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三年高考(2018-2020)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含解析)

专题17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三年高考(2018-2020)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含解析)
专题17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三年高考(2018-2020)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含解析)

1.(2018 海南卷,23)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答案】C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 错误;高倍镜下可以清楚观察到 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 错误;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C 正确;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 错误。 2.(2018 北京卷,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 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 1/3 的空间,A 错误;在 DNA 鉴定实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 正确;用苏丹Ⅲ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 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 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 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D 正确。 3.(2018 全国Ⅲ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

放电灯,它发出 330-400nm 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 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 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 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 4.(2018 浙江卷,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 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 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 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 性要小,B 错误;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 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 正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 错误。 5.(2018 浙江卷,12)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 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答案】B 【解析】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以便使酵母菌 在混合液中均匀分布,A 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因此应在甲试 管内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无氧环境,B 错误;C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C 正确;甲试管中的酵母菌 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 CO2,因此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 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D 正确。 6.(2018 江苏卷,2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 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液等
构清晰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 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黄色的脂肪液滴
③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
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在 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
数量的动态变化
菌的计数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
验④
【答案】ACD
【解析】①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中,利用洋葱外表皮细胞、蔗糖溶液作为实验材
料,原生质层呈现紫色,可以清晰的可见细胞壁、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

的结构,A 错误;②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B 正确;③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 C 错误;④在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该多次计数,求其平均值,D 错误。 7.(2018 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答案】D
8.(2017?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解析】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不能转动物镜,A 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成熟的 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B 错误;花生子叶细胞含有脂肪,苏丹Ⅲ可将其染成 橘黄色,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 正确;新鲜黑藻小叶中含有很多个叶绿体,显微 镜下可观察其叶绿体形态,由于细胞是立体的,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多,会有重叠和掩盖,计 数很困难,D 错误。 9.(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 S 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没有提出 转化因子是什么,A 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 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 析出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 正确; 32P 标记亲代噬菌体的 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 32P 标记,有的不带有 32P 标记,D 错误。 10.(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11.(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 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 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 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 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 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 量,C、D 错误。 12.(2017?北京卷.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 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答案】B 【解析】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混合后作为解离液只能用于植物细胞 的相互分离;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分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A 错误。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在 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 正确。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 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 错误。细胞板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D 错误。 13.(2017?天津卷.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 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案】D
14.(2016 上海卷.16)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 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 a 含量>叶绿素 b 含量 【答案】D
15.(2016 海南卷.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 看到。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16.(2016 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 24h 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17.(2016 江苏卷.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 DNA 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 还原糖、DNA 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 DNA 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 NaOH 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C
18.(2016天津卷.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试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 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B
19.(2016 四川卷.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答案】B
20.(2016新课标2卷.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包括乙醇在内的有机溶剂中,A 项正确;镁属于细胞中的 无机盐范畴,可以离子状态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进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B 项正确;一 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可见光不包括红外光和紫外光,C 项错误;叶绿 素的合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因没有光照而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使类胡萝卜 素的颜色显现出来,因而叶片呈黄色,D 项正确。 21.(2016 新课标 2 卷.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 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22.(2016 新课标Ⅲ卷.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和③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 B 项正确;②是利用物理因素来诱发生物
基因突变,④用到的是染色方法,属于颜色反应,因此,A、C、D 项错误。
23.(2016 江苏卷.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答案】A
24.(2016 江苏卷.17)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 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 4 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 10ml 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 10mL 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 【答案】B 【解析】CaCO3 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应在研磨时加入,A 错误;即使菜中叶剪碎不够充分, 但色素并没有减少,也可提取出 4 种光合作用色素,B 正确;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故为获得 10ml 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于 10mL 乙醇,C 错误;叶绿素条带不会随层析液挥发消失,D 错 误。 25.(2016 江苏卷.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 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 镜检 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离和复原
镜检 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
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
动态变化
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 实验① 【答案】A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26.(2016 四川卷.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 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 20ppm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 30ppm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答案】D
27.(2016 新课标Ⅲ卷.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 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 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 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实验结 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 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 C. 胚芽鞘 b'侧细胞能运输 IAA 而 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 【答案】D

