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为学生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习者自主确定。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老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形图,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播放桂林山水景色的录像,请同学们欣赏桂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老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本课的学习中希望学到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有的学生想了解桂林的美丽景色,其侧重点就是课文内容;有的学生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重点就是课文的主题思想;有的学生想依照作者的写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色。很显然后两者的侧重点在于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样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就明确了:学会按一定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自己喜爱的景物。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必须达到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基础主动提出来的,所以会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也正是语文课

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二、尊重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其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他人交流,前者表现为一种独立的特点,而后者则表现为一种依存的特点。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偏爱的、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尊重学生,不应该一律强求一样。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写景散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其解读方式也是迥异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学生用语言来解读语言;有的学生用有感情朗读来展现课文语言的魅力;有的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图片资料;有的学生把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这样,我们让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舒展了灵性,获得了灵性,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如有一个学生就说到:“老师,我想说自己的感受。读了这样的语句,听了大家的描绘,我感觉桂林太美了!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多么令人向往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也给学生带来自信。可见,尊重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取代他主学习的确是解放了孩子。

三、积极参与,让学生自主调控学习过程

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最佳。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由老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上面说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其本质是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有差异的,老师更要尊重这种差异。教学中,老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的自主学习中,及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回头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能得到培养。

四、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反馈学习结果

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因为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学生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课堂总结是传统教学中的一大环节,这个环节以前基本都是由老师来做的,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自己的

学习结果,老师不能越俎代庖。例如,每个学生进行自评,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回顾、反省……我有没有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学习中作用的方法是不是可改进?……这样的总结评价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总之,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校”真正成为学校,而不是“教校”;教学变成教学生自学;讲堂成为学堂;教材成为学材;教学目标成为学习目标;教学成为自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文学道小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