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疾病常用的简称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精选可编辑ppt
43
毛发参差、偶尔的神经症状
精选可编辑ppt
44
胸腔积液、纤维素性渗出
精选可编辑ppt
45
心包积液
精选可编辑ppt
46
腹腔积液、纤维素性渗出
精选可编辑ppt
47
关节肿大、积液
精选可编辑ppt
48
防治
副猪吐血杆菌除了在肺、腹腔中存在外, 还存在于脑、关节等部位,药物治疗效果 往往不佳。
精选可编辑ppt
40
副猪嗜血杆菌
精选可编辑ppt
41
概述
副猪嗜血杆菌可使2周龄~4月龄的猪感染发 病,尤其是5周龄~8周龄断奶前后和保育阶 段的猪比较常见。
研究表明,该病原可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病毒等病原感染造成免疫抑制而加重感染发
病,且该菌耐药性产生速度较快,带来重大
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养猪产业的健
判断要点:仔猪断奶后,不明原因的渐进 性消瘦,成为僵猪,伴有呼吸道、消化道 等症状,病死猪解剖病理变化无明显变化, 继发感染后,抗生素使用效果不明显。
精选可编辑ppt
16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主要发生于生长猪及育肥猪,1.5-4月龄多 发。一般散发,死亡率低,病猪皮肤上出 现圆、平的紫红色斑块斑点。主要分布在 体侧及胸、腹部,本病常与PMWS一起发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精选可编辑ppt
1
➢ 猪瘟
➢ 圆环
➢ 蓝耳
➢ 伪狂犬
➢ 支原体
➢ 副猪嗜血杆菌
➢ 传染性胸膜肺炎
➢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 猪丹毒
➢ 回肠炎
精选可编辑ppt
2
猪瘟
精选可编辑ppt
猪乙型脑炎

突然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精神 不振,结膜潮红,粪便干结,如球状, 附有粘膜,尿呈深黄色,有的后肢呈轻 度麻痹,关节肿大,视力减弱,乱冲乱 撞,最后后肢带地死亡。
母猪、妊娠新母猪感染乙脑病毒后,首先出现病 毒血症,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当病毒随血液经胎 盘侵入胎儿时,导致胎儿发病,而产生死胎,畸 形胎或木乃伊胎只有母猪流产或分娩是才发现症 状。同一胎的仔猪在大小季病变上都有很大差异, 产弱仔、产后不久就死亡、发育正常或较普通胎 儿大,除高度脑水肿死亡,胎儿呈各种木乃伊的 过程。此外,分娩时间多数超过预产期数日,但 也只有按期分娩的,有一定数量的母猪因整窝胎 儿木乃伊化而不能排出体外,长期滞留在子宫内, 也有发生胎衣滞留,最终引起母猪发生子宫内膜 炎而导致繁殖障碍。
病原: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40纳米,乙脑病毒在 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不大,56℃热水中加 热30分钟或100℃10分钟可灭活,碘酊、 来苏水、甲醛等有迅速杀灭作用,病毒对 酸和胰酶敏感。
乙型脑炎病流行环节和传播途径有其特
征,哺乳类、禽鸟类、爬行类动物等 60余种均可被感染,除少数人、马和 猪外,多数感染动物无临床症状。
2.本病流行的季节与蚊虫繁殖和活动有
很大的关系,在热带地区无明显的季节 性,在温带地区有明显季节,90%的病 例多数发生于阳历7、8、9三个月内, 而一般8-9月末为发病高峰。蚊虫是本 病重要的传播媒介,蚊虫存在季越长, 本病发病周期也越长,特别是猪血液传 播危害最大。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一般3-4天,病猪体温
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多数为单侧性,
少数为双侧型,病初睾丸肿胀触诊 有热痛感,数日后炎症消退,睾丸 逐渐萎缩变硬,性欲减退,并通过 精液排出病毒。精液品质下降,失 去配种能力而失去种用。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养猪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是疫情病料的采集工作。
在疑似疫情发生地点,应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料采集工作。
采集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较短剪刀和尖嘴钳等工具,以确保物料的完整性。
病料采集时,首先应确保个人和动物的安全。
采集的疑似非洲猪瘟的病料可以包括猪的组织和体液样品,如血液、组织器官、粪便、尿液、呕吐物等。
也可以包括环境中的病毒,如地面或墙壁上的血迹或分泌物。
在疫情尚未确定时,必须避免任何猪只和物品的直接接触,以免引发传播。
采集时应注意遵守以下操作规范:对猪只的组织和血液进行采集时,可以选择多个器官进行切割、剪裁,例如脾脏、肾脏、腹膜、肌肉等。
尽量避免破损和污染。
对于液体样本,可以使用无菌的容器进行采集,并确保密封良好,防止泄漏和交叉感染。
其次是疫情病料的保存工作。
疑似非洲猪瘟的病料必须妥善保存,以便后续实验室检测。
保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保存的环境应保持稳定的低温,通常是在-70℃以下;保存容器必须是无菌的,以防止细菌污染。
保存过程中要避免样本受破坏或溢出。
最后是疫情病料的送检工作。
采集和保存疫情病料后,必须尽快送往对应的实验室进行病毒检测,以确定是否为非洲猪瘟。
送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应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具备相关的病毒检测技术和设备;病料的送检应按照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如填写相关的送检单和病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送检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交通和运输要求,以防止病毒在运输过程中的传播。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对于疫情监测和病毒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和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的传染病(猪流行性感冒)

