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的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反映水泥浆在凝结硬化后的体积膨胀是否均匀的情况,是评判水泥品质的指标之一,也是保证水泥制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无论何时实施的国家标准都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判为废品。
因此,检验机构对于水泥安定性的检测决不能掉以轻心。
通过分析GB/T1346-2001中标准法和代用法检测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所要采取的措施,说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严格按标准操作,否则都会引起结果误判。
1安定性的检测方法1.1标准法将标准稠度净浆装满2只雷氏夹,分别用75~80g配重玻璃压上,放入湿气养护箱养护(24±2)h后,沸煮 3.5h,测定两试件煮后增加值的平均值≤5.0mm,且两个差值不得超过4.0mm,即可判定合格。
1.2代用法将标准稠度净浆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的球缺形状的试饼2块,在湿气养护箱养护(24±2)h后进行沸煮,沸煮方法同标准法;用目测或用钢直尺检查没有弯曲则判定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2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2.1为何要配重玻璃,我们分析,体积膨胀是多方向的,这里以雷氏夹平放为例(即试针水平于大地)分为纵向和横向,标准测定的膨胀值只是横向的,而纵向的膨胀则以相同配重的玻璃压住;让雷氏夹内水泥尽量横向膨胀。
这就要求操作者尽量选择质量接近的2块(最好不超过1.5g)作为对一个样品的检测。
若检测量大(每日超过20个样品),配重玻璃的配对工作须每月检查1次,以防在试验中玻璃有所磨损,造成两试件的差值过大。
净浆应尽量充满雷氏夹;减少空洞,否则同样会使两试件差值过大。
2.2作为对一个样品检测所选的2个雷氏夹弹性值应比较接近(弹性增加值最好不超过2mm),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弹性值相差太大造成两试件煮后的增加值差距超过4.0mm的情况出现。
当然,雷氏夹其余尺寸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雷氏夹的弹性检查和配对工作也应每月1次,如果安定性不合格出现多次,就要相应增加检查次数。
水泥安定性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A b s t r a c t: Ce me n t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b u i l d i n g ma t e r i a l s , c e me n t p e r f o r ma n c e d e t e c t i o n i s t h e p r e mi s e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t h e s o u n d n e s s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i n d i c a t o r o f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c e m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 ,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o f a c c u r a t e r e i l a b l e
中图分类号 :V4 4 8 . 1 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 号 :1 0 0 3 8 9 6 5 ( 2 ( J 1 6 ) ( J 5 一【 】 【 J 1 9 一 O 2
1 水 泥安定性 的含义
水泥 安定性 ,是指水泥在逐渐硬化 由于体 积膨胀不均
匀 而 导 致 结 构 变 形 后 的稳 定 程 度 ,是 衡 量 水 泥质 量 重 要 指
试饼 是否完好。试饼所 处于 的养 护环境 必须将其温度控 制
浅谈水泥安定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

5m D m时且 两4  ̄值不得超过 4 m "- - _ 即可判定合 0
格。
d 养护最好使用恒温的养护箱, 可排除因养护
, q j r 姒 州 禾 { 耐 U;
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处理 : 式夹的选用。 要求作为—个样品自检澳时, g 6 两个雷氏央的弹I 生值应比较接近, 这样就可避免因 弹性值相差太大造成两试 件的煮后增加值超过 4nn D u 的情况出现。雷氏夹的弹 险查和配对工作 最好每月一次 , 如果出现多次安定性不合格 , 则增 加检查次数。 h 配重玻璃的选用。 体积膨胀是多方向的, 将雷 氏夹平放( 试针水平于地面)分为纵向和横向, , 标准 测定的膨胀值只是横向的, 向的膨胀则以相同 而纵 的配 重玻 璃 (5 一 5 ) 7 g 8 g压住 , 雷 氏夹 内水 泥尽 量 让 磺向膨胀 。雷氏法要 求操作 者选择 质量接近 的两块
F = q ,2… … q) )Q( l , q
A1 5, =1 A3 O, = A5 2 =1 A: 5, = 5, = 0, A ̄ 0, = A9 O, 0 =1 As 5, = A1 =5 5,
( 上接 1 3页) 3
量备 件长 时间放 在库房里 , 响 ; 04 c≤06 表 示 有 影 响 , “ 当 的 ” ,< f ., 属 适 影 响; o6 f ., .<c ≤O8 表示 有较 大影响 , “ 属 高的 ”
一
25 一 9
O2 2+ . — . 3 .3 0 8 0 2 2×0 8 0 8 6 .= .4
我 们设定各 地事件 发生 的概率 为 02 则 .,
e 1 (- .) 1 O2 . = .3 。 , 一 1 02 X(一 .X02)O2 2 -
浅析影响水泥安定性判定的检测因素及控制措施

浅析影响水泥安定性判定的检测因素及控制措施安定性作为水泥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其判定的准确性对工程质量影响重大,所以作為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就必须在检测工作中做到科学、准确。
笔者根据在质量检测工作中的经验,通过对水泥安定性检测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影响水泥安定性判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标签:安定性检测控制措施0 引言水泥体积安定性是评定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水泥制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安定性检测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其对安定性判定的影响,并根据分析与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化学成分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化学成分,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的CaO、游离的MgO或掺入的石膏过多造成的。
石膏中含有的SO3对水泥的安定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熟料中所含的游离的CaO、游离的MgO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已硬化后才进行熟化,体积发生膨胀,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造成水泥石开裂,游离的CaO在沸煮下能迅速熟化,游离的MgO需在压蒸下才能加速熟化,而石膏对体积安定性的影响则需在长期的常温水中才能发现。