28.(2016 四川卷.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 RNA 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 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 RNA 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答案】B
重脱水,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D 错误。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 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 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 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汇编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汇编 江苏 徐以润 (2012福建卷)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 【答案】A 【解析】A 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B 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C 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D 项说明S 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试题点评】本题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背影材料, 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2012广东卷)3.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含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2012广东卷)24、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多选):( )

【答案】BC 【解析】胚胎干细胞进行的分裂为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会存在核仁。 (2012北京卷) 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考察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实验分析能力。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是实行植物组织培养,必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会失败。 (2012·天津卷) 4,下列实验操作难以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起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4、解析:B项,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没有关系;C项,要准确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取样要取多次,以求平均值;D项,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几个小时至一天,观察生根情况来确定最适浓度。 答案:A (2012江苏卷)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1:变量的控制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1:变量的控制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 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 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 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 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 3.针对训练 例: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

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 Lux)。(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方法和步骤: (2)结果预测和分析: 解析:变量的确定和控制方法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现分析如下: 答案:(1)方法和步骤: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 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②挑选籽粒饱满、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练习(3)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练习(3) 1.(10分) 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 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 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C 点与D 点相比,C 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_______ (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 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 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而c 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 2.(9分)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 -1)。 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 =8)中, 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 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 ________,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________。 (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目为____。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 1,F 1自由交配得F 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 体的正常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 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 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 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 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5)若通过(4)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6)图示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若出现图示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 短肢 正常肢 F 1 0 85 F 2 79 245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特点及复习方法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特点及复习方法 本文把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中生物实验试题的特点、命题方向及自己在生物学教学 中的实验专题复习方法、教学体会等方面做一简要总结。 一、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特点 1.实验题分值逐渐提高。以实验题材为背景的试题量不断增加 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统一卷理科综合试题中生物实验试题第30题分值占生物试题 总分值比例达到28%左右,以生物实验题材为背景的试题第3、4、30题分数占生物试题 总分数比例已经超过44%。 2.实验题的形式和命题方向是:从分析说明型→改进完善型→设计方案型发展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统一卷理科综合试题中第27题:“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有三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实验思路能否达到 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3.实验题的考查方向和能力要求是:从会分析实验过程一会完善实验过程一会设计 实验步骤改革 例如:2021年全国高考统一卷新课程卷理科综合试题中第27题:将青蛙脑破坏保留 脊髓,在脊椎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用电刺激背根和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人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并成脊神经。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 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证明脊神经背根具有传人功能,脊神经腹根 具有传出功能。 脊髓横切面及其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示意图图略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根据上述高考中生物学科命题的特点,中学生物教师不但应该重视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更应该强化生物实验中实验设计类题型的复习。 1.生物实验设计要突出单因子原则和对照原则 单因子原则,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某一变量单因子,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 对照原则,是指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实验,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 理因子单因子同非处理因子的差异。通常采用的是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相 对实验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对实验组的处理因子单因子。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专题

高三生物实验复习专题 一、高考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 (1)常规实验的考查常规实验是教材中规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几个实验。通过常规实验的学习,关键是要掌握生物学科基本的实验设计思想,基本的实验方法及一般的分析方法。 对教材中常规实验的考查一般为: 1、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分析和解释 2、对实验步骤及实验顺序的分析和解释 3、对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的分析和解释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5、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例如显微镜) (2)拓展实验的考查拓展实验也就是实验设计例题。这类例题无非以下几种类型: ①判断实验设计过程正确与否 例1、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1支试管,注入2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⑤:将试管振荡后放十分钟。取出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2)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发现谬误-改正完善 【参考答案】 有三处错误: (1)未设立对照实验,步骤①还应取1支试管,③往这支试管中加入2ml清水; (2)步骤顺序颠倒,步骤④应与步骤⑤对调; (3)实验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淀粉被水解,而不能证明水解产物是什么。 ②补充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 例2、黄瓜花是单性花,雄花和雌花容易分辨。现在生物园里有几株黄瓜正在开花,为你 提供必要的器具和药品,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证明:黄瓜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提 供的生长素。 器具药品:透明纸袋、回形针、小纸牌、剪刀、镊子、毛笔、烧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 液。 步骤一:选择一批发育正常,即将开放的黄瓜雌花,为每朵花套上透明纸袋,用回形针将 纸袋固定好,然后,将这些雌花分为3组,分别挂上1、2、3的小纸牌。 步骤二: 结果预测:第一组雌花________;第二组雌花__________;第三组雌花________。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依题作答 【参考答案】 步骤二:待纸袋中的雌花开放后,打开纸袋,将各组花作如下处理:1组—授以黄瓜的花粉,2组—在子房壁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3组—不作任何处理,之后,都套上纸袋。 结果预测:1组—结出有籽黄瓜,2组—结出无籽黄瓜,3组—不结黄瓜。 ③实验过程细节分析 例3、右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 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完整版)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 【知识联系框架】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从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中发现:有关实验能力的试题,从所占的比例来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题目设计的认知层次来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覆盖的知识范围来分析,有涉及高中课本内的知识,也有不涉及高中所学的内容,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由题目提供的;从知识内容分析,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的使用、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等多个方面。 一、按照认知层次设计实验试题 从设计实验试题的认知层次分析,一般分为3个层次: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 1.识记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都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命题的基本素材,不要求考生有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识别它们即可。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A)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这道题只要求学生对已做过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忆,即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理解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导出正确的实验步骤或实验结果。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A)

