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摘要: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已经呈现出集群发展特征和趋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如何培育黑龙江省的产业集群,增强黑龙江省各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促

进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支柱产业

1引言

产业集群在发达国家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美国硅谷、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世界闻名。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的崛起和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江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通过新兴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应该选择符合市场国际化需求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应推进龙头企业联合重组,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整合,做大产业集群,把我省建成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对于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黑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黑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省的经济、科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

商品粮和重工业基地。

近两年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专业化特色突出。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以哈药六厂、三精制药、葵花药业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集群;以哈电站、齐齐哈尔一重、哈飞集团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以北大荒、完达山、九三油脂公司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以光宇电池、亿阳信通、华冠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大庆石化公司、黑龙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大龙生态肥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集群;以哈肉联、正阳河

酱油、黑龙江正大、大庆金锣为龙头的食品企业集团。

2006年,全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6%;实现利税1703.5亿元,增长17.6%,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8.3%。

2.2黑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融资难,制约了基地发展。

当前,基地内的企业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致使一些好的项目难以上

马,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2)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氛围。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否,某种程度于上取决创业精神与创新活动。创新氛围的缺乏,从根本上扼制了企业的产生,从而导致难以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起步很早,技术力量相对比较雄厚,但在近年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规模不够大,缺乏集聚效应和系统功能;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企业后劲不足;科技管理欠缺。

(3)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集群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黑龙江省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市场法制不健全,产业集群在黑龙

江落地生根缺少必要的市场环境。黑龙江省的产业集群大多属横向产业集群,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大多数的企业与集群内部的其它企业联系较少,分工和专业化不明显,这样的集群难以形成合力,竞争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就形成简单的企业群,不利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4)高新园区产业集群机制缺失或不完善。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高新区的立足之本。黑龙江省的高新区集合地方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配件制造业为主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群体。但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不长,产业聚集度不够;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不多,且成果转化率低;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黑龙江各市经济排名

第一,哈尔滨市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强,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旅游业的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健全的工商业体系决定了她是沈阳市同为祖国东北两大中心都市,未来有望成为直辖市。 第二, 大庆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并于哈尔滨共同成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黑龙江省最富有的城市,拥有雄厚的资金和科研实力,人均购买力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能不关注的地方。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大庆地方经济的崛起,成为黑龙江省的副中心城市,大庆与哈尔滨将共同成为黑龙江省的“双中心”。二是哈尔滨直辖后,成为黑龙江省省会。 第三,齐齐哈尔市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黑龙江省西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雄厚工业基础是她再次腾飞的资本。未来有望成为大兴安岭省省会城市。 第四, 牡丹江市全国重要的城市之一.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 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蓬勃对俄贸易是她不断发展的引擎,未来她将成为牡丹 江省的省会城市。 第五, 佳木斯市全国重要的城市之一,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 理位置,大量的待开发矿藏资源和未开发荒地,是她能够腾飞主要因素,未来她将 成为三江省的省会城市。 第六, 鸡西市中国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她 快速发展的动力.未来她将是牡丹江省第二大城市。 第七, 鹤岗市中国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她 快速发展的动力。未来她将是三江省第二大城市。 第八, 双鸭山市中国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 她快速发展的动力.未来她将是三江省第三大城市。 第九, 七台河市中国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 她快速发展的动力.未来她将是牡丹江省第三大城市。 第十, 绥化市中国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丰富的粮食产量是她发展的条件.未来她将成为大哈尔滨直辖市的一个区。 第十一,伊春市中国城市之一,黑龙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丰富森林和木材是她宝贵财富.发展森林旅游和木材深加工是她唯一的出路.未来她将是三江省第六大城市(第四同江,第五富锦)。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附件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 (一)发展现状。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主要包括数字创意技术和装备、内容制作、创意设计服务、融合发展四大业态。我省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游戏、动漫、电竞居全国首位,直播、短视频、数字音乐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数字技术加速渗透,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省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其中,游戏约**亿元,占全国的**%;动漫约**亿元,占全国的**%;电竞约**亿元,占全国的**%;工业设计服务约**亿元,占全国的**。拥有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两大全球游戏巨头和腾讯动漫、奥飞娱乐等动漫领军企业,孵化培育了虎牙、YY、斗鱼三大知名直播平台,酷狗音乐等6家数字音乐平台入选全国前十。

