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调研报告【文化资源调研报告】一、引言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通过调研文化资源,了解其现状和价值,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

本文将从景观、历史遗迹、文物和传统艺术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建议,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景观资源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和河流等。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别优秀的景观资源,如黄山、九寨沟和张家界等。

这些景观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然而,由于旅游开发不合理和环境破坏等因素,部分景区存在资源浪费和生态问题等。

因此,保护景观资源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历史遗迹历史遗迹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宝贵文化资源,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特别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如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而且对于人们认识历史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部分历史遗迹存在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加强保护和修复。

3.文物文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文化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和字画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艺术爱好者。

然而,由于不恰当的保护和盗窃贩卖等原因,一些文物流失或遭受损坏。

因此,保护文物和加强文物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4.传统艺术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技法和审美价值。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传统艺术,如京剧、书法和民间舞蹈等。

这些传统艺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起,传统艺术面临着丧失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因此,保护传统艺术和传承传统技艺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资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崛起,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解当前文化资源的发展与利用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文化资源的调研。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了调查。

群体包括文化从业者、文化爱好者和一般公众。

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数据。

调研结果1. 文化资源认知度从调查结果中得知,文化资源的认知度不同群体存在差异。

其中,文化从业者对文化资源的认知度最高,达到了90%以上。

而一般公众对文化资源认知度相对较低,只有不到50%的人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2. 文化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有利用文化资源的需求。

其中,文化从业者和文化爱好者利用文化资源的比例最高,超过了70%。

而一般公众利用文化资源的比例相对较低,不到50%。

3.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其中,景区、博物馆和图书馆等传统文化场馆依然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领域。

另外,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资源、网络文化产品等也成为了文化资源开发的热门领域。

4. 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在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当前的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不够完善。

其中,文化从业者和文化爱好者对文化资源保护的呼声更高,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保护力度,保护更多的文化资源不被破坏。

结论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认知度、利用和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资源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要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城市。

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与对策研究

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与对策研究

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与对策研究第一章:前言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资源一直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的载体,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但是,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开发则需要收益,这使得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之间存在矛盾。

本文将从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矛盾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第二章: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状况分析我国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但在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普遍较低,部分古建筑和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不力,存在严重破坏甚至失落的情况。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保护机构人力和经费不足,难以全面保护文化遗产资源。

以上问题使得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保护机构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保护意识,并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第三章: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状况分析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相比,其开发状况要好一些。

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商业化过度。

文化遗产资源的商业化主要表现为商家在文化遗产区域大量开设一些经济性质的商业活动。

这种商业化过度的做法,不仅破坏了文化遗产资源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会造成文化遗产资源多次开发,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开采和破坏的情况。

针对这种问题,应该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商业化过度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管理,并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商业开发的监督。

第四章: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为平衡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矛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机制。

2.加大保护力度,以维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完整性和历史文化价值。

关于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全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继承利用。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包括全区范围内的红色文化遗存管理机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社区居民。

三、调研结果1.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1)管理机构建设:调研发现,全区65%的红色文化遗存已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资源的保护、修复和管理工作。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管理机构建设尚不完善。

(2)保护措施:92%的红色文化遗存已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修缮、加固和环境保护等。

但仍有一些遗址未能得到及时保护,出现了文物被破坏或失窃的情况。

2.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1)宣传推广:87%的红色文化遗存已开展了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线上宣传、展览和文化节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但在一些遗址周边社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宣传推广的效果有待提高。

(2)教育利用:75%的红色文化遗存已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

但在一些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仍有一定困难。

(3)旅游开发:62%的红色文化遗存已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但在一些遗址周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仍不完善,限制了旅游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1. 管理机构建设不完善,一些遗址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2. 一些红色文化遗址宣传推广工作不到位,公众对其了解和认同度不高。

3. 一些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困难,教育资源不足是主要原因。

4. 一些遗址周边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五、建议1.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提高遗址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能力。

2. 增加红色文化遗址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同度。

3. 加大对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支持,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

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文化资源调查报告文化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国文化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地区和教育程度的人群,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 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对文化资源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约50%的人对文化资源的定义和范围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然而,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文化资源的概念存在模糊和片面的认知。

