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学习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获取和传输手段,在军事、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深入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和拓扑结构;3. 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编程与调试方法;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终端节点组成。
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汇聚节点负责收集和转发数据,终端节点负责处理和显示数据。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微控制器、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
2.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网络层负责数据路由和传输。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形、树形、网状和混合形等。
星形拓扑结构简单,但易受中心节点故障影响;树形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路由效率,但节点间距离较长;网状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路由效率,但节点间距离较远。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编程与调试本实验采用ZigBee模块作为无线通信模块,利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环境进行编程。
实验内容如下:(1)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发送;(2)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转发;(3)编写终端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
5.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终端节点;(2)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发送;(3)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转发;(4)编写终端节点程序,实现数据的接收和显示;(5)调试程序,确保各节点间通信正常;(6)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无线传感器网络学习报告

传统模式,指最基本的泛洪法,sensor节点以广播的方式将收到的 分组传递给自己的邻居节点直至该分组到达sink节点;
事件驱动模式(event-driven),以感知环境数据的sensor节点主 动广播分组为特征,该分组基于路由表选取适当路径到达sink 节点;
2020/7/18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自治性在大量节点参与的网络中是必要的,为激活网络的连接节
点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组网。 现有的Ad hoc路由协议可分为: 表驱动型(Proactive Protocols先验式协议)每个节点需不断维护
并更新路由表, 典型协议DSDV( Destination 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距离矢量目标序列).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当WSN需要接入Internet或其它外部网时该层才是特
别必需的,工作在ISM (工业安全手册)频段的设备可能 出现较高的数据包错误率,建立一套端到端的传输与阻塞 控制协议能够很好地满足WSN的系统需求。
在协议栈的高层采用确认与重传机制明显要比底层复 杂的错误处理控制码方式易于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与传统网络相比,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征: • 节点分布极其稠密且数目很大。 • 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存储空间及计算能力等资源非常
有限,且能量资源等无法补充。 •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节点在布置完毕后,除了少数节点
需要移动以外,大部分节点都是静止的。 • 多跳通信。由于低功率射频器件的信号传播范围有限,
17
无限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结构。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1. 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及组成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用于感知、采集和处理环境信息。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信息传输给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
无线传感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汇聚节点:负责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压缩,然后传输给中心节点。
(3)中心节点:负责收集各个汇聚节点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传输给用户。
2.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1)实验环境硬件平台:ZigBee模块、ZB-LINK调试器、USB3.0数据线、USB方口线两根、RJ11连接线;软件平台:WinXP/Win7、IAR开发环境、SmartRFFlashProgrammer、ZigBeeSensorMonitor。
(2)实验步骤① 连接硬件设备,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平台;② 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③ 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信息融合和压缩;④ 编写中心节点程序,实现信息收集和处理;⑤ 测试无线传感网络性能,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
(3)实验结果分析①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等;② 传输:汇聚节点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压缩,传输给中心节点;③ 处理:中心节点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用户所需的结果;④ 性能: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总结1.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各种环境监测需求。
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学习报告

◆3系统能量供应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使
用高能电池;降低传感功率;此外还有传感器网络 的自我能量收集技术和电池无线充电技术。其中后 两者备受关注。 ◆4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网络结构是组织无线传感器的成网技术,有多种形态 和方式,合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资源。在这里面,还包括网络安全协议问题和大规模 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移动性管理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学习报告
提纲: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WSN背景和发展历程 ◆3.WSN的网络体系结构 ◆4.Wsn的关键技术 ◆5.Wsn的应用现状 ◆6.Wsn大量投入使用所面临面临着 许多问题 ◆7.总结(未来的发展趋势)
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
◆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这个协议栈包括五层协议和三层平台:
各层协议功能如下: ●物理层提供简单但健壮的信号调制和无线收发技 术。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成帧,帧检测和媒体访问以 及差错控制。 ●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生成与路由选择。 ●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是保证通信服务 质量的重要部分。 ●应用层包括一系列基于检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
◆4.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是需要协同工作的传感器网络系统 的一个关键机制,如测量移动车辆的速度需要计 算不同传感器检测事件的时间差。Jeremy和Kay Romer在2002.8月的HotNets-I国际会议上首次提 出并阐述了wsn中的时间同步机制的研究课题,引 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以提出多个多个时间同步 机制(RBS,TINY/MINI-SYNC和TPSN和)RBS机制是 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时钟同步;TINY/MINI-SYNC 是简单的轻量级同步机制;TPSN采用层次结构实 现整个网络节点的时间同步。
无线传感网实训报告万能

一、实训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对无线传感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无线传感网实训。
二、实训目标1. 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3. 学习无线传感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
4. 熟悉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三、实训内容1. 无线传感网基本原理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实现对特定区域进行感知、监测和控制的一种网络系统。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传感模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
2. 无线传感网搭建与配置实训中,我们使用ZigBee模块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ZigBee模块、无线模块、传感器、电源等硬件设备。
然后,通过编程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在搭建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ZigBee模块的硬件连接和编程;-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无线通信协议的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3. 无线传感网数据采集与传输在实训中,我们使用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编程,我们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分析。
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 数据的格式化和压缩;- 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 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
4. 无线传感网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案例:- 环境监测:通过无线传感网对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智能家居:利用无线传感网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能源管理;- 工业控制:利用无线传感网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熟悉了无线传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3. 学会了无线传感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4. 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无线传感网络学习心得

