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作业之印度尼西亚

合集下载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2013年10月3日,雅加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尊敬的印尼国会马祖基议长及各位副议长,尊敬的印尼人协西达尔托主席及各位副主席,尊敬的印尼地方代表理事会伊尔曼主席及各位副主席,各位议员朋友,各位部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阿巴嘎坝!大家好!今天,有机会来到印度尼西亚国会,同各位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我是应苏西洛总统的邀请,对素有“千岛之国”美称的印度尼西亚进行访问。

这是我这次东南亚之行的第一站,是传承友好关系之旅,也是规划合作之旅。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各位朋友,向兄弟的印度尼西亚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20年前,我曾访问过贵国,亲身体验了印度尼西亚发展情况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

20年弹指一挥间,但那时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依然历历在目。

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国关系的旺盛活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近年来,在苏西洛总统领导下,印度尼西亚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开创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我衷心祝愿印度尼西亚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两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交流交融的华彩乐章。

正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美丽的梭罗河》所描述的那样:“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

中国和印尼关系发展,如同美丽的梭罗河一样,越过重重山峦奔流向海,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两国人民就克服大海的阻隔,打开了往来的大门。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作为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为了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促进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签署了一项旅游合作协议,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

本文将从协议的背景、目标、合作领域和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两国之间旅游合作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机遇和平台。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积极响应倡议,加强合作交流,促成了本次旅游合作协议的签署。

二、目标本次合作协议旨在加强中印尼两国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双方在旅游领域的互利共赢,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三、合作领域1. 旅游资源开发与推广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双方将加强资源开发与推广合作,共同挖掘和开发旅游潜力。

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2. 旅游人员培训与交流为了促进两国旅游从业人员的交流与学习,协议将促进旅游培训与人员交流项目的开展。

通过经验分享和专业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进两国旅游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3. 旅游市场营销与推广协议还将加强两国旅游市场的营销与推广合作,共同组织旅游推介活动和展览会,并互派代表参加对方国家的旅游交流活动。

通过营销和推广的合作,提高两国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四、具体举措1. 设立旅游合作工作组中印尼两国将设立旅游合作工作组,负责推动合作协议的实施。

该工作组将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合作进展,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合作举措和计划。

2. 促进旅游项目对接双方将加强旅游项目对接,通过合作洽谈、交流合作等形式,推动两国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双方旅游企业共同开展跨境旅游项目,提供更多旅游产品和服务选择。

3. 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为了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协议还规定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化节、艺术展览、民俗体验等。

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

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

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1. 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概述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大国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对华关系也受到了国际政治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关系的发展对于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表现出务实合作的态度,在经济领域,印度尼西亚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印度尼西亚还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成员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政治领域,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保持着高层互访和政治对话。

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印度尼西亚也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文化交流方面,印度尼西亚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

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印度尼西亚需要在维护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同时,平衡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印度尼西亚需要在应对地区安全问题、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印度尼西亚对华关系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特点。

在未来发展中,印度尼西亚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与中国的互补优势,深化双边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1.1 背景介绍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大国博弈背景概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密切,大国博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特征。

在此背景下,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对外关系尤其是对华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印度尼西亚在平衡与各大国的关系方面,有着自身的战略考量与考量。

中国与东盟关系 - 浅析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盟关系 - 浅析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