(二)存在问题。一是原创生态有待完善,内容原创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原创品牌和精品IP(知识财产)。二是数字建模、交互引擎、后期特效系统等开发工具、基础软件对外依赖程度高,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三是原创人才、复合人才短缺,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人才流失压力大。 (三)优势与挑战。我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初步形成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各环节的产业链,在不少细分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佛山、中山等产业集聚地各具特色;二是数字技术基础扎实,迭代升级快,具有快速渗透和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较强能力;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在快消品、教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培育形成新增长点。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受兄弟省市强有力扶持政策虹吸效应影响,优质资源汇聚能力弱化,竞争优势日益缩小;二是游戏、动漫、电竞发展的舆论引导和行业自律有待加强,缺乏明确稳定的发展预期和有序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数字创意产业出海是发展新趋势,但由于各地文化、政策差异,存在流量渠道竞争激烈、产品研发运营风险高等挑战。 二、工作目标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其中游戏**亿元;动漫**亿元;工业设计服务超过**亿元。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蓬勃发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 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

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 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XX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

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工业化报告)

附件2 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工业化报告) 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哈工大联合基金》章程的要求,设立《黑龙江发展蓝皮书(工业化报告)》编撰委员会,负责蓝皮书的编撰工作。为加强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保证基金使用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蓝皮书将列入中国社科院主编的全国各省区发展蓝皮书系列,对黑龙江发展进行全面对比、评价,科学反映黑龙江省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向社会展示黑龙江省工业化进程的真实状况。并对未来的趋势给出预测,针对问题和挑战,提出战略性的对策建议。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蓝皮书的组织管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经费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章组织 第四条《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的编辑、撰写工作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组织实施。 (一)组成《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二)编辑委员会由黑龙江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三)编辑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四)编辑委员会选任《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主编一人、副主编若干人具体负责《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的撰写工作; (五)《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的主编对编辑委员会负责。 第五条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参加《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编写人员的选择与考核; 第六条《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的具体编写人员面向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公开选聘,并由编委会视需要特聘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参加编写工作。 第三章编撰人员管理 第七条欲参加《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编写工作的教师需向学院提出申请。 第八条参编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参加编写《黑龙江省发展蓝皮书》的主要成员应当具有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分析 乔柳杨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确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黑龙江省 农、 林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未来承担碳减限排义务做准备以及为低碳交易提供理论指导。黑龙江省应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宽松环境,发挥哈尔滨低碳产业先行者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和林业低碳项目,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改”,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使黑龙江省早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关键词]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路径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1-08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确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黑龙江省是我国资源大省,重工业、高耗能产业集中,区域性水环境、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应用,有利于黑龙江省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有助于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 (二)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低碳经济积极倡导生物质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可在农村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出口基地。大力开发省外、国外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外向度。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园艺型、技术型特色农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自然保护区、小城镇建设等旅游资源,开辟精品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风力发电,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等。通过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清洁能源革命,可以极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为黑龙江省农、林业发展提供机遇 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黑龙江省有全国最大的黑土地,水稻种植面积占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1%。因此,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选育低排放的高产水稻品种,研究和发 展微生物技术,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制约黑龙江省公益林发展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合理地确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通过对低碳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为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黑龙江省林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提供生态功能区的服务功能。此外,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林区,是巨大的“低碳”,通过积极开展CDM 项目,能够吸引负减排义务的国家来黑龙江省投资造林,从而带动全省林业发展。 (四)为未来承担碳减限排义务做准备 长期以来,我国在保护全球气候方面承担的相应义务的压力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可能进一步增加,有可能在将来承担减排义务。黑龙江省则是责无旁贷,所以,对黑龙江省低碳问题的研究,尽早做好减限排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为低碳交易提供理论指导 CO 2无节制的排放导致地球大气CO 2浓度上升、气候变暖。所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地球的CO 2排放空间作为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进行有偿的分配,形成有效的交易机制。无论是国际间的低碳交易还是国内的低碳交易,在低碳量和价值量的确定方面都应有较为准确的依据和标准,对黑龙江省低碳问题的研究可为确立这方面的标准提供理论指导。 二、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分析 (一)发展绿色低碳农业 绿色低碳农业是指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 为主体,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第2012年第12期(总第41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2012Total No.41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2-0018-0218--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 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 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786元,黑龙江为10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 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建设与发展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建设与发展 杨国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 一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三而文化最核心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创造力,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三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理念和实践,它推崇创造力,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通过创造力使文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企业二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里,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三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四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相关企业二专门的供应商二服务商二关联产业中的企业二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学二标准制定机构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性集聚,它们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集群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其本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也获得区域性的整体竞争优势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它产业组织形式难以比拟的三它的崛起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其自身对文化资源和创意的依赖三 1.创意集聚的 爆米花 效应三在集群的核心元素 创意的发展环境上,作为个人思想与社会文化互动的产物,创意一旦融入这种集群式的互动交流平台,便能形成 头脑风暴 ,把小创意变成大创意二单纯创意变成复合创意二单个创意变成系列创意,创意在聚集条件下产生的这种不规则扩张式变化已经无法用传统的 乘法效应 加以描述,我们姑且称之为创意集聚的 爆米花 效应三对于集聚区中的创意企业来说,除了能够在产业源头获得这种创意集聚的 爆米花 效应,还能够在后续业务发展中共享集聚区提供的行业基础设施二政策资源等软硬环境,以及相对完备的产 四761四

