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换

合集下载

角色互换心理课教学设计

角色互换心理课教学设计

角色互换心理课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角色互换心理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角色互换对于理解他人和培养同理心的重要性;2.探索和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需求和困难;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以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视频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角色互换的概念,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两个朋友互相换身体的故事,或播放一个有关角色互换的真实案例视频。

步骤二:角色扮演(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个学生组成,每个小组中的两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老板和员工等。

2.老师为每组分配一个场景,例如:在家庭中处理冲突、在学校中面对挑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等。

3.每组学生在给定的角色和场景下进行角色扮演,他们需要交换身份并尽力理解和模仿对方的行为、情感和反应。

4.学生们可以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步骤三: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由包含不同角色的几个学生组成。

2.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主题,例如:情侣之间的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合作等。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他们所扮演角色在给定主题下的感受、需求和困难,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角色互换作业(20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一天的角色互换实践。

比如,学生可以扮演父母、姐妹兄弟、家中的宠物等。

2.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记录下在不同角色中的感受、需求和困难,并撰写一篇日记或心得体会。

步骤五:结课小结(10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角色互换作业体验进行展示和分享,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观察和理解。

2.老师进行总结,强调角色互换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总结课程收获。

教学辅助材料和评估方法:1. 角色扮演小组分配表和场景分配表2. 角色互换作业的指导要求和评估标准3. 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记录表评估方法:1. 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时的观察记录2. 学生撰写的角色互换作业日记或心得体会的评估教学期望达成目标:通过这个角色互换的心理课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体验不同角色之间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同理心,提高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

和妈妈互换角色(优秀4篇)

和妈妈互换角色(优秀4篇)

和妈妈互换角色(优秀4篇)和妈妈互换角色作文篇一今天,我和妈妈换角色,挺好玩的。

首先,妈妈叫我早晨叫她起床,可我这个赖虫一睡就没头,怎么能叫她呢?要等我叫她黄花菜都凉了,没办法,只有花十块钱劳烦父亲大人大驾,把妈妈叫醒,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

然后需要和妈妈一起上班。

一到一中,那活是数不胜数,先打字,然后接听咨询电话,写分班表,唉,真累,但左挨右挨的,总算完成了任务。

但是,还有最后一关,也是最刺激、最难闯的一关——做饭。

由于没经验,我便动用了家有资金三十六元七角钱买了三个鸡腿、二个猪蹄儿、一斤半鸡翅、二斤桃、三斤瓜和一斤香蕉,还有八个馒头,但是不合格,于是,我选择了补考。

在下一个晚上,我闷了一锅饭,但看起来像稀粥,炒了一盘青椒炒土豆片却成了青椒土豆汤……我总算勉强过了这一关。

通过件事我知道了父母的不易,我们做儿女的更要孝顺父母了。

和妈妈互换角色作文篇二早上,妈妈把我叫起来说:“快起床,小懒虫。

”我睁开朦胧的睡眼说:“不嘛,我还要再睡一会。

”妈妈说:“那今天我们换角色怎么样?”我说:“好呀!”妈妈对我说:“那你是妈妈,你就快去给我做饭吧,我饿了。

”我说:“好呀。

”我先煮面条,我把整袋面条都导进去,煮着煮着,都粘到一块儿了。

然后我把面条夹出来,我怕它烫着我,所以我用筷子夹。

我看了看面条,里面还有没熟的呢,所以我们不能吃生的东西,要不然会生病的。

我去煮饭,我就想:我和妈妈一共两个人,所以要放两碗米。

一碗,两碗,我按了按钮就开始煮饭了。

我又要炒菜了,我要炒洋葱,因为妈妈爱吃洋葱。

首先我要先切洋葱,我开始下刀,把洋葱切了好几块,此时我眼睛里全是眼泪,这是太辣了!我都要受不了了。

我问妈妈,:“炒菜要用几勺盐?”妈妈说:“两勺。

”我用喝汤的大勺舀了两勺盐,盐都要快用完了。

开饭了,我把饭先拿上来,却发现饭怎么没煮好?原来我忘了插电,我们只能吃菜了。

妈妈吃了一口菜,:“怎么那么咸,你到底放了多少盐啊?”我说:“两汤勺呀,怎么了?”妈妈看着我说:“今天不用吃饭了。

角色互换作文400字

角色互换作文400字

角色互换作文400字角色互换作文400字(通用21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色互换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色互换作文400字篇1今天是角色互换日,我当“家长”,爸爸妈妈当“孩子”。

