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诊断及护理措施

关注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心悸、 气短、乏力等症状,如
有异常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
菜水果。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 避免过度肥胖或消瘦。
提高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 态,减轻心理压力。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保持心理健康。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定期监测和控制相关指标。
避免职业暴露
对于可能接触有害物质或气体 的人群,应采取防护措施。
预防感染
尤其要预防风湿热等感染性疾 病,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保健建议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 ,如心电图、心脏超声
干细胞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具有潜 在的治疗前景,但需进一步验证和完 善。
介入治疗和心导管治疗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特点,但治疗效果和适用范 围有限。
04
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 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
VS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 常、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病变、感 染和创伤等。
病理生理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导致心脏 血流受阻或反流,引起心脏负担加重 ,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和全身血液循 环障碍。
临床表现
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会影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
对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早期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例如,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减轻心脏负担;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心脏瓣膜病,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其次,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已经变得越来越安全和有效。
目前常见的手术包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
瓣膜修复术通过修复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而瓣膜置换术则是将病变的瓣膜进行置换,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最佳选择之一。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帮助治疗病情。
例如,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脂肪,保持适当的体重;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
针对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心脏瓣膜病ppt课件

提高心脏瓣膜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开发更高效、无创的诊断方法,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优化心脏瓣膜病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02
03
国际学术交流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 会,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促进学术合作。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咳嗽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其中,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瓣膜形态和功能, 评估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程度。
02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ACE抑制剂、ARBs和β受体拮抗剂等, 用于控制心衰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药物剂量。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 治疗方法,包括瓣膜修复和置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二尖瓣、主动脉 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等部位的瓣膜 病;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狭窄和关闭 不全。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退 行性病变、先天性畸形等。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心脏 瓣膜病的主要原因。
病理机制
心脏瓣膜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感染、退行性变等 原因导致瓣膜增厚、粘连、钙化,引起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
心脏瓣膜病的护理

心脏瓣膜病一、概述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异常,即粘连、增厚、变硬、挛缩等,从而引起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瓣膜开放使血流向前流动,瓣膜关闭则可防止血液返流。
瓣膜狭窄,使心腔压力负荷增加;瓣膜关闭不全,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
这些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心房或心室结构改变及功能失常,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病变可累及一个瓣膜,也可累及两个以上瓣膜,后者称多瓣膜病。
二、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和功能的异常,心脏瓣膜病可分为: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病变,联合瓣膜病等。
三、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瓣膜病为风湿热所致的风湿性心瓣膜病。
其次可见于动脉硬化及老年性退行性变所致的瓣膜钙化、增厚。
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亦能见到,最常累及的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较少被累及,而肺动脉瓣病变极少见。
四、治疗要点内科治疗包括预防风湿复发和感染性心内膜炎,针对并发症治疗。
介入和外科治疗包括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等。
五、资料收集及评估(一)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家族史,有无风湿热及反复链球菌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病史,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心律失常、妊娠及使病情加重等其他诱发因素。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痰中带血或血痰,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声音嘶哑。
3.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道淤血症状。
4.胸痛等心绞痛表现。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重度狭窄者常呈“二尖瓣面容”,口唇及双颔发纳。
2.心尖搏动,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3.周围血管征常见,包括随心脏搏动的点头征、颈动脉和楼动脉叩击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等。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和滥用抗生素,以降低感 染风险。
3
早期识别和治疗
一旦出现发热、心脏杂音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 状,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目前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但由于 其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影像学的局限性,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 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心 脏瓣膜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针对心脏瓣膜病的新型治疗技 术,如经导管瓣膜修复/置换术 、生物瓣膜的研发和应用等, 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 治疗选择。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 多学科协作,未来有望加强心 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影像 科、康复科等学科之间的合作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 务。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01
02
03
心脏听诊
通过听诊器听取心音和杂 高血压或低 血压等异常情况。
脉搏检查
检查脉搏的速率、节律和 强度,以评估心脏功能。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 、肌钙蛋白等指标,判断 心肌是否存在损伤。
尿液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 细胞等,以排除肾脏疾病 引起的心脏瓣膜病。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临床表现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因病变瓣膜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 力、咳嗽、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
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其中, 心力衰竭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02
心脏瓣膜病的病征

周围血管征
动脉枪击音(pistol shot sound):于肱动脉和股动脉处,听到“Ta-Ta-”的声音
周围血管征
杜氏二重音(Duroziez征):股动脉近端加压时闻及收缩期杂音,远端加压时闻及舒张期杂音.
