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文档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文档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文档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文档

《金融学》一、《金融学》课程性质

1、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和“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

2、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统帅性的基础理论课二、《金融学》基本内容金融范畴的界定西方FINANCE的口径 1.最宽泛的诠释:

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具体包括财政public finance;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和个人理财personal budget。 2. 最狭窄的诠释: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3.介于两者之间的诠释: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中国“金融”的口径 1、宽口径“金融”

包括: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方面。

2、窄口径“金融”

仅指资本市场,或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微观领域。金融范畴的界定凡涉及货币、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

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

1. 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包括货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本身;

2. 金融微观分析:包括对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以及它们相互渗透发展的分析;

3. 金融宏观分析: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协调等方面的研究。《金融学》基本框架课堂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导言第二单元:货币与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外汇与汇率、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三单元: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第四单元:金融机构与业务——金融机构体系、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第五单元:金融总量与均衡——货币供求及均衡、国际收支、第六单元:金融调控与监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学》教材结构

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汇率与汇率制度、第4章信用与信用体系,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第6章金融资产与价格

第7章金融市场与功能结构,第8章货币市场,第9章资本市场、第10章衍生工具市场第11章金融机构体系,第12章存款类金融机构,第13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第

14章中央银行

第15章货币需求,第16章货币供给,第17章货币均衡第18章货币政策,第19章金融监管第20章金融发展金融学课时安排章章名课时前言导言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3 第三章信用 2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4 第五章金融市场 5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 2 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 1 第八章中央银行 1 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均衡 5 第十章国际收支2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3 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2 三、《金融学》教学目的

全面理解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系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

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科整体性框架的构成状况

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理论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金融专业其它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金融学》学习要求

指定阅读书目:李健《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阅读书目:黄达:《金融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兹维﹒博迪:《金融学》;饶余庆:《现代货币银行学》;国内各种版本的《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教材中选一。

报刊阅读:《经济研究》;《财贸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各大学的学报;《金融时报》;《参考消息》等。

外文期刊:The Banker,Business Week,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

第二节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第四节货币的职能第五节货币制度本章与其它章节的联系本章内容是理解金融体系运行、分析现代金融问题的基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进是理解货币本质、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制度演变发展的起点

货币职能是研究货币需求的基础

货币制度是理解货币供给、金融宏观调控的基础

国际货币制度是理解汇率、国际金融关系和对外均衡的基础

基本概念

货币币材纸币铸币辅币主币银行券准货币 M0 M1 M2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层次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价值尺度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存量货币增量货币制度货币单位自铸造

限制铸造无限法偿有限法偿金本位制货币供应量格雷欣法则牙买加体系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性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三、货币是“流动性”

四、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五、货币是财富

六、货币是一种法律规定七、货币是M0, M1, M2…….. 第二节货币形式及其演变一.货币形式与币材有密切的关系

实物货币商品货币

金属货币货币

纸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币材及其性质

币材即充当货币的材料,

具有价值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的性质.

货币形式演变的基本脉络

实物货币币

商品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币纸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

二、实物货币

什么是实物货币

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直接以商品形式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形式历史上的实物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世界其他地区也多有使用贝的。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吐蕃地区用盐块作货币。弊端三、金属货币

1、什么是金属货币

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2、金属货币的形式

称量货币:没有统一形制的金属货币铸币3、优弊

缺乏弹性,历史上的“钱荒”四、纸币

什么是纸币纸制的货币纸币的类型

1、商人发行的

2、私人银行发行的:可兑现银行券

3、国家财政发行的

4、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可兑现银行券优弊

弹性货币,技术上过度发行的可能五、存款货币

什么是存款货币

可以进行支付、发挥货币职能的银行存款特点

弹性货币,具有派生功能,以银行为支付枢纽流通六、

电子货币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形式进行价值存储和转移的货币形式是存款货币的使用形式之一,具备存款货币的特点,比传统存款货币使用更快捷更有效率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一、什么是货币层次