2. 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重要的,超过70%的人支持政府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政府在保护方面还需加强。

3. 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担心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可能会导致其本身的价值被削弱。

4. 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文化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和网络化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担心数字化和网络化可能会导致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原汁原味性受到影响。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1. 加强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资源的认知程度,加深对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的理解。

2. 政府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3. 推动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鼓励各界人士和机构积极探索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影响力。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软实力——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记忆和灵魂,是城市文化价值和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我市明确提出,“修缮恢复一批文物建筑,综合提升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利用好一批重点历史片区”。

近期,我围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本市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1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

本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围绕“四条主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深入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1.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不断完善。

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通过了住建部专家审查,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完成了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和《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规划》等规划,制定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166+N”项目库。

各类保护规划的编制,明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与特征,明确了重点保护区域的控制要求,为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不断拓展。

深入开展历史建筑与文物普查,完成了五批次历史建筑认定工作和多批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目前,本市已划定了几处历史城区,18处历史风貌区,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包括3处世界文化遗产)、省级78处、市级161处;历史建筑162处(302栋);3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项工业遗产、196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商业老字号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体系。

3.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本市围绕建设城市特色文化,从文物修缮与发掘、历史建筑主体抢救性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历史片区更新利用四个方面分步骤地推进相关工作。

关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表时间:2016-06-15T15:13:15.950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李潇孙艺耘郭小凤王志成党旺邓佑川[导读] 本文以罗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以及对待当地资源和文化的态度,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提高当地居民对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以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为例李潇孙艺耘郭小凤王志成党旺邓佑川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被誉为“中国的诺亚方舟”的乐山市罗城古镇,时至今日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的老四川的人文风貌,传承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

近几年国家不断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普遍存在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落后于古镇经济发展的现象。

对此,本文以罗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以及对待当地资源和文化的态度,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提高当地居民对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关键词】文化资源;罗城古镇;调查分析;可持续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然而在古镇保护旅游利用中也存在开发性破坏、过度商业化、“空心化”等问题,在基于原居民维系的社区传统文化保护上,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旅游利用整合上都有待深入研究[1]。

我们的队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地资源的了解程度,以及调查当地居民对资源开发的态度和文化保护的意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提高大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做出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灿烂的文化。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乐山市犍为县罗城镇居民,以问卷的形式随机选取500名居民进行调查。

问卷涉及18道选择题,其中包含2道多选题,16道单选题。

被调查者一部分独立完成问卷,另一部分则以口述的形式完成问卷,最终有效回收476份问卷,回收率达95.2%,符合统计学标准。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保护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旨在寻找一种可行的方式,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及现状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具有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的地点或景点,包括文物古迹、历史遗址、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

这些资源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更是一种珍贵的非物质遗产。

然而,由于过度商业化以及游客不文明行为等问题,许多文化旅游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衰退。

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文化传承: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帮助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底蕴。

2.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进而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3.建立城市形象:通过保护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访,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三、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策略1.加强立法保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加大对破坏和盗窃行为的惩处力度。

2.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资源的监管机制,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督管理,防止任意破坏和污染。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和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文化旅游消费习惯。

4.注重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旅游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5.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共同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四、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案例1.故宫博物院:推出了限流措施,确保游客数量不超过一定限度,同时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15T15:13:15.950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李潇孙艺耘郭小凤王志成党旺邓佑川[导读] 本文以罗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以及对待当地资源和文化的态度,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提高当地居民对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以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为例
李潇孙艺耘郭小凤王志成党旺邓佑川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被誉为“中国的诺亚方舟”的乐山市罗城古镇,时至今日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的老四川的人文风貌,传承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

近几年国家不断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普遍存在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落后于古镇经济发展的现象。

对此,本文以罗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认识,以及对待当地资源和文化的态度,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提高当地居民对资源和文化的保护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关键词】文化资源;罗城古镇;调查分析;可持续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然而在古镇保护旅游利用中也存在开发性破坏、过度商业化、“空心化”等问题,在基于原居民维系的社区传统文化保护上,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旅游利用整合上都有待深入研究[1]。