周围血管征
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微血管搏动征和水冲脉,通常合成为周围血管征
扩大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可适应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压未明显增高,肺淤血不出现
持续严重的过度容量负荷终致左心衰竭
病理生理(慢性)
左室舒张末压急剧上升,左房压急剧上升,导致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之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01
由于左心室扩张程度有限,即使左心室收缩正常或增加,不足以代偿向左心房反流,心搏量和心排血量明显减少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
03
02
01
正常人瓣口面积大于3CM2。瓣口面积小于1CM2,左室收缩压明显增高,左室-主动脉跨瓣压差显著增高,大于正50mmHg,可出现临床症状。
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增加,致室壁向心性肥厚,左房扩大、左房压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左心室功能衰竭
心排血量减少引起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1
2
血流动力学及 病理生理变化 狭窄--病变近端心腔压力负荷过重 心肌代偿性肥厚、腔扩大,容量增加。 病变远端心腔灌注不足 "废用性"发育不良. 关闭不全--病变两端心腔容量负荷过重(尤以近端为主)心腔扩大、心肌肥厚。 狭窄并关闭不全--综合变化,以病变重者为主。
二尖瓣狭窄
mitral stenosis
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又称Corrigan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要点

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要点心脏瓣膜病是指由于心脏瓣膜发生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脏病症。
该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瓣膜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正确的护理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要点:1. 严密观察病情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疼痛程度等。
特别是出现心脏衰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需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饮食调理心脏瓣膜病患者的饮食需求得到医生的指导。
通常应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咸、过油的食物。
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 定期服药心脏瓣膜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改善病情。
患者应按照医嘱准确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同时,需要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 合理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有益,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减轻病情。
但是锻炼强度和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超负荷锻炼,以免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5. 保持良好心态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长期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并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
患者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6.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是心脏瓣膜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预防感染心脏瓣膜病患者对感染非常敏感,因此应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尤其是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检查牙齿,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总结: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严密观察病情,合理饮食,定期服药,合理锻炼,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预防感染。
通过这些护理要点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瓣膜病名词解释病理学

心瓣膜病指的是患者的心脏瓣膜由于某些病因导致瓣膜出现了狭窄或者关闭不全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心脏瓣膜指的是人体心房与心室间或心室与动脉系统间存在的一种结构,类似于房间与房间的门,正常情况下门是有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的,如果门开放得不够完全,就相当于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狭窄。
如果心脏瓣膜门关闭得不够严,也就是心脏瓣膜病中的瓣膜关闭不全,所以心脏瓣膜病主要包括狭窄和关闭不全两大类。