无线传感网络学习心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学习心得初次接触这个课程时,我无意地在课本中看到了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以实现复杂的指定范围内目标检测与跟踪。
这让我联想到物联网体系的感知层与网络层,乍一想,这不就是物联网感知层与网络层的整体解决方案么?美国《商业周刊》与MIT技术评论分别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
作为一名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于此,内心燃起了一团火焰,因为觉得这个将成为我们将以时代推动者的身份参与到人类21世纪的建设中。
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个课程,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别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里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物理层,信道接入技术,路由协议,拓扑技术,网络定位与时间同步技术等等。
第二个阶段是整合零碎的知识,总结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
第三阶段是利用现有知识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现实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一个整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第一阶段知识总结,(1)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它需要考虑编码调制技术,通信速率,通信频段等问题。
信道接入技术中有IEEE 802.11MAC协议,S-MAC协议,Sift协议,TDMA技术,DMAC技术,CDMA 技术。
在物理层和信道接入技术主要有2个标准,一个是IEEE 802.15.4标准,一个是ZigBee标准,它们各有优劣,可根据现实情况采用不同标准。
(2)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作用是寻找一条或或多条满足一定条件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将数据分组沿着所寻找的路径进行转发。
路由协议中有Flooding协议,Gossiping协议,SPIN协议,DD协议,Rumor协议,SAR协议,LEACH协议,PEGASIS协议等协议。
(3)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大特点之一,拓扑控制策略为路由协议、MAC协议、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多方面都奠定了基础。
无线传感期末总结

