德国三国交战。 1942年 - 4月,皖南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击败日本侵略军。 - 11月,八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晋察冀战役,取得了重要胜利。 1943年 - 5月,日军在长沙失去优势地位,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 10月,桂南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在广西取得重大胜利。 1944年 - 3月,八路军进行了晋南战役,成功解放晋南地区。 - 6月,中国军队发起百团大战,大规模的进攻战取得了显著成果。 1945年 - 4月,中国军队发起太平洋战争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发动了对东北的进攻。 -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

抗日战争10大最经典的战役 展开全文 1、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2、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3、常德会战: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5、台儿庄战役: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6、忻口战役: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7、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8、南昌会战:南昌会战,是指继武汉会战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国军队在江西南昌抵御日本侵略军的有限攻势的会战。 9、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10、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斗历程从淞沪会战到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斗历程从淞沪会战到平型 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这场战争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 投降为止,历经了许多艰苦的战斗。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两次重要的 战斗——淞沪会战和平型关大捷。 一、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军民对抗日本侵略的第 一次集中展示。这场战斗发生在中国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战斗初期 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决战。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中国方面广泛动员力量,通过 城市阵地战和地方游击战等多种战术与日军进行激烈交战。中国军民 奋力抵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有效阻止了日军对上海的进攻。 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中国军队和民众士气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也 使中国得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二、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另一次重要战斗,它发生在1937 年9月15日至18日的河北省平型关一带。这次战斗是中国军队对日军展开的一次决胜之战,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重要胜利。 平型关大捷的背景是日本军队企图占领平型关,进而进攻中国的南 方要冲。中国将士亲切以待,忍受了巨大的牺牲和压力,展开了英勇

抵抗。在激战中,中国军队充分发挥地方游击战的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策略,最终打败了日本军队,成功保卫了平型关。 这次战斗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意志和精湛战斗技巧,也对全国人民的士气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使得日军在中国北方的侵略受到了严重打击,为后续的抗战打下了重要基础。 总结: 淞沪会战和平型关大捷都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斗。这两次战斗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无畏勇气和顽强抗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重要的胜利。这两次战斗的成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斗历程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标志着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能够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的伟大精神。这场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抗战民族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篇章。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抗战英烈的牺牲,传承抗战精神,共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的中国。

中国抗日战争和重大历史时间表

`` 抗战重大历史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党正面参战的有: 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1937年10月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1937年8月9号“淞沪会战” 1937年9月中旬“平型关战役” 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会战” 1937年12月“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 1938年2月3日—5月19日“徐州会战” 1938年6月12日—10月27日“武汉会战” 1941年1月4——13日“皖南事变”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抗日战争分哪几个阶段

抗日战争分哪几个阶段 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持久战,分为几个阶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分哪几个阶段,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分三个个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从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间,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

抗日战争各阶段

抗日战争各阶段 在抗日战争中被人为的分成了三个阶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各阶段,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1月):日本表面上调整对华政策,军事进攻重心转向共产党的根据地;国民党政府不断对共产党军队制造摩擦,期间发生了皖南事变。 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1月-1945年8月):解放区开始进行局部反攻;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同时毛泽东、朱德发布反攻命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毛泽东分析抗日战争阶段的划分 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持久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论持久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这篇伟大著作,有力地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谬论,为抗战胜利指明了具体道路,坚定了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