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理念

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理念
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理念

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理念

——“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研修体会

以学生为本是在学生对学校、教师和学科的关系上,应该以学生为本。即要求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学科的结构和内容,应该以服务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为宗旨。教育以学生为本,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思想定位,然后是一种制度安排,最后才是在技术操作层面上的改善。

当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教育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然而,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从而切实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一是改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考试的重压之下所出现的问题,正是对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创造性的培养重视不够。诸多束缚下的学生不懂自由,不会选择,有着强烈的依赖权威的心理。反观我们当前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可以在大手笔的转换师生课堂地位的改革中,探讨教师在教学中交往式教学的问题,那么,完全有必要和有可能在整个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情境下,教育工作者要建立科学、人本的教学观念,促进和谐、沟通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在其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职业生涯的时候,自由学习、自主选择才有价值。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是改善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好务。

总之,在现实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应体现在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包括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等,让学生参与管理、注重学生社会性的培养等。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意识到:教师只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

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只有真正能够促使学校培养出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涯的学生,才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彭菊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