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 罗杰斯

合集下载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十章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一、名词解释1.反馈答:反馈是指在控制论中,通过有关一个系统过去行为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

因此,它是借助于重新插入一个系统的过去行为的结果来控制该系统的一个手段。

在一个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一个接受者对于信源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

2.诺伯特·维纳答:诺伯特·维纳是美国最著名的数学家,控制论之父,和香农一起发明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和香农一起开创信息论的工作。

维纳的理论对于传播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由互动论的传播学者所组成的帕洛阿尔托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

维纳的代表作有《数学原理》、《控制论》,还有控制论的通俗读本畅销书《人类对人的使用:控制论和社会》,维纳的理论在若干方面对传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控制论答:控制论是20世纪初由诺伯特·维纳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关于自我控制系统的理论,它以“反馈”概念为依据,其定义是通过关于一个系统以往运行情况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

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广泛的跨学科的适用领域:大脑功能和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工厂自动化、假肢和国际传播。

4.受众[复旦大学2012.2007~2008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研;华中师大2005年研]答: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

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或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等。

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①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②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如报纸的定期读者或电视节目的稳定观众;③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

传播学史——罗杰斯 读书报告

传播学史——罗杰斯  读书报告

作者:【美】E·M·罗杰斯译者:殷晓蓉出版项:上海译文出版社字数:516,000内容简介:作者罗杰斯,是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教授和系主任。

在这部著作里,他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追溯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读后心得:史不可不读。

“任何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这是著者埃弗里特·M·罗杰斯在其作品《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引言中所说,我认为对极了。

在此之前,我曾经试着读过一些关于传播和传播理论的书籍,阅读过程中很想追本溯源,也正因此,读史成为必然。

在本书的出版序言中,读到一段很值得铭记的话:“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

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

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可以说是将这两方面结合、交融得恰到好处,私下觉得用这个标准来警策自己的写作,也不失为一条中肯的教训。

对于像我这样初涉传播学殿堂的人来说,《传播学史》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传播学史。

以传播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线索,勾勒出一幅传播学的家族谱系图。

整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史实性强,人物生平纪事详尽,作者文笔兼顾通俗与专业。

我想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读起来让人比较轻松的原因所在。

在这部著作中,罗杰斯循着传播学发展的现实轨道和思想脉络,追溯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到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一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详尽而又准确地论述了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一章威尔伯·施拉姆和传播学的创立一、名词解释1.威尔伯·施拉姆答: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他就是这个领域的奠基人,是第一个将自己认作是一个传播学学者的人;他最早在大学中创办以“传播”命名的博士课程;他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

施拉姆在衣阿华认可了那些有助于建立这个新领域的教科书。

就传播学的博士课程来说,就他于1947年在厄巴纳所创建的传播研究所来说,施拉姆在衣阿华新闻学院的大众传播课程是一个导航性的计划。

在伊利诺伊,施拉姆使传播学的学术工作范式启动起来,这些范式一直持续存在到今天。

2.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清华大学2007研]答:施拉姆(W.Schramm)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对其之前提出的循环模式的修正,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

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联系,又通过大量复制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他们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接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但仍然没有考虑更为广泛的社会过程和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3.“老爸”布莱尔答:“老爸”布莱尔是美国大学新闻教育的非正式的奠基人,1873年生于密尔沃基的一个报人家庭。

1912年,他帮助创建了美国新闻学教师协会,并担任了该协会的第一届主席。

他通过主持美国新闻学院和新闻系协会课程委员会(AASDJ)的工作,影响了其他大学的新闻学课程。

布莱尔是新闻问题研究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者,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担任美国新闻教师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

布莱尔通过以一个更加学术性的方向改造新闻学院的途径,帮助新闻学院生存下来。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播学著作,由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撰写。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传播学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罗杰斯教授在本书中采用了传记式的方法来梳理传播学的历史,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

通过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相结合,罗杰斯成功地展现了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

在书中,罗杰斯教授详细介绍了多位对传播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者和他们的理论贡献。