依据其作为交易工具的便利程度对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进行的分类;二、划分标准:

以流动性—购买商品的方便程度-为标准划分;三、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同时其数量规模变化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也有区别,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分别进行需求和供给分析,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保证中央银行监测和调控货币运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M1: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 准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潜在或未来社会购买力; M2: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加上准货币 1984-20XX年中国各层次货币总量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XX00 100000 0 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XX20XX20XX20XX20X X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

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M2:

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第四节货币的职能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

1、含义:表现、衡量其它商品价值

2、形式: 为商品标价

3、条件:确定货币单位

4、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5、作用: 降低价值衡量成本和交易成本

二、交易媒介 1、流通手段:

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2、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独立运动形式进行的单方面转移 3、特点:现实的货币 4、作用:

降低搜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形成货币需求 5、流通中货币需求量 M 的决定

决定因素:P商品价格、Q商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决定关系:M = PQ / V PQ = MV

M2M1M0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最新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基础知识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第一章货币基础知识习题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A)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金币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代用货币是( C ) A.国债 B.商业票据 C.银票 D.国库券 3.世界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 C )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全都是 4.(×)货币史上曾出现布币其实就是用布制作的原始货币 5.( √ ) 代用货币的典型形式就是早期的银行券 6.( ×) 一切货币都是国家的产物 7.(×)人民币是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货币 8.下列( BDE )属于人类早期实物货币的范畴 A.土地 B.耕牛 C.银票 D.谷物 E.银币 F.都不是 9.下列关于朴素的商品货币被金属货币所取代的原因正确正确的有(CDE ) A.粮食供应紧张 B.金属资源紧张 C.不易分割 D.不易保存 E.经济的发展 F.耕牛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10.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 D)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1.用现金货币在专卖店购物的行为体现了货币的(B)职能 A. 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12.用现金货币缴学费的行为体现了货币的( C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13.目前世界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 C )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全都是 14.通常情况下,辅币的名义价值( B )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15.在金属货币制度背景下,货币的铸造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当时欧美国家大多数实行( A ) A.本位币自由铸造,辅币国家限制铸造 B.本位币国家垄断铸造,辅币自由铸造 C.本位币和辅币均自由铸造 D.本位币和辅币均由国家垄断铸造 16.在传统的金属货币制度下,( C )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 17.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是( B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18.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B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19.若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是( A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和银币 D.都不是 20.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是以( D )作为发行准备的 A.黄金 B.美元 C.国际硬通货 D.都不是 21.下列( ABC )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章货币概述 案例1-1: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一、基本原理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开了货币起源之“谜”。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货岞是一般等价物。在价值形态的发展中,黄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就进入了价值形态的第4阶段,即货币形态。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不仅有自然形态,而且有价值形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只有在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相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表现形态,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一切商品都用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结果。价值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先后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最后,货币的职能落到了黄金身上。马克思讲货币天然地要由金银充当,是由于金银有适合作货币的优点,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价值含量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二、案例内容 我国有一出相当出名的戏名《十五贯》,又名《错斩崔宁》,讲的是刘贵将岳父给的十五贯钱,假说成是卖妾所得,引出的曲折故事。那么十五贯铜钱有多重呢?如果这些钱都是合乎标准的铜钱,(铜钱一枚称为“一文”,1000文为“一贯”,重约5斤。)则十五贯应有75斤重,这是体弱的人背不动、体壮的人背上走不远的。史书上又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带人视察库房,他看到跟随他的有勇将周仁美。就问周仁美:“你能背得动多少钱?”周仁美回答:“我能背得动七十八贯钱。”宋太祖说:“那岂不要让钱压死了!”于是他命令周仁美背起四十五贯钱在院内走一圈,周仁美照办,宋太祖就把这些钱赏给了周仁美(《宋史·周仁美传》)。八十贯钱重约400斤,宋太祖认为周仁美背不动,四十五贯钱重约275斤,周仁美能背着走一圈,自然也是壮汉。在大宗交易中,铜钱就显得非常不适合。如买一匹马,在宋代要用约50贯钱,这些钱重约250斤,两个壮汉也未必能背上走10里路。一匹马的交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更大宗的交易了。 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