2002年9月13日,首次中国-东盟经济贸易部长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 2002年 13日 首次中国- 湾市举行.通过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草案. 湾市举行.通过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草案. 2002年 20日 首次中国与东盟(10+ 交通部长会议通过今年5 2002年9月20日,首次中国与东盟(10+1)交通部长会议通过今年5月 交通高官会议提出的"东盟-中国交通合作职责范围" 交通高官会议提出的"东盟-中国交通合作职责范围", 并就今后具体合作重点项目达成一致意见. 并就今后具体合作重点项目达成一致意见. 2002年10月11日 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东盟和中, 10+ 2002年10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东盟和中,日,韩(10+3)"短 期 资 本流动管理与资本帐户开放"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流动管理与资本帐户开放"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 绕 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与资本帐户开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与资本帐户开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2002年10月26日 由中国首次举办的"中国——东盟宏观经济论坛 东盟宏观经济论坛" 2002年10月26日,由中国首次举办的"中国——东盟宏观经济论坛"在昆明举 行. 2002年11月 10+ 10+ 高官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 2002年11月1日,10+3和10+1高官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 2002年11月 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在金边签署了《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 宣言》 宣言》. 2003年 29日 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肺炎特别会议在曼谷举行.同日, 2003年4月29日,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肺炎特别会议在曼谷举行.同日, 东 盟与中日韩高官会在柬埔寨北部城市暹粒举行. 盟与中日韩高官会在柬埔寨北部城市暹粒举行. 2003年10月 次东盟与中国(10+ 2003年10月,第7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 行. 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宣布建 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2004年11月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举行. 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举行.

东南亚农药市场必争之地——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农药市场必争之地——印度尼西亚

10/718海外农化 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中国在东南亚的最大邻邦,也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东盟唯一的二十国集团成员。

印尼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更加具潜力,发展前景广阔,巩固和发展印尼市场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2015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之后,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会更加凸显,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人员、资源流动会更加便利,贸易以印尼为基础可辐射到其他国家。

据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经商参处周惠先生介绍:中、印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中、印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具有地缘优势,两国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及开展经贸活动的良好条件;印尼有数代人华侨华裔的基础,文化相通对中国在印尼开展贸易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印尼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年增长率约6%,在G20成员国中,印尼经济发展速度仅次于中国。

印尼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制造业发展落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也很落后。

化工产品包括农药产品主要从中国进口。

在农业进出口方面,根据印尼农业部数据显示,2013年印尼农业的出口额达到222亿美元,进口额达到91.7亿美元。

获取盈余的主要产品是油棕、橡胶、咖啡、可可粉、椰子以及菠萝等,粮食的贸易差额呈现赤字。

在2013年期间,印尼粮食的出口额达到1亿450万美元,而粮食的进口额达到39.7亿美元,以致赤字38亿美元,由此可见印尼是农业大国,但是印尼粮食还不能实现自给。

农业产出方面以稻米为例,中国稻米产出已经达到每公顷9~12吨,而印尼稻米产出量平均每公顷4.3吨,仅为中国的1/3~1/2。

印尼大米年进口量约150~300万吨,大豆年进口量约180~200万吨,玉米年进口量300多万吨,此外印尼不种植小麦完全依靠进口。

在农业政策方面,印尼农业对粮食和人员安全重视度不断提高,提高粮食自给率、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国民经济的农业政策发展目标,政府增加农业投入,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和重点扶植工作。

印尼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的东南亚国家,当前两国正处于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中国和印尼关系目前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印度尼西亚》课件

《印度尼西亚》课件
印度尼西亚与多个国家相邻,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国家历史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世纪,当时已有马来人 居住在岛上。
16世纪,荷兰人来到印度尼西 亚,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殖 民统治。
1945年,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 ,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 ,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属 于热带雨林气量大,时间较长 ;旱季相对较短,降水量 较少。
受季风影响
季风影响印度尼西亚的降 雨量,雨季时风从海洋吹 向内陆,旱季时风从内陆 吹向海洋。
地理特征
岛屿国家
印度尼西亚由多个岛屿组 成,包括苏门答腊岛、爪 哇岛、婆罗洲岛等。
印度尼西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 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吸引 力。
05
印度尼西亚的教育
教育体系
印度尼西亚的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初 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学前教育为3-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 初等教育为7-12岁儿童提供基础义务 教育,中等教育为13-18岁学生提供初 中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为18岁以上 学生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学位课程
06
印度尼西亚的旅游
著名景点
01
02
03
04
婆罗浮屠
位于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最 著名的历史遗迹,也是世界著
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胜地, 以其美丽的海滩、热带气候和
独特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蓝梦岛
巴厘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以其 洁白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而闻
名。
伊真火山
位于爪哇岛中部,是印度尼西 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也是一
04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
经济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文章属性•【缔约国】印度尼西亚•【条约领域】海上运输•【公布日期】2001.06.05•【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雅加达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海运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海运领域的合作,提高海运效率,按照平等互利、航运自由和非歧视原则,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在本协定中:一、“船舶”一词系指在一方国家登记、悬挂该方国旗并从事国际海运的商船,包括一方航运公司拥有或经营的悬挂为另一方接受的第三国国旗的商船。

