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管理质量标准与生产管理知识操作规范(DOC 185页)
蔬菜生产注意事项和管理

蔬菜生产注意事项和管理蔬菜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管理和注意事项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是一些蔬菜生产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方法。
1.土壤管理:蔬菜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水分管理:蔬菜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
适时浇水,不仅可以提供蔬菜所需的水分,还能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蔬菜的生长。
3.施肥管理:蔬菜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应合理施肥。
在种植前进行基础施肥,为蔬菜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蔬菜生长期间,可以进行追肥,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和养分需求,定期施肥。
4.病虫害防治:蔬菜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视蔬菜,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和防治技术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5.采收管理:蔬菜的采收时间对蔬菜的品质有影响。
采摘蔬菜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影响蔬菜的口感和食用价值。
同时,采收时要注意采摘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对蔬菜造成伤害。
6.环境管理:蔬菜对环境要求较高,应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进行环境管理。
可以建立遮阳棚、温室等设施,提供适宜的气温和光照条件。
另外,冬季蔬菜要做好保温工作,防止冻害。
7.品种选择:蔬菜的品种选择对蔬菜的产量和耐病性有着直接影响。
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品种,提高蔬菜的适应性和产量。
8.记录管理:蔬菜生产中,要做好记录工作,包括播种时间、施肥量、病虫害防治措施等。
通过记录,可以及时掌握蔬菜的生长情况和管理措施的效果,调整管理策略。
9.科学种植布局:蔬菜的种植布局要科学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以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需求,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
10.人员管理:蔬菜生产涉及农民的劳动力管理,要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安排合理的工作任务。
同时,要培训农民相关的蔬菜种植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目录一、茄科蔬菜操作规程二、葫芦科蔬菜操作规程三、豆科蔬菜操作规程四、百合科蔬菜操作规程五、十字花科蔬菜操作规程六、伞行科蔬菜操作规程七、堆肥的方法八、有机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九、清洁卫生制度十、运输工具清洁制度十一、有机作物贮藏规定十二、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清扫规程十三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定一、茄科蔬菜操作规程(本规程适合番茄、茄子、辣椒、红尖椒、青尖椒、圣女果、青椒、辣椒叶、彩椒、朝天椒等蔬菜)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1选地选茬1.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符合有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块,习水天气。
首选通过有机认证及完成有机认证转换期的地块;次之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三年休闲的地块。
1.2选择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强、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土壤PH6.5―7.5的地块。
1.3避免重、迎茬。
1.4前作以有机葱蒜类、豆瓜类、甘蓝类蔬菜为好。
2选择品种2.1按本地区地理环境、积温、生育期的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2.2应选用优质、丰产、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
有机农业提倡使用有机种子,因此我们以购买有机种子为宗旨,如果市场上没有,我们选择常规种子,但在本基地进行育苗。
3整地施肥3.1整地3.1.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5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耕翻20~25cm;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
3.1.2整地时间:能伏、秋翻的地块则伏、秋翻;早春整地应以保墒、不误农时为准,顶浆整地。
3.1.3施足底肥:按照有机生产操作规程,本基地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沤制农家肥,每亩在翻地前撒施充分腐熟农肥8―12立方米,还可施入生物菌肥。
4种植要求:4.1育苗:茄科类蔬菜适宜在温室大棚内栽培。
地温稳定通过7℃~8℃时进行播种。
蔬菜种植生产管理规范要求

蔬菜种植生产管理规范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蔬菜种植生产的生产主体、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管理、种植生产管理、包装和贮运、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蔬菜的种植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1~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063复合肥料GB16715.I-GB16715.5瓜菜作物种子GB/T20014.5良好农业规范第五部分水果和蔬菜控制点和符合性规范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655蔬菜包装标识通用准则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3生产主体应是诚信守法,近两年内没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较强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且口碑良好的家庭农场、农业种植大户等。
4产地环境1.1产地应具备蔬菜生产所必需的条件,交通便利,排灌水方便。
1.2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公路铁路干线和生活区,避开污染源;应距离公路、铁路、生活区50m以上,距离工矿企业Iknl以上。
1.3种植前应对产地环境进行检测,产地内土壤、空气、水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定期(一年不少于一次)对产地内土壤、空气和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评价。
1.4产地不应受外来污染威胁,产地上风向和灌溉水上游不应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企业,灌溉水源应使用清洁水源,不应使用污水或塘水等被污染的地表水;土壤不应是施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渣改良过土壤。