我真开心啊,今天我可以不写作业,而且爸爸妈妈都得听我的!可是一早,我就得给“孩子”们烧早饭,这怎么办?我从来都没有做过早饭,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我紧张地点火、加水、放油……经过一通手忙脚乱,我给“孩子”们蒸了馒头,煎了荷包蛋,“孩子”们都说很好吃。

煎荷包蛋可好玩了,油四溅起来,让我想到了“火树银花”。

蒸馒头也很有趣,水“咕嘟咕嘟”地就像爸爸的呼噜声。

吃完饭,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弓着背、弯下腰开始拖地,左拖拖右拖拖、前拖拖后拖拖。

地板可真脏啊!我使出吃奶的劲,拖得腰酸背痛。

经过努力,我把地拖得一尘不染,好像镜子一样。

看着干干净净的地面,我真觉得很自豪!终于到了可以给爸爸、妈妈布置作业的时间了,妈妈做语文、数学,爸爸读英语、科学。

你问我干啥?“家长”当然是监督呗!可惜“孩子”们的表现都很好,哎!我白白监督了一趟。

经过一天的角色互换,我感到爸爸妈妈真辛苦,我以后要爱护好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再乱丢纸屑。

大人们很辛苦,但是也很有趣呀!晚上睡觉前,我还沉浸在家长的角色中,过了好久,我才想起来我不是大人,我只是个小孩儿。

角色互换作文400字篇2做小孩子真是太无聊了,除了写作业就是上辅导班,连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命可真苦呀!今天早晨我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我和妈妈互换角色,也就是说我当妈妈,妈妈当我。

这个念头一出来我就跑到客厅对妈妈说:“我们两个互换角色吧!”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好啊,这个主意不错,那咱们母女就来个换位大体验吧!”于是妈妈给我写上这一天要做的事情。

互换角色作文350字21篇

互换角色作文350字21篇

互换角色作文350字21篇互换角色作文1我怎么睡在爸爸的床上?原来今天是角色互换节,我和爸爸互换角色了。

我只好穿着爸爸的衣服来到餐厅,开始做饭。

因为之前妈妈教我如何做方便面,我们全家就只能大清早吃方便面了。

到了上班时间,我准备开车去单位,可又转念一想,我都没有驾照呢!怎么开车啊!于是我只好挤在拥挤的地铁上才到了公司。

没想到的是,那里竟然全部都是小孩子。

我来到了自身的办公室,不过我一下子傻眼了。

因为里面的文件就像是天文一样,我一个字也看不懂,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工作了。

好不容易到了下班的时间,我一回家,一大堆的工作又是我干的。

于是,我又烧饭,又打扫卫生,辅导“儿子”和“女儿”的作业,就这样我被折磨了一天!我觉得真累啊!更何况是真正的父母,他们每天都要做这些事。

今天,我就懂得父母的工作是多么辛苦的了。

看来,父亲还真是一位非常难扮演的角色啊!因此我们以后必须照顾自身年迈的父母,因为他们以前疼爱过我们啊!我们要善待他们,爱护他们,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啊!互换角色作文2假如有这么一天,能让我与他人角色互换,那该有多好!你如是问我想和谁互换,那我一定会说:我要和可怜的乞丐互换。

你或许会问我,你和他互换有什么好啊?别急,和乞丐互换的好处可多呢!大家是不是在家里都身在福中不知福呢?那,和乞丐互换,就是要改一改这个坏毛玻我要体验一下乞丐那辛辛苦苦讨饭,还要挨人白眼的滋味,让自身变得成熟、懂事。

大家看到的乞丐都那可怜,没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如果我和乞丐互换了,他们就会有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度过幸福的一天。

我还想和老师互换。

要尝尝他们不辞辛苦教我们知识的滋味。

这样,我就不会再起他们,就会减轻他们的负担。

当然,我也要让他们尝尝做学生的滋味。

让老师们知道做学生有多累,学生的作业有多多,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不想过这样整天埋在作业堆里爬不出来。