其中,对施拉姆的介绍尤为引人入胜。

施拉姆作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在二战期间的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的工作经历,以及后来在依阿华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传播学系、撰写传播学教材、培养传播学博士、建立传播学研究所的传奇经历,都被罗杰斯教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施拉姆个人的学术生涯,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除了对学者的介绍外,罗杰斯教授还对传播学史上的经典研究和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这些研究和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传播学的认识从原先的模糊和片面逐渐变得清晰和全面。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斯教授在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趣闻轶事,这些内容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例如,书中提到的某些学者之间的学术争论和合作,以及他们在学术生涯中的趣事和轶事,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学术界的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传播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传播学史》——罗杰斯罗杰斯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领域—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

这门学科是二战之后首先在美国开展起来的,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中心课题是:如何运用传播拉促进国家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具有启发意义,特别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改革和发展道路有关,它集中探讨大众媒体在实现社会变革,或在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过渡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罗杰斯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体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体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创新与扩散》是他的成名作,他赋予传播已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而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创新与发明的传播推广过程.他提出议程设置研究中应该加以补充和重视的方面:开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议程设置的对比研究;重视对传媒议程的分析,研究议程设置在大众传媒如何影响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于传播学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传播学‘是建立在石油提供的基础上的’"。

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是《传播学史》的主线。

第一章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战争努力要求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它往往是以传播学问题为中心.它从欧洲为美国带来了勒温、拉扎斯菲尔德、阿多诺、霍夫兰、拉斯韦尔等美国学者从事传播研究。

将那些将要开创传播学领域的学者连接成一个密集的网络拉斯韦尔(1948)的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首次发表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播研讨班的一份报告上(1940年11月1日),这个研讨班1939至1940年期间,每月在纽约举行.备忘录成为正在出现的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开创性文献。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三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一、名词解释1.《释梦》答:《释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标志性著作,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代表作,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病人梦的分析体系和研究,深入探讨了梦的实质、释梦的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等理论问题,提出了象征论为理论基础,建构“梦是愿望的满足”的理论,梦论成为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

《释梦》被誉为“揭开人类心灵的奥秘”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16本书之一。

2.精神分析理论答:精神分析理论是指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止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它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3.本我答: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

本我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的所有东西构成。

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减少紧张的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挥作用。

对于本我来说,不存在善和恶;它不知道道德。

本我与自我,超我共同组成人格。

根据1923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假设以后,无意识就只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许多以前认为是无意识的东西成了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

4.选择性理解答:选择性理解(selective perception),是指人们的理解受愿望、需要、态度以及其他心理因素影响的倾向。

选择性理解在各种传播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选择性理解意味着,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消息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反应方式。

没有哪个传播者可以假设,某条消息对所有的接收者都会产生他们想要传达的意义,他们甚至不能假设某条消息对所有的接收者都具有同样的意义。

E.M.罗杰斯和他的《传播学史》

E.M.罗杰斯和他的《传播学史》

E.M.罗杰斯和他的《传播学史》
E.M.罗杰斯和他的《传播学史》
埃弗里特·M.罗杰斯(Everett M.Rogers)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传播学学者之一,也是世界颇有影响的媒介研究者.他开创了传播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领域--发展传播学,也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本文通过对他的<传播学史>的评述,着重探讨他作为一个传播学史学家的杰出贡献.
作者:殷晓蓉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刊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RTV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2) 分类号:B206 关键词:罗杰斯传播学史优势地位传记式的方法。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第五章芝加哥学派一、名词解释1.芝加哥学派[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他们在关于人的行为问题上反对本能论观点,提倡社会互动理论。

代表人物有帕克、米德等。

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如下:①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②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③该学派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强调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④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等。

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清华2009研;北师2008.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答: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是指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

库利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

3.乔治·赫伯特·米德[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答: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