1.5产品种植区域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产地受到污染。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完整一、土壤准备1.选择适宜的土地,远离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
3.进行深翻,确保土地杂草清除干净,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二、农作物选择1.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蔬菜品种,耐病虫害、适应性强。
2.避免种植同一蔬菜品种的连作,进行轮作或间作。
3.多样化农作物种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1.选择有机认证的种子,并对种子进行无公害消毒处理。
2.进行种子浸泡,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3.按照建议的种植密度和适宜的种植季节进行播种,注意种子深度和覆土厚度的合理掌握。
四、施肥与灌溉1.采用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
2.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保证蔬菜的养分需求。
3.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和缺水。
五、病虫害防治1.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避免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3.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六、采收与贮藏1.根据蔬菜品种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收时机。
2.使用清洁的容器和工具采收,避免蔬菜受到污染。
3.将蔬菜储存在贮藏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延长蔬菜的保鲜期。
七、记录与追溯1.建立蔬菜生产记录表,记录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操作。
2.保存种子和农药使用、采收和销售的票据和记录。
3.确保蔬菜的追溯性,方便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溯源。
八、有机认证与推广1.申请有机认证,符合有机生产的标准和要求。
2.宣传有机农业的优点和好处,鼓励更多农民参与有机蔬菜的生产。
3.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提高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知和认可度。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能够保证有机蔬菜的生产质量和健康程度,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
这也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行业安全操作规程

蔬菜行业安全操作规程为了确保蔬菜行业的安全和卫生,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员工和消费者的健康,以下是蔬菜行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1. 员工健康与卫生1.1 员工培训:所有蔬菜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健康和卫生方面的培训,了解各类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以及预防措施。
1.2 员工健康监测: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员工没有患有任何传染病和健康问题。
1.3 个人卫生要求:员工在工作期间必须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戴手套等。
2. 生产设施与设备2.1 建筑物安全:生产设施的建筑物必须符合安全标准,确保没有结构上的问题。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确保其安全性。
2.2 通风与卫生:生产设施必须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
保持生产设施的清洁卫生,每天进行清洁和卫生检查,定期消毒。
2.3 操作设备:生产设施应配备安全可靠的设备,操作人员需要受过培训,并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 蔬菜生产与处理3.1 播种与种植:选择健康的种子和苗木,遵守适宜的播种和种植方法,确保蔬菜的生长环境符合标准,减少病虫害的风险。
3.2 施肥与农药使用: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遵循正确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方法,确保蔬菜无化学污染,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3.3 收获与储存:定期进行蔬菜收获,确保蔬菜在最佳时段采摘,避免过度储存或过度堆放。
储存蔬菜时,要定期检查冷库等设施,确保蔬菜储存条件适宜。
4. 蔬菜运输与销售4.1 运输要求:在蔬菜运输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运输工具,确保蔬菜的安全和卫生。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蔬菜的包装和固定,防止蔬菜受损或者污染。
4.2 销售场所:销售蔬菜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包括清洁和整洁的环境,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4.3 蔬菜标识:对每份蔬菜进行清晰明了的标识,包括品种、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和可追溯的信息。
5. 废弃物处理5.1 生物废弃物:将废弃植物材料、残渣和过期蔬菜正确处理,可以进行堆肥或者其他有效的处理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DOC 185页)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质量常用术语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4、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5、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6、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7、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8、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9、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10、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11、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2、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3、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4、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5、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6、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7、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18、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19、产品过程的结果。
