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发表时间:2017-09-08T10:43:25.42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7月总第123期作者:郑裕希[导读] 本文将结合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中学355000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21世纪的今天,针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越来越注重素质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一、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隐藏着很多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只要教师可以实现这些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并寻找到合适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就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加强初中语文的学习,更可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而为今后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二、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基本内容

1.必要的语文知识

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共包含六个层次。首先来说是一定要具备必要的语文学习知识,针对语文学习来说,语文知识是基础,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最低层次的内容。因此,若想保证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学生自身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才可以。比如说,针对于语文字、词、句以及基本语法都要掌握才可以。

2.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针对于语言的积累也是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之一,且针对于语言的积累,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注重课外教学,从而实现语言积累量的提升。比如说,可以通过背诵优秀的字、词、语句、段落或者是诗文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

3.熟练的语言技能

实现语言积累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对于语言的熟练应用,而所谓的熟练的语言技能,主要包含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和写字等基本功能,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功能以后,学生便可以对于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灵巧的运用,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果,因此,实现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的一大重要内容。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可以达成的,因此,这需要教师制定一个严格的培训计划。

5.深厚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针对语文的核心素养来说,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深厚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还要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丰富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

6.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生活实践做服务,因此,高雅的言谈举止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语文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最后要做的就是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借助于自己的学过的知识来体现出高雅的言谈举止,进而促进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措施

1.实现教学内容的挖掘

若想实现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实现语文教材中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的挖掘,借助于这些教学内容的讲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提升。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立不同的单元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采用单元教学法,并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如,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氛围总结为如下几个板块:(1)美词美句的积累。

(2)写作技巧的讲解。

(3)仿写能力的培养。

(4)实践经验的积累。

(5)创作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背影》以后,教师便可以让孩子们模仿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内容写一篇文章,描述一下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来学校送自己上学的场景,并且要借助于文章的撰写实现父母亲形象的刻画、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的表达,进而提升学生的仿写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2.发散性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解,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知识,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散和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如今,为了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发散性教学模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