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庄子与惠子①游于濠梁②之上文|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③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④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⑤。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②[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③[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⑤[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循,追溯。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

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件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 明确: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 明确: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 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熟读课文,品读细节
1.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 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试作分析。 明确: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 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缺乏美学意义上 的欣赏与关照。 庄子智辩,重美学上的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 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那么庄子则具 有艺术家的风貌。
课后习题
2. 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参考答案】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 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巩固训练
1.下列句中加粗字词注音或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B.怒(愤怒、生气)而飞 C.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休息)者也。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 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湛蓝。 真正的颜色。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同“耶”,
疑问语气词。
若是则已矣。
尽头 代大鹏
这样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 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 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精读课文
分析概括:大鹏的形象特点。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怒而飞( 古今义义::振愤奋怒,。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代词,它)
其正色邪? (连词,表选择)
走进庄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 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 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 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
精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巧妙的论辩 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话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 庄子观点:我知鱼之乐 • 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 论据二: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快乐, 如果非要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21 《庄子》二则

新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21 《庄子》二则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
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
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和联想。
合作探究
第21课 《庄子》二则
学完这篇文章,你从鲲鹏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
感悟一:庄子塑造的鲲鹏之变的奇特形象是对人们习惯 思维和想象的超越和拓展。想象对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着重 要的意义,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实践,都离不 开想象。
感悟二: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 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 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 遵守法纪、懂得自律,才会获得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知识备查
第21课 《庄子》二则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 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庄子所处的
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
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
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的人数大量增
第21课 《庄子》二则
古今异义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怒而飞 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第21课 《庄子》二则
整体感知
第21课 《庄子》二则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二则》课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一、课文简介本课文分为两则,《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和《人间何庄》,分别通过寓言故事揭示了庄子对人生境界和自由自在生活的思考。

二、课文分析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该则故事以庄子的徒弟庖丁为主要人物。

庖丁是一个技艺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夫和弟子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的刀法巧妙而灵活,不论对待任何动物的屠宰都非常得心应手。

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故事的寓意在于,角度和眼光是相对的,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评判。

庖丁对待动物的看法与一般人大相径庭,他不会因为动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而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来对待,这体现了庄子崇尚平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

2.《人间何庄》第1页/共4页该则故事以庄子为主要人物,他告诉对他崇拜的学生杨子自己的境界。

庄子说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不再认得自己是庄子。

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依旧是庄子,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故事通过庄子的梦境揭示了他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是个幻化的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境界。

三、词语解析1.尨林:古书中称达官贵人养育猛兽的地方。

这里是指达官贵人和普通庶民共同居住的地方,寓意是庄子希望王侯贵族能够与百姓平等相处,庄子思想的一种体现。

2.庖人:古代称厨师。

3.杞梓:指远古时一个不知名的国家。

四、人物解读1.庖丁:庄子的徒弟,是古代一个以刀技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宰动物的态度是平等而自然的。

2.杨子:庄子的学生,对庄子十分崇拜。

五、课文理解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这个寓言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备课件)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备课件)

《北冥有鱼》一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 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 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鲲变为鹏

冥 有
鹏徙南海

拟想鹏俯瞰大地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鲲变为鹏

冥 有
鹏徙南海

拟想鹏俯瞰大地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庄子与惠子 游于
濠梁之上
湛蓝。 真正的颜色。
尽头。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同“耶”,疑问语气词。 这样。
也,亦若是则已矣。
代大鹏。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 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 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北冥有鱼 同“溟”,海。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山野中的雾气,
旋风。
者也。”奔腾野如马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一 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 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 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 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 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 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 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大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 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 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 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 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 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 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

