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旅游行业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

旅游行业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威胁。
在如何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问题上,旅游行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旅游行业如何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民俗文化古迹与景点保护民俗文化的关键之一是保护民俗文化古迹与景点。
许多地方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如传统村落、古老庙宇、传统手工艺品等。
旅游行业可以通过资助修复和保护这些古迹与景点,使其能够继续展示当地的独特文化魅力。
此外,旅游行业还可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倡导尊重和保护当地民俗文化。
二、促进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的体验旅游行业应该通过提供与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相关的体验活动来促进其传承。
这可以包括民俗表演、传统乐器演奏、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
旅游者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增进对其的认同感和尊重。
同时,这样的体验活动也能够提供经济收益,促进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培养当地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为了实现民俗文化传统的长久延续,旅游行业需要与当地教育机构和社区合作,培养当地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民俗文化传统的讲座和培训班,邀请当地长者和传统艺术家来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旅游行业还可以推动在学校课堂上增加相关的教育内容,以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当地的民俗文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倡导可持续旅游和文化交流可持续旅游是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旅游行业可以通过倡导可持续旅游实践,降低对当地环境和民俗文化的不良影响,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文化交流也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有效方式。
通过鼓励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互动和碰撞,可以推动当地民俗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是指以展示地方风情、民族文化、乡土风味为主题,以游客参与体验、交流互动为方式的一种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民俗旅游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然而,民俗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开发和保护的问题。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开发是指针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打造出与当地文化和风情相融合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而保护则是指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保持其本身的特色和魅力,避免被商业化过度开发所破坏。
民俗旅游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传统、文化史迹等,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民俗节庆、开展民俗展示、提供民俗宿屋等,通过互动体验式的旅游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
开发过程中需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注重探索新元素,增加旅游新鲜感和刺激性。
开发过度可能会导致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因此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保护首先需要形成口碑力量,让游客和景区运营者共同形成文化保护的意识,不造成过度破坏。
其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破坏,控制人流量,保持景区的原貌,防止建筑和设施对环境造成破坏等。
保护还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留,传取民俗文化的传统礼仪和文化符号给游客,繁荣培育当地传统文化。
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发展和保护需要一个平衡点。
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打造出新的旅游品牌,还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而保护则能够保持当地的原始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增加经济的延续保持力,因此综合起来,开发与保护相辅相成。
综上所述,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需要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借助当地的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同时注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开发和保护不是对立面,而是互相依存的双方,可以共同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同时保持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特色。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适度开发原则。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持文化的原汁 原味,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泛化。
2、加强文化保护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 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流失。
3、提高游客文化素养。通过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对民俗文 化的认识和尊重,避免对文化的破坏和干扰。
感谢观看
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
01 民俗旅游的开发
目录
02 民俗旅游的保护
03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 展
04
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 趋势
05 结论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旅游已 经成为一个备受的话题。本次演示将从民俗旅游的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大家的和探讨。
民俗旅游的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确保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民俗旅游 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建立健全民俗旅游 保护机制,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加强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培训和技艺传承等方式,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 确保文化的延续。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在民俗旅游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等。要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环境,确保生态平衡不被破坏。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建立民俗博物馆和景区。通过建立民俗博物馆和景区,向游客展示和宣 传民俗文化,提高游客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能够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1. 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首先要进行民俗资源的挖掘和整理。
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采访访谈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2. 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在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和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可以开展民俗文化展览、演出、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布相关宣传资料和广告,向游客介绍民俗文化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他们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1. 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了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文化培训班、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游客传授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了保护民俗文化,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破坏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民俗文化资源,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可以建立相关的保护机构和组织,负责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和管理。
同时,也要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监管,防止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与保护策略1.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和保护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旅游活动来推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开发与保护两个方面来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与保护。
一、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消费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手工艺品、传统服饰等的制作与销售,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与传统的结晶。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从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参与到传统的节日庆典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3. 增加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
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因为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兴趣而选择前往旅游,这样就能够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对于促进地方的发展和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二、保护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1. 防止文化遗产的流失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历史的见证。
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消失。
通过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可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防止其流失。