从病因上来说主要包括如下三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当中受到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原因影响,或者母体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刚一出生就出现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引起患者出现瓣膜的缺失等情况引起瓣膜病变。
第二是指由于链球菌感染而引起患者出现心脏瓣膜的损伤,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
第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退行性的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尖瓣狭窄
舒张期左房注入左室血流受阻
舒张期仍有部分血液滞留于左房
左房
血容量增高
左房代偿性扩张肥大
失
代偿肌源性扩张
因左房淤血---肺静脉回
流受阻
肺静脉压升高---肺小动脉反射性收
缩
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代偿肥大
右心室肌源扩张
右心房淤血扩张
三尖
瓣相对关闭不全
部分右心室血回右心房
大循环淤血。
[临床表现]
持续严重的过度容量负荷终致左心衰,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 上升,导致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急性 轻度返流仅有轻微劳力性呼吸困难,而重度返 流则发生急性左心衰。
2. 慢性 严重返流突出症状是乏力,肺淤血的症状出现 较晚。
二、体征
1. 慢性
①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② 心音; ③ 杂音:全收缩期杂音,在心尖最响,可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
外科治疗
具体指征:瓣膜形态不适于分离术,且 MVA <1.5cm2,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严重MS (MVA<1.0cm2),NYHA心功能Ⅱ级并严 重肺动脉高压(收缩压>70mmHg)。
NYHA心功能Ⅳ级者手术死亡率可高达10~ 20%,故应尽可能在患者发展到此阶段前手 术。
手术死亡率多在3~8%,平均6.4%。
何谓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扩张前
扩张后
PBMV术治疗MS+肺水肿
扩张前
扩张后
PBMV术的优点
创伤小 痛苦少 不输血 不开胸 不全麻
恢复快 可重复 住院时间短 不需长期服 用抗凝药
外科治疗
常用方法:闭式(二尖瓣)分离术(closed mitral valvotomy);直视下瓣膜分离术(open valvotomy)和二 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
valvuloplasty(PBMV):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mitral valve prolapse:二尖瓣脱垂
概述
变
病因: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风心、SBE等) 、 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 死、创伤、AS、梅毒、钙化、发育异常等原因引 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 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左房附壁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
左房压升高对肺循环的影响
左房压升高依次引起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被动 性升高,导致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产生于:升 高的左房压被动性向后传递;左房和肺静脉高压 触发肺小动脉收缩;长期的二尖瓣狭窄导致肺血 管床器质性闭塞。
肺动脉高压对右室的影响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扩张和右心衰。
[影像学表现]
胸片后前位(左图)示两肺郁血。两肺门大而模糊。心脏 如梨状。心尖位于横膈之上。肺动脉段及左心耳段均膨出。 主动脉球大小如常。
左侧位(右图)示食管左心房段有明显压迹。食管与心后 缘间有一透亮三角区。表明无左心室增大。
二尖瓣狭窄
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短轴均见前后叶明显增厚、钙 化,前后交界处明显粘连,开放受限。
第一节 二尖瓣病变
一、二尖瓣狭窄
[病因]
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病因为风 湿热,急性风湿热至少两年后才出现瓣 膜狭窄;风湿热导致二尖瓣四种形式的 融合:瓣膜交界处、瓣叶游离缘、腱索 及以上部位的结合。
2. 老年二尖瓣环或瓣下区钙化; 3. 其它。
[病理分型]
1)隔膜型 2)增厚型 3)漏斗型
二、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 感染性心膜炎所致的瓣膜损害或腱索断裂 2. 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乳头坏死或断裂 3. 人工瓣膜替换术后的人工瓣损坏 4. 腱索断裂 5. 创伤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insuffciency)
以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短,腱索亦增粗、缩 短为主。
[病理生理]
一、症状 1. 呼吸困难 最早症状; 2. 咯血
① 突然大量咯血:由于支气管静脉扩张破裂引起,常出 血剧烈;在二尖瓣狭窄持续存在时,支气管静脉壁逐渐 增厚,不会再发生出血。
② 咳血性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时发生。 ③ 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肺水肿。 ④ 肺梗死伴有咯血。 ⑤ 伴有肺部感染时可有痰中带血。 3. 咳嗽 4. 声音嘶哑
回左房。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体征(二尖瓣区全收缩期杂 音)、必要时结合其它检查作出诊断。
应与能引起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的其它疾 病相鉴别,如生理性杂音、相对性二尖 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并发症]