本词不包括军用船舶和其他非商业性船舶。

二、“船员”一词系指在船上工作或服务的、持有本协定第八条所指身份证件,并列入该船船员名单的船长和其他人员。

三、“航运公司”一词系指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司:(一)按照一方公法或私法设立:(二)在该一方注册:(三)在注册国设有总机构:(四)以其自有或经营的船舶从事国际商业海洋运输。

四、“港口”一词系指在一方境内对悬挂外国旗船舶开放的国际通商港口,包括锚地。

五、“领土”一词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按照其法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及根据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主权,主权权利或管辖权利的毗连区域。

——在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方面:按照其法律属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领土及按照国际法,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拥有主权,主权权利或管辖权利的毗邻区域。

第二条一、任何一方的船舶有权从事双方港口间或任何一方与第三国港口间的货物和旅客运输。

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不影响第三国的船舶从事双方或任何一方与第三国间客货运输的权利。

第三条本协定的规定不适用于沿海和内河运输。

如果一方的船舶为了装载出口国外的货物或卸下国外进口货物而在另一方港口间航行时,不视为沿海和内河运输。

旅客运输亦同。

第四条一、双方应致力于发展双方间的海上运输,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双方航运公司自由参加双方间或与任何一方与第三国间的货物运输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文章属性•【缔约国】印度尼西亚•【条约领域】刑事,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战争军事•【公布日期】2024.11.09•【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北京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全文)(2024年11月9日,北京)一、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于2024年11月8日至10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访是普拉博沃总统就职后的首次出访,体现了中印尼深厚传统友谊和高水平政治互信。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重要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同普拉博沃总统会见。

二、双方一致认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主要力量,发展阶段相似、理念道路相通、文化传统相近,两国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全球影响。

近年来,中印尼关系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阶段,书写了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团结协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双方强调,中印尼关系取得宝贵成就,关键在于坚持战略自主、坚持互信互助、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公平正义。

两国在过去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中始终相互支持,也将在未来两国发展新征程上,继承弘扬双边合作优良传统,坚持两国关系正确方向,进一步打造发展中大国精诚团结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

三、印尼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高度评价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认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两国合作和地区国家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相信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盟国家概况——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关系一、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历史回顾 (2)(一)两国关系的三个阶段 (2)(二)中印尼建交——断交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 (2)(三)恢复外交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前的主要历史事件 (2)二、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 (3)(一)政治方面 (3)(二)经济方面 (3)1. 2011年和2012年中印双边贸易概况 (3)2. 2011年和2012年双边贸易结构 (3)(三)文化方面 (4)1.民族民俗方面 (4)2.宗教方面 (4)三、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一)排华运动给两国交往留下永远的伤痕 (4)1. 1965年排华运动 (4)2. 1998年排华运动 (5)(二)能源合作 (5)(三)渔业合作与博弈 (5)四、政策建议 (6)(一)针对排华运动问题 (6)(二)针对能源合作的问题 (6)(三)针对渔业合作的问题 (6)五、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展望 (6)(一)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打开了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6)(二)中国软实力外交将对印尼产生积极的影响 (7)(三)印尼华人对促进两国关系将起更加积极的桥梁作用 (7)作者:朱葛(一)两国关系的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关系经历了三大阶段,分别是:1950年4月13日中国与印尼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两国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8月恢复外交关系——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前;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两国关系阶段。

(二)中印尼建交——断交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但随着印尼右派对中央政权的进一步控制和对印尼共镇压的得手,其反华活动愈演愈烈,从1965年11月2日起连续发生了多起对我领事馆的袭击事件。