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水 种子 玻璃罩 20XX 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练习(33) 1.(10分)右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实验图,据图回答: (1)瓶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会 ,致使 瓶内的CO 2气体 。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 玻璃瓶,会感到热觉,这说明 。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的有氧呼吸会渐弱,原因是 。幼苗的光合作用也会减弱,原因是 。 (3)如果另外用含O 18的H 2O 18浇幼苗,罩上玻璃罩,则罩内空气中的氧气、CO 2和水中都出现O 18,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看,其原因是① ,② , ③ 。 2.(10分)研究者将大白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白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大白鼠刚放人冰水中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的发生 (填“需要”或“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冰水刺激大白鼠皮肤 产生兴奋,沿反射弧 (填“单向”或“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 (3)冰水刺激还能引起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使代谢加快,以增加产热。产生热量的来源是 (生理活动)。 (4)下图是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上某点 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该图中表示静息电位的是 点, B 过程的形成原因是 , C 点表示 。 3.(10分)下图表示H.T.Odum 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结果。其中Gp 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R 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 。NP 表示每个营养级生物用于 的能量,图中第Ⅱ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Gp 的一部分。 (2)第Ⅰ、Ⅱ营养级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和 两类成分。 (3)第Ⅲ、Ⅳ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 ℅ (4)研究还发现重金属等污染物通过 的富集可能对该地区生物造成伤害,如果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 。

生物高考实验专题

生物高考实验专题复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每一个原理,每一种现象,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索,同时,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下面就结合新教材和大纲的实验要求谈谈我个人对生物高考实验专题复习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实验要求和命题特点 (一)、新教材、新大纲下实验考查要求新教材、新大纲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实验内容较原来的教材与大纲有大幅度增加。实验由原来4课时增加到3 0课时,增加了650%。从实验内容看,实验几乎遍布各章节,包括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从实验形式上看,改变了以往的单一形式,有①观察实验,如“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等;②验证性实验,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等;③探究性实验,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等;④定量、定性实验,如“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等;⑤设计实验,如“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⑥模拟实验,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等;⑦实习、参观,如“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等;⑧基本技能实验,如“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等。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系列,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方法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考试说明》对高考生物实验明确要求:学生应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原理,现象和知识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二)、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特点分析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卷和生物单科试卷,不难发现,高考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实验题的分值比例逐年上升,象上海高考卷近几年的压轴题都是实验题。其命题主要特点如下: (1)要求学生能改进实验,使实验更科学、合理; (2)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材料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 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 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 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 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

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 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生物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概述 知识要点 1、高中生物观察类实验考点整理(显微镜使用,核酸、细胞器、有丝分裂观察等实验); 2、高中生物提取与鉴定类实验考点整理(物质鉴定、色素提取等实验); 3、高中生物调查类实验考点整理(遗传病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等实验); 4、高中生物探究类实验考点整理(酶、半透膜、植物激素等实验、控制变量法)。 基础突破 考点整合一:观察类实验 1.显微镜相关的知识 (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 低——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图像,并调节至清晰。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 高——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光圈,使图像清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 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 高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 只有三种可能——在载玻片的标本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 ①移动玻片: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载玻片的标本上。 ②换目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目镜上。 ③换物镜: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不消失,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2.实验归类 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 (2)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3.注意取材问题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5)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