电大金融学课后练习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电大金融学课后练习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物换物.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往往颇费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两人就不能成交.其缺点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明显.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设法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它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执行计价单位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有千万种,个人对同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又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弄清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公平.由于某个商品出卖后可以得到的货币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价格,人们再也不必一一记住各种商品相互之间的交换比例,只要一看价格就一目了然.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帐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货币可以随时方便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务.因此,货币除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本身也成为了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的使用人(债务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2、货币形式不断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货币形式会如何变化? 货币形式的演变跟随人类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高度复杂运行的脚步,具体而言,从实物货币,到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每一次升级都是人类认知不断前进的结果。贵金属币实物货币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稀缺性和与人类农耕时代手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信用货币,则是由于人类工业动力革命导致生产力大幅跃升,需要大额资本投资与货币交易流通,信用带来的是货币运输成本降低(个体携带,到专业化规模化运作),资金缺口大幅收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信用货币,在经济发展平稳时期或经济发展缓慢时期,与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增长率有关(人口数量意味着硬性需求和人口质量影响居民收入与产品容纳能力),同时需要对信用货币进行约束,防止通胀侵蚀劳动财富,防止过度投资带来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运营能力不足(如美国2003年信息与互联网不成熟的过度投资,导致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和经济停滞); 货币的未来发展一定要结合人类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包括技术应用层面如(曾经的石油化工行业带来轻工业生产效率与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生活便利)与贸易方向与规则的变化,这样未来货币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把握。目前的重点在怎样规制信用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胀风险,线上货币交易规范; 3、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1)规定货币材料。即规定可以用作货币的材料,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货币金融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201009[1]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填空 1.资本使用权机会成本风险 2.资本化 3.基准利率 4.厘 5.利润利润 6.利润 7.复利 8.低于 9.联邦基金利率 10.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1.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12.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13.竞价拍卖 14.平均利润率借贷双方的竞争传统习惯、法律规定 15.总出产总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均衡产出水平 16.单利复利 17.经济贫困资本严重不足 18.利率期限结构 19.利率期限结构 20.资本边际收益 二、判断 1.错2.对3.对4.错5.错6.对 7.错8.对9.对10.错 三、单选 1.D 2.D 3.A 4.C 5.C 6.B 7.A 8.B 9.B 10.C 四、多选 1.ABCD 2.ABCD 五、问答 1.简述马克思的利息实质观。 答: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息指出:“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做利息。”这样的分析论证了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在贷放货币的资本家与从事经营的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以剩余价值论的观点概括为: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体现了贷放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与从事产业经营的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以及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2.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答: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的。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限,达到这个最高限,归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的那部分就会等于零。利息不可以为零,否则有资本而未运营的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至于在这中间,定位于何处,马克思认为这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也取决于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等因素。 3.简述实际利率理论。 答;实际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的决定中的作用,注重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会使利率下降;若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4.简述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答: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将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 货币供给曲线M,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L=L1+L2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在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存储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 5.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答:罗伯特和俄林提出“可贷资金理论”。一方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认为仅以储蓄、投资分析利率过于片面,同时也抨击凯恩斯完全否定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的作用观点。 按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均衡条件为:I+△M D=S+△M S 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变,按照这一理论,则货币供需力量对比的变化即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 6.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如何分析利率的决定的? 答:新古典综合学派对于利率的分析运用了著名的IS-LM模型。 IS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总产出均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率r对市场总需求的负相关作用,以及总需求对产出,也即对收入Y的决定作用。 LM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货币供需均衡的位置,或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组合。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凯恩斯发展的货币需求函数。 IS曲线给出了相对于任一利率水平所对应的确定均衡产出的位置,但是它并不能确定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___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D贮藏手段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有:___ A货币材料B货币单位 C通货的铸造、发行、流通程序D金准备制度 3、金银复本位制包括以下三种货币制度,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___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 4、现代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___ A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B纸币不与金银保持等价关系 C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D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E纸币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 5、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___。 A以黄金为币材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C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现金币 D金银同时流通

