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关系
论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区别

论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区别F0802008 5080209228 段钟弟一、中世纪艺术简介中世纪美术指5~17世纪的基督教美术。
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
受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来世思想的影响,这种美术排斥古希腊罗马美术传统,而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极力强调表现所谓的精神世界,因此往往流于概念化和公式化,缺乏真实性。
但由于地域及社会性质等的差异,也形成不同的美术风格。
如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和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
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
适应宗教需要的大型纪念性建筑拔地而起,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
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简介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由于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
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成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使得中世纪艺术发展变得死气沉沉。
而一些追求以人为本的艺术家为了打破这种禁锢,从而引发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变革,即是文艺复兴。
而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精彩纷呈,由于摆脱了中世纪的限定和约束,使得其充分展示了人性。
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三、两个时期具体作品分析和比较中世纪艺术1) 哥特式建筑代表有法国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等。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比较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点: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
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
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的理性。
是真正的自然与人的融和。
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
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
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
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 圣 姆 朗 教 堂 回 廊 》
他有一双飞毛腿,手执伏着双蛇的、 和平之杖,他的手势所到,即刻驱 散冬天的阴霾,春天降临大地,百 花齐放,万木争荣。这是一幅描绘 大地回春,欢乐愉快的主题。然而, 画中人物的情态,画面并无欢乐之 气氛,像春天里吹来一阵西北风, 笼罩着一层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 的维纳斯,旁若无人,进入自己的 内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 命起舞,颇有逢场作戏的感觉,令 观赏者不解。自文艺复兴始,人文 《春》 波提切利 意大利 历史上不少诗人颂赞美神维纳斯。美第奇宫廷诗人 主义精神渗入文艺创作,画家往往 波利齐阿诺说:维纳斯漫步在月光下,如皇后般庄严, 借助于宗教神话题材和神的形象, 如春风般和煦,她走过的路上,万物萌发,鲜花盛开。 寄托自己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 想情感,传达自己的理想,在波提 神话中的维纳斯是美丽的象征;也是一切生命之源的 化身。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是代表生命之源的女神。 切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 画面左上方是风神,他拥抱着春神,春神又拥着花神, 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 弱多病,抱病从命作画,这种心境 被鲜花装点的花神向大地撒着鲜花;画面中间立着女 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忧郁哀 神维纳斯,在她头顶处飞翔着手执爱情之箭的小爱神 伤了。 丘比特;维纳斯的右手边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 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和“欢悦”,给人间带来 生命的欢乐;画面的右下方是主神宙斯特使墨丘利,
2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的艺术、以及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分别比较

2【写作】(20分)对文艺复兴艺术与中世纪的艺术、以及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分别进行一下比较,进而谈谈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
文艺复兴的作品主要是表现人的情感,中世纪的艺术作品更倾向于注重精神。
中世纪表现的是人的精神性,精神的抽象。
文艺复兴式天人合一,而中世纪哲学是天人对立的。
唯美的艺术和禁欲的艺术建筑是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的美术主要针对祭坛画。
题材多取自基督降生.基督受难,主要是为宗教服务的形式单一。
而建筑则基本上是教堂建筑。
总的说来,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的最伟大成就。
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也是中世纪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世纪也曾获得相当的繁荣。
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首先产生于意大利之后风行于整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也是区别于文艺复兴盛期的一种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以拉斐尔为代表的艺术风格,强调理性,追求典雅优美,遵循构图匀称的原则,重视素描结构。
巴洛克风格恰好与此相反追求运动感戏剧性和激情的表现,强调光线和色彩,绘画构图突破古典原则而趋于复杂多变。
主要艺术家有画家鲁本斯和雕塑家贝尼尼等人。
绘画作品《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雕塑《圣德列萨祭坛》均为巴洛克与艺术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艺术表现的比较自然,自由。
巴洛克艺术更加表现的学院派,人文主义的自由精神逐渐隐退了。
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现实与人文。
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
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
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
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
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与文化的复兴

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与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与文化的复兴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文艺复兴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如同一股春风,吹散了中世纪的阴霾,带来了艺术与文化的全面复兴。
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创造力得到极大激发,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艺复兴始于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迅速蔓延至欧洲其他地区。
其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其次,意大利作为古罗马文化的发祥地,保存了丰富的古典文化遗产,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再者,当时的一些学者和艺术家对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和封建制度产生了质疑,渴望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光辉。
在艺术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展现出了与中世纪截然不同的风格。
中世纪的艺术主要服务于宗教,强调神秘和庄严,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类自身。
