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课件 (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 课件 (共32张PPT)

庄 子
前369
前286
作者简介
庄子一生穷愁潦倒,他不是没有机会做官、过荣华富 贵的生活,而是不愿做官。庄子才能闻名遐迩,楚王 听说后,就派了两名使臣带着重金去聘请他当宰相, 却被庄子以“宁愿在污浊的泥水之中游戏自乐,也不 愿为当权者所束缚”为理由拒绝了。庄子厌恶虚伪的 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庄子 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嫉俗,蔑视名利、痛 恨权贵的心志。
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 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 千里,变成鸟后,鸟的北部不知有几 千里,表现大鹏硕大无比的形象。
内容探究
大鹏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代表“启明之方”。是大鹏心目中的理想境 地,表达大鹏追求光明的理想。
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鲲 大鱼的名字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天池 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 记载
文意疏通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

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不敬佩
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 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 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

第21课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42张PPT)

第21课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42张PPT)

倒装句,状语后置,应为“以 六月息者去”。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并简单概括
层意。
大鹏的外形
三层
大鹏的活动
大鹏飞上高空之后眼中的景象
2.庄子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硕大无比
水击三千里
力大无穷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志存高远
课堂检测
1.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悬挂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迁移

(3)水击三千里
击: 拍打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盘旋飞翔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离开

(6)亦若是则已矣
是: 这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译文: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 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 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 天一样罢了。
北冥有鱼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1课《 庄子》二则
新课导入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无敌寂寞的人太多了,但庄 子不同,他把自己装进了自然,融进了天地。他想要 的是无边无际的自由,但人总处在某种枷锁中,庄子 就曾被一只蝴蝶困住,某一天,睡梦中的庄子醒了, 这次,他没有梦到蝴蝶,他想到了一直鸟。这个故事 选自《庄子》中的一篇文章---《逍遥游》片段。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一步步
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 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深 奥的逻辑问题,二人语言幽默,令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品读赏析
1、文章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来写鲲、鹏? 表现出鲲、鹏怎样的形象?
比喻、夸张 鲲鹏形象:硕大无比,磅礴壮观,志 存高远。
品读赏析
2.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从中能获得怎样的 ?
此句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 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丰富的想象,奇 特的夸张, “击”“抟”等字又生动传神,让 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品读课文
辩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正方:庄子 论点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第 一
子非我,
回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第 请循其本。
二 回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我,我知之濠上也。
反方: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
品读课文
以子辩题之: 矛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悠闲自得 这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怎么
怎么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然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本来
完全,完备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 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 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 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

21《庄子》二则优秀课件ppt课件

21《庄子》二则优秀课件ppt课件
20
2、鲲鹏的形象如何?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恢弘。
运用想象“化而为鸟,写出鲲鹏”变化之神奇莫测。 在想象中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 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 之大。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团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写出鲲鹏 力大无穷和飞腾 时气势之壮观、恢宏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代大鹏
这样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7
翻译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 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 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 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 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 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 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 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 也不过就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
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
因。
12
字词积累
kūn

háo
濠梁
tuán

tiáo
鲦鱼
13
文意疏通
大鱼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 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 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35张PPT)
10
1.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 通 溟 , 意思 海

(2)其正色邪
邪 通 耶 , 意思 语气词,呢,吗

11
2.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奋发
,今义: 生气,发怒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动
,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
(3)天池也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 高山湖泊名 (4)野马也
35
古义: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今义: 野生的马
12
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初步疏 通文意
13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翻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知识点: 通假字:“冥”同“溟”,海。 “北冥”,庄子想象中的北方的大海,传
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应该在北方 的不毛之地。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 鲲:大鱼之名。
20
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
翻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它的尽 头呢?
知识点:
之:用来补充音节,无实意。
正色:真正的颜色
其:表示选择
21
1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翻译: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
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知识点: 其:代词,大鹏。 是:这样 已矣:罢了
北冥有鱼
《庄子》
1
课文学习重点
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 的方法。
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 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 言句式。
2
庄 子 画 像
3
了解作者
庄子(约前369一前280),名周,战 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约 与孟子同时或稍晚,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 响的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 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 重要地位。《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 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7张PPT)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到。)
(介词,在。)
一词多义

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文言句式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比较阅读Βιβλιοθήκ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游于濠梁之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0张PPT)

当堂检测
3.对文中庄子、惠子的认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 讨。 B.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 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C.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辩论中让庄子无言以对。 D.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 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 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 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鹏鸟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文章层次与内容,分析“鹏”的形象 3.探究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技巧,理解文章深层内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下列子中标蓝“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自主学习
北冥有鱼
大鱼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海。冥同“溟”,海 用力鼓动翅膀
海水运动 迁徙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天然形成的水池
悬挂在天空的云。垂,悬挂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里有一种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 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 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 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31张PPT)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31张PPT)
来?形象如何?能力如何?
再读课文 思考探究
来历:由鲲变化而来 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能力:水击三千里 扶摇直上九万里
朗读课文 思考探究
2 总结概括大鹏的形象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3 鲲鹏是否确有其物呢?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写作
的什么特点呢?
熟读精思 感悟哲理
北 冥 第有 鱼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庄子》,解决生字词,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 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介绍鲲鹏形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冥: 同“溟”,海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鲲: 大鱼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

仰视鲲鹏飞南冥
引用:表明这种情形真实可信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 道家经典之一,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 内篇、外篇、杂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 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 文。《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 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 生气,发怒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动
,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 。
(3)天池也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 高山湖泊名 。
(4)野马也
古义: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今义:
野生的马

5. 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气息

10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 的活动都“有所待”(待,依靠),都是没有绝 对自由。
11
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 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呢?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物都 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3.“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
的形象,和鹏相比,以大小对立阐述万物皆有所倚的道理(世 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13
4.“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类比----人们仰视天空(都不能看到 “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 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展示九万里高空雄奇 的画卷,又联系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
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5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
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
大鱼
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 通 溟 , 意思 海

(2)其正色邪 邪 通耶 ,
意思
语气词,呢,吗

3.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方位名词,在文中意思为 向上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奇怪
,在文中意思为 怪异的事物 。
9
4.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奋发
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
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
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
哲学”。本文选自《逍遥游》,是《庄子》
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
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
莫万
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其特点:
能方其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意境开阔, 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文笔汪洋 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逍遥游》主
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
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
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
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
因。
4
朗读课文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 者,志
盘旋飞翔。
翼拍打水面。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气息,此处指风
旋风往Βιβλιοθήκη 飞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空中游尘。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以无气所息相至互极吹邪而飘?得其。视深下蓝也色,。 亦用 择若在,是选是择…则疑…已问,句还矣中是表…。示…选
先,文 也晚汪 。周洋
诸辟
要观点: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势地位
子阖
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活动臻至 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之,
鲁作仪
迅,态
3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
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
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
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
尽头 它(指大鹏)向下俯视。
罢了
通“耶
7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6)亦若是则已矣
垂: 悬挂

徙: 迁移

击: 拍打

抟: 环绕而上

去: 离开

已: 停止 罢了 。
8
5.“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 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
传说中的大鸟。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 动翅膀。
悬挂。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迁徙。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指海啸。形容海 动风起之时。
天然形成的池子。
6
记载
怪异的事情。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
美。在想象中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
“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 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 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给人以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
境,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12
文本探究:
1.“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 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21、《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1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积累文言知识。(重点) 2.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两 则寓言所阐述的道理。(重点)
3.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及他对 高官厚禄的态度。(难点)
2
庄子,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
人”,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