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抗旱性鉴定与分析

合集下载

PEG处理下新疆冬小麦品种幼苗期生理指标的抗旱性研究

PEG处理下新疆冬小麦品种幼苗期生理指标的抗旱性研究

PEG处理下新疆冬小麦品种幼苗期生理指标的抗旱性研究芦静;曹俊梅;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摘要】[目的]了解小麦苗期的抗旱生理性状的变化,明确新疆不同品种小麦幼苗期抗旱性差异,为小麦苗期抗旱材料的筛选与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性状指标及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个新疆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经过渗透胁迫处理(20% PEG,6000),研究小麦幼苗期生长变化及部分生化指标(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丙二醛)的变化.[结果]旱胁迫处理后,各品种的小麦幼苗生长缓慢,叶绿素含量均降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不断上升,不同品种的指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了不同小麦基因型苗期对水分胁迫响应的形态生理差异,初步评价了11个小麦品种苗期的抗旱性.[结论]小麦抗旱性是一个综合性状,用单一指标或某一类指标评价小麦抗旱性可能不够客观.试验采用隶属函数评价小麦的抗旱性,苗期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是新冬35号,其次是新冬22号与新冬32号.【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51)003【总页数】10页(P393-402)【关键词】冬小麦;幼苗期;PEG胁迫;生理特性;抗旱性【作者】芦静;曹俊梅;周安定;刘联正;张新忠;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 引言【研究意义】干旱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造成的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1]。

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衡观35.doc

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衡观35.doc

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衡观35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随着气候与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生产中倒伏、病害、干热风问题日益突出。

河北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抗旱、节水、抗倒、抗病、适应性强为育种主攻目标,采用不同世代水旱交替选择法和新品种系足水、限水和不浇水三种条件平衡鉴定法,经多年选择培育成了符合目标的衡观35冬小麦新品种。

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同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品种。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和新麦18早1-2天。

幼苗直立,叶宽披,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生长迅速,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成穗率一般。

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宽大,卷曲,穗层整齐,长相清秀。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

苗期长势壮,茎杆弹性好,抗倒。

耐后期高温,成熟早,熟相较好。

产量表现:2006年国家区试21个点平均亩产552.9公斤,比对照新麦18增产6.3%,比豫麦49增产6.8%,最高产量683.8公斤,居11个品种的第一位。

2006年国家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03.5公斤,最高产量555.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6.4%,居4个品种第一位。

示范推广:2008年小麦生长后期,陕西关中地区遇到较严重的干旱气候,三原县城关镇大杨村吴子宏承包地种植17亩,浇一水,平均亩产592公斤;徐木乡毕家沟村关家组李彦章种植8亩,浇一水,平均亩产560公斤,阎良区北屯街道办桥东村李家组李建政种植9亩,平均亩产550.05公斤;2009年前期干旱,后期雨涝,光照不足,对小麦生长发育极其不利,由于衡观35抗逆性强,在关中各县、区种植,丰产性均表现突出。

衡观35小麦品种2007-2009年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山西、山东、陕西关中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示范推广,均表现抗旱节水、抗病、高产。

突出特点:1.早熟比生产推广品种早熟2-3天,灌浆速度快。

小麦抗旱性鉴定及基因资源挖掘

小麦抗旱性鉴定及基因资源挖掘

小麦抗旱性鉴定及基因资源挖掘
毛虎德;杜琳颖;康振生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57)9
【摘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干旱缺水成为限制小麦生产最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选育抗旱节水品种是小麦应对环境胁迫的重要途径。

小麦的抗旱性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抗旱指标的建立、抗旱基因的挖掘与鉴定、抗旱相关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抗旱品种的筛选与评价等。

【总页数】4页(P1629-1632)
【作者】毛虎德;杜琳颖;康振生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转基因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2.两个转W23基因小麦株系的抗旱性鉴定
3.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抗旱指标分析
4.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
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5.119份春小麦种质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相关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遗传分析

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遗传分析

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遗传分析作物的抗旱性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中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了解中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状的遗传机制对于提高麦类作物的抗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旱性状的定义、评估方法,以及遗传分析的角度来讨论生长中小麦品种抗旱性状的研究。

一、抗旱性状的定义和评估方法抗旱性状是指作物在干旱环境下能够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抗旱性状一般包括水分利用效率、耐旱生长、耐旱适应等几个方面。

其中,水分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在干旱条件下有效利用水分的程度;耐旱生长是指作物在干旱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耐旱适应是指作物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适应干旱环境并保持正常生长。

评估中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状可以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田间试验中,可以通过控制灌溉水分量和研究不同的灌溉制度来模拟干旱环境,观察中小麦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在室内试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中小麦的生长指标,如根长、苗高、叶面积等来评估抗旱性状。