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

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史罗杰斯第五章芝加哥学派一,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强调符号互动论4.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地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二,乔治.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1.西梅尔,德国人,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2.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时对社会化的理解,此观点由C.H.库利,G.H.米德和J.杜威推向前进,并将之系统地阐述为符号互动论3.西梅尔有关传播的理论观点(1)社会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所构成(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具有交互的效果(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 (4(5)某些种类的传播随时间的发展而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三,库利,杜威,米德和帕克1.共同的特征(1)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了兴趣 (2)库利和米德创建了互动社会心理学,反对以直觉构成人类个性的基础,认为人际传播是个性构成的中心(3)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即信息的接受者以某种为其所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的意图(4)早期芝加哥学派是经验的,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将统计的方法运用到量化资料的分析中2.库利(1)发展了两个主要的概念:“镜中我”,“初级群体”(2)三本主要著作:《人性和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3.杜威和实证哲学(1)他认为: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才能发现自我意识;因此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共同体乃是基本的(2)被称作“民主制度的哲学家”,认为传播是使人民成为社会的完美的参与性的成员的手段4.G.H.米德和符号互动论(1)“主我”与“客我”(2)“内形式思考”(3)(布鲁默)符合互动论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个体基于对象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产生于与人们的同伴的社会互动,也通过个体的解释过程得到修正)而对对象采取行动。

5.帕克和芝加哥的鼎盛期(1)开创了4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 (2)利用了达尔文生存竞争的观念,区分了四种主要的社会进程:竞争,冲突,适应,同化(3)陌生人和社会距离a,社会距离:两个或以上个体或其他范畴之间的能感觉到的亲近感的缺乏 b,边缘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世界的人c,陌生人:集团以外的人,具有某些优势,如在理解集团及其行为方面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d,创新者:即一个系统中最先采纳新思想的个体,他们具有世界性,与他们的系统相对来说不成一体。

因此,他们享有免予遵守这个系统的规范的自由。

第六章拉斯韦尔与宣传分析一,什么是宣传,1,拉斯韦尔:“通过操纵有意义的符号控制集体的态度”2,宣传与说服的异同(1)相同:都是有意图的传播,由一个信源所进行,以改变受众成员的态度 (2)不同:说服是面对面的,人际间的传播,更具有互动性宣传是借助于大众媒体的说服,往往是单向的二,内容分析1,定义:通过将信息内容分类,以便侧度某些变量的途径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2,拉斯韦尔用它来研究一战的宣传战史及宣传技巧三,五W模式1,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中提出2,内容: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3,成为限定美国传播研究的范围和问题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使传播研究侧重于媒体效果,把传播看作一种行动,而非过程四,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在洛克菲勒传播研讨班中提出2,内容:a,监督环境:开拓个人视野,知道更多事件b,协调社会对于某种环境下的事件的反应:帮助个人了解事件的意义c,传递文化遗产:让儿童接受有关他们的民族的历史的教育等五,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1,他的五个问题传播模式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2,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实际上发明了定性和定量侧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3,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 4,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美国社会科学5,他帮助创办了政策学,这是一门将社会科学知识与公共行为整合起来的跨学科的运动六,刻板模式李普曼“是一种规范,它能简化现实以至于一个信源能够轻易地将之传递给个体。

”“我们头脑中的图像往往因为几个原因而与实际现实不相吻合,我们需要简单的规范(如,“刻板模式”),以便为这混乱的世界提供解释;由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伪环境’,它是新闻过程中高度把关所产生的结果。

”七,议程设置的概念化1,李普曼: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队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早期的议程设置2,(M.麦库姆斯和D.肖)议程设置过程包括:a,媒体议程设置:一种特殊新闻问题之报道的相关数量由大众媒体把关者,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受众的兴趣所决定b,公众议程设置:公众决定哪些问题相对来说最重要c,政策议程设置:政府体系或被选出官员的问题议程得以确定。

