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滕王阁序教案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最新7篇)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3、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

.。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解题1、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已宿构矣。

《滕王阁序》教案(15篇)

《滕王阁序》教案(15篇)

《滕王阁序》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序》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 背诵精彩语段【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

(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

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A 襟三江而带五湖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D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E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F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

《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

《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滕王阁序》教案篇1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学习重点:1、不同形式对偶句的朗读,特别是句读的切分。

2、认真朗读,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难点:弄清典故,把握文意。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解法教具学具:Ic课件讲课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文,通读课下注释并思考下列问题。

1、叙事是哪一段?概括大意。

2、写景是哪几段?概括大意。

3、抒情是哪几段?抒发了什么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二、学习新课。

1、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

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名作,名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开阔,甚相慰勉。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唐高宗在位期间,为王勃之才一叹二叹,乃至于三叹,在初唐时即被传为佳话。

王勃十四岁不到就去应幽素举。

应试之日,到禁卫禁场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的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孩童。

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乳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颇有几分不快。

王勃非常聪明,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领教。

”这几句话听者颇觉顺耳。

主考官这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滕王阁序》教案 4篇

《滕王阁序》教案 4篇

《滕王阁序》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要求学生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2、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意义和用法,体悟辞采典雅华美的特点并能熟读成诵当为重点,同时理解把握作者失意而不失志的复杂的思想情感、典故的作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调动认知、情趣导入在江南,有中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说说下面三首诗描写的分别是哪座名楼?出示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一睹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的风采二、指导诵读,初步感受朗读是学习感悟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语感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教师提示:1、疑难字音2、节奏划分示例: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如,豫章/古郡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阎公/之雅望三、自主探究,积累理解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研读探讨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教师边巡视边解答疑难字句1、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动用法,使……放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流星一样飞驰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飞起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容词作名词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使动用法,使……委屈、使……逃匿2、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3、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故、尽、即、胜、数、幸、且、矣等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一段:写地理风貌,引宴会人物第二、三段:摹万千气象,状周围景观第四、五段:绘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第六、七段:述身世际遇,叹盛宴难再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课后让学生翻译全文并写在作业本上教学说明:一、《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语言华丽典雅,辞采华美,句式整齐而不失灵活,对仗典故的运用显得简练而又含蓄内容上,作者借登高览胜之会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伤失意,同时含蓄表达了渴望进仕济世,积极有所为的抱负情怀学习此文,当引导学生领会把握二、学习过程当以整体——部分——整体为宜,本教学设计在整体诵读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积累文言字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而后归纳总结写作特色三、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本文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诵读,培养语感,整体认知;同时,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掌握文言字句、文言现象从而感知文章思想内容四、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叙事、写景、抒情,尤其是用典的学习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复杂情怀五、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习得的能力得到迁延与提升《滕王阁序》教案12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滕王阁序》教案 4篇

《滕王阁序》教案 4篇

《滕王阁序》教案4【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色彩:清、紫、翠、丹……空间分布:上下、远近2、重点品读: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3、知人论世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

《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滕王阁序》教案【精彩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序》教案篇一1、熟悉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色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学习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1、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

2、实词和虚词的学习。

1、事、景、情交融的写法。

2、课文背诵。

2课时一、导语设计: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积淀着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到处都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名楼不少,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些明楼因其精美的建筑和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著名。

二、文体常识:1、“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赠序,即临别赠言。

2.“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语句方面以骈偶和“四六”句为主;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以用典和藻饰为主。

三、作者: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招为王府侍读,后因一篇《檄英王鸡》触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又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因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第一教时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写的一篇传世奇文,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以《离骚、左传、滕王阁序》为三绝。

在现代教育中,把《滕王阁序》纳入高中生的必修课程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以《滕王阁序》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为参考,设计一份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王勃与《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创作情况与文学价值;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3.掌握《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与意境感受4.独立阅读解析《滕王阁序》与撰写文章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了解王勃与《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创作情况与文学价值;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3. 掌握《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与意境感受。

教学难点1. 掌握《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与意境感受;2. 独立阅读解析《滕王阁序》与撰写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与预习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王勃和《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的篇目和习题。

Step2. 教学重点1:文本解读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滕王阁序》,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如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于文本问题的看法。