2. 保护生态环境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保护民俗文化旅游就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旅游活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友谊和互信。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在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这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1.开发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开发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比如冰雪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体验、渔猎文化体验等。
这些项目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增强其旅游体验。
2.打造民俗文化节庆活动针对当地丰富的传统节庆文化,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如冰雪节、龙船节、火把节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并推广当地的民俗文化。
3.推动民俗文化产品开发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衍生品等,推广当地的民俗文化,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1.加强民俗文化传承对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应加强传承和保护工作,培养一批懂民俗、爱民俗、会传统手工技艺的人才,保护和传承好当地的传统文化。
2.维护民俗文化的原生态环境保护民俗文化的原生态环境,保持其纯粹性和原汁原味,防止因为旅游开发而导致环境污染,影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时,要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保持其原有风貌,提高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策略建议1.鼓励政府和企业参与政府应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参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立一系列的奖励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黑龙江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向国内外游客展示黑龙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大对违规开发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民俗文化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古玥指导老师:萧葱摘要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
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
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
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Folk cultural tourism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Major: Tourism ManagementStudent:Gu Yue Supervisor:Xiao CongAbstractFolk cultur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tourism resources,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tourism, as a kind of a high level of cult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Folk 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urism means, especially with tourists for newly, travel motive of the prophet. To protect the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face a task, is to make as the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part, to keep the richness of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Because restore traditional folk in a sense, is to build a cultur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foundation, can make our Chinese nation thousands of years to carry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ong 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roduce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other positive impact, but also to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brings negative effect, such as the folk culture of the pre, commercialization assimilation, etc. Our country region is wide, national many, has the richvariety of folk tourism resources, but our country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tourism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folk culture tourism, causes, development form and national tourism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f folk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folk customs and the tourism from the Angl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discusses our country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ourism and culture of both benign development.Keywords: Folk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目录1.绪论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其有着不可复制不可抄袭的的特点,它是一种长期生活的方式。
一般民俗具有教化、规范、维系、调节、补偿功能等五大社会功能。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地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对优势资源有效科学的整合开发,把民族文化宣扬出去形成一个品牌,便于对其更好的研究与保护。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
中国民俗的形成主要有经济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地缘的因素、宗教的因素、言的因素等四大因素。
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包括多元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等特点。
随着民俗学科的不断发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俗学将会以其独立学科的姿态健康地发展起来,并为我国民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移风易俗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和前景2.1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民俗旅游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着的地域差异、欢愉的生活情调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
陈南江等人调查发现,美国来华旅游者中,以欣赏名胜古迹为目标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感兴趣的却达56.7%。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民俗文化不再被贬损为“落后”、“迷信”、“愚昧”、“原始”,而是作为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
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旅游界努力向国际市场学习,了解市场行情,开始学会用国际惯例推销旅游产品。
从1992年开始,中国国家旅游局有计划地组织策划了多届主题旅游年活动,各地旅行社也纷纷推出独具魅力的专题旅游。
1995年国家旅游局隆重推出“民俗风情游”,把民俗旅游作为一个主题提出,正式打出民俗的旗号,这意味着旅游界对民俗旅游的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2003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国烹饪王国游”,2004年的旅游主题是“中国百姓生活游”,虽然这些旅游主题没有明确指出是民俗旅游,但民间艺术、烹饪、百姓生活明显属于民俗旅游的范畴,这说明中国民俗旅游的开发正走向深人与成熟。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旅游业就不会产生负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环境的破坏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发现,民俗旅游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严重,主要体现在:民俗旅游规划滞后,缺乏人才;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缺乏政府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外来文化的冲击破坏了民俗地民俗文化的和谐等。
这造成了旅游地社会的不和谐。
2.2 我国民俗旅游的前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时尚消费的一种模式。
如今单一得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异的旅游好奇心。
旅游业也在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不断更新着旅游产品。
民俗旅游在最近几年中迅速崛起,在中国56个民族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不过许多已是大同小异。
在少数民族中却仍然有着当地特色生活,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往。
中华几千年历史,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且少数民族地区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当地的基础设施落后,可进入性与知名度不高。
然而导致有许多民俗风气还不为外人知,且往往规模较小,难以开发旅游业。
一但开发还有个重要的顾虑,就是会带给当地一定的商业化从而也慢慢失去纯朴的民俗特色。
介于开发与保护之间要把握可持续发展还须有统一的规划和措施。
以下简谈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
2.3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2.3.1积极作用一、民俗丰富了旅游资源,充实了旅游的内容,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和好奇心,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秀丽的风景,更在于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的独特文化。
二、旅游为民俗资料的收集、传承作出了贡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文人学者的优良传统。
古代徐霞客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全国各地游历,了解各地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增广见识,结交学友,写成了《徐霞客游记》,其中就有大量的风俗资料。
三、现代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仅得到美的享受,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研究表明,学习性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
现代旅游者多以体验异地文化为目的,接待地为满足旅游者需要,多方位展示本地区民俗文化精华。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次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播。
四、旅游可深度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拓展旅游领域。
随着民俗旅游的火热,各地民俗游竞争也日益激烈,民俗旅游目的地需要深度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