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

合集下载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文化文物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开发利用文化文物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文物开发利用方式:1. 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放。

许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可以开放给公众参观。

政府可以投资修复和保护这些遗址,并建立相关的旅游设施,如解说员、导览地图等。

这不仅可以保护遗址本身,还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业的收入。

2. 博物馆的建设和展览。

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文物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展览文物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新的博物馆或扩建现有的博物馆,并定期策划丰富多样的展览。

此外,可以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合作,举办跨国文物展览,提升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水平。

3. 文化表演和文化节日的组织。

文化表演和文化节日是传承和展示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如戏剧、音乐、舞蹈等,向公众展示当地独有的艺术和文化。

此外,可以举办文化节日,邀请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参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 文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数字化文物保护中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护。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展示文物的魅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二、保护文化文物保护文化文物是保护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文物保护方式: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非法侵占、盗窃、破坏文物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提高破坏文物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机构和数据库,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历史文化遗产教案: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2)

历史文化遗产教案: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2)

历史文化遗产教案: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古代文明遗址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和智慧。

保护和开发古代文明遗址,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并提出相关教案及建议。

一、保护古代文明遗址的重要性古代文明遗址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它们中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保护古代文明遗址对于人类了解历史、承担文化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1.历史记忆的传承古代文明遗址是历史长河中的节点,通过保护遗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历史记忆。

这些遗址中的建筑、器物以及遗址周边的自然环境,都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来源。

2.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保护古代文明遗址能够维护文化多样性。

每个古代文明遗址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遗址,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3.促进旅游业发展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可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亮点。

许多古代文明遗址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这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具有积极意义。

二、古代文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挑战保护古代文明遗址并非易事,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自然环境破坏、人为破坏和文物保护管理等方面。

1.自然环境破坏古代文明遗址常位于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如临近海岸、山区或河流。

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破坏包括风化、侵蚀和地震等。

因此,对于遗址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人为破坏人为破坏是古代文明遗址保护的主要挑战之一。

这包括盗掘、非法开发和乱涂乱刻等行为。

因此,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代文明遗址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文物保护管理古代文明遗址中的文物是最为珍贵的宝藏,但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

一方面,文物保护的技术和手段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一切文化的根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

但是,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从文化保护和历史保护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

其中文化保护包括了各种文化遗物,文化景观等,而历史保护则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多数都是建筑、遗迹等大量都是物质遗产。

可以针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不仅可以保证文物的原样性,而且还能够使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第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加强对重要遗产的保护,并且要对保护文物的责任人进行法律追究。

第三,建立保护机制。

建立专门的文物保存机构,开展具体的实践工作,继承对文物进行破解,并提供保护、修缮和加固等技术支持。

第四,增强宣传意识。

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培育公众文物保护意愿。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而其开发利用则是一项繁琐而有意义的工作。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观点的正确和科学性。

首先,文化遗产开发要与旅游业相结合。

因为旅游产业和文化遗产具有相互联系和依存性,而旅游业促进了文化遗产的发展。

应该在旅游业中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并相应推出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

第二,加强文化遗产的教育宣传。

应该充分利用文化节庆、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遗产的教育宣传,充分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

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文化遗产意识。

第三,积极开办文化遗产展。

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进行展览,并配合展览进行解释,以此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文化、文明和传统生活方式在时间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真实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展示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千姿百态。

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则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文化责任,而文化遗产的开发则是为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两者是互相依存的。

那么,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其经济和社会的开发呢?一、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对于它的保护就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维护了文化的完整性,甚至是维护了全人类的集体记忆。

其保护对于后代子孙的文化传承和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保护文化遗产也能够展示本国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功绩,弘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

二、文化遗产开发的意义文化遗产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能够推动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遗产往往集中在旅游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古迹和博物馆等,这些地方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文化遗产成为了他们的灵感源泉,更加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化,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这些保护的投资是无法进行回报的,甚至需要花大笔钱来保护一些无法充分开发的文化遗产。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忽视文化遗产的开发,也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文化遗产的开发能够带来更多的游客和经济效益,这对于贫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意义。

四、如何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1.政府应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要鼓励文化遗产的开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合理的资金,来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水平。

2.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性质和特点,制定不同的保护规划。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范文(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范文(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范文如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化文物,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文化文物的开发利用方面,我们将推动文化文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文物信息数字化保存,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展示。

同时,我们将鼓励文化文物的创意利用,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挖掘文物的商业价值,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文物的保护方面,我们将加强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维护。

同时,我们将推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文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形态。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化文物,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文物事业的发展。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范文(二)文化文物是一座国家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案来开发和保护文化文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文化文物的保护力度。

文化文物的保护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要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建立健全的文物管理机制,加大对文化文物的投入力度,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工作,形成多方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文化文物的利用价值。

文化文物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们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要积极开展文化文物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公众对文物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文化文物的展览、研究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高文物的利用率,推动文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三、注重文化文物的活化利用。

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不仅仅是为了保存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要注重文物的活化利用。

