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2015年年报
欧莱雅中国押宝电商 销售总额同比增4.6%

欧莱雅中国押宝电商销售总额同比增4.6%
作者: 北京商报来源: 北京商报
美妆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持续冲击着传统日化零售商,但后者并不打算坐以待毙。
欧莱雅中国昨日发布的2015年度业绩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销售总额149.6亿元,同比增长4.6%,尽管增速有所下滑,但电商销售已成为欧莱雅中国销售增长的重要驱动。
2014财年欧莱雅中国销售增长首次跌下两位数,成为外资日化品牌在华发展进入寒冬的一个信号。
从最新财报来看,欧莱雅中国业绩继续下跌,但加码电商渠道拓展和强化数字化营销的举措,让欧莱雅中国冲高业绩存在了可能。
财报显示,欧莱雅中国电商渠道销售同比增长达60%,这一数字在2010年不足10%。
欧莱雅中国方面称,在过去五年时间,电商已经成为欧莱雅中国前三位的分销渠道。
欧莱雅中国去年的稳健增长,也让中国成为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外资大牌日化零售商近年在华发展频频受挫。
不只是欧莱雅中国增速跌破双位数,另一外资巨头宝洁选择放弃旗下约100个品牌瘦身止损。
宝洁2015财年业绩显示,销售额同比下降5%,净收益同比下降40%。
尼尔森《2016年中国
快速消费品预测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个人护理品销售额增长率和销售量分别为7%和1%。
就此来看,中国消费者的日化用品需求并未缩水,但消费渠道已经发生改变。
中国护肤品十大品牌排行榜

中国护肤品十大品牌排行榜从品牌检测情况来看,护肤品行业前十排名中外国品牌居多,欧莱雅、雅诗兰黛、玉兰油分别以5.99%、4.95%、4.74%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成为最热销的三大品牌。
各大品牌之间市场份额相差不大,市场前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到三分之一,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
通过对全国大型零售企业的市场销售数据监测,2015年度中国护肤品十大品牌排名如下:数据来源: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2015年中国护肤品十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法国欧莱雅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创办于1907年。
欧莱雅集团是美妆品行业中的领导者,经营范围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总部设于法国的跨国公司,也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雅诗兰黛是美国雅诗兰黛公司旗下的化妆品旗舰品牌,以抗衰修护护肤品闻名。
雅诗兰黛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大型生产商和销售商。
1946年雅诗兰黛公司成立于美国纽约,拥有护肤品品牌Clinique(倩碧)、LaMer(海蓝之谜)、LABSERIES (朗仕)、Prescriptives、Origins(悦木之源)。
具有“伴你左右”含义的欧珀莱产品,秉承资生堂“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引进日本资生堂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旨在缔造一流的、具高知名度、高品质的“AUPRES欧珀莱”美容品。
欧珀莱商标中英文的注册地均是中国,品牌的使用权则属于中日合资企业——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
兰蔻1935年诞生于法国,是由ArmandPetitjean(阿曼达·珀蒂让)创办的品牌。
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化妆品品牌,兰蔻涉足护肤、彩妆、香水等多个产品领域,主要面向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较高,年龄在25~40岁的成熟女性。
佰草集品牌属于上海佰草集化妆品有限公司。
上海佰草集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1998年正式创立,“现代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为概念推出市场。
2015年化妆品行业分析

