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150.(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评含答案

150.(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评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奠.基(diàn)愧怍.(zuò)宰.割(zǎi)瓶颈.(jìng)B.涉.猎(shè)惦.记(diàn)取缔.(tì)污秽.(huì)C.歼.灭(jiān)丰饶.(yáo)书斋.(zhāi)酣.然(hān)D.憎.恶(zēng)诘.问(jié)震悚.(sǒng)憧.憬(chō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嗥鸣谎谬门槛精疲力竭B.元勋粗拙辔头大庭广众C.惧惮选聘攀谈转弯摸角D.谣言田垄班斓莫名其妙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D.当外国友人来杭州时,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烈欢迎。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母亲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多年。

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6.默写。

语文A版2022年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13语言表达(II)卷

语文A版2022年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13语言表达(II)卷

语文A版2022年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13语言表达(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语言表达 (共30题;共177分)1. (5分)美术课上,丽丽发现自己的彩笔没有带,她想借同桌红红的笔。

她会怎么和红红说?红红会怎么回答呢?想一想,再写下来。

(提示:用上“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丽丽:红红:丽丽:红红:丽丽:2. (5分)你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你该怎样和爸爸商量呢?把你们的对话写一写。

我:爸爸:什么事呢?你说吧!我:爸爸:那好,你先看吧!明天我再看重播。

我:3. (5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像。

②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

③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秋天的雨,带给。

④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一边,一边。

(2)鸟儿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仿写拟人句)(3)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仿写比喻句)(4)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不一样,有不一样;不一样,有不一样。

(5)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仿写句子)(6)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①校园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②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 (5分) (2020四上·陵县期末) 按要求完成句子(1)当四周都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用加点词造句:。

(2)不管条件多么艰难,大家依然努力攻克难关。

修改病句:(3)春风吹遍了大地。

把句子写具体:(4)我们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改为反问句:5. (5分)假如你来参与治理黄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把你的设想写下来吧。

高考材料作文“快与慢”导写及佳作范文

高考材料作文“快与慢”导写及佳作范文

高考材料作文“快与慢”导写及佳作范文以下是关于高考材料作文“快与慢”导写及佳作范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高考材料作文“快与慢”导写及佳作范文【金题预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早教界流传甚广,于是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

材料二德国汉学家顾彬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时说:“中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我觉得是不知疲倦,写完了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每年都能出新作,莫言43天就能写成一本好几百页的小说。

而德国小说家四五年才写一本,托马斯·曼这样的作家,要写一本800页的小说至少需要800天,再修修改改,3年才能完成。

”材料三国外高铁速度从时速80公里增加到240公里大约花了40年,而中国高铁只用5年时间,便将行车速度从100多公里直接提升到200公里以上。

7·23动车事故发生后,著·名评论员童大焕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灵魂》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本题可用异中求同的方法来审题立意,三则材料涉及的领域分别是教育、文学、经济,虽说涉及的领域不一样,但都探讨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快”。

同时也暗含了一个疑问,“慢”难道就不好吗?因此本题的核心问题是在引导考生如何看待“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并呼唤社会在适当的时候“等一等”!快和慢,是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快刀斩乱麻”是“雷厉风行”,“慢条斯理”是“沉着冷静”。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 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 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 “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 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 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
(2)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 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教材中用了一位学生论证 《祝福》时代背景的例子:
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 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 底”。
(3)归谬法: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 的错误,常用于驳论。 下面的驳论就是用了归谬法:
(二)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 在一个论证中,说出来的论据只是一部分,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论据
就是隐含前提。而且在论据或隐含前提的背后,还有一些支持这些论据 或隐含前提的没有说出来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作隐含假设。
教材引用的《银色马》中福尔摩斯的那段话,显然,狗毫不吠叫不 足以推出牵走马的人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他们之间还少了一个充分 条件命题——不熟悉的人牵走马,狗会吠叫。“草料棚的人没有被惊动” 也不足以推出“狗没有吠叫”,它们之间还少了一个“狗吠叫会惊醒草 料棚的人”。
这两个论据对于推出论点必不可少,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论证者没有 将它们表述出来,因此可以称之为隐含前提。加上了这两个隐含前提, 整个论证的推理结构就完整了。就这样,通过分析推理结构,我们发现 了论证的隐含前提。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代文阅读答案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代文阅读答案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代文阅读答案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②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

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必担忧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的跑道都是很长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马拉松赛,而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③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

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符的知识,孩子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

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能是机械背诵,远在异国他乡的20岁青年读到《静夜思》则可能百感交集。

④20多年前,若干善记多少汉字会背多少诗文的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

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

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

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⑤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

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

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将来再学习知识也并不为迟。

待孩子成为想象力与知识并存的人,您离成功人士的爹娘也就不远了。

⑥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得人生。

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21.从全文看,作者说“输在起跑线上,才能赢得人生”的理由是什么?(2分)答:_______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23.“金溪平民方仲永,未曾见笔墨纸砚,5岁便能出口成章,人人惊叹称其神童。

