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急诊急救护理

合集下载

急救护理学(学堂在线)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急救护理学(学堂在线) 吉大考试题库答案

急救护理学
一、导课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2、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二、国内外急救护理的发展史
《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何时由国家出台3、1980.10
三、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3、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四、院内急诊科的救治
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2、急诊休息室
总结习题
急诊分级标准中,黄色病人等待时间不应超过4、60分
院前急救主要任务2、灾害遇难者急救
城区的急救半径为多少2、≤5km
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1、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2、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3、正确松解病人衣服4、初步急救
院前急救的特点1、社会性、随机性强, 2、时间紧急, 3、流动性大, 4、工作环境条件差, 5、病种多样复杂
急诊工作内涵包括1、强化急诊临床思维, 2、科学地进行病情的评估,
3、迅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4、规范的早期目标化诊治,
5、合理的分流
患者
第二章灾难应对与护理。

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急救护理

第一章急诊急救护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知识要点】1.熟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2.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施救步骤和有效指征。

3.掌握电除颤的适应证、剂量及电击后护理要点。

4.掌握复苏时常用急救药物、剂量及给药考前须知。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50岁,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早餐后突然出现胸部不适,胸痛进行性加重,家属自行开车送往医院,15分钟后到达急诊室,患者随即出现抽搐伴意识丧失,面色青紫、口唇发绀,生命体征均测不出。

选择題1.根据以下哪些表现可以判断患者为心搏骤停?〔AB〕A.意识丧失B.大动脉搏动消失C.瞳孔缩小,各种反射消失D.呼吸停止E.皮肤发绀2.判断患者为心搏骤停后,实施根底生命支持的抢救程序是什么?〔B〕A. A-B-C-D〔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B. C~A-B-D〔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C. D-A-B-C〔电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D. B-C-D-A〔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开放气道〕E. A-C-B-D〔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3.2名医护人员在实施CPR,已连接好心电监护,此时大家暂停,观察心电图表现为杂乱无章,没有P、QRS、T波,判断为何种情况?应如何处理?〔D〕A.房室传导阻滞,使用阿托品1 mg静脉注射B.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120~200J〔双向波〕C.室颤,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360J〔双向波〕D.室颤,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120~200K双向波〕E.心室停搏,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120~200 J〔双向波〕4.目前该名患者已被置入气管插管,关于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下哪项是正确的?〔BCE〕.A.维持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B.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不必配合C.应提供每分钟8~10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0次胸外心脏按压D.应提供每分钟10~12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0次胸外心脏按压E.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不需暂停5.评估CPR实施效果,正确的做法是?〔AD〕A.5个循环周期CPR后检査B.有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带来监护设备C.心脏按压2分钟后D.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E.电除颤后简述题6.作为现场抢救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什么?答:①保持患者气道畅通。

急诊急救 护理

急诊急救 护理

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急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急诊急救护理的主要内容:
1. 评估和诊断:急诊急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诊断,确定病情和紧急程度。

2. 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并随时做好记录。

3. 无菌操作:进行急救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4. 建立静脉通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给药和补液。

5.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6. 呼吸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或使用呼吸机。

7. 观察和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 转运和交接: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需进行转运和交接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到达目的地。

9.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10. 培训和科研:急诊急救护理人员需不断接受培训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开展科研工作,为急诊急救护理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急诊急救护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唐永云
❖急危重症护理学 ❖ 其实是两门学科,急救护理和重症护理, 但这两门课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以急诊急救护理为主,还有部分危重症 的护理知识。 ❖急诊和ICU是最早专科化的科室。 ❖有趣的,吸引人的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 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 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 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 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学科。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国外培训:
正规教育+实践+继续教育
1、学历学位教育 2、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在职培训 3、专科培训,参加培训后获得专科证书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如美国
1、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设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 )课程。 2、急诊专科护士证书课程:急诊突发事件的评估及 确定优先事项、对医疗和心理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及 救生干预、创伤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术 、儿科急诊护理课程、急诊护理程序等。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
急诊只是医院门诊的一个部门。 危重症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 病房或急救室,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80年代:
从大城市开始相继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 急救中心。 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1982年,协和设立第一张ICU病床 1984年成立ICU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圣经》(公元前1300年)