2015年化妆品行业分析2015年化妆品行业在中国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挑战,但总体上保持了增长势头。
以下是对该行业的简要分析:首先,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使得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
这使得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端化妆品的需求增加,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次,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化妆品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方便、更多样化的购物选择。
许多化妆品品牌纷纷进军电商领域,通过在线销售来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社交媒体的流行也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再者,市场竞争加剧,品牌间的战略差异化变得尤为重要。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在这个环境下,品牌的差异化策略变得尤为关键。
一些品牌通过注重研发新产品、强调品质可靠性或者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来突出自己的优势。
此外,2015年也是化妆品行业受到了负面事件和舆论压力的一年。
导致了行业整体的停滞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这进一步提醒了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消费者安全和宣传诚信等问题,以维护其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最后,国际化也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一些中国品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这不仅促进了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增加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体来说,2015年化妆品行业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品牌差异化和产品质量的重视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诚信宣传形象,以及拓展国际市场,也是化妆品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于巴黎欧莱雅的市场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巴黎欧莱雅的市场调查报告总结第一篇:关于巴黎欧莱雅的市场调查报告总结关于巴黎欧莱雅的校内市场调查报告总结本调查问卷共发行一个星期,采用非随机的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了175位调查者的意见,其中有效答卷为118份,经过一段时间整理,现做如下统计和汇报。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消费者大都从产品的广告和朋友介绍中获知护肤品信息。
既然这两种渠道能更让消费者受到关注,那我们可以就可以为产品多做广告,就我们小组能力范围而言可以做广告宣传单、横幅挂贴以及产品咨询点等,还可以在校内找一些代理,以这些代理为一个点,向他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多加宣传。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消费者更多的是趋向于在专卖店中购买化妆美肤品,而网店购买仅排第三。
我们随机抽取并询问了一部分调查者,他们反映喜欢在专卖店中购买化妆美肤品是因为觉得在专卖店中不会买到假货,且专卖店的服务态度好,现场就有专业人员为顾客咨询并推荐哪款化妆美肤品比较适合该顾客。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应该设立一个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咨询小组,为顾客作咨询;另做该产品最好从身边认识的亲朋好友开始,因为这些人更容易信任你,在做好几单生意之后,再逐渐建立起自己产品的信誉以及形象。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消费者大多都在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购买一次化妆美肤品。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在顾客购买化妆美肤品的同时,能记录下联系方式的就记录下来,方便三个月或三个月之后打电话咨询一下该顾客是否还要购买化妆美肤品。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消费者目前使用和希望使用的化妆美肤品大都具有保湿和美白功效。
所以我们在产品的功效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两种功效,在向顾客讲解时,也可以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具有这两种功效。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消费购买化妆美肤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产品质量、效果以及价格。
在向顾客推销产品的同时,我们可以强调我们的产品是国际品牌,产品质量、效果都是毋庸置疑的,价格的话可以拿出其它店铺的同一款产品作对比价,以突出价格优势。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消费者的皮肤大都是中性皮肤。
欧莱雅整合小护士和羽西的败笔

欧莱雅整合小护士和羽西的败笔2004年初,“欧莱雅50天整合小护士、闪电收购羽西”,曾喧嚣一时。
但,喧嚣过后,繁华落尽,是残酷的竞争现实――小护士业绩低迷,羽西形象大乱,业内人士深切地感到,欧莱雅对这两个品牌的整合并不成功。
以欧莱雅的并购经验和品牌整合再造能力,为什么没能做好这两个品牌的整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欧莱雅对中国大众市场的陌生欧莱雅进入中国7年的时间里,主要盘踞在高端,它通过6年的亏损经营,探索和掌握了中国高端化妆品的经营模式,而对于中低端化妆品,欧莱雅进行的尝试和探索非常有限,即使是她在国外列入大众品类的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进入中国,也是首先进入中高端专柜销售,根本没有接触中低端市场。
小护士虽然有一定的专柜渠道,但是,基本是大众流通品牌,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和大卖场,她的销售形态和特点,同欧莱雅惯有的销售方式,截然不同。
欧莱雅接手小护士之后,希望通过拉高小护士的渠道形象,来提高品牌形象,拉动销售,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小护士的固有形态改动太大,同消费者的认识偏差太大,而且,建设专柜过程漫长,很难对小护士短期的销售指标形成支撑。
羽西本来是专柜为主,商超为辅的品牌。
近年来,其终端占有率和可见度下滑很大,她急需提高专柜保有量,但欧莱雅却缺少作为。
二、策略草率轻狂对于欧莱雅来说,一旦接手这两个品牌,就想展示自己的品牌提升能力,就想给这两个品牌打上“欧莱雅制造”的印记,无可厚非;但是,欧莱雅显然对这两个品牌理解不深,对中国大众市场的特点理解不深,行动方案过于轻浮。
首先,我们从欧莱雅对外传播的语调,就可以看出若干端倪:如“50天整合小护士”!50天内作的事情,不仅是全盘接手、人力资源淘汰更迭、而且制定了宏伟的当年度营销计划和伟大的销售指标、还推出了若干全新的产品系列、打造了全套的广告推广资源!虽然说欧莱雅和小护士的谈判持续了思念之久,但是,欧莱雅对接手后的小护士怎么运作,买什么产品拍什么广告,筹备了四年之久吗?很显然没有!如果没有充分的调研和方案反复论证,50天之内拿出这么多东西,会是什么东西?因为欧莱雅是全球化妆品一哥,他就能在短期内造卫星上天吗?有点可笑的是,小护士轻狂到定出了 8个月销售15亿的市场目标,这是2003年小护士的3倍多!羽西方面,也是迅速出手,迅速推向市场,自负的令人吃惊。
欧莱雅并购历史