其父遂带其四处拜访显贵,不让方仲永学习,到成年时,仲永资质平平,和普通人一样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

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文800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文800

篇一:《别让孩子的自信输在起跑线上》别让孩子的自信输在起跑线上我小时候亲眼得见猫怕鸡的有趣事情,当年邻居家抱养一只三个月的小猫,同时他家的老母鸡孵出一窝小鸡。

为了让小猫大了也不祸害小鸡,邻居故意在小猫脸上抹上小米粥,引着老母鸡带着它的小鸡前来啄食,追的小猫满院子抱头猫窜。

等小猫长大后,见到小鸡仍是退避三舍,因为它从小就认定小鸡比自己厉害!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女孩子无论是在老师眼里还是考试成绩都高男孩子一头,看到许多男孩子厌烦学校和考试就让我想起那只小猫屈辱的童年!我听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在我儿已经考到景山学校数学实验班了。

和班上多数市里的学生比,无论在学习还是才艺方面,他似乎是满盘皆输。

但为什么弱小的他从不认为矮人一头呢?我儿三年级前在郊区上的是一所以国际象棋为特色的普通小学,这所小学的学生在小升初进入市里好中学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杀出一条血路出人头地。

全校学生放学由外请教练开班讲授国际象棋教程,我儿听课很明白,可是每次和同学对弈都被杀得人仰马翻。

我在旁观战才发现他不适应对手胡吃乱碰,即便是明白国际象棋靠棋子兑换分值占优就能取胜,可他总是在开局顾虑重重,无法在生死博弈中找到自信。

我因此认为儿子不是对攻性格而是完美性格,也就不再强求他上这个学校唯一的课外兴趣班了。

在他上二年级时,他叔叔淘汰的“奔二”电脑让他发现了新大陆,尤其是跟他表哥学会玩儿游戏。

鼠标玩儿坏了,我故意不给他修,他让爷爷在报摊买了一本《电脑爱好者》,生生记住各项命令只靠键盘玩儿电脑!通过这本书他还给老师解决电脑的小问题,老师高兴地给他买了一套《电脑爱好者》合订本上、下册。

由此将儿子带入除了游戏之外更深奥的计算机世界。

当时他妈妈总爱拿同学的孩子英语多么好、同事的孩子如何多才多艺和儿子比,儿子总是两眼一瞪说:“来和我比比电脑!”在学校他也因为电脑知识超群找回在国际象棋失去的自信。

上四年级时,我们搬家到亚运村附近,转学到朝阳区的一所普通小学,小学以美术为特色,我儿的画因为总是轻描淡写缺乏色彩而表现平平。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12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每个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极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身心地_______于孩子成长上。

我们_______不问这些煞费苦心的家长战果如何,但每每总是有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放假啊?学习太累了,多数老师和家长总会以“学习是种快乐,不要当作负担”进行劝勉鼓励。

但是,是枯燥乏味,并且会给孩子留下很多痛苦的记忆。

所以,才能使其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匠人们得以宣扬的“工匠精神”大体上就是“学不已”。

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一个匠人若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_______,那么他必定会成为可怜的井中蛙,曾经的谦逊好学变为现在的狂妄自大学不可以已。

未来的学习不可停止,当下的学习亦不可以停止。

若停下,则连贯不存,我们看到太多的同学于初一高一认真学习,于初二高二懒散懈怠,等到初三高三时,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和曾经的美好愿景才想要_______,脚又退了回去。

于今再看“学不可以已”,若你还愿做一个“君子”——在社会上受人尊重而又泰然安之,更不能停止学习。

青春一逝而不返,人生不停而珍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致力尚且登堂入室再接再厉B.效力姑且登堂入室重整旗鼓C.效力尚且登峰造极再接再厉D.致力姑且登峰造极重整旗鼓(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B.虽然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成就了他们的非凡。

C.虽然他们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造成了他们的非凡。

D.他们虽然从事着看似平凡、普通,甚至被认为是低贱的的工作,但就是那份执着成就了他们的非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阅读附答案
阅读《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完成问题。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拔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

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

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

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③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

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会导致孩子对知识失去兴趣。

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④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家喻户晓。

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

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的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

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

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

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

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

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

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⑤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和知识是天敌。

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可能会消失。

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几乎无章可循。

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

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

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

他们知识渊博,但想象力丧失,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

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

⑥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选自《北京晚报》2009年9月11日,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③⑤段,指出作者分别从哪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四个句子是从第⑥段的画线处截取的,请根据作者的观点,将这四
句话按正确的顺序填写到横线上。

①却输掉人生
②能赢得人生
③输在起跑线上
④赢在起跑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通过列举部分家长的错误做法,树立一个批驳的对象。

②引出下文的论述。

2.第③段从过早的灌输知识,会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角度论述的。

(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会导致孩子对知识失去兴趣。


第⑤段从过早的灌输知识,可能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的角度来论述的。

(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3.③②④①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