第四讲 社区急诊急救 第一章常见急症的急救

第四讲 社区急诊急救 第一章常见急症的急救

2 、镇静 :必要时 口服地 西泮 ( 安 定 ) .mg 25 。 3 镇咳 : 、 必要时 口服可待因3 rg 0 。 a 也可给予右美沙芬 、 喷托维林 ( 咳必清) 等 口服 。 4 、加强护理 ,监 测生命体征 :呼 吸 、血压 、脉搏 、意识状态等 。 ( 止血 二) l 药 物 止血 : 、 ①垂体 后 叶素 5 0 ~1U 稀释成2 ~4ml 0 0 缓慢静脉注射 , l ~ 于 0 2 ri 内注完 , 以1 ~2 U加入 2 0 0 n a 或 0 0 5~ 5 0 液体中静脉滴注 , 0ml 必要时6 h ~8 可 重复1 次。高血压 、 冠心病患者及孕妇禁 用;②普鲁卡因 10 0mg 5 ~30 溶于 5 0 / 0m 液体静脉滴人 ,用药前须做皮试 ;②维 生素 K 1mg 内注射 , 日1 次。 0 肌 每 ~2 2 、支气管镜止血 。 3 、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适应证为 大 咯血 内科治疗无效或合并窒息、休 克 者。 ( 窒息的抢救 三) 旦 患者 出现窒息 , 应争分夺秒就 地抢救 。 。 1 将 患者 平 卧 , 偏 向一 侧 , 开 、 头 撬 口腔 , 清除血块及血液 , 轻拍患者背部。 2、经鼻腔用吸引管吸 出血块 、血 液 必要时做 气管插管冲洗吸引’ ,或气 管切开 ,使用呼 吸机 。 3 、高 流 量 吸 氧 。 次咯血时 , 突然咯 血停止 ,呼吸极度困难 、张 口瞪目,面 色青紫 ,左肺呼吸音减弱。 () 1 患者 出现 了什么情况? (J 2 如何进行抢救?
第 四节 休克
休克是机体 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 引起的神经一体液 因子失调 与急性循环 功能衰竭 , 并直接 ( 或)间接导致广泛 、 严重的周身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及生命重 要器官细胞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休 克 是一 个复 杂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 尽管导致休克的病 因不 同,但当休克发 展到一定阶段 , 均表现相 同的病理生理 特征 ,即有效 循环血量 绝对 或相对 减 少 ,机体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流状态。 根据病因可将休克分为 :①低血容 量性休克。大量 出血、失水 ,血容量突 然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绝对不足所致 ; ② 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 失常等引起心室收缩功能减退 ,心排血 量减少 ;③感染 中毒性休克。严重感染 时,细菌毒素作用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导致周围血管扩 张, 毛细血管床扩大 , 有 效循环血量相对减 ④神经源性休克。 外伤 、剧痛等 引起 ,由于神经作用 ,使 血管运 动 中枢 受抑 制导致 周围血 管扩 张;⑤过敏性休克 。机体对某种药物或 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周围血管 扩张;⑥内分泌性休克。如 肾上腺皮质 功能危象、垂体危象等引起的休克 。 诊断要点 ( 诊断标准 (9 1 一) 18 年全国 “ 三衰” 急救专题学 术会议 制定 ) 1 、有诱 发休 克的病 因。 2 、意 识 障碍 。 3 、脉细速>10 / n或触摸不 0 次 mi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灾难护理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评估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严重创伤
常见急症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急性中毒
常见危急值
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系统功能监测
多器官功能障碍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与镇静
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
常用急救技术
机械通气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目录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是培训及其资质认证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内容
主要以在职教育为主,安排急诊和危重症抢救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近年,研究生教育形式也成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形式。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理论教学:急诊或急救、危重症监护的所有内容、学科发展与专科护士发展趋势、循证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教学形式:理论讲座、病例分析、操作示范、临床实践。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1980—1983年,原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的文件,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学开始建立20世纪8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了第一张ICU病床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了作为独立专科的综合性ICU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初,急救护理进一步发展,危重症护理形成雏形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了休克病房1960年,几乎每所美国医院都建立了术后恢复病房
20世纪50年代,危重症护理日益成形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形成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美国巴尔的摩医院建立了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为重症监护病房60年代末,大部分美国医院至少有一个ICU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6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1)学科特点: 专业特征:跨学科、综合性;独立性、合作性; 患者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 工作要求: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初步判断和紧
急救护。
PPT学习交流
7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2)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2)发展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的New Haven Hospital 急诊科首次运用分诊技术
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PT学习交流
15
(2)发展
教 育 : 1972 年 : 英 国 皇 家 护 理 学 院 成 立 A & E (Accident &Emergency Nursing Group) ,为护士 提供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与技术,形成当今急救护理 课程的雏形。
PPT学习交流
8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10
第一节 概 述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1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行救护,
PPT学习交流
24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危重症护士的技术业务培训、急救护理工作的 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