同时,也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相关基因的表达。

二、遗传分析方法遗传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中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找出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

遗传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连锁分析、QTL分析和基因组关联分析。

1. 连锁分析连锁分析是通过分析染色体上的连锁标记与抗旱性状的连锁关系来确定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

通过家系和杂交群体等遗传实验,可以确定抗旱性状是否受到单个基因的控制,以及基因的遗传模式(如显性或隐性)。

同时,也可以确定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提供线索。

2. QTL分析QTL分析是一种定位抗旱性状相关基因的方法,它是通过构建分子标记和表型数据的关联图谱来确定与抗旱性状连锁的数量性状位点(QTL)。

QTL分析可以将抗旱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从而找到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3. 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组关联分析是通过测量大量自然变异的位点与抗旱性状之间的关联,确定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基因。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抗旱指标分析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抗旱指标分析
从抗旱系数与干旱敏感指数来看品系3的抗旱性好于品系g但抗旱级别却比品系6低这可能因为在作物抗旱性鉴定中抗旱系数与千旱敏感指数反映r作物品种对干旱的适应性以殛品种的稳产性而抗旱指数既反映r作物品种本身的抗旱性又反映其潜在的早地产量的原因抗旱指数修订值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台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祭1
b t e e a t —s e s i d x so e g r i a in r t ewe n t n i t s e e ft e n t ae,g r i ai n e e g ,r o u e ,e l p t e ln t h r n h m o e n t n r y o t mb r oe p i e gh, m o n l
网络 出版 地址 :t :/ w .n intkm / e i 6 .07 S2 10 0 .0 9 0 1hm ht / w w ck. e c sdt l 5 19 . .0 2 19 2 2 .0 .tl p / a/
不 同基 因型冬小麦抗旱性鉴定及相关抗旱指标分析
曹俊梅 , 周安定 , 吴新元 , 张新 忠, 静 , 芦 黄天荣 , 高永红
s l a e x e me tc n e t d w t r l t e p r n n lb d rn h emi ain sa e a d i h mal r a e p r n o n ce i d y ci e x e i i h ma me ti a u g t e g r n t tg n n t e i o
与生育后期 抗旱性是独立的遗传性 状。【 结论】 冬小麦抗旱性评价应对各生育时期鉴定指标 的指示结果进行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冬小麦的抗旱性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冬小麦的抗旱性

 ̄a e n o r h n ie e au t n o ru h e it c f df r ̄ e tv reis w g v n b s ( g sa d a c mp e e sv v lai n d . g ,r-smle o ie et wh a a t ie a e1 o . s f ' t i e
o u o d n t n t n vJ e n lss n s b ri ae f c i au sa ay i . u o Ke r s w n e h a : dm h — s t t  ̄ u r i t n t n v le y wo d : itrw e 【 r g tl i a e.s b d n e f ci au ̄ ' sn e o a u o
料 ,其 中晋麦 3 旱地 产 量较 高 ,曾被用作 f E 3 省小 麦 手地 试 区对照 品种 水 旱处理各 设 3个重 复 ,水处 理整 个牛 胄期浇 水 5次 .土壤 平 均含 水 最 为 7 % ~8 %; 处 弹 冬 前 5 5 后 各浇 I , 自然降 雨时 .加 盖人 工 棚 ,土壤 甲均 含水量 为 4 % ~5 % . 水 5 5
I2 试验 方法
在最佳 测定 生 育期 ,取 中部 叶 片测定牛理 指标 :
叶 片相对 含水 量 ( W R C) = ( 琶 一千荸 )/( 和鲜 一千重 ) 鲜 饱 离体 叶 片失水 速率 ( W ) = ( 蓖 一失 水 5h后重 量 )/ × 卜亟 RL 鲜 5
收稿 1期 :20 一Ⅳ一2 5 1 o1 ( 0
中圈分类号 :S53 1
Co pr h n ie e au to n wh a r u tr ssa e tat m e e sv v l ai n o e td o gh —e it nc r is b u or i t u ci n v l e i lss y s b dna ef n to au sar y i a

冬小麦的抗逆性与应对措施

冬小麦的抗逆性与应对措施

冬小麦的抗逆性与应对措施冬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抗逆性对于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冬小麦的抗逆性以及针对不同逆境的应对措施。

一、抗寒性冬小麦生长期多处于寒冷的冬季环境中,抗寒性是其最重要的抗逆性之一。

冬小麦通过触发抗寒基因的表达,提高细胞抗寒酶活性,从而增强自身抗寒性。

此外,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也起着调节细胞抗寒酶的作用。

提高土壤肥力和充足的水分供应也对增强冬小麦的抗寒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旱性旱情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冬小麦通过发展较深的根系,提高水分吸收能力,以应对干旱胁迫。