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

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体系现状与发展探究摘要: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世界产业经济转型、国民经济 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理论研究正在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理论的体系现状探究,以期为创意产业集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其实践应用提供指导依据,文中指出已有研究亟待解答的整合与深化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集群;创意集聚区 abstract: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s the worl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ts theory research is gradually impr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the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the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practice application provides guidance ba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to be solu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deepening the phase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clusters; creative gathering area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以“盘活存量,优化现量,扩大增量”为抓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贯穿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自2012年至2018年,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及增速连年均居全市前列。 一、产业布局 我区工业产业整体布局为:南翼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针织服装、新型材料;西翼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侧翼:各乡镇、办事处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二、基本概况 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微工业企业12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56家,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区(70家)、食品工业园(13家)、乡镇办事处(73家),产业类别主要分为四大类,针织服装(73家)、食品加工(29家)、电力(2家)及其他(52家),其中针织服装及食品加工为我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16%,电力占比为18%,三大板块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产值达340亿元。 三、产业发展

(一)我区传统产业主要有针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 1.针织服装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原**县针织内衣厂为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生产的“银鹭”牌针织内衣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实施“母体裂变”改制后,一厂裂变为13家法人实体企业,至2005年,由13个实体企业发展为237家个体企业, 2015年我区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681家。在古城内外“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我区经济的一大特色,年产针织服装6亿件套,带动从业人员3万余人,为长江以北四大针织童装内衣生产基地之一、苏鲁豫皖针织童装内衣集散地,2014年9月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随着**古城开发利用、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强力推进,针织童装企业“出古城,进园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园区166家,尚有78家即将入驻。 2.食品产业。1968年建厂的**酒厂历经改制、破产、重组后,原酒生产从未间断,现已储存6770吨。1982年建厂的啤酒厂由**集团公司接续后生产规模已达26万千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酱园为“中华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司饮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香油入驻全国1172家超市,**食品公司将进军新三版上市,“'**'做良心面、'**'猪肉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口头禅、省内知名品牌。 (二)我区新兴产业主要为新型材料。****新材料有限公