护理急救

护理急救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急诊医学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

二、急诊医学发展概况三、急诊医学的主要病种(一)危重病例急诊医学主要是处理各种急性病和危重病人。

主要病种为:呼吸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发创伤、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口服或吸入所造成的各种急性中毒等。

(二)一般急诊一般并非危重病例。

如发热、心绞痛、眩晕、恶心、呕吐、腹泻、哮喘、鼻出血等,也需紧急诊断和处理。

四、现代急诊医学的特点(一)专业急救机构已由医疗卫生部门扩展到多功能的救护机构。

(二)专业急救机构由城市、地区单一的若干个组织逐步联合协作,形成了专业急救网络和医疗服务体系。

(三)为保险业、旅游业对急救的需求提供了保证,为国际紧急救援机构创造了条件。

(四)社会已经全面充分地评估了现代急诊医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从而给予有力的支持。

(五)天灾人祸等灾难事故的增多,使灾难救援医学充实了急诊医学的内容,形成其院外救援医学的特色。

第二节急危重症护理学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沿革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一)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抢救(三)危重病(症)救护(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五)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四、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复苏室、抢救室、急诊监护室(EICU),接受院外和院内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护理。

其研究范围包括三个方面:(1)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2)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3)ICU技术。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1 概念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室)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急诊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知识要点】1、熟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示。

2、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施救步骤和有效指针。

3、掌握电除颤的适应症、剂量及电击后护理要点。

4、掌握复苏时常用急救药物、剂量及给药注意事项。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50 岁,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早餐后突然出现胸部不适,胸痛进行性加重,家属自行开车送往医院,15 分钟后到达急诊室,患者随即出现抽搐伴意识丧失,面色青紫,口唇发绀,生命体征均测不出。

【选择题】1、根据下列哪些表现可以判断患者为心搏骤停?(AB )A、意识丧失B、大动脉搏动消失C、瞳孔缩小,各种反射消失D、呼吸消失E、皮肤发绀2、判断患者心搏骤停后,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程序是什么?(B)A、A-B-C-D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B、C-A-B-D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C、D-A-B-C (电除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D、B-C-D-A (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开放气道)E、A-C-B-D (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3、2名医务人员在实施CPR,已连接好心电监护,此时大家暂停,观察心电图表现为杂乱无章,没有P、QRS、T 波,判断为何种情况?应如何处理?(D)A、房室传导阻滞,使用阿托品1mg静脉注射B、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120-200 J (双向波)C、室颤,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360J (双向波)D、室颤,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击120-200 J (双向波)E、心室停搏,立即非同步电击120-200 J (双向波)4、目前该名患者已被置入气管插管,关于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下列事项是正确的?(D)A、维持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B、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不必配合C、应提供每分钟8~10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0次胸外心脏按压D、应提供每分钟10~12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0次胸外心脏按压E、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不需暂停5、评估CPR 实施效果,胸外心脏按压不需暂停? (AD)A、5个循环周期CPR后检查B、有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带来监护设备C、心脏按压2分钟后D、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E、电除颤后【简述题】6、作为现场抢救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什么?答:1、保持患者气管通畅。