此外,在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和减少蒸发损失也是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大规模种植中,灌溉设施的建设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提高冬小麦抗旱性的关键。

三、抗病虫害性病虫害是冬小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其抗病虫害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最直接的解决途径。

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等手段,提高冬小麦对常见病虫害的抗性。

此外,合理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如轮作、病虫害监测和生物防治等方法,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四、抗逆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抗逆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是研究冬小麦抗逆性的前沿课题。

研究表明,抗逆性调控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了解关键基因的调控网络和信号传导途径,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功能验证,可以揭示冬小麦抗逆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为冬小麦抗逆性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冬小麦的抗逆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针对不同逆境,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性,以及深入研究抗逆性调控的分子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总字数:355字)。

宁南山区旱地冬小麦抗旱性鉴定研究

宁南山区旱地冬小麦抗旱性鉴定研究

目前 , 球 农业 生 产 中面 临 的 干 旱 问题 已成 为 制 约农 全 业 发 展 的 瓶颈 , 别 是 2 特 l世纪 以来 , 全球 性 气 候 变 暖趋 势 愈 加 明显 , 其造 成 的干旱 程 度也 愈加 严 重 , 直接 威胁 着 粮 食 生 产 安全 [ 宁夏地 区 在年 降水 量 分配 上具 有地 区 间极 不均 1 ] 。 衡、 由南 向 北递 减 、 雨 多集 中在 秋 季 的特 点 。 区 降水 量 降 全 为 10 6 0li 南 部六 盘 山 区 、 8— 5 a n, 中部 地 区 、 部地 区分别 为 北 4 0 6 0、5 ~ 0 10 2 0m 6 0 ~ 5 2 0 4 0、8 ~ 0 m,—9月 的降 水 量 占全 年 的 5 %~ 3 小 麦生产 受 冬春 干旱 的影 响较 大 , 旱成 为 制约 0 7 %。 干 其 产 量提 高 的关 键 因子 。 使 采用 少 耕 、 耕 、 面覆 盖 等 即 免 地
抗 旱耕 作 方式 , 改进 耕作 栽培 技 术 , 也未 能从 根 本 上解决 这