要鼓励文物的复原修复工作,还要积极开展文物的再利用和再开发工作,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遗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护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种类及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广义的,包括建筑遗产、文化遗址、文物、传统工艺、口头传统和习俗。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筑遗产和文化遗址。

中国的文化遗产很多,如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大雁塔、承德避暑山庄、太和殿等必须得到保护。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避免环境污染、建筑和文物的破坏以及人为盗掘损害。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配备专业人员,有研究和实践经验,使文化遗产得到长期的、有效的保护。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建筑遗产的保护是最为重要的。

建筑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探究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遗产如何保护?一方面要通过技术保护,比如进行加固、防腐等措施;另一方面也需要思想教育,普及历史文化的知识,引导民众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选取适当的文化遗产利用方式进行,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旅游业旅游业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文化遗产的旅游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于提高经济水平、刺激文化消费、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吸引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应该注重发挥文化的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2)文化展览文化遗产展览是将文化遗产开展到社会公众中,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和文化层次,同时也可以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心。

其中,重点应是对于文物的保护、展览,和传承文化基本精神的宣扬。

(3)文化产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可以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遗产教案: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遗产教案: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遗产教案: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一、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古代文明遗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和开发这些遗址不仅能够弘扬人类智慧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古代文明遗址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开发古代文明遗址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是为了传承人类文化,保护历史记忆。

这些遗址承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通过保护古代文明遗址,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进而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性。

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记忆,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古代文明遗址的开发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旅游需求的增加,古代文明遗址成为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通过对古代文明遗址的开发,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增加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的繁荣。

同时,古代文明遗址的开发还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古代文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挑战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自然环境因素对古代文明遗址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古代文明遗址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盗窃、破坏、盗掘等。

此外,古代文明遗址保护和开发所需要的高成本投入和专业技术也是一个挑战。

三、古代文明遗址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为了保护和开发古代文明遗址,应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盗窃、破坏和盗掘行为,加强对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力度。

其次,加强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保护制度,确保古代文明遗址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古代文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此外,培养专业保护人员,提高古代文明遗址保护的技术水平也是重要的策略。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模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模版(三篇)

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模版____年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文化文物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明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文化文物,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势在必行。

【一、整体规划】1. 增加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投入: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项目。

2. 设立专门的机构:成立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管理机构,集中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各项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二、保护方案】1. 指定保护区域:根据文化文物的重要性和分布情况,指定保护区域,并加强保护区域的管理与维护。

2. 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保护,加大力度打击文物走私和盗窃活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

3. 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组织专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4. 加强文物修缮和保养:对有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和保养,确保其能够长时间保存和展示。

【三、开发利用方案】1. 文化旅游开发:将文化文物和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

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创意,将文化文物融入到产品、服装、建筑等方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文化文物展览和交流:定期组织文物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人们对文化文物的了解和认识。

4. 数字化利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文化文物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展示,提高文化文物的传播力和互动性。

【四、社会参与机制】1.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2. 成立志愿者队伍:组建文化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

3. 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与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化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和项目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请把握好历史文化
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一处的历史,都承受着人类带给他们的、、、、、、而事实上他们原本不需要承受这些。

(2007年 11月 14日人民网消息 2007年 10月末, 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三燕故都”龙腾苑遗址近来遭到严重破坏。

经推测,可能是不法分子盗掘所致, 可悲的是直至园林被毁, 也没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 且遗址周围也没有设立任何保护标志。

(2007年 06月 28日安徽商报报道巢湖市区半汤街道办事处巨嶂村娄村附近,发现一处包含物丰富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 (本报曾作报道。

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巢湖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 再次遭到严重损伤。

文物部门几天前对该工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却至今仍被拒收,施工还在继续。

目前初步估算被破坏的遗址面积有近 2000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现代金报 2月 16日报道由于江东区福明街道正在开展东部新城拆迁工作, 其辖区内的邵家村古建筑物———安乐遗址,便成为村民关心的话题。

有人说, 安乐遗址不会拆;有人说,安乐遗址已经被破坏,即使不拆迁,古建筑物保留下来后,之前的结构肯定受影响。

附近的几位拆迁工人说,村里的那古建筑物 (安乐遗址之前着过火,烧毁程度如何,不是很清楚。

推开仅有的半扇门,走近院落内,满目狼藉:一些石料被撬,门窗被拆,一块破损的“ 江东区文物遗址” 木质牌匾被歪歪斜斜地挂在墙上(见右图。

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衣物。

眼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不管是遗址本身的破坏, 还是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

那么这种事情为何会屡屡发生呢?一方面是人们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 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发者的唯利是图,这实质是一场保护文化与追求利益的较量,而不幸的是, 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总是胜利者。

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和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保护并且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同时实现。

我的家乡在历史悠久的浙江省。

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100多处,有10000-1300年代上山文化、距今 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 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 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 5000年的良渚文化。

接下来, 我就以河姆渡文化为例, 谈谈它给其他物质性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从而得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姚江之畔。

