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11页)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党课讲稿)

前言

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议题。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绿色发展是什么?其次,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对通州地区绿色发展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

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的思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建议》作说明的时候指出:“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这句话听起来难,其实就是说我们要把道理说清楚。其次,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发展行动的先导问题,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思想、意识。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有时候是下意识的,要把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转变。

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的思路问题、方向问题,是发展的着

力点。发展理念对了,目标就好确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讲问题导向,每一个理念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各有侧重。

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常态,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常态。我们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创新要解决发展动力转换的问题,要通过创新来引领发展。

我们原来的生产方式,包括城市化,都是粗放的,未来要创新。中央提出四个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特别强调的文化创新,还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把创新贯彻落实到工业化、城市化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具体情况看,我国在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南北方之间以及城市内部,都存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当然,这种不平衡可以体现在收入差距上,也可以体现在不同地区文化、理念和做事风格的差异上。按照中央的说法,我们的商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如何来协调?中央提出了三个方面:城乡、区域之间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以及“五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这五个“化”也是有差异的。比如,经济发展谈的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那么,信息化、绿色化与这三个“化”在内涵、层面上是有差异的。信息化强调我们现在面临的平台不

一样。“互联网+”给信息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便利,群众购物也非常方便了。实际上,“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方式、工具。同时,中央也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绿色化反映发展方向,解决原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一,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支柱:资源要支撑得了、环境要容纳得了、社会要能和谐稳定。

我经常讲,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基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没有活力,很难说是可持续。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三个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定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更形象:天蓝、地绿、水清。这些绿色化指标反映了发展的方向,实际上也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很严重。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同时,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保障全球生态安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开放发展主要解决内外发展的平衡问题。比如,“一带一路”

战略涉及60多个国家,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非常落后,就可以把我们过剩的产能和他们的需求结合起来,内外联动。中国的改革是从开放开始的。1978年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技术、资金、管理理念来促进我们的发展。而新形势下,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内部改革来促进开放。中央指出,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最后,强调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我们是后发国家,要遵照人家定的规矩、标准。现在,我国GDP 成为世界第二,有了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参与制度设计、提高话语权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决策。

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符合转型期增长逻辑的。但经济增速持续下降,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增长动力、消费需求、经济结构都会发生巨大转变。

对于五大发展理念,党中央提出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无论如何发展,有一点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让人民有获得感。

这里,对绿色发展还要有所说明。绿色发展,发展是主线、是基础。绿色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结果。没有发展就不能

积累财富,就会出现“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

经济学里讲,经济是基础,而精神文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绿色发展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同时,绿色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和任务部署中,体现在重大项目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地域生态是一种自然状态,有山有水、有树有河流。文明是人类活动留下的文化遗迹。于是,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社会进步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中国要求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和谐状态。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也具有反作用,最严重的就是导致人类文明消失。比如楼兰古国的消失。人是生态文明的主体。现在,我们一直强调“三生共赢”,强调天蓝、地绿、水清。中国的生态文明实际上强调要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相关的顶层设计有三个,第一个叫“五位一体”总体战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还有刚刚讲到的“五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从绿色发展到生态文明,再到绿色化,现在叫绿色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反映出来我们的认识是在逐步深化的。

二、绿色发展重点与建设途径

那么,中央是怎样部署绿色发展,或者说怎样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原则性安排。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三,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现在讲绿色、低碳、循环,其实绿色的范围更大一些,涵盖了低碳和循环发展。第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第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第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共七章。其中,第四十二章,关于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国务院发过一个文件,叫《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两万多字,核心是三句话: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解决吃饭问题、居住环境问题和未来有更多获得感问题。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300多条制度安排,很多地方在试点。第四十八章讲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问题。绿色环保产业的定义一直在变化。最初包括环境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后来发展为循环经济、环境服务,现在讲生态产品。这种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准确地反映新的产业业态需要准确的表述。

做规划要有指导思想,既要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又要符合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