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1)服务(如运输);2)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3)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4)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20、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21、特性1)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2)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3)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4)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5)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一、基本要求1.1强调生产环境的无污染,农药残留的无害性,这是有机蔬菜生产的首要条件。
1.2严格遵守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和相关法规,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3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控制手段,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二、土壤管理2.1选择合适的土壤,土壤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
2.2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土壤的肥力情况。
2.3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堆肥、鸡粪、猪粪等,确保土壤养分的供应。
2.4种植后定期进行土壤的检测和修复,以保持土壤的肥力。
三、种籽管理3.1选用有机的种籽,避免使用转基因种籽。
3.2种植前对种籽进行检测,确保没有病虫害和其他有害物质。
3.3制定种植计划,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种植密度。
3.4种植时注意保持种籽的纯度和种姓的一致性。
四、病虫害防治4.1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利用天敌、残根病虫害栽培等。
4.2定期巡视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3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如必须使用,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在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后采摘。
五、施肥管理5.1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
5.2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作物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5.3注意掌握施肥的时机和方法,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5.4确保施肥的均匀性,避免肥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六、灌溉管理6.1灌溉水源必须符合环境和卫生要求,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
6.2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量,防止水分过量或不足。
6.3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七、收获和贮存7.1制定适宜的收获时间,确保蔬菜的新鲜度和口感。
7.2采用无菌容器和无菌包装材料进行贮存,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7.3对贮存环境进行定期的测温、除虫和通风等操作,防止蔬菜的腐败和变质。
7.4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检测标准,确保有机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有机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控制要素及控制措施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蔬菜(含草莓、西甜瓜)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及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控制要素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及通用环节,包括产地环境等18个控制要素,环境要求等39个控制点,见表1。
5控制措施5.1产前环节5.1.1产地环境5.1.1.1基地位置基地周边没有对生产产生影响的污染源。
5.1.1.2环境要求基地的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相关要求,土壤应符合GB15618的相关要求,空气应符合GB3095二级浓度限值的相关要求。
应定期对基地土壤、灌溉水和空气指标进行监测。
通过绿色、有机认证的基地,其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应满足NY/T391、GB/T19630的要求。
5.1.2种植计划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基地应制定种植计划,合理轮作。
5.1.3品种管理5.1.3.1品种选择宜选择抗病虫害品种,且适合本地气候及土壤环境。
5.1.3.2种子(种苗)采购种子(种苗)采购应符合以下要求:——种子。
应从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经销部门购买具有包装(不适宜包装的除外)、附有标签(内容应符合GB20464要求)、质量符合GB16715(所有部分)要求的种子。
由外地调运的种子应有种子产地主管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种苗。
宜从专业育苗基地购买种苗,所购种苗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由外地调运的种苗应有种苗产地主管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5.1.3.3采购记录采购时,宜建立种子(种苗)采购记录,至少包括购买日期、种子(种苗)名称、品种名称、供货商、产地、规格、数量等信息。
5.1.4育苗管理需要育苗的蔬菜品种宜选择质量符合NY/T2118要求的基质进行育苗,强化苗期管理。
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方式、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控等内容进行记录,至少包括日期、操作内容、投入品名称、用量、防治对象、操作人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及质量标准一、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采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产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T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GB/T 15264 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 要求3.1 产地选择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3.3 产地灌溉水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灌溉水质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灌溉水质量要求3.4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单位为毫克每千克4 试验方法4.1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4.1.1 总悬浮颗粒的测定按照GB/T 15432执行。
4.1.2 二氧化硫的测定按照GB/T 15262执行。
4.1.3 二氧化氮的测定按照GB/T 15435执行。
4.1.4 氟化物的测定按照GB/T 15434执行。
