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鱼类等。

此外,还应该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因为这些物质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运动治疗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骼的负荷,促进骨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强度,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骨折等意外。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雌激素、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进行。

最后,心理治疗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家人和医生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这些方法相辅相成,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长期规律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所有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骨质疏松症康复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康复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康复诊疗规范【概念】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一)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二)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三) 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钱部,挠、尺骨远端和舷骨近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

1、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骨密度测定: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

骨密度仅能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

骨折发生的危险与低BMD有关,若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

建议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一2.4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沉、24小时尿钙、磷、血气分析;(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4)胸、腰椎、骨盆及可疑骨折骨骼X线检查;(5)超声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

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方案及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方案及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方案及预防措施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的减少和骨质的破坏,使得骨头易于骨折。

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但也有可能在中年人中出现。

为了有效的康复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本文将介绍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方案以及一些预防措施。

一、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方案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骨质疏松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定期进行锻炼,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 抗阻力训练抗阻力训练是骨质疏松的康复训练方案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增加骨骼和肌肉的负荷来刺激骨骼增长,提高骨密度。

常见的抗阻力训练包括举重、弹力带、哑铃等。

在进行抗阻力训练时,患者应该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风险,可以请教专业教练进行指导。

3. 平衡训练骨质疏松患者往往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的情况,容易发生摔倒和骨折。

因此,平衡训练是康复训练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常规的平衡器材和练习来提高平衡感。

常见的平衡训练包括单腿站立、闭眼站立、向前走、向后走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平衡训练方式,并坚持每天进行。

二、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1. 增加钙摄入钙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应增加钙的摄入量。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豆制品、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补充钙片来增加钙摄入量,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骨骼健康十分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暴露在阳光下合成维生素D,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的饮食补充剂。

然而,维生素D的补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过量服用。

3. 避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一些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质疏康复治疗与效果评价

骨质疏康复治疗与效果评价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骨 质 疏 松 康 复 治 疗
02.
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评 价
康复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使 用抗骨质疏松 药物,如双膦 酸盐、雌激素

饮食调整:增 加钙、维生素 D等营养素的
摄入
运动疗法:进 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游泳、
瑜伽等
物理治疗:使 用理疗设备, 如超声波、电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 MRI等影像学 检查了解骨质 疏松的进展和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评估: 通过患者自我 感觉、医生检 查等方式评估 治疗效果,如 疼痛、活动能
力等
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
治疗效果: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骨强度得到显著改善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方法 治疗时间:治疗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骨密度、骨强度、骨折风险等指标
汇报人:XXX
营养补充:增加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 的摄入,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药物治疗: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 膦酸盐、雌激素等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治疗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康复效果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 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骨骼强度
治疗效果评价的注意事项
评价指标:骨密度、骨强度、骨折风 险等
评价方法:X线、CT、MRI、骨密度 仪等
评价周期: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 治疗方案
评价标准:参照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标准
患者配合: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

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脆弱和易碎。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康复疗法,帮助患者改善骨密度、增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水平。

一、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对于骨质疏松的常用康复方式,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中医药的理论中,骨骼的健康与肾脏、脾胃、肝脏等脏腑密切相关。

因此,中药疗法主要注重调理人体五脏六腑,增强脏腑功能,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1. 补肾疗法中医认为,肾脏为人体的主要储藏器官,与骨骼生长、养护密切相关。

因此,补肾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中。

常用的中药包括淮山、枸杞子、黄精等,这些中药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可提高骨骼的密度。

2. 健脾疗法中医认为,脾胃健康与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直接相关。

强化脾胃功能有助于增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扁豆、山药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质疏松的康复疗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增强骨骼的功能。

具体的针灸方法包括疏通经络、激活穴位等,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三、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另一种常用方式,通过运用手法按摩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骨骼功能的效果。

推拿的具体手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如拍打、揉捏、推拿等。

通过运行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康复效果。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饮食调理也是骨质疏松康复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对于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确保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骨骼健康的需要。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进行运动康复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进行运动康复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进行运动康复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薄、变脆,增加骨折的风险。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运动康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密度,还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降低跌倒和骨折的可能性。

那么,骨质疏松患者应该如何进行运动康复呢?首先,骨质疏松患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特别谨慎。

低冲击、负重的运动通常是比较适合的,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快走和慢跑可以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同时也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游泳则因为水的浮力减轻了身体的重量负担,对关节的压力较小,既能锻炼全身肌肉,又能改善心肺功能。