画家们运用透视法和解剖学知识,使画面更加真实、立体。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其细腻的笔触、神秘的微笑和精妙的构图成为了世界经典之作。
这幅画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美丽外表,更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除了达·芬奇,还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展现了人体的完美比例和力量之美,他在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中的创作更是展现了其非凡的艺术才华。
拉斐尔的绘画则以优美的线条、和谐的色彩和温馨的氛围著称,他的《雅典学院》将众多古希腊哲学家汇聚一堂,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光芒。
在文学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品。
薄伽丘的《十日谈》以生动的故事和犀利的语言批判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虚伪,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但丁的《神曲》则以梦幻的形式描绘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而彼特拉克则以抒情诗著称,他的作品抒发了对爱情和自然的赞美,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艺术创作的演变与发展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艺术创作的演变与发展艺术创作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类活动,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艺术逐渐演变与发展。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艺术创作的演变与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艺术创作的起源,其特点是原始、朴素和宗教色彩浓厚。
在古代,艺术主要用于宗教礼仪、装饰和纪念活动。
壁画、雕塑和陶器等艺术形式在埃及、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古代艺术注重表现虚幻、神秘和神圣的元素,强调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中世纪艺术是古代艺术的延续,受到基督教思想和禁欲主义的影响。
宗教题材成为中世纪艺术的主题,尤其是基督受难和圣经故事。
教堂和大教堂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场所,壁画、彩色玻璃和雕塑等形式得到广泛应用。
中世纪艺术注重表现宗教教义和道德观念,追求精神上的启迪和拯救。
文艺复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艺术的突破和变革。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使艺术更加注重人的自由、个性和自觉。
艺术家们开始研究人体结构、透视和光影效果,追求画面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成为西方艺术的经典之作。
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阶段,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
现代主义的艺术家追求创新和个性表达,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我审美。
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潮流和风格,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
毕加索、马蒂斯和康定斯基等艺术家的作品在现代主义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开创了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
当代艺术是目前艺术创作的主流,它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当代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媒介和形式,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
艺术家们更加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等议题,通过艺术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
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意大利: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薄伽丘的《十日谈》;西欧诸国:伊拉斯谟《愚颂》(尼德兰),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莎士比亚(英国),拉伯雷的《巨人传》(法国),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西班牙)。
艺术发展历程

艺术发展历程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原始艺术到今天的现代艺术,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以艺术发展历程为主题,探讨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演变。
原始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的起点。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绘画、雕刻和装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
原始艺术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如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和神秘的几何图案。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观念,也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古代艺术是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在古代文明中,如埃及、希腊和罗马等,艺术在宗教、政治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埃及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法老王和神话故事,展现了他们对死后生活的信仰。
希腊的雕塑则追求完美的人体比例和神圣的美感,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如伊迪斯、雅典娜和赫拉克勒斯等。
罗马帝国的壁画和雕塑则更加注重表现力和宏伟气势,展示了帝国的威严和荣耀。
中世纪艺术是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这个时期,教堂和修道院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
壁画、彩色玻璃和雕塑等艺术形式被广泛运用,以宣扬基督教的教义和故事。
这些作品具有宗教性质,注重表现神圣和超自然的元素,如圣母玛利亚、耶稣基督和圣徒等。
中世纪艺术追求的是虔诚和信仰,作品风格受到宗教规范和传统的限制。
文艺复兴是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文化。
文艺复兴艺术家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现方式,注重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准确性。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文艺复兴艺术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的启蒙时代是艺术的又一次革新。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艺术也开始追求个人独立性和创造力。
巴洛克艺术代表了这一时期的风格,作品富有装饰性和戏剧性,如巴赫的音乐和伯爵的绘画。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艺术也开始与科技和社会变革相结合,如摄影术的发明和印象派画家对光线和色彩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关系刘亚-制造学院-05中世纪就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大约145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为止,前后大约一千年的时间。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
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
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中世纪的根本特点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正是这个特点,决定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根本特点:艺术的主题是神。
在中世纪的人们看来,神与人是对立的:神是永恒的,人是暂时的;神是全能的,人是软弱的;神是智慧的,人是愚蠢的;神是至善的,人是有罪的。
所以,艺术应当表现神,歌颂神。
基督教中的上帝是最完美、最神圣的存在,人们愿把最好的献给上帝。
于是,作为神灵的居所——教堂,人们不遗余力的将其修缮为当时最完美、最神圣的建筑。
中世纪建造的许多大教堂就堪称是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
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特点是:高高的尖顶直指蓝天直指苍穹,它把你的视线一直向上引导,那上面是神居住的地方!哥特式教堂把你带入了人间的天堂,它的内部是富丽堂皇的玻璃镶嵌幕墙,是金碧辉煌的圣殿,你仿佛步入了天堂,它表现了浓浓的宗教情感。