E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6、广义货币包括___。 A现金货币B非现金货币C定期存款D转账支票 7、格雷欣法则是___法则。 A劣币驱逐良币B良币驱逐劣币 C劣币良币并存C纸币铸币同时流通 8、我国的现金货币包括___。 A流通中的纸币B流通中的辅币 C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 9、以下哪种货币制度的产生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___。 A虚金本位制B生金本位制 C平行本位制D纸币制度 10、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___。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C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D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 E货币流通对于商品流通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判断题 1、任何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本身具有价值。() 2、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3、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为货币金属,只铸造和流通金银币的货币制度。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形态变化 (一)货币形态变化的趋势 1、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货币形态的变化是对商品生产、交换不断扩大的适应。交换发生的前提是相互交换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商品交换的数量比率遵循等量价值交换的原则。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偶然的、个别的,并且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出现,因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只能是与之交换的其他商品,即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分离出一种比较稳定地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2、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 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是由具有实际使用价值(指可以用于生产或者消费)的一般等价物向没有使用价值的货币形态,由具有价值的实物形态向不包含价值的货币符号转化。结合一般趋势与大致的历史线索,可以将货币分为四种类型做初步分析即: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各种货币形态 1、实物货币 (1)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被称作实物货币。 (2)理想的交换媒介需要具备下述特征: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价值均质可分、轻便和易于携带。 (3)各国在一定历史时期究竟用何种金属作为法定货币,既要依据该国的矿产资源情况,又受到商品交换的规模、习俗等因素影响。 2、代用货币 (1)代用货币是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它一般是纸制的据以换取实际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的凭证。早期可以兑付金银货币的银行券是代用货币的一种。 (2)代用货币的价值实际上取决于所替代货币的价值。 (3)以黄金作为保证或准备的代用货币为什么最终退出了流通领域,这样就诞生了现代纸币,代用货币从而是金银货币向现代纸币过度的中间环节。 3、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不以任何价值实体为兑换承诺和基础的纸制货币符号。 (2)信用货币又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形态: ①辅币;②现金或纸币;③银行存款。 4、电子货币 (1)电子货币指计算机或贮值卡所记录、转移的代表一定价值量的电子符号形式的货币。 (2)有人提出电子货币的出现意味着货币消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二、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 对货币的本质可以有两种分析思路。第一种从商品货币关系本身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发挥一系列功能——交易媒介或者流通手段是其中之一,能够很好地疏导交换,从而使商品物尽其流,这既是对商品生产、交换扩大的一种适应,又从一定意义上为商品生产、交换的扩大开辟道路。从货币的起源和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观察,货币最初具有实物商品的形态,例如金和银,但以后的发展证明货币进入流通可以既不依赖于自身的使用价值,也不依赖于其具有价值,而是由于其具有“普遍可接受性”。 (二)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种思路是从经济的社会基础出发,无论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都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物质意义的商品或者货币,以物质意义的商品与货币为介质产生各种生产、交换关系,它们自身不过是“玩偶”或者“道具”,一旦被赋予社会意义,主使者是幕后或前台的参与者“人”,所以就需要探讨,在将生产、交换真正的主体人引进来之后,货币体现什么关系?