2、松开衣领、裤带,吹气前应先检查患者口中有无分泌物,若有应先去除。

3、应以平常呼吸状态吸气后吹气,吹一口气约一秒钟,以见到胸部起伏为原则,等胸部落下在吹第二口气。

4、理想的成人潮气量500-600{6-7ml/kg} 。

7、对患者实施除颤后,护理上应该注意什么?答: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在电击后一小时内至少每15分钟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小时监测一次。

2、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3、随时将除颤仪充电备用,并备好其他抢救物品。

4、用肥皂和水将患者胸部的导电胶去除,并检查皮肤有无灼伤,如有遵医嘱给予治疗。

8、简述心肺复苏有效指针。

答:1、触摸到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

2、呼吸改善或自主呼吸恢复。

3、面色、口唇、甲床色泽转为红润。

4、扩大的瞳孔出现缩小,对光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

【思考题】9、抢救小组在给予患者实施cpR2 分钟后,此时静脉通路已建立,首选的药物及剂量是什么?注射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答:1、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1mg 静脉注射,可每3~5 分钟重复一次。

3、注射时应首选上肢的大血管,肾上腺素1mg 快速静脉注射后,应用生理盐水20ml 迅速静脉注射,并抬高手肘30度,维持10~20 秒,有利于药液迅速到达心脏,发挥药效。

10、如果此时无法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而气管插管已建立,你将如何从何从气管内给药?可以从气管内使用的药物有哪些?答:1、自气管内给药的剂量为静脉给药剂量的2~2.5 倍。

而且药物要稀释成5~10ml ,将细的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的底部,再从此管注入药物,然后用简易呼吸器用力挤压 2 次,以利于药物弥散袋两侧支气管。

2、可以从气管内使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血管加压素。

二、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知识要点】1、掌握创伤性休克的病因、临床表现。

2、掌握创伤性休克伤情评估的急救护理措施。

3、掌握创伤性休克的病情观察。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42 岁,自 6 米高处坠落,全身多处受伤。

入院时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查体:BP81/48mmHg , P125次份,R36次/分,呼吸浅速。

X线示:右侧气胸、2~6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右股骨干骨折。

实验室检查:wbc9.5x10 9/L,Hb75g/L 。

选择题1. 根据上述资料,该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的病因最有可能是什么?( A )A.失血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阻塞性休克D. 神经原性休克E.分布性休克2. 骨盆骨折时,即提示患者出血量约为多少时需积极抢救。

(D)A .出血量约500ml B.出血量约500~1000mlC. 出血量约1000~1500mlD.出血量约1500~3000mlE. 出血量约3000~4000ml3. 此位以创伤失血为主的患者在院内急救中,应首先:(DE )A. X线检查B•降低颅内压C•保持呼吸道通畅D .建立静脉通路 E.验血型,备血4. 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时,可选择的血管是:(ABC)A 颈外静脉B 肘正中静脉C 上腔静脉D 下腔静脉E 足背静脉5. 在创伤休克患者救治中,大量液体复苏和提升血压可导致(ACE )A持续出血B低氧血症C体温下降D 高血压E 血压稀释【简述题】6. 接诊此患者时如何进行伤情评估?答:首先进行ABS评估,检查气道(A )、有无出血(B)和休克(S),然后脱去患者衣服,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判明有无致命性损伤。

为了不遗漏伤情,按照“CRASH PLAN ”指导检查:C=心脏、R=呼吸、A=腹部、S=脊柱、H=头部、P=骨盆、L=四肢、A=动脉、N=神经。

7. 作为抢救护士,应采取哪些急救护理措施?答: 1.予患者平卧位,保暖。

2.氧气吸入。

3.迅速建立2—3 条静脉通路。

4.遵医嘱进行液体复苏。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观察疗效。

6.伤口包扎及夹板固定,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7.协助医生进行胸外闭式引流术。