我们的队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地资源的了解程度,以及调查当地居民对资源开发的态度和文化保护的意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提高大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做出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灿烂的文化。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乐山市犍为县罗城镇居民,以问卷的形式随机选取500名居民进行调查。

问卷涉及18道选择题,其中包含2道多选题,16道单选题。

被调查者一部分独立完成问卷,另一部分则以口述的形式完成问卷,最终有效回收476份问卷,回收率达95.2%,符合统计学标准。

统计用SPSS 19·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根据有效回收的476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乐山市犍为县罗城镇居民当中,处于35-60岁的人占47.48%,还有20.17%的人是60岁以上。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68.07%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当地的文化。

2、了解当地居民对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利用度
图一的数据结果显示,当地的居民绝大多数认
为罗城古镇的历史悠久,大多数人还认为当地的民风淳朴。

在被有效回收的476份问卷中,有34.45%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当地的环境非常了解,但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当地的环境了解一般。

当问及是否了解当地具有其他旅游资源的时候,有56.72%的受访者表示了解。

此外,52.52%的受访者表示当地开设旅游业的商铺过多,但是只有不到一半(44.12%)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与旅游业息息相关。

3、了解当地居民对资源与文化保护的情况表1当地居民对资源与文化保护的情况(%)
图二所示,有77.31%的被调查者表示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宣传当地特有的文化,但是仍然有近一半的人表示这样会导致文化趋向商业化,还有26.47%的受访者认为会失去当地的文化特色。

另外,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接近90.00%的被调查者认为开发旅游资源会带来一定的商机,同样也有接近90.00%的人认为保护当地特有文化能够造福后代,但是只有60.08%的人表示会抓住这个商机从中获利。

三、罗城镇居民文化保护现状分析和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我们从中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针对调查结果,我们综合当地人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各个组员的想法,结合实际,从主观和客观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如下所示:
(一)当地居民保护文化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1、现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罗城镇的居民中,有多一半的人处于35岁以上,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以前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对于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上的认识还不足。

从与居民的交流以及问卷结果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大多数人相比保护文化,更着眼于开发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因而在保护特色文化和追求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家可能会首先考虑到利益方面。

2、建议:
政府部门应重视对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适时开展一些了解当地文化的宣传课,从基层开始,向大家普及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知识,强化大家对文化的重视度,从而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

(二)当地居民对故土的特色文化和资源不甚了解
1、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有68.07%的被调查者了解当地的文化,还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当地其他的旅游资源,但是在被问及对当地环境的了解时,只有34.45%的人表示非常了解。

这不难看出,大家对已经发掘的资源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并不是十分了解,我们的身边可能还隐藏着需要被保护的资源和文化,在被开发之前,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故乡,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传承并发展下去。

2、建议: (1)建立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联手合作,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寻找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建立一个纪念馆,对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和稀缺性的文化项目,以文字、报刊、图片形式予以保存。

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促使更多的当地人了解故土的特色文化,珍视并加以保护它们。

(2)当地政府还要加强保护文化这方面的法制规章制度,如制定乡规民约,严格要求当地村民遵守,形成监督制度严厉惩罚破坏祖先遗产的行为,例如罚款或者做义工,从而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健全多项制度[2]。

一方面可以设立巡查队,既可以监督人们的行为,还可以及时对已发生的危害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在古镇设置监控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中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保护和传承这种独特的文化是身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自觉。

保护它免受消亡,不被外来文化影响而失去特色,在合理利用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传承。

中国的一些世界遗产地由于成功的处理了保护与利用、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3]。

正是如此,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罗城镇的居民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发展前景,接纳这些建议,共同行动开创美好的新世纪。

参考文献:
[1]杨国胜,龙彬,余沁锶. 古镇保护、旅游利用和文化传承研究——以重庆洪安古镇为例[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6:560-565+574.
[2]黄去非,黄倩文,周颖,申笛笛,杨果. 张谷英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保护——兼论岳阳旅游文化开发[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59-64+120.
[3]郑流云. 试论武陵山片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村落文化”保护[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58-61.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