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 安定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准备好所需材料,称取450g水泥、量取225ml水、准备标准砂一袋(1350g一袋)试验前用湿抹布擦拭搅拌锅、搅拌叶片、下料漏;加水至搅拌锅中,接着加入水泥,将锅固定在仪器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砂子自动从下料漏斗中进入搅拌锅,机器自动调速至高速再搅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胶刀将搅拌叶片和搅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再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注意: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控制在正负1s以内;胶砂制备完成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直接将水泥装入试模中。

该环节分两次进行,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来回将料层振平,接着振实60次;装第二层胶砂时,用小播料器播平,振实60次,移走模套,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部一端,并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令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状态来回将试体表面抹平;6月3号10点10分放入水中养护;6月4日9点20分从水池中取出拆模,用粉笔在每个试块的左右两边都标上编号,于该日9点30分放入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体水平放在水中养护,刮平面朝上,试件间保持一定距离,试块的六个面都要与水接触,注意:养护期间试块之间的间隔或试块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于6月6日9点30分从养护箱中取出,进行抗折试验;抗折强度试验满龄期后取出3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擦去试体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黏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其侧面与圆柱接触;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是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抗折试验的加荷速度为(50±10)N/s。

水泥稠化实验报告

水泥稠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水泥的稠化性能,了解水泥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的凝结和硬化过程,从而评估水泥的适用性和工程性能。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2.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3. 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检验。

二、实验原理水泥稠化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通过将水泥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使其达到标准稠度,从而确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通过测定水泥浆体从开始搅拌到达到初凝和终凝状态所需的时间,来评估水泥的凝结性能。

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通过测定水泥浆体在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来评估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泥、水、量水器、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仪、雷氏夹膨胀仪、沸煮箱、湿气养护箱、天平等。

2. 实验仪器:符合JC/T729要求的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T/T727要求的维卡仪;雷氏夹;沸煮箱;湿气养护箱;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1)按照水泥与水的比例,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模中;(3)将试模置于维卡仪上,调整试杆高度,使试杆下端与试模底部相接触;(4)启动维卡仪,使试杆下端缓慢下降,直至水泥浆表面出现“破皮”现象;(5)记录此时水泥浆的用水量。

2.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1)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水泥净浆搅拌机中,搅拌3分钟;(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4)将试模置于维卡仪上,调整试杆高度,使试杆下端与试模底部相接触;(5)启动维卡仪,使试杆下端缓慢下降,直至水泥浆表面出现“破皮”现象;(6)记录此时水泥浆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3. 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1)按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和蒸馏水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3)将试模置于沸煮箱中,煮沸24小时;(4)取出试模,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5)将试模置于雷氏夹膨胀仪上,观察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6)记录水泥浆体的体积变化。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水泥技术性能的测定方法。

3. 分析水泥的性能指标,评估水泥的品质。

二、实验原理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本实验通过测定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强度、体积安定性等指标,对水泥的品质进行评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水泥安定性试验仪等。

2. 试剂:水泥、标准砂、蒸馏水、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水泥细度测定(1)称取水泥试样50g,置于100ml的干燥烧杯中。

(2)将烧杯置于水泥细度测定仪上,调整仪器至水平。

(3)开启仪器,使水泥试样在规定时间内通过0.9mm方孔筛。

(4)称量通过筛子的水泥试样质量,计算细度。

2.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1)称取水泥试样300g,置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仪的试模中。

(2)向试模中加入蒸馏水,用净浆搅拌机搅拌3min。

(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调整水泥浆高度至规定位置。

(4)用试杆插入水泥浆中,记录下沉距离。

(5)根据下沉距离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

3.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1)称取水泥试样50g,置于水泥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模中。

(2)向试模中加入标准稠度用水量,用净浆搅拌机搅拌3min。

(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调整水泥浆高度至规定位置。

(4)将试模置于凝结时间测定仪上,记录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4. 水泥强度测定(1)称取水泥试样300g,置于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的试模中。