中印尼关系日趋恶化后,我国于4月7日召回驻印尼大使姚仲明。

1966年4月15日上午,千余暴徒在军人和装甲车的配合下,撞开我使馆大门,大肆破坏使馆内的设施并扯下我国旗任意污辱,非法升起印尼国旗,开枪重伤使馆护旗军人。

之后印尼当局极力煽动种族主义的仇华情绪,指控华侨支持“九卅运动”,对华侨任意逮捕,非法审讯,严刑拷打。

大批华侨惨遭杀戮,其中有数百人被残忍地挖心碎尸。

10月23日,印尼外交部分别照会中国驻印尼使馆和外交部,宣布印尼政府决定关闭印尼驻华使馆,10月27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中断。

(三)恢复外交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前的主要历史事件1990年8月:李鹏总理访问印尼,1990年11月14日,印尼总统苏哈托对华回访。

1994年11月16日—19日:江泽民主席访问印尼。

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和《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1996年3月13日,印尼外交部长表示,印尼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

1998年4月11日—13日:唐家璇外长对印尼进行工作访问,苏哈托总统在会见唐外长时表示,印尼将一如既往地推进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仅仅一个月之后,印尼骚乱期间再次发生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

同年8月4日,印尼总统哈比比表示,要解决5月骚乱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5月13日—15日期间,有5000多家华人商店和房屋被烧毁,近1200人死亡,约170名妇女遭强暴。

2004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致电印尼总统苏西洛,代表中国政府对该国遭受严重地震和海啸灾害表示慰问,并决定向印尼等遭受地震和海啸灾害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这一阶段主要指印尼作为东盟十国之一和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下交往的时期。

从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交往四个方面阐述。

(一)政治方面2010年6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加拿大多伦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期间,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会晤,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

同年1月21日,中印尼双方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关于落实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中印尼两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里,以经济合作主导两国关系,为深刻落实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作出了努力.(二)经济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印尼双边贸易提供了新的平台,每年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双方贸易拓展的重要推力。

1. 2011年和2012年中印双边贸易概况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统计,2011年,印尼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491.5亿美元,增长36.1%。

其中,印尼对中国出口229.4亿美元,增长46.2%;印尼自中国进口262.1亿美元,增长28.3%;印方逆差32.7亿美元,减少30.9%。

截止年末中国超过新加坡上升成为印尼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同时继续保持为印尼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

2012年印尼对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为510.5亿美元,增长3.9%。

其中,印尼对中国出口216.6亿美元,占印尼出口总额的11.4%;印尼自中国进口293.9亿美元,占印尼进口总额的15.3%。

印尼对中国贸易逆差77.3亿美元,增长136.4 %。

2. 2011年和2012年双边贸易结构2011年,矿产品、动植物油脂和塑料、橡胶是印尼对中国出口的前三大类商品。

印尼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化工产品,2011年合计进口额173.4亿美元。

中国在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其原料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等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优势,在这些产品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2012年,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矿物燃料、动植物油、矿砂、橡胶及制品、木浆及纸浆,合占印尼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7.3%。

印尼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品类众多,主要有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钢材、贱金属及制品、有机化学品。

截止12月底,中国仅次于日本为印尼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金属制品、纺织品、家具和瓷器处于较明显的优势地位;但中国出口的化工品、塑料制品、光学仪器和运输设备等仍面临着来自日本、美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竞争。

另外,中印尼在能源、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合作,这些合作是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但也可能成为两国利益博弈的焦点。

(三)文化方面1.民族民俗方面中印尼两国在文化上存在诸多交点。

有大量的华人生活在印尼,将中华的传统节日、民俗、宗教传播到所到之处并与当地融合。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在印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10年9月16日,为纪念中国印尼建交6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墨韵和风—中国国画展》于在印尼国家美术馆隆重开幕。

画展对于推动两国文化及至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宗教方面伊斯兰教是印尼的主要宗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与印尼教界广泛交流,如2010年7月23日至25日,“中国·印尼2010伊斯兰文化展演”在印尼雅加达举行,这是两国宗教交流的一次创举。