最新货币金融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货币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 2.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等四个阶段。 3.当人们选择用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4.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二是。 5.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从、、、到等五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6.金属货币主要沿着两个方向演变:一是经历了由到贵金属的演变;二是经历了由到铸币的演变。 7.货币要成为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 8.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商品的赊销赊购过程,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9.本位币的面值与金属本身的实际价值是一致的,是货币,是法偿货币。 10.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能被,使得与保持相互适应。 11.货币制度相继经历了、、、等四个阶段。 12.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 的一种凭证,通常以作为发行准备。 13.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的过程。 14.国家垄断辅币铸造,归国家所有,构成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15.在金本位制下,一国汇率围绕上下波动,汇率波动界限是。 16.平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比价流通,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则按照 比价流通。 17.在跛行本位制下,可以自由铸造而不能自由铸造。 18.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币只能先兑换,再兑换。 19.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20.货币金本位制有、、等三种形式。 21.金币本位制的三大特征是指、、。 22.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存款组成,其中现金是对公众的负债,存款则是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人类已有百余万年的历史,而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开始的事情 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物物交换 古埃及的壁画 中国古书的记载:神农氏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通过媒介的交换 畜牧、贝--司马迁《史记》 古代货币起源说 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亚里士多德:“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管子·国蓄》:先王为了进行统治而选定某些难得的、贵重的物品为货币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司马迁《史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 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劳动的私人性质决定了产品归私人所有,可是产品又不是或主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而是供其他社会成员消费。所以私人的产品必须纳入社会总产品中进行分配。 私人劳动顺利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 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有在两种商品相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样,商品交换中价值必然要求价值表现,必须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的发展 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 扩大的价值形式:1头羊=2把斧头,或者一袋粮食,或者几捆烟叶等等

(完整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2.流通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3.价格;4.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5.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6.本位币,主币;7.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8.良币,劣币;9.现金,活期存款,准货币;10.流动性。 二、单选 1.A;2.A;3.C;4.C;5.B;6.B;7.C;8.A;9.C;10.A 三、多选 1.BC;2.ABE;3.ABCD;4.ABCE;5.ABC;6.ABCDE ;7.ABDE; 8.BCD;9.ABD;10.CDE 四、判断 1.错;2.错;3.错;4.对;5.对;6.错;7.对 五、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4.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5.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货币制度,国家按照市场上的金银比价为金币和银币确定固定的兑换比率。 6.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 7.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8.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的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有限法偿是指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版_百度文库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版) 货币金融学重点(整理版)PS:第四章老师真的什么都没划么? 2012年07月02日 20:17:27 来源:李舒云的日志 货币金融学重点 第一章 1.货币的产生: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进行产品交换。 2.货币的定义: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本特征。 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 3.货币的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判断、定义) 4.货币职能(注意职能之间的关系和具体表现): (1)价值尺度功能 (2)流通手段职能 (3)贮藏手段职能 (4)支付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职能 价格标准:人们所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对货币单位的等分,这是作为统一计价的方式而作为的技术性规定 6.货币数量的界定 (1)狭义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 (2)广义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备货币或亚货币 7.货币层次划分: (1)第一第二层 (2)基本依据是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的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3)我国货币的基本层次 8.货币制度: (1)定义: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2)构成要素(判断):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 9.金属复合本位制下:多以贵金属为币材;为无限法偿货币

辅币流通速度快,磨损大,多为贱金属不足值货币,有限法偿,但是兑换主币不受限制 (1)平行本位制:最典型的复合本位制 (2)双本位制:金银比价波动较大,尤其是金贵银贱引起流通混乱时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 (3)跛行本位制:国家无力维持金银固定兑换比率时,使银成为金货币的辅币10.信用货币本位制的危机性(具体): (1)现代信用货币为不兑现货币,没有特定的发行保证,容易出现财政发行,导致通货膨胀 (2)不具备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能力,供给量超过需要量之后就会表 现为币值下跌,物价上涨 (3)商业银行受经济效益驱使,又往往突破存贷控制比例,导致信用膨胀。 我国信用货币遵循:统一发性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第二章 1.信用: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1)产生根源:信用产生的社会制 度根源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社会资金流动的不平衡。 2.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是记载信用标的,保护债权人权利,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凭证 3.信用的基本功能: (1)资金配置功能(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促进规模效应形成,促进社会合理分配) (2)信用创造功能 (3)信息传播功能 (4)宏观调控功能 4.信用的形式 (1)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区别在于中介人及中介人在信用过程中有没有进行资金的重新分配 (2)直接信用优点是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范围、和期限上都受到很大限制,成交概率低,引导资金流动效率也很低。 (3)银行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地信用形式,克服了其他信用形式的各种局限性,大规模促进社会资金全方位、多层次的流动。 5.信用工具 (1)分类: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基本要求:偿还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4章