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
2 影响水泥安定性判定的检测因素引起安定性不良的化学成分有游离的CaO、游离的MgO或SO3的含量三个因素,但游离的MgO或SO3的含量的影响均不便于快速检验,因此我们只对引起安定性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过量的游离的CaO进行检测。
水泥安定性检测的方法,我们采用雷氏法。
雷氏法是指把标准稠度净浆装满两只雷氏夹,养护24h 后煮沸,煮后冷却至室温,测量指针尖端距离,当两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平均值大于5.0mm,且差值不超过4.0mm时,则判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影响水泥安定性判定的检测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的净浆稠度、搅拌方式、试件的养护方式、雷氏夹的准确度、存放的时间等等。
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检测经验一一加以分析。
2.1 净浆稠度对安定性的影响笔者经过试验,发现同一品牌的水泥,当制得的净浆稠度大于标准稠度时,安定性合格的水泥可能变为不合格,而净浆稠度小于标准稠度时,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可能变为合格如下表所示。
探讨水泥安定性的检测

探讨水泥安定性的检测摘要:水泥安定性的检测是水泥物理特性的基本指标试验,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探讨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危害、检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水泥;安定性;检测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041-02水泥安定性是指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是评定水泥品质的指标之一,也是保证水泥制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现行的国家标准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判为不合格品,可见它是水泥检测项目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作为检测机构对水泥安定性的评判决不能掉以轻心。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的危害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使水泥硬化体开裂,强度降低,甚至引起结构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质量危害,甚至是质量事故,危害极大。
事故发生的部位和损坏的程度如下:1.1砌体工程破坏较轻时,砂浆达不到设计强度,严重时砂浆几乎没有强度。
随着砂浆中水分的析出干燥,砂灰变酥,用手指即可轻易扒下,墙体粘结强度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出现崩裂和损坏。
1.2混凝土工程用于混凝土工程的板、梁、柱及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材料,浇筑后凝结缓慢、无强度,随后便在构件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纹。
尤其是位于承重部位的阳台、梁、挑檐板、挑梁、雨篷等,拆除模板的同时就可能发生断裂或损坏。
1.3装饰工程使用在内外墙裙、踢脚线、抹灰层及楼地面工程的混凝土砂浆,轻者装饰层无强度、起皮、开裂、掉砂、起泡等,重者抹灰层出现大面积脱落、掉皮,或因经不起风雪雨水的冲刷而在短期内毁坏。
2水泥安定性的检测方法进行水泥安定性的检测其目的是通过测定沸煮后标准稠度水泥净浆试样的体积和外形变化的均匀性,评定体积安定性是否合格,以决定水泥是否可以使用。
水泥体积安定性测定方法有标准法(雷氏法)和代用法(试饼法),出现争议时,一般以标准法(雷氏法)为准。
标准法(雷氏法)是通过测定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来评定水泥浆硬化后体积变化是否均匀;代用法(试饼法)是观测标准稠度水泥净浆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程度来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水泥安定性

水泥的安定性即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如果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为体积安定性不良,安定性不良会使水泥制品或混凝土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物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1.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
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硬化后才进行熟化,这是一个体积膨胀的化学反应,会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使水泥石开裂。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它还会继续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体积约增大1.5倍,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
2.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安定性经沸煮法检验(CaO)必须合格;水泥中氧化镁(MgO)含量不得超过5.0%,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水泥中三氧化硫(SO3)的含量不得超过3.5%。
3.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不能用于工程中。
检测方法有试饼法和雷氏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用试饼法进行检验时,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取出约150g,放在涂油的玻璃板上,使其摊开,成饼状,要求试饼制作必须规范,直径过大、过小,边缘钝厚都会影响试验结果。
一般试饼,直径以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为规范试饼。
煮后安定性试饼用直尺检查不弯曲,用肉眼观察无裂纹的前提下,仅有少量脱皮现象,应判为安定性合格。
试饼煮沸前,应检查并记录有无裂缝或弯曲现象。
要检查试饼养护温度时间与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3℃,湿度大于90%、养护时间为24±2h)。
如养护温度太高(大于25℃)或湿度不够,可能在沸煮前就使试饼发生收缩裂纹,特别是在水泥比表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收缩裂纹(收缩裂纹往往发生在与玻璃接触的试饼底部中间),这时不能认为试样不安定;如养护温度过低(小于15℃),沸煮后可能产生脱皮现象。
水泥安定性试验心得体会

水泥安定性试验心得体会水泥安定性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工程试验方法,用于评价水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我参与的水泥安定性试验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水泥安定性试验要求严谨。