河姆渡遗址第四层以下为深达 10余米的青灰色淤泥层, 经检测发现有大量的海相微生物, 证明河姆渡地区曾经是人类难以定居的浅海。

1999年春,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河姆渡博物馆原馆长邵九华与余姚市水利局总工程师夏梦河、余姚市规划局高级工程师邵尧明一道, 组成了《河姆渡文化兴衰与水环境关系的研究》课题小组。

三人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成果,发现河姆渡的地貌原来是一个天然的“工”字形结构。

这一结构与沿海地区人民为促淤围涂,筑丁坝、顺坝的“工”字结构相似。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造成河姆渡地区不断淤积,加上宁(波绍(兴平原只有这样一个“工” 形地貌, 从而使它在全新世海退初期最先变成陆地, 成为原始人群的定居地。

但是,全新世海退结束后形成的杭州湾喇叭口地形,使姚江平原的水流北排不畅,洪涝成灾,造成沟头冲刷。

在特大洪水的切割下, “工”字形高地终于
被冲出一个大缺口, 姚江完成了改道东流的剧变, 这时海水沿河道上溯, 河姆渡变成一片水乡泽国, 环境严重恶化, 先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河姆渡文化最终在这里消失。

评委会主任、浙江省河口研究所熊兆隆教授和评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军研究员对此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这是河姆渡文化研究领域最全面、最完整、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去年 11月 12日, 由南京大学完成的河姆渡遗址微古、孢粉检测报告也印证了邵九华等 3位学者的这一结论。

河姆渡文化兴衰史警示我们: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
境为代价。

也就是说, 人类要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开发文化资源。

众所周知, 对于这些物质性历史文化的开发, 总是逃不过被破坏的命运, 只是完成了开发历史文化资
源的任务,却没有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

我们不可以为保护而保护, 也不可以为开发而开发, 对于不同的文化资源, 我们需要选择是为保护而开发还是为开发而
保护。

总之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共存。

以下就是我所想建议的保护措施。

1,提高旅客的道德素质。

这是最基础的也最重要的措施。

我们需要让旅客明白, 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人的义务, 在旅游过程中不可以做出不文明的事,比如破坏文物,制造白色污染,等等。

如果这条措施实施成功,那么就完成了保护文化资源的第一步——外界的维护。

但如果实施不太顺利, 可以制定一些强制性规则。

例如
在某些地方装上监控, 防止破坏文物的事情发生, 对随地污染环境者处罚,对举报别人污染环境的人进行奖励。

2,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

对年代稍久的文化产物进行维修加固。

完成对历
史文化资源的外界维护后, 也要对它进行内部的维护。

这些历史存留下来的文化古物,势必都经历了许久的风雨,只要是建筑物,都有它的寿命。

总是外界保护的好, 也逃不过本身的倒塌。

因此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维修加固。

而维修的经费可以一部分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销, 另一部分可以从开发此资源所获利润中获取, 希望旅游开
发者不至于那么吝啬, 因为如果这些资源都没了, 他们又从哪里来的开发,哪里来的利益?
3,建立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基金会。

由社会各地的爱心人士捐款,此基金
用于奖励保护资源有突出事迹的人, 并且也用于贴补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修整资金。

4,国家培养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的人才,待学成之后通过一定考核达到标准, 由有关部门发配到文化资源地进行管理。

也就是将各地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选择性地收为国有,并且利用国家自己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去管理这些资源。

以上措施
都是针对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所提出的, 对于非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所出现的问题,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例如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和节日, 摒弃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一些民间的技艺正在面临无法继续传承的危险; 一些古老的民俗活动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殆尽了。

对于这些非物质性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无非就是使之传承。

但是这些传统文化并不见得都是有利的, 所以要有选择的传承。

对于那些珍贵的, 不可多得的文化,我们应想方设法使之传承下去。

具体可实施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与应对物质性文化资源一样,非物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需要人们的高道德素养,要有自觉,有义务去协助保护和开发此等资源。

2,国家在每个地方成立一个保护非物质性文化资源的部门,该部门将自己所属范围内的所有非物质性文化进行统计, 并将一些稀少的濒临失传的文化资源特别列出, 加以特别保护。

可协助一些快失传的民间技艺开培训班, 探寻一些已失传的民间技艺,并想方设法使之“复活” ,各地区对于某项文化是否该传承存有异议的可将问题上报这一部门,由部门决定是否传承。

3,利用媒体,多为人们展示各地的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

这样子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性文化资源才会有更多人享有它们, 关注它们, 也就不容易被人们遗忘了。

如此一来, 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历史文化资源, 都有了保护和开发的措施, 我并不知道这些措施是否都有效都可行, 但是我想, 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换言之就是好好把握历史文化。

古人说过: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历史不仅仅是课本中所描述的事件, 还是那些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古建筑, 被人类污染的古河, 被人类淡忘的传统节日, 被人类逐渐抛弃的民间技艺。

说道这里, 我们不得不心痛, 这些原本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 却被我们弃之不顾。

但是总会有几个明事理的站出来, 为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而奉献, 希望有朝一日, 在这些人的带领下, 我们的国家可以将历史文化资源更好的把握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