重点知识 1.四种类型的信用市场工具 ①普通贷款 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借款人在到期日必须偿付本金和利息。 PV=CF (1+i)n PV:借款金额; CF:1年后的现金流; n:年数; i:到期收益率。 ②固定支付贷款 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一笔资金,并约定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借款人每个期间(如每月)偿还固定金额。 LV= FP (1+i) + FP (1+i)2 +?+ FP (1+i)n LV:贷款金额; FP:每年固定偿付金额; n:距离贷款到期年限。 ③息票债券 到期日之前定期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到期时偿还面值。 P= C (1+i) + C (1+i)2 +?+ C (1+i)n + F (1+i)n P:息票债券现值; C:每期息票利息; F:债券面值; n:距离到期日年数。 ④贴现发行债券 又称为零息债券,这种债券的购买价格低于其面值(贴现发行),到期时按照面值偿付。贴现发行债券没有任何利息,发行人只需偿还债券面值。 P= CF (1+i)n P:永续债券现在的价格;

i:到期收益率; CF:到期偿还的面值; n:距离到期日的年数。 重点名词 1.到期收益率 使债务工具所带来未来所有现金流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贴现率。 P=? CF t ?1+i?n + FP (1+i)n n t=1 P:债务工具当前市场价格; CF t:t时刻的现金流; FP:债务工具的面值。 2.永续债券 或称为统一公债,这是一种没有到期日,不必偿还本金,永远只需要支付固定的息票利息的永久性债券。 i c = C P c i c:到期收益率; C:年息票利息; P C:永续债券的价格 3.利率风险 由于利率变动引起的资产回报率的不确定性。(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 50斤米= 1只绵羊 20尺布= 0.5克黄金= 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

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 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 (二)、金属货币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 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 (三)、信用货币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章节题库-第4章 理解利率【圣才出品】

第4章 理解利率 一、概念题 1.利息与利率 答:利息指借入方因取得资金使用权而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一方面,利息是借入者取得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利息是贷出者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 利率即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是衡量生息资本增值程度的尺度。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利率可以分为基准利率、差别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等。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各国政府都通过调节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 2.基准利率 答: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利率,即国债利率可看作为无风险利率。基准利率必须是市场化的利率:一方面,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另一方面,也只有市场机制中的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其变化才可以使全社会其他利率按照同样的方向和幅度发生变化。 基准利率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另一种用法。如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叫基准利率;美国主要是联邦储备系统确定“联邦基金利率”,该系统也同时发布贴现率;欧洲中央银行则发布三个指导利率;有价证券回购利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隔夜贷款利率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