试验过程中,需要精确称量试验样品,控制试验条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试验中每一步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试验中,我学会了细心和耐心,时刻注意每一步操作的细节,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其次,水泥安定性试验需要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
试验过程中,温度、湿度、浸泡时间等试验条件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试验前仔细调整试验条件,并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这些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试验样品的浸泡时间对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在调整试验条件时我会优先考虑浸泡时间的合理控制。
再次,水泥安定性试验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水泥的性质会因批次、厂家等因素而有所差异,所以为了更好地评价水泥的安定性,需要进行多次重复试验。
在试验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重复试验的次数,并通过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方法来评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水泥安定性试验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
试验结束后,我会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得出试验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得出结论。
在分析试验结果时,我会考虑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强度、稳定性等,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的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水泥安定性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试验方法,通过参与实际试验我对试验的要求、操作技巧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泥安定性试验的实施需要注重细节,准确控制试验条件,并进行多次重复试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试验,可以更好地评价水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浅谈水泥检验中安定性的时效问题.

浅谈水泥检验中安定性的时效问题摘要:本文简述了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在检测中遇到的安定性的时效问题及成因。
关键词:水泥安定性游离氧化钙时效性在水泥的各项指标中,安定性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个指标。
水泥安定性指的是水泥在凝结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指的是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
在国家标准中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水泥中的不安定因素(f-CaO和f-MgO等)的水化反应是发生在水泥的凝结硬化以后,且水化时伴随着体积的成倍膨胀,在已经硬化的水泥石的内部产生内应力,致使混凝土构件的强度降低,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不能用于工程上的。
在土建过程中,使用了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在现在的建筑市场中,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仍然存在,故对于质检部门来说,准确的检测和判定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在水泥检验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批次的水泥在第一次送检时安定性不合格,但是在过几天的第二次送检中却是合格的。
这种水泥的安定性随时间二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称为安定性的时效性。
也正是时效性的存在,使得在安定性的判定上往往会有争议。
1、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引起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f-CaO和f-MgO以及SO3,但是由于f-MgO需要在蒸压条件下才能加速水化反应,而SO3则需要长期在常温水中才会与(3CaO·Al2O3·6H2O)发生反应,所以这二者都不便于快速检验,故在水泥的国家标准中对水泥中f-MgO以及SO3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我们通常在工程质检中出现安定性不合格主要是由于f-CaO过多引起的。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烧结的最高温度应该达到1450℃。
温度从1300℃升高到1450℃再回到1300℃的这个阶段是水泥熟料的生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铝酸三钙(3CaO·Al2O3)铁铝酸四钙(4CaO·Al2O3 Fe2O3)烧至熔融状态,出现液相,把CaO和部分的硅酸二钙溶于其中,反应生成硅酸三钙(3CaO·Si O2),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温度才能使生成硅酸三钙的反应较为完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泥的安定性
【摘要】本文简述了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在检测中遇到的安定性的时效问题及成因。
【关键词】安定性;时效;体积膨胀
0.概述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表示水泥浆体硬化后是否发生不均匀体积变化的指标。
是评判水泥的品质指标之一,也是保证水泥制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水泥的各项指标中,安定性可以说是一个主要的技术指标。
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如果产生不均匀变形或在水泥硬化后变形太大,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膨胀、严重时造成开裂,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当不均匀体积变化形成的应力超出水泥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将会给整个结构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引起结构的破坏。
在国家标准中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水泥中的不安定因素f-CaO、f-MgO都是过烧的,熟化很慢,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产生固相体积膨胀,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禁止在工程上使用的,所以安定性的合格与否是至关重要的。