欧莱雅并购历史
积达66000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亿欧元。
2012年,Clarisonic科莱丽公司被欧莱雅集团高档化妆品部收购,并于2013年1月正式来到中国。
Clarisonic科莱丽是声波护理领域的领跑者。
创始团队的科学家们开拓了声波科技在肌肤护理领域的应用,致力于将尖端科技创新赋予更多产品。
Clarisonic科莱丽品牌于2001年创立后,便率先在皮肤科医生和整形外科医生的专业诊疗中大获认可,并逐步拓展到个人护理领域。
Clarisonic科莱丽各款产品的推出全方位解决了日常肌肤清洁中的诸多难题,引领了肌肤深层清洁新革命。
2013年收购中国本土品牌美即面膜。
2014年,停止卡尼尔在华业务。
欧莱雅公司的财务故事

欧莱雅公司的财务故事作者:谈多娇郑婧来源:《会计之友》2014年第16期一、欧莱雅公司的品牌故事全球领先的市场调研公司明略行公司(Millward Brown)发布的“2013年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欧莱雅集团(法语:L'Oréal Group)以179.71亿欧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42,同比增长30%。
欧莱雅集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多年来坚持以高科技与美丽结合,并参与了全球许多重要的时尚、娱乐盛典。
1907年法国化验师尤金·史威拉(Eugène Schueller)获得了财团支援,研制了一种名为Auréale的染发剂。
几年以后,尤金为他的第一个发明申办了专利,并将它取名为欧莱雅。
1919年7月31日,尤金·史威拉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注册了法国安全染发剂公司(SociétéFrancaise de Teintures Inoffensives pour Cheveux),这就是欧莱雅的前身。
自此以后,尤金·史威拉成功地完成了从一个化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型,欧莱雅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品牌,而是作为一个企业豪迈地步入了世界美容化妆品行业。
从此,这个来源于希腊语“OPEA”、象征着“美丽”的“欧莱雅”在世界美容化妆品领域风靡百年。
今天的欧莱雅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定位宽泛、各司其职的金字塔型的品牌家族,统治着一个庞大的美妆帝国。
其中,一线品牌有专攻奢侈品市场的兰蔻和赫莲娜等;二线品牌有主打有机品类的碧欧泉和契尔氏;三线及以下品牌有巴黎欧莱雅、卡尼尔等,还有针对中国市场的羽西和小护士。
从功能上细分,集团业务横跨彩妆(植村秀和美宝莲等)、药妆(薇姿和理肤泉等)、口服美容品牌(一诺美)、香水品牌(拉尔夫·劳伦等),以及品牌起家的老本行美发品牌(巴黎欧莱雅、卡诗和美奇丝等)。
本文将以2011、2012、2013年三年财务报表为基础来解读这个全球美容业巨头的财务故事。
欧莱雅上半年净收入实现增长