4.2 灌溉水质量指标4.2.1 pH值的测定按照GB/T 6920执行。
4.2.2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按照GB/T 11914执行。
4.2.3 总汞的测定按照GB/T 7468执行。
4.2.4 总砷的测定按照GB/T 7485执行。
4.2.5 铅、镉的测定按照GB/T 7475执行。
4.2.6 六价铬的测定按照GB/T 7467执行。
4.2.7 氰化物的测定按照GB/T 7487执行。
4.2.8 石油类的测定按照GB/T 16488执行。
4.2.9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按照GB/T 5750执行。
4.3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4.3.1 铅、镉的测定按照GB/T 17141执行。
4.3.2 汞的测定按照GB/T 17136执行。
4.3.3 砷的测定按照GB/T 17134执行。
4.3.4 铬的测定按照GB/T 17137执行。
5 采样方法5.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采样方法按照NY/T 397执行。
5.2 灌溉水质量监测的采样方法按照NY/T 396执行。
5.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采样方法按照NY/T 395执行。
二、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331-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以及产地环境质量测定方法与产地环境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产地的选择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率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920 水质 pH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 水质钢、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GB/T 16488 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7134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Y/T 5295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3 要求3.1产地选择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3.2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灌溉水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化、焦化和有机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包括处理后的废水)不能作为产地灌溉水。
表1产地环境空气质量要求表2产地灌溉水质量要求3.4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单位为毫克每千克4测定方法4.1环境空气质量4.1.1总悬浮颗粒物按照GB/T 15432的规定执行。
4.1.2 二氧化硫按照GB/T 15262的规定执行。
4.1.3 二氧化氯按照GB/T 15435的规定执行:4.1.4 氟化物按照GB/T 15433或GB/T 15434的规定执行。
4.2 灌溉水质量4.2.1 pH按照GB/T 6920的规定执行。
4.2.2总汞按照(GB/T 7468的规定执行。
4.2.3总镉、总铅按照GB/T 7475的规定执行。
4.2.4总砷按照GB/T 7485的规定执行。
4.2.5铬(六价)按照GB/T 7467的规定执行,4.2.6石油类按照GB/T 16488的规定执行。
4.2.7氟化物按照GB/T 7484的规定执行。
4.2.8氰化物按照GB/T 7487的规定执行。
4.3土壤环境质量4.3.1汞按照GB/T 17136的规定执行。
4.3.2镉、铅按照GB/T 17141的规定执行。
4.3.3砷按照GB/T 17134的规定执行。
4.3.4铬按照GB/T 17137的规定执行。
5 产地环境评价按照NY/T 5295的规定执行。
三、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NY 5001-2007)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洋葱、大葱、分葱、香葱、胡葱、韭菜、大蒜、薤等葱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无公害葱蒜类蔬菜应具有本品种固有色泽且一致;外观要求清洁且大小、长短基本一致;每批样品中腐烂、萎蔫、异味、冻害、发芽、抽薹、散瓣、病虫害及机械伤等缺陷样品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超过10%。
3、安全指标四、无公害食品白菜类蔬菜(NY 5003-2008)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白菜类蔬菜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菜薹、乌塌菜、薹菜、日本水菜等白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菜体新鲜、清洁,无裂球(大白菜)、烧心、腐烂、异味、冻害、病虫害,允许有少量机械伤。
每批次产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应超过10%,同一批次产品规格允许误差应小于10%。
注:烧心、腐烂和病虫害为主要缺陷。
3、安全指标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番茄、茄子、辣椒、甜椒、酸浆等茄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果实已充分发育,种子已形成(番茄、辣椒),种子未完全形成(茄子);果形只允许有轻微的不规则,并不影响果实的外观;果实新鲜、清洁;无腐烂、异味、灼伤、裂果(番茄)、冻害、病虫害,允许有少量机械伤。
每批次样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应超过5%,其中腐烂、异味和病虫害不应检出。
同一批次样品规格允许误差小于10%。
注:腐烂、裂果(番茄)和病虫害为主要缺陷。
成熟度的要求不适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坐果的番茄果实。
3、安全指标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中的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和芥蓝等甘蓝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叶(花)球达到该品种适期收货时的紧实程度,叶(花)球的帮、叶、球有光泽、脆嫩,叶(花)球新鲜、清洁,修整良好,无裂球(结球甘蓝)、绒毛花蕾(花椰菜)、枯黄花蕾(青花菜)、腐烂、异味、冻害、病虫害,允许有2%机械伤。
每批次样品中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按质量计,总不合格率不应超过10%。
同一批次样品规格允许误差应小于20%。
注:枯黄花蕾、腐烂、病虫害为主要缺陷。
3、安全指标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黄瓜、冬瓜、南瓜、笋瓜、西葫芦、越瓜、菜瓜、丝瓜、苦瓜、瓠瓜、节瓜、蛇瓜、佛手瓜等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成熟适度,色泽正常,果形正常,大小基本一致,新鲜果面清洁。
无腐烂、畸形、开裂、异味、灼伤、冷害、冻害、病虫害及机械伤等缺陷。
3、安全指标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菜豆、豇豆、碗豆、扁豆、蚕豆、刀豆、莱豆、四棱豆、菜用大豆、黎豆、红花菜豆等豆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长短和粗细基本均匀,新鲜且无明显缺陷(包括机械伤、腐烂、异味、冷害、冻害和病虫害等)。
3、安全指标1、适用范围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萝卜、胡萝卜、芜菁、芜菁甘蓝、牛蒡、菊牛蒡、根菾菜、辣根、美洲防风、婆罗门参、黑婆罗门参、山葵和根芹菜等根菜类蔬菜。
2、产品感官要求同一品种或相似品种,长短和粗细基本均匀,无糠心、黑心、开裂、分叉、机械伤、霉烂、异味、冷害、冻害和病虫害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