而一些高冲击、剧烈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则不太适合骨质疏松患者,因为这类运动容易导致骨折等意外损伤。

在运动强度方面,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刚开始运动时,可以选择较低的强度和较短的时间,随着身体适应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例如,从每周三次、每次 15 分钟的快走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周五次、每次 30 分钟。

运动的频率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还应该每周进行两次以上的力量训练,锻炼主要的肌肉群,如腿部、臀部、背部和手臂的肌肉。

力量训练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尤为重要。

通过使用哑铃、杠铃或者自身重量进行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为骨骼提供更好的支撑,减少骨折的风险。

常见的力量训练动作包括深蹲、卧推、硬拉等。

但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巧,避免受伤。

平衡训练也是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衡能力的提高可以降低跌倒的风险。

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可以在家中轻松进行。

还可以通过参加瑜伽、太极等运动来改善平衡能力。

在进行运动康复之前,骨质疏松患者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康复师,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骨质疏松症康复的最佳疗法

骨质疏松症康复的最佳疗法

骨质疏松症康复的最佳疗法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组织的丢失和骨密度的减少。

这导致了骨骼易于断裂和受伤。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康复是管理和治疗这种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最佳的骨质疏松症康复方法。

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1.合理膳食: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对于保持健康的骨密度至关重要。

优先选择含有高钙含量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和深色蔬菜等。

2.坚持运动:适量而规律的运动对促进骨组织形成和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并减轻体重,而重力训练(如举重、瑜伽等)可以增加骨骼负荷。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会损害骨组织的健康。

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保持骨密度的关键。

二、定期接受医学指导1.医生评估:定期咨询专业医生可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监测其有效性。

2.药物治疗:针对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合适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增加新骨形成或减少老骨吸收来改善患者的骨密度。

然而,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

三、日常康复护理1.摔倒预防:由于骨质疏松的风险,患者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摔倒,如使用扶手、安全扶手杆和无滑橡胶垫等。

此外,家中需要保持清洁整洁,避免摆放杂物或毯子等绊倒的物品。

2.平衡锻炼:平衡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减少跌倒风险。

一些简单的锻炼包括单腿站立、脚尖行走和坐下起立等。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参加康复机构的康复课程获得指导。

3.增强骨密度的活动:有针对性的运动可以增强骨组织并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功能。

其中包括重力加载运动(如举重和爬楼梯)以及使用辅助设备(如牵引器和弹力带)进行康复锻炼。

四、心理支持1.了解和应对:接受诊断时,骨质疏松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和焦虑。

因此,了解病情并寻求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方法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方法

保持独立生活能力:通过康复治疗, 保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对 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康复治疗的方法
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物理疗法:使用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电刺激等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营养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促进骨骼健 康 心理疗法:通过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康 复效果
降钙素:可能导致面部潮 红、恶心、呕吐等
维生素D:可能导致高钙 血症、肾结石等
活性维生素D:可能导致 高钙血症、肾结石等
甲状旁腺激素:可能导致 高钙血症、肾结石等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根 据病情和患者 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药物
剂量调整:根 据患者病情和 药物反应调整
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骨 质疏松症需要 长期用药,不 能随意停药或
换药
3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的目的
恢复骨骼健康:通过药物治疗和康 复方法,恢复骨骼健康,防止骨质 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预防骨折:通过康复治疗,提高骨 骼强度,降低骨折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康复治疗,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和行 动不便等问题。
药物治疗与康复方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 药物,按照医生的指示
服用
康复方法:选择合适的 康复方法,如运动、饮
食、心理调整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了 解药物的副作用,及时
向医生反馈
注意康复方法的安全 性:选择安全的康复 方法,避免造成二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标准
1、骨量的测定 2、脆性骨折 ê 与正常情况下同人种青年人骨量的比较(T值) ê定义范围 ê 骨质疏松症的 T值 < - 2.5
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诊断标准为: (1)正常:骨密度T值«-1s。 (2)骨量减少:骨密度T值«- 1~ - 2.5s。 (3)骨质疏松症:骨密度T值«- 2.5s或以下。 (4)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T值«- 2.5s或以下 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
流行病学
相对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小,骨量更容易丢失,如图所 示女性的患病率要远远高于男性。
• 正常的骨代谢
临床表现
骨痛(腰背酸疼痛) 骨折 身高缩短,骨骼畸形 功能障碍(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一)
腰背酸痛
特点:弥漫性、无固定部位、劳累后加重
初期:活动时出现腰背痛,此后逐步发展到持续性 疼痛 胸腰椎出现新鲜骨折时,疼痛剧烈; 有时,可伴有四肢放射性痛和麻木感
• “无声无息”
患者往往等到骨折才知道
女性比男性多:绝经期后女性激素分 泌锐减,加速骨质的流失;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亦相继上升。
流行病学
中老年多见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50-60岁为30%; 60-70岁为60-70%; >75岁高达80%
男性70岁以后发病率约为20%
– 直立站在一个固定的桌子前面,臀部紧贴 桌边,头保持正常位置,双手叉腰,肩膀 向内使劲;坚持5秒,休息,如此重复5次 ,每天可数次循环。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 避免骨折:
– 外出时:最好穿防滑的橡胶底鞋,冬季穿温暖 的靴子;可以使用髋部保护器,戴护腰;注意 公共场所的防滑标志,选择摩擦大的地方行走 (石子路、盲道等);动疗法的作用
• • • • • • • • 1.运动应力负荷是骨矿化的基本条件。 2.运动应力负荷能阻止骨量丢失,增加骨质密度 3.运动应力负荷大小决定骨密度高低。 4.促进性激素分泌。 5.运动促进钙吸收。 6.运动能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促进骨形成。 7.运动应力负荷在骨内产生微电池、促进骨形成 8.运动通过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
太级拳
5次/周
1年
Murakawa K . 2004
有效