三、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排华运动给两国交往留下永远的伤痕印尼国内共掀起两次大规模的排华运动,分别是1965年11月2日到次年3月和1998年5月13日至16日。

两次排华运动的原因不同,对两国关系影响程度不同,但都对在印尼的华人造成了重大影响。

1. 1965年排华运动196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政治立场倾向共产主义阵营,美国政府策动印尼军人推翻苏加诺政权,亲美军官苏哈托组织了反对的军人和精锐的私人部队,进入首都进行大规模镇压行动,在印尼全国策动“反共大清洗”。

之后不到一年,印尼的共产党员几乎被赶尽杀绝。

事件导致了至少50万人被屠杀,由于中国曾参与援助苏加诺的印尼政府,导致大量华人被当作共产党员处决。

事件使大量华人被迫离开印尼到海外生活。

排华运动不仅局限在对印尼的华人,也波及中国驻印尼使馆等官方领域。

从1965年11月2日起连续发生了数千人袭击我国驻棉兰、望加锡、马辰等地领事馆和驻雅加达总领馆事件。

1966年3月,反华活动升级,两国关系恶化,各种来往陆续中断。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中国驻印尼代表机构被袭击43次,人员被枪击和殴伤达68人次。

1967年8月5日上午,由大批印尼军人带领并开枪助威,上万暴徒用卡车撞开我大使馆的大门,打伤中方外交人员,两国关系恶化到极点,10月30日两国中断外交关系。

这次排华运动主要是印尼国内党派斗争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演变而来的,其中美国作为反共势力的坚决后盾,在运动中起到极大的消极作用。

2. 1998年排华运动1998年5月13日至16日,印尼暴徒发动一系列针对华裔社群之屠杀。

暴动持续约三天,数万名华裔受到有组织的虐待与杀害。

印尼政府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根据印尼官方调查机构发布的《五月骚乱真相调查报告》,印尼华人数万余人死伤,万余名妇女遭性暴力。

由于印尼政府的阻挠,此一数字可信度难以查证。

此事件发生后,中国大陆派出船只前往印尼撤侨,为保障华侨安全作出最大努力。

台湾方面也派出船只甚至军舰撤侨,同时全球各国华人组织谴责印尼暴行,新加坡、泰国、美国也为保障华侨安全作出了努力。

虽然大陆作出了撤侨的努力,但是国内媒体却鲜有报道,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被屠杀的华侨大部分已经具有印尼和“中华民国”双重国籍,由于中国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加上大陆和台湾的特殊关系,所以除派遣船只前去撤侨外无计可施。

第二,1998年前后中国国内发生诸多事件影响对该事件的反应速度,比如96年李登辉抛出"一国一台"政策,中国大陆和台湾关系极度紧张、98年香港回归不久,就遭受了西方资本的金融冲击、98年中国发生百年一遇的黄河泛滥,物价上涨等。

另外,据民间说法,印尼华人大多支持台湾当局反共,撤侨时很多人不愿意搭乘中国政府飞机。

(二)能源合作东盟国家对于中国的强大与发展仍存疑虑。

印尼同东盟其他国家一样,虽然在文化上跟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给他们造成威胁,所以在能源开发方面,印尼一直对中方的投资着手限制。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与南中国海相关的诸国对中国南海能源资源的争夺中,印尼虽然没有直接占据岛礁,但是其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涵盖了中国传统海疆线5 万平方公里。

(三)渔业合作与博弈自从2001年两国签署渔业合作备忘录以来,两国的渔业合作正式开展进行了6年。

两国的渔业合作总体上进展顺利,但期间也遇到挫折,即福远渔1320事件。

2005年9月19日10点50分,中国/福远渔1320渔船在印尼巴布亚岛的阿拉夫拉水域遭到印尼海军追赶和炮击,造成中方船员1死2伤,其余船员被印尼海军扣押,原因是捕鱼许可证过期。

虽然经过双方的努力,福远渔1320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但也暴露出影响两国渔业合作的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