研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 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 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XX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黑龙江为%,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XX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 786元,黑龙江为10 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外,大部分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及特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是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为45.48万平方公里,辖内设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市、伊春、佳木斯、七台河、牡丹江、黑河、绥化12个省辖市和1个大兴安岭地区。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3826万人,农业人口占比44.5%。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这两大平原耕地占全省耕地总面积80%,有利于集约化经营生产。全省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沃土壤占耕地面积70%以上,素以黑土地闻名天下。全省地势平坦,绝大部分耕地为平地,低平地和漫岗地形,坡度在5以上,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经营。2009年,全省农业总产值1154.3亿元,粮食产量4353万吨,比上年增长3.0%;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三增一减”:水稻产量1574.5万吨,增长3.7%;玉米1920.2万吨,增长5.4%;小麦116.3万吨,增长30.0%;大豆591.9万吨,下降4.6%。 二、特点 (一)垦区农业生产已接近现代农业化标准。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现状基本达到了现代农业的标准。一是农业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截止目前,垦区现已装备26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6%,其中旱田96.5%,水田95.3%。2009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60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79万台,增长9.5%,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4913台,

黑龙江经济概况

黑龙江经济概况 *土地资源* 黑龙江省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全省耕地面积960.1万公顷,是全国耕地最多的省份,人均占有耕地7.7亩。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最多,103个大型国营农场拥有耕地206.8万公顷,占全省的21.5%,占全国国营农场的4.3%。 *矿产资源* 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全省矿产储量丰厚,可开发利用的物产众多。在已查明的131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的75种,居全国首位的有石油、石墨、矽线石、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水泥用大理岩10种;位居全国第二位的有铼、硒、玻璃用脉石英、陶粒用黏土等4种;位居全国第三位的有金、泥炭、熔炼水晶、沸石、饰面用辉长岩和珍珠岩等6种,全省64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为14,286.1亿元。 *水利资源* 黑龙江省境内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4大水系,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18条。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等。密集的江河,为通航、发电、灌溉、养鱼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620亿立方米,居东北之首。众多的江河湖沼和水库塘堤,栖息着上百种观赏与食用鱼类,有兴凯湖的大白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以及内河中的“三花”、“五罗”等。 *旅游资源* 冰雪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120天左右),雪质好,适于滑雪、冰灯和冰雪等旅游项目。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其原始、神奇、粗犷、博大而闻名于世。 避暑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夏季凉爽,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的林区是避暑的好去处。有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世界三大冷泉之一——五大连池,中俄界湖——兴凯湖。全省有67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37处,省级30处。 边境旅游资源: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2300公里,有25个开放口岸,其中17个已经成为旅游口岸,绥芬河、黑河、东宁、抚远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 其他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6处。自然保护区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此外,黑龙江省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农耕为主的满族、朝鲜族,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 *工业基本情况*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黑龙江省发展成为以煤炭、石油、木材为重点的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全省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有2500户,其中大中型企业589户。2001年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8倍,年均增长9.5%,累计向国家提供石油16.5亿吨,占全国产量的50.1%,向国家提供木材6.3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40.3%;提供原煤20.5亿吨,占全国产量的8.3%,此外,还向国家提供占全国产量1/2以上的铁路货车和1/3以上的大重型机械和电站成套设备。 *农业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

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建构

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建构 一、辽宁省创意产业版图 近些年,辽宁省陆陆续续有城市开始注重大力发展创意产业。2004年,大连抓住全国第一也是惟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机遇,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异军突起;同年,沈阳的软件及动漫产业起步,目前已成为沈阳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末,阜新启动"万名动漫机台工";培训计划;2007年,鞍山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转变。伴随着这些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辽宁创意产业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从萌芽走向发展,其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趋势。目前,辽宁省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辽宁省创意产业集群化的特点 辽宁省创意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点:1.在创建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培育创意产业集群优势自2004年以来,辽宁省建设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园区都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为辽宁省创意产业培育集群化优势奠定了基础。2.在城市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创意产业集群优势辽宁省创意产业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旧城改造和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优势将创意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创意产业。2004年,大连抓住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机遇,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方面异军突起。沈阳市动漫基地起步时已经拥有很好地产业基础,软件开发企业400家,软件开发人员2万余人,软件学院5所,培训学校100余所。3.在错位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创意产业集群优势辽宁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结合作用,创意产业集聚区定位较准确、错位发展,避免了同质竞争倾向。沈阳形成"北部现代传媒产业基地、南部动漫产业基地、西部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东部影视旅游基地";;大连有"迅速崛起的软件业、独具特色的会展业、持续繁荣的旅游业";;盘锦发展"书画、雕塑、图书、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经销展览";;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