•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实验
干预措施 肌力训练 改善平衡 太极拳 参考文献 Robertson M . C . 2002 Robertson M . C . 2002 跌倒减少(RR) 0.80 0.51 95%可信区 间 0.66~0.98 0.36~0.73
家庭日常运动
• 承重锻炼:可以通过行走、慢跑、网球、 羽毛球等调动全身肌肉活动的项目增强骨 骼;
– 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进行瑜伽、普拉提、游泳 及骑自行车等弯曲动作太多的运动。
• 平衡训练
– 垂直站在稳定性良好的椅子后面,双手扶住 椅背,分别踮起脚后跟和脚尖各重复10次; 每天做一组,熟练后可尽量不依靠椅子。
– Ⅰ型 绝经后 – Ⅱ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 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青少年,病因不明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 是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风 湿免疫性疾病,其他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 等;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及制动 等其他因素所致。
基础措施-运动疗法
包括: 运动的方式
运动的强度 运动的时间 运动的频率 运动的疗程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
运动的方式
• 有氧训练 : • 力量训练: • 抗 阻训练:应包括全身主要 的肌群 ,这样 才能作用到 四 肢。 以下是在健身房或体育馆 的器 械 上进行一组推荐的 运动: 伸髋 :臀肌、月 国肌、后背肌群 ; 伸腰 : 后背肌群 ; 伸腿 :股 四头肌; 压腿 :臀肌 、股 四头肌、月 国肌; 后拉 :背阔肌 、寓部 、斜方肌 、腹肌 ; 划船样动作:背阔肌、肩部 、肱 二头 肌 ; 所加的负荷应在重复运 动 10~15次之后让患者感 到肌 肉 疲 劳为宜,并且 以后应逐 渐增加
运动处方
运动的强度 • 首要的原则是 “超负荷 ”,即在运 动过程 中加在 骨上 的负荷 应不 同于且 大于 日常 活动 中的 负荷 • 肌力训练:超量恢复 • 有氧训练:靶心率=(220—年龄)*60%~80%
运动处方
运动的时间与频率
肌力、牵拉、有氧训练有所不同
运动的疗程
终身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合适的穿戴 佩戴“身份”卡 有效性与安全性 运动过量与运动不足 应有目的地选择性对OP好发部位的相关肌群进行运 动训练。
THE
END!
扫 描
运动训练的重要提示
大量 的不恰 当的运动是有害的。对脆弱的骨骼上进行过分 的训练将引起机体疲劳和压缩性骨折。 椎体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前屈,如触摸脚尖和划 船样动作
长期高强度 的运动加上限制热量 的摄入会产生实质性 负 的能量平衡,下丘脑 一垂体 一性腺轴功能失调,从而导 致雌 激素循环紊乱,使之 不能产生对卵巢和骨骼原 有的 正面作用。 不论负重训练对 增加 骨量 的积极作用有 多大 ,雌激 素水 平 的下 降都将会加速骨吸收和骨丢失。
临床表现(二)
骨质疏松的主要后果
骨质疏松症骨折的特点:
脆性骨折
在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 较大的外力作用,小于站高, 便可发生骨折 骨折部位比较固定 椎体骨折 桡骨远端 髋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髋部骨折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临床表现(三)
• 身材短缩,驼背 • 身材短缩,主要是椎体压缩和驼背所致 • 坐高与身高的比例缩小,是骨质疏松症的特点之 一
深绿色蔬菜(大、小白菜、甘蓝、西兰花等) ,豆制品类,坚果类(花生、杏仁等)不仅可 以提供钙质,还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基础措施-生活方式
常晒太阳,促进自身合成维生素D
基础措施-运动疗法
• 锻炼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
锻炼 背肌耐力 有氧踏步 频率 5次/周 2次/周 期限 2年 1年 参考文献 Uusi-Rasi K . 2003 Sinaki M . 2002 结果 有效 有效 证据级别 Ⅱ Ⅱ