慢性者与二尖瓣狭窄时基本相似; 急性者较快出现左心功能不全。
[治疗]
一、急性 治疗目的是降低肺静脉压,增加心排血量和纠正病因,内科 治疗一般为手术前的过渡措施。可选用硝普纳和速尿。
二尖瓣狭窄
二维描测瓣口面积约为 0.9cm
二尖瓣狭窄
CDFI示左房血流经 瓣口进入左室呈高速 五彩湍流,瓣口左房 侧见半球形血流中心 汇聚区。全心扩大以 双房为主,左房顶见 块状血栓形成并附着。
二尖瓣狭窄
PHT压力半降时间法估测瓣口面积,瓣口流速及其跨 瓣压差
[治疗]
一、一般治疗:避免心脏负担过重,防 止链球菌感染和风湿活动。
一、急性:收缩期左室射出的部分血液经关闭不全的二尖瓣返流至左房, 与自肺静脉至左房的血流汇合,在舒张期充盈左室,使左室和左房负荷 急骤增加,左室不能及时代偿,左室舒张末期压急剧上升,左房压也上 升,导致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之后可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同时左 室心搏量和心排血量显著减少。
二、慢性:左室对慢性容量负荷过度的代偿为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 根据Frank-Starling机制,使左室心搏量增加;加上代偿性离心性肥 大,并且左室收缩期将部分血流排入低压的左房,室壁应力下降快,利 于左室排空。因此在代偿期左室总的心搏量增加。 左房的顺应性增加,左房扩大。在较长的代偿期,同时扩大的左房 和左室可适应容量负荷的增加,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不致明显升 高,肺淤血不出现。
[病理特征]
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MVA)约为4~6cm2 ,MVA 小于2.5cm2以下才能引起临床相应表现。
一般MVA< 2.0cm2为中度狭窄,< 1.0cm2为重 度狭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主要表现为瓣叶及瓣缘呈 弥漫性纤维增厚,伴有不同程度钙化沉着,瓣叶交 界粘连,腱索增粗,缩短及融合,结果使二尖瓣体 活动受限,瓣口面积减小。
传导;
2. 急性(同慢性)
[实验室检查]
1. X线 2. 心电图 3. 超声心动图
[影像学表现]
胸片正位(左图)示两肺充血,肺门大而模糊。心脏明 显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心尖下沉。心影中可见双心房 阴影,肺动脉段及左心耳段皆突出。主动脉球缩小。
侧位食管吞钡(右图)示左心房段有明显压迹及后移。
闭式分离术已较少用,为球囊成形术所取代。
直视分离术或瓣膜修复术可使二尖瓣形态更大程度上得到 修复,瓣口面积增加更明显;可以分开融合的腱索和乳头 肌,清除瓣叶钙质;可纠正轻度甚至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但部分患者瓣膜病变较重,不适于分离术,须行瓣膜置换 术。
有报导,接受分离术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95%,每年再 次手术比率为1.7%,20年以上生存率75%。
无益); 口服抗凝剂(房颤时); 其它措施:限制食盐摄入,有症状者限制活动,中度MS无
症状者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PTMC,BMV)
常用方法:最常用,是经过穿刺房间隔进行的介入操作;有经过股动脉 逆行至左心室和二尖瓣进行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欧美国家 较多应用。我国以前者为主。
二、治疗并发症:如大咯血、急性肺水 肿、心房颤动
三、机械缓解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 球囊扩张术、二尖瓣分离术、人工瓣膜 替换术。
内科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心室率,尤其合 并快速房颤时,改善症状,预防血栓。
适于轻中度MS,症状较轻,无介入或外科治疗指征; 常用药物:
青霉素(预防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 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窦律时
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诊断要点
(1)二维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回声增强,瓣叶增厚, 瓣膜收缩期不对合不佳,有时可见缝隙。
(2)M型超声心动图心底波群后左房后壁可 见C凹。 (3)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 置于二尖瓣左房侧,见
有收缩期湍流。 (4)左房、左室增大。 (5)左心声学造影时,见造影剂在收缩期由左室返
常见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者15%,重者2%),房 间隔缺损(约5%),脑栓塞(约1%),心脏穿孔(约1%),死亡(1~2%)。
禁忌症:轻度MS (MVA >1.5cm2),无症状;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或其 它瓣膜病变,须外科手术治疗;左心房内血栓;急性风湿热期间;其它 急性感染期。
二、慢性 1. 内科治疗 ①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② 无症状、心功能正常者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 ③ 房颤治疗见有关章节; ④ 心衰治疗。 2. 外科治疗 ① 人工瓣膜置换术 为主要手术方法。对于无症状且左室收缩 功能正常者,密切随访;有症状者,应在左室收缩末期指数> 50ml/m2、左室射血分数<0.5和平均肺动脉压>20mmHg之前或当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5mm、左室左室收缩末期指数为50ml/m2时手 术治疗。 ② 二尖瓣修复术
病相鉴别:经二尖瓣口的血流增加; Austin-Flint杂音;左房粘液瘤。
[并发症]
1. 心房颤动 2. 急性肺水肿 3. 血栓栓塞 4. 心力衰竭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6. 肺部感染。
[预后]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与瓣口狭窄程度、左心房压力及肺动脉 高压演变过程相关,常呈缓慢进展过程。从风湿性瓣膜病变产生至临床 症状的出现,可经历20~40年,从临床症状产生至充血性心衰及活动耐 量明显下降约经历1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