2022/2/9
4
【病原】
S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根据 内部抗原可分为:A、B、C三型。 感染动 物的均为A型病毒。
流感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有抵抗力。 一般消毒剂和灭火剂均有灭活作用。
2022/2/9
5
【流行病学】
猪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幼龄 易感性较高。
病猪和带毒猪。 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动物传染病
模块三 猪的传染病
2022/2/9
1
2022/2/9
2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公共卫生
2022/2/9
3
【概述】
猪流行性感冒(SI)简称猪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 触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发病急骤,传播快,咳嗽,呼 吸困难,发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11
【病理变化】
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充血
2022/2/9
12
【诊断】
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
2/9
13
【防制】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
干燥,在阴雨潮湿和气候多变的季节注 意防寒保暖,对猪群定期驱虫。尽量不 要在寒冷多雨、气候骤变的季节长途运 输猪只。
2022/2/9
14
【防制】
建立健全猪场的卫生消毒措施。 引进猪必须经过严格隔离。 猪场暴发猪流感时,应及时采取隔离病猪 。 对发病猪群提供避风、干燥、干净的环境,
供给清洁饮水,避免转群。
2022/2/9
15
【防制】
对症治疗:可用15%盐酸吗啉胍注射 液;解热镇痛,配合抗生素药物,防 止继发感染。清热解毒类中药:野菊 花、金银花、板蓝根、荆芥、葛根、 木通等煮水喂服或拌料饲喂。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新选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 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流行性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PWT:仔猪腹泻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2:圆环2型病毒PDE:增生性肠炎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ED:流行性腹泻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一、常见禽病的英文缩写AI:禽流感ACH: 禽衣原体ATB:结核A VN: 鸡病毒性肾炎ARI: 禽轮状病毒感染APV: 禽肺病毒AS: 腹水综合症BLS:大肝和大脾病CRD: 慢呼败血DVH: 鸭乙性肝炎DVE: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DP)FC: 霍乱FP、PX: 鸡痘FT: 伤寒HE: 火鸡出血性肠炎HPS: 心包积水综合症MG:支原体MS:滑液囊支原体ND:新城疫MD:马立克MM:火鸡支原体MP:番鸭细小病毒NE: 坏死性肠炎PED: 大肠杆菌PD: 白痢PA V: 绿脓杆菌RE: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SDS: 肉鸡猝死综合症SHS: 肿头综合症TRT: 鸡鼻气管炎TVP:传染性腺胃炎V A: 病毒性关节炎ISS: 传染性发育综合症IBH: 鸡包涵体肝炎IA或CAA或CA VD:传贫IBD:传染性法氏囊IB:传染性支气管炎IC: 传染性鼻炎二、常见猪病英文缩写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PCP:传染性胸膜肺炎APP: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CT:(仔猪)先天性震颤CDCD:初乳缺乏症Cp:猪衣原体ES:内毒素引起休克Ery:猪丹毒ED:大肠杆菌病EC:肠道病毒FMD:口蹄疫(五号病)HC:猪瘟Hps:副嗜血杆菌JE:日本乙型脑炎Lister:李氏杆菌病Lepto:钩端螺旋体病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M.hyo:猪霉形体肺炎病原NE:坏死性肠炎OGU:食道胃潰疡OD:水肿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WT:仔猪腹泻PWC:断奶后大肠杆菌病PHE: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PE:增生性肠炎PED:流行性腹泻PCS:猪结肠螺旋体病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症(蓝耳)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V:伪狂犬PPV:细小病毒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CV:猪圆环病毒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CV-2:猪圆环病毒2型PIS:肠道螺旋体病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PRDC:出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炎呼吸道综合症Pasteur:猪肺疫RI:节段性回肠炎RV:轮状病毒Rr:布氏杆菌病SD:猪痢疾SVD:水泡病SVE:水泡性疹SC:猪霍乱SI:流感SIV:猪流感病毒SS:链球菌Salm:副伤寒TGE:传染性胃肠炎TP:弓形虫体病TB:结核病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一、气喘病(一)综述猪气喘病又名猪喘气病、猪霉形体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国外称地方性肺炎。
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二)临症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三)病理肺病变显著,肿大、水肺、气肺;肺的各叶前下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区,界限明显。
从“猪肉样变”到“胰变”或“虾肉样变”(初期可见病变红灰色,切面细蜜似猪肉状,俗称肺的肉变,后期呈淡紫色、深红色、灰黄色,坚韧性增加,俗称“胰变”)。
继发感染后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肺和胸膜粘连。
(四)防治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一)综述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猪胸膜肺炎防线杆菌是黏膜的严格寄生菌,通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
本菌目前已经发现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血清7心腹。
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养猪业颇具危害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常见猪病图谱

临床症状
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5℃,不吃,有浆 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四肢 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 行,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病程l~5天。
3、关节炎型:由前两型转化而来。一肢或几肢 关节肿胀,疼痛,跛行,重者不能站立,精神 和食欲时好时坏,衰弱死亡或逐渐恢复,病程 2~3周。
94
临床症状 1、种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不同程 度地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 (40度以上),可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弱仔,预产 期后延。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有的乳头变红,有 的皮肤发绀,耳朵发蓝。 2、新生仔猪。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生后因母猪无乳
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片,腥臭。
3、粪便初期呈灰白色,后呈黄绿色,末期粘稠。病 猪严重脱水、萎顿、消瘦、被毛粗乱。日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4、耐过仔猪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僵猪。青年猪几乎 全部发病,水样腹泻,个别猪呕吐、厌食。哺乳母 猪腹泻,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死亡。
5、妊娠母猪偶尔可见流产。 6、老疫区病情轻缓。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防治方法
1、实践中选用普杀平,强化抗菌剂,帝诺, 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 天以上;
2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 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 发热、接触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