以法律的通过或基金的调拨为标志决定决定a ——〉b ——〉c3,大众媒体在决定人们想什么方面具有强烈的影响。

在构成舆论方面,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八,麦库姆斯和肖的论文的贡献:1,为这个新的研究专业提供了一个名称,为研究议程设置的过程提供了一种经验的方法论 2,论述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一种异常紧密地联系,提出通过议程设置过程,大众传播具有间接的效果3,论文既展现给研究公众议程设置的大众传播学者,又展现给研究政策议程设置的政策学家和社会学家第七章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一,拉扎斯菲尔德的两个重要的方法论贡献1,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分析仪:能使研究者们将广播节目,或广告内容与其对受众个人的情感影响连接起来2,焦点小组访谈: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对于某个媒体信息的理解上,由深入细致的,自由型的访问所引起,以便帮助回忆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2,拉扎斯菲尔德用4个法则论述他对社会研究的信念a,任何现象都应该以反省报告和客观观察来侧度b,案例研究应该与统计信息结合起来c,资料研究应该与所研究的问题的历史信息结合起来d,来自不引人注目的测量方法的资料应与问卷和其他自我报道的资料结合起来三,1940年的伊利县研究1,舆论领袖,两级传播2,“有关媒体内容的特殊的,可侧度的,短期的,个人的,态度的和行为的效果的研究,以及媒体在舆论的形成中并不是非常重要的结论3,J.T.克拉帕:“一般说来,大众传播不能作为受众效果的必要的与充分的原因,倒不如将它看作是通过一组中介因素在发挥作用。

这些中介因素通常使大众媒体在巩固现存状况的进程中成为一种能够发挥作用的力量,却不是唯一的原因四,个人影响的迪凯特研究(1945):《个人影响》1,这个调查促进了对于舆论领袖过程中的大众媒体和人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学术理解 2,内容:第一部分是卢因式的群体动力学研究,表明群体影响对于个人决定的重要性,并论证说来自小型群体研究的概括可以被扩展到大众传播过程中。

第二部分报道了迪凯特研究的经验结果,即关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家庭主妇类的调查对象的决策行为的作用五,医药扩散研究最先采纳创新思想的个人,不被系统中的其他个人所尊敬,所以采纳的速度最初增长缓慢,然后,在这个系统中的舆论领袖采纳了这个创新思想之后,人们中间关于这个创新的讨论促使“S”型的扩散曲线向上飚升六,研究局的研究风格1.风格:a,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中收集资料b,从未使用统计显著性检验2,拉扎斯菲尔德对于节目制作过程和报纸出版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对于传播产品本身背后的运作都一无所知,导致他脱离了对于大众媒体传播的源泉组织的研究。

他引导着传播学沿在社会背景下研究个人行为的方向行进,将传播学领域引向效果问题的研究七,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1,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的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 2,通过收集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调查方法论。

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收集不醒目的侧度,焦点访谈,三角策略以及各种资料分析方法3,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第八章勒温和群体动力学一,群体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1,群体中的成员资格是一个人立足之“地”的组成部分。

与一个群体的认同为一个人提供了一种观点,一种视野和一种自我的意义。

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受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部分地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

2,“自我怨恨”:当一个群体的否定方面超出了肯定的吸引力,那么一个人就会离开这个群体,但是,由于多数人群体的更大力量,少数人群体的成员被禁止离开他的群体。

多数人群体过于强大,难以攻击,所以这个体转而进攻其所在的群体或其本身二,权威主义的,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领导1,专制的领导被定义为“在群体决策中,由领导者所实施的一种高度的控制,成员们没有多少自由,也不参与”,民主的和自由放任的领导人控制程度低,但区别在于民主的领导人“积极鼓舞群体讨论和群体决策,”而后者发挥着“消极的,袖手旁观的作用。

” 2,在勒温从个体心理学向社会心理学的变化中,领导方式的实验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三,食品习惯变化方面的实地实验1,胰腺实验:在有关相互作用的人际传播(由讨论的条件所代表)和单向大众传播(近似于演讲的条件)之间差异的方面,该实验成为一个经典性的研究。

2,行为变化的三阶段程序:解冻,行为和凝固新的行为a,当一个个体的行为发生变化时,这个行为不久就会回复到它以前的状态; b.在改变和维持那样的行为方面,群体的其他成员对于每一个个体的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c.群体决定对于未来的行为具有某种“凝固”的作用四,把关1.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他们可以扣押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

(把关概念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各种传播环境)2.“把关”在本质上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体)过程,因为一个报道在电视台新闻演播室里通过一道门,然后在行进中又通过另一道门,以便被广播出去。

五.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1.内聚力:个体成员实现集体期望的程度。

因此,内聚力标志着集体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并被用来解释一个集体中的成员资格能够预示一个集体成员的行为变化的程度。

2.集体内聚力往往产生有益的效果,但它也导致集体审议,这是一种“精神效力,现实检测和道德判断的退化,它来自集体内部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