Step3. 教学重点2:思想内涵1. 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和意境感受,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定能力。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Step4. 教学难点:阅读分析与写作实践1. 教师布置学生独立阅读《滕王阁序》,并让学生逐一解答文本分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名词作动词,遥望
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自我悲伤之情。
王勃为什么“生悲”?
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王勃凭着横溢的才华,怀着“兼济天下” 的远大抱负,走上了坎坷而险恶的仕途。恃才 傲物的他,与官场很难融合,仿佛宦海泛梗、 风中转蓬。他先是因为《檄英王鸡》的游戏文 章而触怒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接着又因擅 杀官奴而被判死刑。虽遇大赦保住了性命,但 他的父亲却因此而被贬到偏远的交趾(今越南) 做地方官,自己也远离都城,不再被任用。

分析第二段 交代时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描绘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赴阁途中:俨骖鲱于上路------得天人之旧馆 楼阁四周山水:层峦耸翠------即冈峦之体势 登阁远眺所见:披绣闼--------声断衡阳之浦
秋日风光 人文景观 山水形胜建 筑宏伟 人烟阜盛
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城市的繁华、舟楫 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词语解释】 江:指赣江。 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物:四季的景物。 帝子:指滕王。 【诗文解释】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 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 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 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历史变迁: 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地理之雄: 星分翼轸------控蛮荆而引瓯越 雄州雾列 台隍枕夷夏之交 人物之盛: 物华天宝------徐孺下陈蕃之榻 俊彩星驰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宾主盛宴: 都督阎公之雅望------躬逢胜饯
分析第一段 作者在写参加宴会的人物时,使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 语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 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 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思考: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理与人物, 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陈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 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 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
王勃(649—675)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
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 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 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 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 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 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 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因此受 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 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 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 己能够大展鸿图。 王勃与同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 骆”,亦称“初唐四杰”。因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 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惨”。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 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 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最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 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 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 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 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 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 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 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 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 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在座之人,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 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 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 疾书,将诗写了出来:
•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 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诗酒弦歌之中,忽发深沉的感伤,表现出对人 生短暂和功业未就的伤感以及自己在命运面前的无
能为力。
•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 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襟”和“带” 为意动用法, 意为“以……为衣 襟”“以……为束带”
由古及今,道出历史久远; 由天而地,道出地域广阔; 由江及土,道出地控荆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雾: 名状,像雾一样。 星: 名状,像星一样。
“下”为使动
王 勃
滕 王 阁 序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欣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现在你能找出表现王勃失意的句子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路、孤独失意的心 情。
♠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的伤感和见 机知 命的消极心理。 ♦叹息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 所谓 “圣君”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情绪。
•登高望远,人们都不免感叹人生短暂、 人之渺小。在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 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人生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 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 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层次分明,远近变化之美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 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鼎:名词作状语。 骇:使……吃惊。
山川之美,尺幅千里。 人烟之盛,富庶祥和。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远 近 变 化 之 美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二部分(2): 三秋时节, 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段

朱华:原指荷花,这里指邺下的文采
被动句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 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 照临川之笔。
写欢饮娱乐场景: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人才之多。 引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含蓄凝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 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 天人之旧馆。
名作动,意为“呈 现出紫婴
点明时令;写景;到滕王阁的经过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诵读提示
四字句的停顿一般只有一种模式:二 二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1)孟学士/之词宗 (5)抚/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2)临/帝子之长洲
本文是骈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
(3)钟鸣/鼎食/之家 (4)气凌/彭泽之樽
上、下: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 穷:形容词作 动词,穷尽
写出了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雄伟气势。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 体势。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 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 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这种写法,是《滕 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 立体化的审美观。
销:通“消 ” 区:天空 被动句
写出了自然景物生活之乐和候鸟之歌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 描述你想象的图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水而上。 色。
彩霞孤鹜红白相映,色彩明丽热烈;辽天阔水相 接,秋水碧而连天,上下浑然一色;一幅色彩明丽而 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上 晚霞原本是无生命的自然景物,将它与有生命的 飞鸟并绘,好一幅鲜活有趣的画面。再衬以水天相接 下 的阔大背景,给人旷达而深远之感。 浑 句式上也很有特点,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一 句中又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落霞” 成 对“孤鹜”,“秋水”对“长天”。此句为千古绝唱。 之 远近高低,上下浑成。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州城形胜,宾主才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