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真的能有一个这样我期待的角色互换节。

互换角色作文3一听角色互换节就要到了,同学眉飞色舞,有人跟军人换,有人跟父母换,还有人跟护士换……但我想和老师交换。

游戏角色互换动作教案

游戏角色互换动作教案

游戏角色互换动作教案教案标题:游戏角色互换动作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游戏角色互换动作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创造自己的角色互换动作。

3. 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角色互换动作。

教学资源:1. 游戏角色互换动作的示例视频和图片。

2. 教师准备的角色互换动作卡片(包括动作描述和示意图)。

3. 空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段游戏角色互换动作的示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游戏角色互换动作的概念和意义,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此的理解和想法。

主体活动:3.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角色互换动作卡片,并解释卡片上的动作描述和示意图。

4. 学生们模仿示例动作,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5.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卡片,并设计自己的角色互换动作。

6. 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角色互换动作,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动作的过程和特点。

7. 学生们与同组的伙伴一起练习和完善他们的角色互换动作。

展示和总结:8.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互换动作。

9.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和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鼓励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学生们在合作和创造方面的表现。

拓展活动:11. 学生们在家中或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和创造角色互换动作,可以录制自己的表演视频并与同学分享。

12. 学生们可以尝试将角色互换动作应用到其他游戏或舞蹈表演中,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游戏角色互换动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们互相评价和给予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角色互换动作对于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其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更复杂的角色互换动作练习,例如多人合作或链式动作。

角色互换的周记

角色互换的周记

角色互换的周记篇1:角色互换的周记角色互换的周记一天晚上,我在家提议:“爸爸和我互换一下角色吧!我当爸爸,爸爸只有当儿子,妈妈当女儿。

”“好吧”爸爸漫不经心的回答,听了之后,我满心高兴,妈妈不以为然断断续续的做她的饭,根本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

见爸爸态度还好,我冲进卧房,对爸爸说“爸爸那咱就别玩电脑啦!玩电脑对眼睛有损害!到书房去写作业。

爸爸承认自己情愿互换角色,只好关了电脑到书房做我给他布置的没完没了的作业首战告辞,我不由得飘飘然然,哈哈,我仰面到衣柜前穿上爸爸的衣服,戴上爸爸的眼镜。

做大人状,并高声叫道“天下第一美男子驾到!”儿子、女儿(爸爸、妈妈)看到了我扮成这样笑得人仰马翻,受到他们刚才不友好的.称赞,我怒气未消,虎视眈眈的看着爸爸,我对爸爸说“把作业交出来!”爸爸拿出自己没做完的数学作业,我一眼就看出有一道应用题等数没有对齐,命令爸爸多写几遍,以加强教育。

立刻爸爸叫苦不迭回房间练习去了!我偷喜了好一阵子,哈哈也让爸爸尝尝当孩子的味道!看在妈妈为全家做饭的份上,免了她的灾难,下次,她也得变回来做做语文作业,尝尝当孩子的味道………篇2:角色互换记想象作文角色互换记想象作文“快点去练琴,别跟个蜗牛似的,”妈妈又来了,她一来,家里就像飞进只绿头苍蝇,嗡嗡嗡响个不停。

唉,假如我是她,确定不会这样。

唉,对了,糊涂博士最近不是创造了一种叫“互换身份剂”的药吗?我可以用这种药把妈妈和我颠倒过来,那家里就宁静太平了,可以静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想到这,我大步流星地向博士的实脸室走去。

“咚咚咚!”“博士,听说你……”“喇叭!”“博士,博士?”我推开门,只见胖冬瓜似的博士躺在地上,身边流出了绿色的液体。

原来我敲门声太大,把正在聚精会神做试验的`博士吓了一跳,真是胆子像粟米一样。

我赶忙扶起还在瑟瑟颤抖的博士,连声赔礼。

“拜托,下次敲门轻点!”他对我表示不满,“把试剂……清理……清理掉!”他指着地上的液体命令我。

心理剧的基本技术

心理剧的基本技术

心理剧的基本技术有人曾列举10余个使用较多的技巧:角色互换(Rolereversal)、替身(doubling)、重演(replay)、旁白(asides)、雕塑(actionsociometry or “sculpting”)、镜像(mirroring)、空椅子(emptychair)、独白( soliloquy )、角色训练(roletraining)、未来投射(Future project)附加现实(surplusreality)。

