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背影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背影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背影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13 背影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词。

(1)祖母去世,父亲的差.( )使也交卸了,家中也是满院狼jí()。

(2)看到父亲pánshān()地走到铁道边,艰难地爬上月台,我不禁.( )簌.( )簌地流下泪来。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

(2)凄凉;萧条;不景气。( )

(3)感情积聚在心里。( )

(4)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但他心里

觉得踏实)

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

无奈)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本文共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2)本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串全文。( )

(3)本文将父亲晚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爱子的真情都浓缩在“背影”上,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

天地。( )

(4)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10题。

①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

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

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

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

不好!”

②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

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③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5.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6.下列最能体现选文所写内容的小标题是( )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7.选文通过哪几件小事来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8.第③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父亲的背影的?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9.选文两次写到“我”流泪,两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0.“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5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

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

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

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充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性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靠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

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1.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12.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13.细读文章第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14.文章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15.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表达交流

16.学习了本文后,某班级开展了“读《背影》,悟亲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准备了下面的材料。请阅读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认为:“在《背影》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泪,也未免太多

了一点。时至今日,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

流泪,我很怀疑。我认为,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

体验中考

17.(2016湖南株洲)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爸爸(生气):小红,不许你这样对我说话,我是你爸爸!

小红(针锋相对):那你又是怎样跟爷爷说话的呢?

爸爸:你……我没你这个女儿!

如果你是小红的朋友,为了化解小红与她爸爸的冲突,你对小红说:

对小红的爸爸说:

答案:

夯基达标

1.(1)chāi藉(2)蹒跚jīn sù

2.(1)狼藉(2)惨淡(3)情郁于中(4)祸不单行

3.D 解析 D项,“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理解错误,这一句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

贴和关照。

4.(1)×(2) (3) (4)

课内品读

5.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使一个对儿子关怀备至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6.D

7.父亲亲自送“我”上车,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小心,又嘱托茶房照顾“我”,最后

还为“我”买橘子。

8.第③段从动作、外貌来描写父亲的背影。这样写既表达了在艰难处境中父爱的深沉,又表达了儿

子对父亲的深情。

9.第一次看见父亲爬月台那艰难的样子,“我”被深深地感动而流泪。第二次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

的人里看不见了,“我”深感父爱的深沉,又不知何时能与父亲再见面,心情惆怅,因而眼泪又来了。

10.开始“我”对父亲不理解,甚至觉得他迂,到后来看见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我”被

深深地感动了,“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以说,“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

到“顿悟”的过程。

课外拓展

11.解析人物性格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从他们让父亲靠在肩膀上睡

觉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品质。

参考答案善良、孝顺、体贴、细心,懂得感恩。

12.解析人物描写的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描写方法+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表现的思想”)。

参考答案该句属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

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表现了浓浓的父子亲情。

13.“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

私付出而感动。

14.解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往往起

强调突出某种感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一会儿,突出表现了对

辛劳的父亲的理解和爱。

15.解析启示是从文中感悟到的道理,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

“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悔没有孝顺父母。(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16.我不同意余光中的看法。因为在当时的环境和心境下,流泪是正常的,这也正是此文感人至深的

重要因素。此文通过朴素的语言,写出了父子之间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我们要有坚毅的品质,但

不等于铁石心肠,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也是我们所需要培养的,不能因为作者多次流泪,就否定这篇文

章的价值。

17.解析回答时,需结合人物的身份,联系语境。小红错在“针锋相对”,说话语气不对,“那你又

是怎样跟爷爷说话的呢”一句,让爸爸很没面子,要让小红明白应该尊重长辈。小红爸爸对小红的

态度也不好,是“生气”地对小红说话,不尊重孩子,而且从小红的话中可以知道小红这样和爸爸说话,是因为爸爸平常也这样和爷爷说话,小红受了爸爸不好行为的影响,应该让小红爸爸懂得尊重孩子,意识到身教重于言传。

答案示例小红,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尊重长辈,有什么事,和你爸爸一起好好沟通一下。叔叔,小红顶撞您,肯定也是有原因的,请您不要生孩子的气。而且,大人们的身教重于言传,也请您反思自己的行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