1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 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 是有所凭借的。 (万物皆有所待)
14、从鲲鹏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①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 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 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逍遥游》是《庄子》作为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 “逍遥游”以其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见长,寓说 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 时,“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阐 述了逍遥无待的思想。文本一以贯之地倡导摆脱依附, 追求精神世界的极致自由。
庄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 大战争时期。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 演愈烈,残酷至极。庄子对当时社会现状深感不满, 常以犀利的批评抒发愤懑。然而,“王公大人不能器 之”的处境让他抱负难展,故而只能寄情于幻想的世 界,在自由无拘的境界中寻求解脱。
5.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意在说明什么?
大鹏在巍峨高空俯瞰地面,宛如地面 之人仰望天空,只见苍茫一片,辨不 清何为本色。作者如此描绘意在强调 大鹏飞翔的高度非凡,同时暗示人的 视野有限,大鹏的视力亦有局限。
主旨归纳
“逍遥游”寓意着脱俗独立、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 在无碍。文中,庄子通过大鹏扶摇直上、云雾尘埃随风飘浮 的景象,阐明万物皆有依托,而人的精神应不受任何束缚, 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至高追求。
②任何事物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我敬佩鲲鹏善于借助 “六月息”扶摇直上的智慧。时代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 很多的机遇,我们也要好好凭借我们的“长风”而志存 高远,自强不息。
课文主旨
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 凭借六月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 图景表达了万物活动都离不开外部条件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 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 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 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 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 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 的绝对自由。
朗读课文
北冥 míng 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xǐ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 xié 者, 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yé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 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从哪些方面何 种手法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 体大、 背大、 翼大、 活动范围大 四个方面 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 夸张 的手法描述鲲鹏。
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庖丁解牛 朝生暮死 栩栩如生 游刃有余 支离破碎 屠龙之技 昭然若揭 失之交臂 ……
大而無当 椿萱並茂 目无全牛 得心应手 真知灼见 强聒不舍 似是而非 捉襟见肘
①这个问答说明人们不确定所看到的天空 的颜色是不是其真正的颜色。大鹏和人们 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空的本色,它的认识 也是有局限的。 ②意在说明人和大鹏的视力都是有限的。
7.“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 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 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
这只鸟,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 方的大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池。
记载 怪异的事情。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往上飞
空中游尘。
用在选择疑问句中表示选 择,是……,还是……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气息,此处指风 旋风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庄子》一书,通行本有内篇七章: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 《应帝王》。这七篇,思想深透,风 格飘逸,而且十分连贯。 外篇共十五篇文章,大部分非庄子 手笔。《天地》 《秋水》《达生》 《山木》《田子方》《知北游》这六 篇很可能是庄子自著,或是他的弟子 整理老师著作编成的文章。 杂篇共十一篇文章,除《让王》《盗跖》《说剑》 《渔父》四篇外,都是非常漂亮的文章,非庄子手笔。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 大鱼名 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
传说中的大鸟。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 悬挂在天空的云。 动翅膀。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迁徙。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 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 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 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原文对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原文对译: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了;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肯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 知道鱼快乐’之类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 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啊。”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正色耶? 连词,表示选择
代词,代鲲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奋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义: 生气,发怒 。
海动
,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
(3)天池也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 高山湖泊名
(4)野马也
古义: 山野中的雾气 ,奔 今义:
腾如野马
野生的马

朗读时要注意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 和表达效果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
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
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文章的美点
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 一力辩,一巧辩; • 一求真,一尚美; • 一拘泥,一超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现实意义: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 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 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 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 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 的空间和生活。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 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 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 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 向前发展。 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 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 名字就叫做鹏。 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 而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 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 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心思想: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 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 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 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 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 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 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 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垂:
击: 去:
悬挂

。 。 。 。
徙: 迁移拍打抟: 旋飞翔离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通 溟 , 意思 海 通 耶 , 意思
语气词,呢,吗
(2)其正色邪

一词多义 其
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 主义风格。
知识扩展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 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 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 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5.“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 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 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 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 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 正的逍遥。
6、“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
表达了什么意思?
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色呢,还 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 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
文章末尾的问答意蕴深远,谈谈你的 理解。
21、《庄子》两则
北冥有鱼
走近作者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 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 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 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 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 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 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深蓝色。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