(Blatner,2000)。

在此仅介绍5种常用的技巧。

1.角色互换 (Role reversal):最基本的核心技术。

通过说明对主角来说某个重要人物的的行为方式,主角提出对该角色的主观看法,或者先扮演该角色,让辅角采取较接近主角体验的方式来演出情景。

在适当的时候,当主角对辅角的表达的观念和行为有所感受时,主角与辅角互换角色。

暖身和演出阶段,角色交换是很重要的。

莫伦诺(Zerka Moreno,1983)认为,主角需要从自己的主观态度出发,表演出感受的事件。

角色互换中,导演鼓励主角对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产生同感,导引使辅角演出内容和主角对事件的看法保持一致。

在适当的时候,允许较多的表达冲突情景。

角色互换可以帮助主角增进对重要他人的深入认识。

2.镜照技术 (Mirroring):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手势、态度、演出中的言语,来反应主角的角色。

导演可以将主角带出场景,使他脱离原有角色,让主角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看整个心灵挣扎的过程、或紊乱的情境,以激发主角重新诠释这个情境,进而产生新的领悟。

主角背对舞台,通过观看现场录像带中的生动画面,帮助主角更自然而客观地评价自己。

通过镜照技术这一回馈过程,有助于帮助主角澄清自我观念和与他人沟通间的差异(Goldman & Morrison,1984)。

布兰特纳(Blatner & Blatner ,1988)认为镜照技术是强有力的面质(confrontation)技术,需慎用,应在关心和同感的氛围中使用,不应使主角成为被别人讥讽的对象。

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法

资源应用与教学创意:经典方法100例角色互换法《礼记·学记》明确指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在1936年发表的《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中提出:“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这说明,虽然在学校教育中师生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促进。

但许多年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就有敬畏戒备的心理,我们的教师也总是习惯于扮演权威者的角色,总以一个尊者、长者、说教者的身份自居,于是在我们的课堂存在许多的教条和沉闷。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能更具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进行角色互换。

对高中各学科而言,最常见也最通用的是师生角色互换,即通过“教”与“学”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主动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其基本模式如下:1、提出问题,进行“初学”。

教师在课前确定学习的主题,组织、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对象进行初步的自主学习,并产生相关的概念性、规律性或相互联系性的质疑,为意义建构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进行“再学”。

即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供需观察的实物及现象,或演示实验,或参观学习,或观看电教片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初学”中产生的质疑,进行再次学习,从而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初步理解和解决“初学”中产生的质疑,形成初步的意义建构。

3、分组协作,深化理解。

教师根据知识结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内进行协作学习,以解决“再学”中不能解决的质疑,进一步形成自己明确的相对成熟的意义建构。

4、角色互换、课堂展示。

各个小组在课堂上分别阐述自己“初学”、“再学”、协作学习中形成的明确又相对成熟的意义建构。

其他组同学和老师一起对其进行肯定、质疑、批判,经过再次构建,最终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概念、性质、规律及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形成完整的意义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互换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已是一种必然。

角色互换,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旧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角色互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当老师”,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把课堂主角的位置让给了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开始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表现出一种认识事物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上美术课不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不是一项任务”美好感觉。

角色互换,可以培养学习能力。

“师生角色互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它将以往单一的“注入式”教学行为变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欣赏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这样的课堂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时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其它各种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

此外,学生为了上好这节课,学生往往还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备课,如此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与团队精神。

由此可见,实施“师生角色互换”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

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

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角色互换,可以增强纪律观念。

在“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为了上好自己“主导”的一节课,往往需要像教者一样进行课前的精心设计准备,在这其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如此,则能让他们体验到教师工作的艰辛,增强纪律观念,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从而有力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相对来说,一年级的小朋友胆子比较大,我时常叫他们上台代替我,给同学们讲,他们对课堂内容相关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在"教"中参与,让自己也尝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走
上讲台,参与"教学",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有时候小老师带来的帮助还真不少,他们的兴趣爱好相通,接触的事物相似,所以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容易接受,小老师还能帮我管理好他们的纪律,有时候我只是在讲台上换了个角色,是学生是解说员。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模式,体现了新时期教育创新的思想,符合21世纪人才的培养理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积极尝试创新教学活动,才能给自己的美术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