SMCP 集 团 提 高 201 8 年 销 售 额 预 期 值 法 国时 尚集 团 SMCP公 布,第 二季度 收 益额 赶 超预 期, 并且提 升 2018年全 年 销售 额 预 期值 。这个 利好 消息推 动 SMCP集 团 当日股价上 涨 3.1%至每 殷 24.2欧 元 (约合 192.61人 民 币 )。 去年 l0月.SMCP以每 股 22欧 元 (约 合 175.1人 民币) 的价格 在巴黎股 票交易市场上市。 由山东如 意集 团控 股的 SMCP集 团公布,第二 季度收 益额 实现 12.9%的 增长 达 到 2.413亿 欧元 (约 合 19.21亿人 民 币), 中国包 括 香港 地 区的销 售额 实 现 大幅 增长 , 电子 商 务的生 意也 大幅提 升。SMCP将原先 全 年 11%一13%的销 售额 增长 预期提 升至 高于 13%的增长 率,保 持原有 的 17%利润 率预期 值。 图片来源 :http://www.fashi0ntrenddigest.com/d/32186.sht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 based on net profit from continuing operations, excluding non-recurring items, attributable to owners of the company. ** Proposed at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April 20th, 2016. *** Sales achieved on our brands’ own websites + estimated sales achieved by our brands corresponding to sales through our retailers’ websites (non-audited data); like-for-like growth.
Sales: 25.26 billion euros +12.1% based on reported figures +4.9% at constant exchange rates +3.9% like-for-like Operating profit: 4.388 billion euros, representing 17.4% of sales Earnings per share*: 6.18 euros, an increase of 15.7% Dividend**: +14.8% at 3,10 euros
th
-
Follow us on Twitter @loreal
1
(…) The Board will also propose to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n Wednesday, April 20 , 2016, the renewal of the tenure as Directors of Mr Jean-Pierre Meyers, Mr Jean-Victor Meyers and Mr Bernard Kasriel. The tenure of Mrs Christiane Kuehne will expire at the end of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n April th 20 , 2016.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ishes to warmly thank Mrs Christiane Kuehne for the quality of her contribution to discussions during her four-year tenure.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ill put to the vote of the AGM the appointment as Director of Mrs Béatrice Guillaume-Grabisch, Managing Director of Nestlé Deutschland. Mr Louis Schweitzer has tendered his resignation from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d Internal Rules of the Board, as the 2016 l General Meeting is the one following his 73 birthday. This decision will be effective at the end of this Annual General Meeting. The Board wishes to express its deep gratitude to Mr Schweitzer for his commitment and h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as Chairman of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as a member of the Strate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ttee. th The Board will propose to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n April 20 , 2016 the appointment as Director of Mrs Eileen Naughton, who currently holds the position of Vice-President and Managing Director, UK and Ireland, at Google. This would bring the percentage of women on the Board to 46.6%. As the appointments and renewals of tenure presented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mittees, this is set out in detail in the table below, subject to approval of the resolutions concerning the tenure renewal and appointment of Directors at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th Shareholders on April 20 , 2016. Projected composition of Board Committees th at the end of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on April 20 , 2016
Clichy, February 11 , 2016 at 6:00 p.m.
th
2015 Annual Results
STRONG SALES GROWTH: +12.1% based on reported figures FURTHER INCREASE IN OPERATING MARGIN STRONG GROWTH IN EARNINGS PER SHARE*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L’Oréal met on February 11 , 2016 under the chairmanship of Jean-Paul Agon an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tatutory Auditors. The Board closed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2015. Commenting on the annual results, Mr Jean-Paul Agon, Chairman and CEO of L'Oréal, said: “In a year marked by a worldwide economic slowdown and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volatility, L’Oréal achieved strong growth in 2015, supported by a positive monetary effect, and outperformed the market in three of its four Divisions. The Active Cosmetics Division has once again demonstrated its great momentu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s strengthening its leadership in a dynamic dermocosmetics market. L’Oréal Luxe delivered another year of robust growth, driven by the strength of its brand portfolio and its cutting-edge innovations. The Professional Products Division is reaping the benefits of its initiatives to stimulate the professional beauty market, and continues to improve steadily. Finally, the Consumer Products Division did not outperform its market, but improved in the second half, thanks especially to the powerful acceleration in the make-up category. Across the geographic zones, L’Oréal has further accentuated its leadership in Europe, and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its performance in North America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year. Trends in the New Markets were more contrasted, in a context that was challenging in some countries, such as Brazil and Russia. E-commerce sales*** reached 1.3 billion euros, reflecting very rapid growth, an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 of Group sales. The growth in sales, earnings per share* and dividend, supported by the positive currency effect, once again illustrates the qua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L’Oréal business model. In a volatile and uncertain economic environment, particularly in some emerging countries, the Group can rely on its balanced footprint across beauty categories, distribution channels and geographic zones. We are entering 2016 with the ambition to outperform the cosmetics market and achieve another year of sales and profit growt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