– 在家时:尽量将生活用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在厨房、厕所等地面放 置防滑垫;晚上最好在房间里开一盏小灯,或 者在床头放一个手电筒。
运动绝对禁忌
• • • • • • • • • • • • 1.限制身体活动的卧床者。 2.持续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处于不稳定状态。 4.安静状态下。血压高达200/120mmHg以上者。 5.运动时,血压反应异常且伴有症状者。 6.严重的心律失常。 7.近期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血栓者。 8.血栓性脉管炎患者。 9.心力衰竭失代偿期。 10.活动性心肌炎。 11.严重的大动脉狭窄。 12.急性全身性疾病患者,包括发热患者。
氟制剂 PTH
物理治疗
1.短波、 超短波及温热疗法等,有良好止痛、改 善血循环等作用,可适当选用或交替使用。 2.电刺激疗法 长期卧床的OP患者在静脉血管中易 形成血栓,可利用电流对腓肠肌节律性刺激,对 静脉和淋巴管有促进回流的作用。 3.旋涡疗法 适用于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功能活动 障碍者。 4.蜡疗 5.中药热奄包
康复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 疼痛评定 肌力评定 ROM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生存质量评定 心理评定
康复诊断
功能与结构
功能: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功能受限,心理功 能受限 结构:骨密度下降、骨折
活动与参与
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社会参与能力受限
运动相对禁忌
• 1.高血压,安静时血压达180/110mmHg者 。 • 2.低血压,伴脑血管供血不足者。 • 3.难以控制的糖尿病。 • 4.关节疾病,影响活动者。 • 5.心力衰竭,代偿期。 • 6.伴有症状的贫血症。
药物治疗
基础药物 抑制骨吸收药物 促进骨形成药物
钙 维生素D
双磷酸盐 降钙素 雌激素
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
八堡村卫生所
2018年1月28日
骨质疏松的定义
WHO定义(1994) 美国国立卫生院(NIH) 2000
骨量低下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 骨脆性增加 易致骨折
骨强度下降 骨折风险度增加 骨强度:骨密度和 骨质量的完整性
正常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分类和分型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
基础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危险 因素控制)
营养 运动、阳光照射 避免吸烟、酗酒及 慎用影响骨代谢药 物 防止跌倒
基础措施-饮食
多食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饮食:含维生素D的 牛奶、酸奶、奶酪、豆奶、强化果汁等都可以 提供钙质;
动物肝脏及鱼肉类:如鲑鱼、金枪鱼、鲱鱼、 沙丁鱼等富含维生素D;
– 双脚离墙约一脚的距离,肩膀、背 部、臀部及双手贴墙,内收下巴和 小腹,身体慢慢往下滑动,达到蹲 马步的姿势,然后 慢慢往上滑动,如此重复10次 ,每2-3周做一次即可。
• 姿势锻炼:对于已经发生驼背 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下锻炼方式 :
坐在固定良好的椅子上,使脖 子尽量直直的往后,保持下巴 与地面垂直,平视前方;坚持 3-4秒,休息1-2秒,如此重复5 次,每天可做数次循环。
个人与环境
康复目标
近期
缓解疼痛 增加肌力 改善关节活动度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延缓骨量丢失
根本目标: 防止骨折
远期
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回归家庭及社会
主要治疗方法
基础措施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早诊断 早治 疗 综合治疗原则 长期治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