(2)向试模中加入标准稠度用水量,用净浆搅拌机搅拌3min。

(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调整水泥浆高度至规定位置。

(4)将试模置于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上,进行抗折和抗压强度试验。

5. 水泥体积安定性测定(1)称取水泥试样50g,置于水泥安定性试验仪的试模中。

(2)向试模中加入标准稠度用水量,用净浆搅拌机搅拌3min。

(3)将搅拌好的水泥浆倒入试模中,调整水泥浆高度至规定位置。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关键词:水泥净浆试验方法1.试验目的、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2.试验仪器设备试验设备主要包括:水泥净浆搅拌机、标准法维卡仪、代用法维卡仪、沸煮箱、雷氏夹膨胀仪、量水器(分度值为0.1mL,精度1%)、天平(量程1000g,感量1g)。

水泥净浆搅拌机由搅拌锅、搅拌叶、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维卡仪它由底座与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构成。

松紧螺丝可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

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利用量程0~70mm的标尺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

标准法维卡仪用金属棒连接试杆使用圆台形试模进行测量。

代用法维卡仪金属棒连接圆锥体使用圆锥试模进行测量。

沸煮箱要求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构成。

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以内,计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3.试验方法试验前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可采用蒸馏水。

试验时温度应在18~22℃,相对湿度大于50%。

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各项实验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如下:3.1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3.1.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确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测试,以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实验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泥和水的比例的最优调配比例。

水泥质量的测试则主要采用颗粒物理性能测试法和应力-应变试验法。

三、实验步骤
1.制备试件
根据水泥的要求,制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试件,将其制成所需尺寸的圆柱体。

2.制备混凝土
按照已确定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将水泥、砂和石子混合制成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的要求。

3.试件养护
在混凝土制备完成后,将试件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能够充分进行。

4.试件质量测试
通过应力-应变试验法和颗粒物理性能测试法,对试件的质量进行测试,以确保试件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5.记录试验数据
将测试结果和数据精确记录下来,以备后续使用。

四、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测试得出试件的质量满足国家标准和要求。

五、结论
本次实验证明了通过确切的工艺操作与质量测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可以被确定得到,同时也证明了水泥试件可以符合标准和要求。

六、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证水泥的品质,建议在制备过程中要更为细致和科学,同时也需要加强混凝土基本特性的理论研究。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水泥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泥工程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 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搅拌棒、凝结时间测定仪、安定性测定仪、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天平、量筒、试模等。

三、实验步骤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取适量水泥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质量。

(2)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1100℃左右煅烧2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3)将煅烧后的样品磨细,过0.9mm筛,备用。

(4)按照国标GB/T 1345-2011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1)凝结时间测定①按照国标GB/T 1346-2011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②将标准稠度水泥浆倒入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30秒。

③启动凝结时间测定仪,观察水泥浆从加水开始至初凝、终凝的时间。

(2)安定性检验①按照国标GB/T 1347-2011进行水泥安定性检验。

②将水泥浆倒入安定性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24小时。

③观察水泥浆是否发生体积膨胀,如发生膨胀,则判定为不安定。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按照国标GB/T 17671-1999进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②将水泥、标准砂和规定量的水混合均匀,倒入试模中。

③将试模放在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上,按照规定速度加压,使试件成型。

④在标准温度(20±2℃)下养护24小时,取出试件。

⑤将试件放入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按照规定速度进行抗压试验。

⑥记录试件的抗压强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硅酸盐水泥:SiO2 20.5%,Al2O3 5.2%,Fe2O3 2.5%,CaO 66.5%,MgO 1.5%。

(2)矿渣硅酸盐水泥:SiO2 28%,Al2O3 7%,Fe2O3 6%,CaO 36%,MgO 3%。

水泥稠度测定实验报告

水泥稠度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仪器的使用。

3. 通过实验,了解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对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稠度时所需的水量。

实验中,通过测定水泥净浆对标准试锥的阻力,确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

该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的用水量标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仪- 水泥净浆搅拌机- 天平- 量筒- 试锥- 锥模- 小刀- 湿布2. 实验材料:- 水泥试样- 水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确保其清洁、干燥。