与哥特建筑一起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
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
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
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
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据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
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
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由于文艺复兴写实艺术观的影响,中世纪美术曾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甚至被称为“黑暗时期”而加以否定。
中世纪的艺术是黑暗的吗?不,不是这样的。
艺术的发展,很像自然界花朵的开放。
春天,迎春开放;夏天,荷花开放;秋天,菊花开放;冬天,梅花开放。
各个时期都有它自己在艺术发展史上灿烂夺目的一面。
史前艺术有神秘精美的岩画;古希腊有名垂千古的雕塑;而中世纪有辉煌无比的教堂。
中世纪的教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朽的、辉煌的艺术作品。
让我们重温法国文豪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赞扬。
他说:“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至今仍然是雄伟壮丽的建筑”,“每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艺术家熏陶下,那些训练有素的工匠迸发出来的百般奇思妙想”。
中世纪的教堂就像希腊艺术一样,它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不要认为,某种艺术作品是光明的,它应当存在;另一些艺术作品是黑暗的,它不应当存在。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何况,伟大的文艺复兴艺术恰恰孕育在这中世纪的母腹中。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艺术发展上大致经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中期,这一阶段为文艺复兴的预备期。
主要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乔托、马萨乔等。
第二阶段从14世纪中期开始至15世纪上半叶,为文艺复兴中期或发展期。
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吉利科、保罗·乌切洛、波提切利等。
第三阶段从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为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此时文艺复兴的重心转向了罗马。
主要代表人物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第四阶段从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期,为文艺复兴晚期。
这一阶段以威尼斯画派的崛起为代表,其主要艺术家有提香、乔尔乔内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人物是但丁和乔托但丁在<神曲>中揭露教会贪污腐化和分件统治的黑暗残暴.乔托的壁画以刻画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彼得拉克提倡复兴古典文化,最先提出人学对抗神学,是"人文主义之父".文学家薄伽丘<十日谈>揭露教会虚伪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马基雅维利以"人"的眼观研究政治学说,冲破神学政治理论桎梏,<君主论>最早阐述资产阶级国家学说.还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悲剧,拉伯雷<巨人传>,伊拉斯谟< 愚人颂>,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等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现实与人文。
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
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
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
这时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为主,许多评论说是借宗教作为盾牌。
我反对这种说法,对西方世界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宗教信仰在西方是占据着他们很大一部分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归根究底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宗教艺术,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会的宗教艺术。
这一点要首先明确。
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
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
通过以上论述, 单单在文学、艺术方面, 中世纪文化已创造了丰厚的成果。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中世纪文化深厚的土壤中诞生的, 它并没有全盘否定中世纪文化, 而是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也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中世纪文化漆黑黑一片。
中世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文艺复兴以积极的影响, 中世纪文化是文艺复兴的渊源之一, 这是不容抹煞的。
另外, 中世纪文化的另一个大贡献是, 保存、积累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产, 为文艺复兴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不致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文艺复兴运动穿过漫长的中世纪去上溯、寻找古典文化的源泉, 如果没有中世纪继承、保留这个本, 这个源, 那么文艺复兴运动就是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 单凭东罗马文化及东罗马帝国保存的古代文化, 那文艺复兴运动至少要推迟到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才能出现。
蛮族入侵的确由于战争而使大批华丽的建筑毁于一旦, 大量的文献丢弃丧失, 精良的文艺永远失传。
但不能说蛮族故意践踏古典文明, 用落后的东西取代更高的文明。
实际上, 正因为他们落后, 又找不到更高的文明, 于是用现行的先进的罗马文明来统治战乱后的欧洲。
特别是在意大利, 他们对罗马的文明是赞赏、仿效的。
一位日耳曼史学家当时就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蛮族”的一支伦巴底人已经完全拉丁化, 已脱掉了粗悍的野性, 学会了罗马人的聪明文雅, 保存着典雅的语言和礼让的古风, 甚至城邦的宪法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学到了罗马人的长处。
诚然, 受时代、条件的限制, 中世纪文化中的某些落后的东西, 也被文艺复兴吸收过来,对文艺复兴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这就是所称的历史局限性。
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抨击、反对教会的腐败、黑暗, 另一方面又以宗教信仰为前提, 不从根本上否定教会。
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代表着古典基督教的无所不包的、权威的传统和乡土环境的地方色彩与兴趣的结合’响, 新旧思想互相交织、影响体现得更明显。
《神曲》反映了但丁的宗教世界观, 他认为, 人只要经过苦修苦练, 除却世俗的罪恶, 就可升入天堂。
用一些宗教数字来表示吉祥, 如三部曲、三十三歌、三行为一节表示三位一体, 十、百象征完美等。
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杰作, 但其中“三个指环”故事表现出对宗教宽容的态度。
拉伯雷的《巨人传》“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的探索中, 将神秘主义又纳入其中。
人们当时流行的话是“信仰是自由的, 天国就在现实世界。
”实质上都信仰上帝, 只不过把救世主从天上请到了地上。
从当时“沉思生活”与“积极生活”的态度、观念也能折射出宗教的影子。
文艺复兴的提倡者们宁愿选择清静、隐蔽的生活, 也不愿投入到世俗的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中去。
彼特拉克每每谈论对社会生活的鄙视和对孤独生活的向往时, 都跃然于纸上。
他自己承认研究古典作品是为了逃避世俗的烦恼。
薄伽丘认为人就该埋头进行纯学术研究, 但丁的最大不幸是他作为学者陷入到毁坏他书斋生活的家庭和公共事务中。
就连积极生活的拥护者萨留塔蒂还专门著文《论世俗与宗教》, 强调隐居祈祷的修道院生活是至高无上的。
所以文艺复兴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孕育在中世纪这片艺术的大土壤之中的,文艺复兴吸收了中世纪艺术的精华和某些糟粕而在特定的时间段爆发出来。
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承发展,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复杂性好比土地和植物的关系,孕育和发展,改变集中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