1.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引起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f-CaO和f-MgO以及SO3,当水泥原料比例不当或煅烧工艺不正常时,会产生较多的处于游离状态的CaO和MgO,它们和熟料一起,同样经历了1450℃的高温煅烧,属严重过火的CaO和MgO,水化反应速度极慢,在水泥凝结硬化很长时间才进行水化,生成Ca(OH)2和Mg(OH)2在已经硬化的水泥石中膨胀。
但是由于f-MgO 需要在蒸压条件下才能加速水化反应,而SO3则需要长期在常温水中才会与(3CaO·Al2O3·6H2O)发生反应,所以这二者都不便于快速检验,故在水泥的国家标准中对水泥中f-MgO以及SO3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我们通常在工程质检中出现安定性不合格主要是由于f-CaO过多引起的。
水泥的烧结温度不够而使水泥熟料反应不完全,导致大量的f-CaO的残留,这个是低温f-CaO,它结构比较疏松,水化的速度快,比较容易发现,在施工中表现为混凝土不凝结、不硬化,早期没有强度等。
由于配料不当,原料中CaO 成分过多,导致在烧结阶段反应完全后仍然余下过多的CaO成分以游离的状态存在,我们称为高温f-CaO,它表面有玻璃釉状物质包裹,由于水化的速度缓慢,一般都在几个月以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开始水化,故施工中混凝土早期的强度一般都能达到标准值,不易发现,如果不做安定性试验,就很难发现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f-CaO慢慢开始水化,引起固相体积的膨胀,产生内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甚至引起混凝土构件的破坏。
2.时效性
水泥中低温f-CaO的结构比较疏松,在水泥存放的过程中能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消解,随着水泥存放时间的延长,水泥中f-CaO不断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水化,含量不断的减少,而高温f-CaO的密度大,结构比较致密,且表面包裹着玻璃釉状物质,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水化,所以时效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低温f-CaO引起的。
因此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安定性可能会合格,这个我们称为安定性的时效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安定性都会合格,当水泥中的f-CaO含量过多或者是由于f-MgO以及SO3引起
的安定性不合格则没有这种特性。
这就是说存放一段时间有可能解决由于低温f-CaO而造成的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并不意味着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只要存放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同时由于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f-CaO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水泥配料合理、煅烧时反应彻底的情况下,水泥熟料在粉磨前和成品水泥在出厂前一定要存放一段时间(安定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定性时效性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定性争议的产生。
在水泥的检测中,正确的认识水泥安定性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准确的检测和判定水泥的安定性。
由于水泥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是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建筑材料,而且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不做检验一般很难被发现。
有时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的进度,一边施工一边送检或者干脆不检,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一部分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用在了工程上,而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是废品,是严禁用于工程上的,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最好在安定性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使用以防给工程留下隐患!
3.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水泥检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3.1取样
在水泥进场后,首先应该取样送检。
每不同批次的水泥必须送有相应资质的试验部门进行检测,每检验批代表数量不得超过200T,散装水泥每检验批代表数量不得超过500T.取样要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或者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将每一编号所取的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的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封存样有买卖双方共同签封。
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40d,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保存为3个月。
3.2试验操作应准确
在试验过程中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当雷氏法和饼法的试验结果出现矛盾时,以雷氏法为准。
3.3当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
如果厂家对试验结果有异议,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施工单位、厂家和监理等各方的见证下重新取该批水泥送检。
水泥的安定性有可能会因为时效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定性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以预防为主,所以无论是水泥厂家还是施工单位,都要对水泥的安定性有足够的重视,水泥生产厂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施工单位一定要先检验再使用,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则难以弥补。
只有在相互配合的条件下才能杜绝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用到建筑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水泥基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普通混凝土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3]道路材料.
[4]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复习指南(二).公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