2. 称取水泥试样500g,放入搅拌机中。

3. 在量筒中量取142.5ml水样,用湿布润湿水泥浆接触的仪器表面及用具。

4. 将量取的水样倒入搅拌机中,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高速搅拌120s停机。

5. 搅拌完毕后,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并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

6. 将锥模放置在测定仪上,将试锥降至锥尖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锥自由沉入净浆。

7. 记录试锥下沉深度,如试锥下沉深度为26~30mm,则该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8. 如试锥下沉深度不足26mm或超过30mm,需重新调整用水量,重复实验,直至满足要求。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实验数据:- 水泥试样:500g- 水样:142.5ml- 试锥下沉深度:27mm2. 实验结果:- 标准稠度用水量:142.5ml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为142.5ml。

该用水量可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的用水量标准。

实验结果表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对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用水量可以保证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稳定,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掌握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实验仪器的使用。

16.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报告

16.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报告

观察有无裂缝有无弯曲情况
7 8 6
32.11 31.29 31.92
50 45 55
170 165 155
1 2 3

无裂缝即弯曲 无裂缝即弯曲 无裂缝即弯曲
试验次数 1 2 3 试验: 杨洋
试样质量(g) 25 25 25 计算:
留在0.08mm筛上筛余物质量(g) 2 1 1.5 刘平 复核:
筛余百分率(%) 8 4 6 秦满银
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报告
九永高速第一合同段 承包单位 水泥厂家 水泥品种 标准稠度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重庆拉法基瑞安地维水泥有限公司 P·O 42.5R 凝结时间试验 雷氏法 试锥下沉深 度S(mm) 用水量 P(%) 初凝时间 Ti(h:m) 终凝时间 Ti(h:m) 试验次数 试前 (mm) 75 70 80 试后 (mm) 77 71 81 增长量 (mm) 2 1 1 监理单位 水泥编号 初拟用途 重庆九江建筑有限公司 16-FLJ-000128 用于浇筑二衬,配合混凝土的主要材料 安定性试验 试饼法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报告日期 16-SN-00005 2016年5月3日 2016年6月1日
备注 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规范要求 监理工程师:林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方法和影响因
素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

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构造如图1所示。

它由铁座1与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2构成。

松紧螺丝3可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

金属棒上附有指针4,利用量程0~75mm的标尺5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

沸煮箱要求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以内,计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图1 标准稠度与时间测定仪图2 雷氏夹
三、实验方法
实验前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可采用蒸馏水。

试验时温度应在17~25℃,相对湿度大于50%。

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
一致。

各项实验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2)试验前须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3)水泥净浆的拌制:水泥净浆用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棉布擦过,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

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后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水,水量准确至0.5mL。

4)标准稠度的测定:
(1)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内完成。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3)用不变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下式(或仪器上对应标尺)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

(二)、凝结时间的测定
1)凝结时间的测定可以用人工测定也可以用符合标准操作要求的自动凝结时间测定仪测定,两者有矛盾时以人工测定为准。

2)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在内侧稍稍涂上一层机油,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使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3)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制备净浆的操作方法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气养护箱内。

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4)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为: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内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地板2~3mm 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下沉不超过1~0.5mm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
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来表示。

测定时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钟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 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

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定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

(三)、安定性的测定
1)安定性的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可以用饼法也可以用雷氏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饼法是观察水泥净浆试饼沸煮后的外形变化来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雷氏法是测定水泥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的膨胀值。

2)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若采用雷氏法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80g的玻璃板两块,若采用饼法时一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

每种方法每个试样须成型两个试件。

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3)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制备水泥净浆的操作方法制成水泥标准稠度净浆。

4)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预先制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5)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方法
将预先制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将已经制备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刻将试模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6)沸煮
(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其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

当为饼法时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证无外因时,该试饼以属不合格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篦板上,然后在30min ±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h±5min。

当用雷氏法时,先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至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水中篦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h±5min。

7)结果判别
(1)沸煮结束后放掉水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至室
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2)若为试饼,目测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3)若为雷氏夹,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mm 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mm 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