3.单利和复利 答:单利指本金所生利息后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息的计算方式。即在计算下一时间单位的利息时,本金中不包括上一时间单位所生的利息,而仅按原始的本金和借贷时间的长短来计算。用单利法计算利息,优点是简便易行,有利于减轻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其计算公式为:I=P×R×n,S=P(1+R×n)。式中,S为终值,I为利息,P为本金,R为利率,n为期限。 复利指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重复计息的计算方式。即在计算利息时,分期计息,在一定时期内按本金计息,随即将所得到的利息加入本金,作为计算下一期利息的基础,俗称“利滚利”。复利法计算的利息比按单利法计算的多,它体现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符合信用和利息的本质要求。其计算公式为(字母含义同上):S=P(1+R) n,I=S-P=[(1+R)n-1]。 4.指数化债券(indexed bond) 答:指数化债券是指债券偿还价格随物价、利率、汇率等相关指数的联动而相应增减的债券。当股价指数上升时,债券偿还价格随之上升的债券,称为牛市债券;如果股价指数下降,债券价格仍上升,则称为熊市债券。在这种债券中,发行人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债券,以回避还本的风险;投资者可选择有利的指数关联债,进行投资或综合操作,取得较好的收益和防范风险。 5.贴现收益率(discount yield) 答:贴现收益率是以贴现方式出售的证券的收益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共11题,每题4分)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6、金本位制 7、货币制度 8、银本位制 9、金银复本位制 10、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1、金属准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1分) 1、货币的产生是()。 A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 B 国家发明创造的 C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 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 B 购买商品 C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A 牡丹卡 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7、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流通银行券,无铸币流通,无金块可供兑换,银行券可 兑换外币汇票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铸币本位制 C 金汇兑本位制 D 银行券制 8、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 A 银本位制 B 金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9、金银复本位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市场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 )。 A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C 纸币仍是金单位 D金银铸币同时流通 1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中所谓的劣币是指 ( )。 A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B名义价值低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C没有名义价值的货币 D没有实际价值的货币 12、与本位币相比,辅币具有如下特点 ( )。 A为有限法偿货币 B为不足值货币

金融学第1章货币

第一章货币 1.什么是货币,它与我们日常所说的钱或收入有何区别? 货币是可以充当交易媒价、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某种(有形或无形)的物品,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钱”有多种意思,有时指财富(如说张三家有很多钱)、有时指收入(如李四一月挣8000块钱)。无论是指作为财富的“钱”还是作为收入的“钱”,它们都要以货币作为衡量单位。但有时候,“钱”也是指“货币”之一部分,如“王五带了1000块钱”(这里的钱实际上指随身带的现钞),即货币的一部分。 2.货币有哪些职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 3.货币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价、价值储蓄和支付手段等职能,货币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促进了分工的发展与生产效率的提高;(2)便利了生产者的成本效益核算以及簿记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改善管理;(3)促进了储蓄形式的转变以及储蓄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使得资源有可能得以更有效地配置,当然也使得资产选择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4)货币便利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也便利了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但国家对货币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危险的通货膨胀。 4.如何划分货币的层次?不同层次的货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国一般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层次的。不同国家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该国的金融结构紧密相关。就中国而言,货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流通中的现金加上企业事业单位与机关团体的活期存款 M2:M1加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包括居民活期与定期储蓄存款)、与其它存款等。其中,M2中除M1之外的项,在统计上被称为准货币。 5.分析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有何宏观经济意义? 货币的流动性结构一般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统计指标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指标之间的比率,如M1/M2。 由于在经济活动中,通常作为交易媒价和支付手段的是现金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它存款不同作为交易的媒介,因此,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之比上升,极有可能反映了经济的活力上升,社会经济交易活动增加,表明经济增长率可能处于上升。同时,它也可能表明未来一段时期的物价指数(或通胀率)会上升。因此,该指标的变化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你在学校食堂吃饭用的饭卡是货币吗? 饭卡本身并不是货币,就像银行卡本身并不是货币一样。 7.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拥有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逐的金钱是奴役的工具。”他这里所说的“金钱”与金融学中的“货币”是同一回事吗?请予以解释。 卢梭在这里所讲的“金钱”应当主要指“财富”,财富的范围比货币的范围更宽泛。 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货币是商业上的大轮毂,流通中的大工具。”应如何理解亚当·斯密的这句话? 斯密实际上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方面的职能,货币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物物交易的不便,货币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分工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它也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流通量的增加,总之,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2013年4月初,中国上市公司南方食品(000716)发布公告称,拟对持有该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