8.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留置导尿,监测尿量。

【思考题】8. 患者经过上述急救处理并快速补液2000ml 后,血压仍偏低,80/44mmHg ,该患者目前休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做好病情观察?答:1. 该患者休克的可能原因:(1)胸部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

(2)腹部可能有脏器的损伤性出血。

2.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血样饱和度,脉搏,血压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2)监测每小时尿量及液体出入量。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引流管通畅,每小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4)观察胃内引流物的颜色、量、性状。

(5)观察腹部的症状和体征,协助做好腹腔穿刺和CT 检查。

三、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知识要点】1、熟悉胸痛的分诊方法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处理流程。

2、掌握急性胸痛的急诊评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3、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用药观察护理和急救护理措施。

【案例分析】患者,男性,66 岁,因“持续性胸骨后疼痛 3 小时”急诊就诊。

主诉胸部呈压榨性疼痛,伴冷汗、恶心、呕吐;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2 次,无明显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3年;高脂血症10 年,否认糖尿病史。

查体:T: 37C, P94次/分,R24次/分,BP130/70mmHg,神志清,痛苦貌,四肢温暖。

听诊:心律齐,肺部无异常。

【选择题】1. 作为分诊护士,应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对胸痛进行评估:(ABCDE )A 疼痛部位与放射部位B 疼痛性质C 疼痛时限D 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E 伴随症状2. 下面哪项不是危急生命的胸痛:(BE)A 不稳定心绞痛B 支气管肺炎C 急性心肌梗死D 主动脉夹层E 肋间神经痛3. 在评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危程度是,正确的是(C)A ,发作时ST段抬高<1mm ,胸痛<20分钟,CK-MB及TnT正常B, 发作时ST段抬高<1m m,胸痛<20分钟,CK-MB及TnT轻度升高C, 发作时ST段抬高>1m m,胸痛>20分钟,CK-MB及TnT明显升高D, 发作时ST段抬高>1m m,胸痛>40分钟,CK-MB及TnT明显升高E, 发作时ST段抬高>2m m,胸痛>40分钟,CK-MB及TnT明显升高4. 在急诊室,快速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的4D 流程是:(ABCD )A 患者快速进入急诊大门B 快速做出诊断C 快速做出使用溶栓剂决定D 快速取到溶栓剂E 快速使用止痛剂5.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哪些?(ABCDE )A 心律失常B 心力衰竭C 心源性休克D 室间隔穿孔E 乳头肌断裂【简述题】6. 疑似该患者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实施初始评估?答:在患者到达急诊的10 分诊内应:(1)迅速进行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和血样饱和度;(2)建立静脉通路;(3)简短而针对性的病史询问和体检;(4)采集血标本:CK-MB,TnT, 电解质、凝血功能等;(5)完成溶栓治疗清单,检查有无禁忌症;(6)做好PCI 治疗或溶栓的准备。

7.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什么?该患者心电图显示V1、V2 、V3 导联ST 段抬高,提示心肌梗死在什么部位?答:1、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出现异常深而宽的Q波(显示心肌坏死);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显示心肌损伤);T波倒置(显示心肌缺血)2、V1、V2、V3导联ST段抬高提示:前间壁梗死8. 予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时如何做好用药护理和观察?答:用药期间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以便快速达到药效。

静脉点滴硝酸甘油一般从5-10ug/min 开始。

每5-10 分钟增加10ug/min ,直到心绞痛缓解或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头痛),收缩压v 90mmHg或下降幅度比原始血压超过30%。

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右心衰竭伴前壁心梗的患者不能使用。

【思考题】9.急性心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目标是什么?心脏科会诊后,准备为该患者行急诊PCI 术,抢救护士如何做好安全转运病人?答:⑴再灌注目标:30分钟内给予溶栓治疗,90分钟内性PCI。

⑵转运前: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转运的必要,签名知情同意;医护人员陪同,携带治疗用物、急救设备、监护设备、除颤仪、药物等;通知相应科室和转运电梯,记录转运前生命体征。

转运中: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途中避免颠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电图变化,在病情变化时迅速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