天 开始对 发 芽 率进行 调查 ; 无离子 水 培养 , 用 于第 8天 对胚 芽 鞘长 度 进 行 调 查 ; 用蛭 石 培 养 ( WC) 于 4叶 时 对胚 根 NI , 长度 和胚 根数 目进行 调查 。 1 . 小麦 生育期 水分 胁迫 试验㈣。 择 有灌 溉条 件 的旱 地 .2 2 选 种植 各 参 试 品种 。 置 水 、 2种处 理 , 中水 处 理 小 麦 全 设 旱 其 生 育期 除 自然降 雨 外 再灌 水 2次 , 处理 小 麦 全 生 育期 仅 旱 依靠 自然 降 雨 。 同一 品种 在 不 同水 分 条件 下 的 产 量进 行 对 比较 , 过 分析 其在 干旱 条件 下 的绝 对产 量 和减产 幅 度 , 通 计 算其抗 旱 系数 , 而对 小麦 各参试 品种 的抗 旱性进 行评 价 。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 生态条 件 下 重 点选 取 抗 旱 选 择 指播 前施 有机肥 ( 干鸡 粪 )
25g 2 /m2 磷 酸 二铵 ,
2 m 。 于 2 0 2 2 0 6年 1 0月 6日
人工 点播 , 区行 长 14n, 小 . l 行距 0 2 株距 0 0 3 .3m, .3
土 壤有机 质 9 2 / g 速 效氮 l .3m / g 速效 钾 .8g k , 15 g k ,
13 4 gk , 效磷 6 3 g k ,H 74 1 .8m / g 速 .2m / gp . 。
此 , 试验 在 自然干旱 条件 下 , 置灌 水 与不灌 水两 本 设 个 处 理 , 取不 同抗旱 性 的冬小 麦 品种 为材料 , 选 研究 了冬小 麦全 生育期 部 分 生 理 生 化 指标 , 并应 用 逐 步 回归 和通径 分析 以 阐 明其 与 抗 旱 性 的关 系 , 旨在 综 合 评定 某些 特定 指标 对 抗 旱 选 择 的 意义 , 为大 田 自
鉴定指标。 关 键 词 : 小麦 ; 旱 性 ; 冬 抗 生理 生 化指 标
中 图 分 类 号 : 52 1 32 1 ¥ 1 .;¥3 .
史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I 0 070 (0 00.070 0 -6 12 1)20 1. 1 5
小麦作 为 我 国主栽粮 食作 物 , 我 国粮食 生产 , 在 粮食 安全及 农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中有 着举 足轻重 的地 位 。水 分不 足 是 限制 我 国北 方 小 麦 生 产 的 瓶 颈 因 素 。因此 , 研究 小麦 的抗旱 性 鉴定指 标 , 对于选 育抗 旱小麦 品 种 , 高 粮 食 产 量 有 着 非 常重 要 的 作 用 。 提 目前 进行抗 旱鉴 定所 用 的方 法 有 以下几 种 : 间直 田 接鉴 定法 、 干旱 棚法 、 抗旱 池法 、 人工 气候 室法 、 盆栽 法 、 内模 拟干 旱条件 法 。这 些方法 各有 优缺 点 , 室 适 用于不 同时期 、 同 目的 的抗 旱 性 鉴定 与 研 究 。在 不 干旱 的条件 下 , 物要 持续 生 长 , 然会 导致其 生理 作 必
的小 麦 品种 为 材 料 , 别 是 : 麦 4 , 农 18 陕 分 晋 7武 4,
77 西农 99 周 麦 1 , 5, 7, 8 晋麦 6 , 7 长旱 5 , 8 山农 1 8 , 28
冬丰 1 , 号 山农 9 0 , 8 1 小偃 6号 , 8 1 小 偃 2 京 4, 2号 , 均 是 目前 我 国北方 冬麦 区生 产上大 面积 推广 或新 审 定 或新育 成 的新 品种 ( ) 系 。其 中晋 麦 4 、 麦 6 、 7晋 7 周麦 1 、 旱 5 、 偃 2 8长 8小 2号 是 不 同程 度 的 抗 旱 品 种, 西农 9 9 山农 90 、 农 18 陕 7 7 山农 18 7、 81武 4、 5、 28 是典 型 的水地 丰产 品种 , 8 1 京 4 作对 照 品种 。
12 试 验 设 计 .
试验 于 2 0 0 6—2 0 0 7年 度 在 陕西 省 杨 凌 区大 寨 乡政府 的试验 田内( 陕西 省 品种 区域 试验 基地对 面 ) 进行 。该 试验地 位 于渭 河 三道 台塬 地 区 ( 经 18 东 0。 2 北 纬 3 。0 , 拔 5 1m) 土壤 质 地 为 棕 壤 土 , 4, 4 2 海 2 , 小麦 播前 测定 土 壤 ( O~4 m) 0e 的基 本 肥 力 状 况 为 :
第2 8卷第 2期 21 0 0年 3月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du a s a c i he Ard Ar a t r lRe e r h n t i e s
Vo . 8 No. 12 2
M a . 01 r2 0
不 同 品种 冬 小 麦 的抗旱 性 鉴 定 与分 析
生化 方面 的变 化 。前 人 采用 主成 分 分 析u 、 关 和 相 J 回归 分析[・ 灰 色 关 联 度 分 析H 等 统 计 方 法 从 生 引、 J
理生化 方面 对小 麦抗 旱性 鉴 定 指 标 作 了大 量 研 究 , 并取 得 了较 大进 展 。但各人 的研究 大多 是针对 小麦 某一个 或某 几个 生育 期 进 行 的 , 综 合 小麦 各 个 生 而 育期 生理生 化性 状进 行抗 旱鉴 定研究 的极 少 。鉴 于
李 云 1 , 维平 李 秀 峰2 ,李 2 ,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杨凌 720 ; . 110 2 汉中市农 业科学研究所 ,陕西 汉中 730 ) 200

要 :以 1 抗 旱 等 级 不 同 的冬 小 麦 品种 为 材 料 , 旱 地 和 水 地 两 种 处 理 , 冬 小 麦 起 身 期 、 节 期 、 旗 3个 设 在 拔 挑
期、 抽穗开花期 、 灌浆期、 熟期测定 了叶片 相对含水 量、 乳 叶绿 素含量 、 叶片渗透 调节 能力、 脯氨 酸含量 、 二醛含 丙
量 、O S D活 性 、O 活 性 等 7个 与抗 旱 相 关 的 生 理 指 标 。 计 算 各 指 标 旱 、 地 差 值 绝 对值 , 与 抗 旱 指 数 分 别 进 行 PD 水 并 相 关 、 步 回 归 、 径 、 色 关 联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旗 期 叶 绿 素含 量 / 值 、 节 期 叶 片 渗 透 调 节 能 力 、 身 期 脯 氨 逐 通 灰 挑 . 拔 起 酸 含 量 差 值 、 节 期 丙 二醛 含 量 差值 、 浆 期 S D 活 性 差值 等 5个 生理 指标 与 冬 小 麦 抗 旱 性 显 著 相 关 , 作 为 抗 旱 拔 灌 O 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