无线传感期末总结无线传感是一门涉及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信号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对无线传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首先,我学习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无线传感网络由大量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可以无线通信并传输采集到的环境信息。
节点之间通过协同工作,实时监测和控制环境中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这些信息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等。
其次,我了解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常用应用领域。
其中,环境监测是无线传感网络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分布在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各种参数,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例如,通过在水源中布置一组水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并及时报警,确保水源的安全。
另一个常见的应用是智能交通系统。
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路况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从而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无线传感网络还可以应用于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学习了无线传感网络中的重要技术和算法。
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能源消耗、传输距离、网络拓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优化算法和技术。
其中,能源管理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能源有限,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延长网络的寿命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能源管理算法,如动态睡眠调度算法、移动充电算法等。
此外,为了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研究人员还提出了许多路由协议和数据压缩算法。
这些技术和算法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项目名称是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个利用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的系统,并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查看室内环境参数,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优化探究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优化,具体包括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方式、数据传输协议的选择与优化等。
二、实验原理及工具1.传感器网络组网方式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星型、树型、网状三种组网方式。
星型组网结构简单,但单点故障时整个系统会瘫痪;树型组网结构便于数据的传输与管理,但在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组网;网状组网结构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网络维护复杂。
本实验将分别对比三种组网方式的性能差异。
2.数据传输协议的选择与优化实验将分别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LEACH、BCP、SPIN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并通过测试比较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优化协议选择与参数设置,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能耗。
3.实验工具实验中将使用Contiki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是专门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支持多种协议,并提供了实验所需的模拟环境。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组网方式的测试(1)搭建星型、树型、网状三种不同的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2)分别记录每种网络结构在传输运行时的稳定性、延迟、能耗等性能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2.数据传输协议的测试及优化(1) 安装Contiki操作系统,选择LEACH、BCP、SPIN协议,并设置相应的参数进行数据传输实验。
(2)改变实验条件(如节点密度、网络负载等),测试和比较三种协议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3)根据实验结果,优化协议的参数设置,并比较优化后的协议和原始协议的性能差异。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1.组网方式的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星型组网方式具有简单易实现、维护成本低的特点,但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一旦发生节点故障,整个系统将瘫痪。
树型组网方式在数据传输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拓扑结构变化时需要重新组网。
网状组网方式相对灵活,但也增加了网络维护的复杂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组网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18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设计通常是将QOS摆在
WSN 应该能支持多跳通信,图2示意了从节点A(source) 到BS(sink)的多跳传输过程。 • 高度自适应的自治能力。由于应用的特殊性(节点能量较 低或节点的移动、增加、消亡),WSN必须是能够自我 配置的,需要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和健壮性。
2020/7/18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与其它网络一样,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包 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和物理层。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据链路 层和网络层。
按需驱动型(Reactive Protocols反应式协议)仅当需要时进行路 由,源节点发起路由探测过程,典型协议DSR ( Dynamic Source Routing,动态源路由) 、AODV (Ad 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d hoc按需距离矢量路由).
但高价的传感器可用多种廉价的传感器共同实现。
2020/7/18
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数据融合在WSN的应用层实现,显然
传输已融合的信息要比未经处理的数据节 省能量。
传感器网络的突出特点是针对性太强 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倘若WSN中节点能够 采用多种类别传感器,合理的对采集数据进 行融合不但可以改善信息获取的质量,更可 以扩大网络的应用领域。
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2020/7/18
8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SMACS ( Self-Organizing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Sensor
Networks自组织传感器介质访问控制)和EAR ( Eavesdrop And Register窃听登记) :SMACS实现网络启动和链路层组织, EAR算法 完成移动节点和传感器网络的无缝连接。
2020/7/18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自治性在大量节点参与的网络中是必要的,为激活网络的连接节
点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组网。 现有的Ad hoc路由协议可分为: 表驱动型(Proactive Protocols先验式协议)每个节点需不断维护
并更新路由表, 典型协议DSDV( Destination 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距离矢量目标序列).
根据路由表建立和维护过程是由sink节点发起还是由sensor节点 发起,我们又可将该类细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传统模式,指最基本的泛洪法,sensor节点以广播的方式将收到的 分组传递给自己的邻居节点直至该分组到达sink节点;
事件驱动模式(event-driven),以感知环境数据的sensor节点主 动广播分组为特征,该分组基于路由表选取适当路径到达sink 节点;
1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
• 作为网络底层硬件基础的测试节点模型如图所示,主要由 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电源四个部分组成。前端由传感 器进行监测区域内待测对象的信息采集;微控单元实现数 据的分析处理、存储等功能;无线传输模块负责短距离节 点间互连。
2020/7/18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 针对WSN的特点与通信需求,国内外科研人员设 计了多种面向WSN的路由协议。
• 在路由协议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节能(Energy efficiency)、可扩展性 (Scalability)、健壮性(Haleness)、传输延 迟(Latency)、容错性(Fault-tolerance)、精 确度(Accuracy)和服务质量(QOS)。
我们的生活。随着通信技 有线连接的固定基站来直
术、嵌入式计算技术、信 接对网络中每一节点进行
息处理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组织协调,无线局域网和传
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 统的蜂窝网都属于该类;另
集数据采集、处理,数据 一类为无基础设施网,即无
传输、通信等一体的无线 线Ad hoc网络,其中节点采
传感器网络引起了人们极 用分布式运行并具有相对
多址接入) 法:任何CSMA框架由侦听机制和退避机制两 个主要部分组成。
注意:传统的CSMA是在随机分布传输假设基础上趋 向于独立的点对点数据流,针对传感器的MAC协议必须能 够提供数量可变的、高度相关的、定期占支配作用的数据 流。一种自适应传输速率控制(ARC,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的方法被提出来平衡源发起与数 据流通的速率,这种计算特性相比消息握手机制更为能量 高效,而且试图通过不断调整传输速率和改变相位避免冲 突的重复发生。
一类为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简称MANET),1997
年IETF(网络工程任务组)成立了MANET工作组,旨在对该类型网络
的路由算法进行研究和开发; 另一类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网络拓扑结构固定或变化缓慢,此类网
2020/7/18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
• 传感器节点分布于网络的各个部分,用于收集数据,并且 将数据路由至信息收集节点(Sink)(不同的路由协议其 路由方式各有不同,传输数据的最初的节点称为source节 点)。信息收集节点(基站node,移动或固定的节点)与 信息处理节点(处理中心)通过广域网络(如Internet 网 络或者卫星网络)进行通信,从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 理。
2020/7/18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链路层协议用于建立可靠的点到点或点到多点通信链路,主要由介
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简称MAC) 组成,MAC协议的 基本作用是避免点到点通讯时冲突的发生。
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必须满足两项基本要求:首先是组建网络 底层基础设施,实现多跳并具备自组织特性的节点无线通讯;其次是在 节点通讯过程中实现平等高效的资源共享。针对WSN的MAC提出了
2020/7/18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
• 网络中的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节点 (Sensor节点)采集测试信息;sink(数据 汇集)节点收集一般节点中的数据并进行存 储、处理、上传;网关节点实现sink节点与 处理中心或其它外部网络的连接。通常sink 节点兼有了网关节点功能。
2020/7/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学习 报告
2020/7/18
1
无线传感器网络学习报告
• 无线网络的分类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 提出我的研究思想
2020/7/18
2
无线网络的分类
• 为了满足人们的通信要求, • 目前无线网络可分为两类:
无线网络正越来越随深入 其一为有基础设施网,需要
首位,一些网络协议对WSN的建立有一定指导意 义,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能量受限的WSN。WSN 路由协议设计要遵从如下原则:
(1) 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 (2) 数据为中心; (3) 不影响传感器节点探测精度条件下的数 据聚合; (4) 理想的节点定位和目标追踪。
2020/7/18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当WSN需要接入Internet或其它外部网时该层才是特
别必需的,工作在ISM (工业安全手册)频段的设备可能 出现较高的数据包错误率,建立一套端到端的传输与阻塞 控制协议能够很好地满足WSN的系统需求。
在协议栈的高层采用确认与重传机制明显要比底层复 杂的错误处理控制码方式易于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络试图通过在远控区域布撒大量传感器,然后由各传感器节点(简称节
点) 自行协调来迅速组建通讯网,在能量利用率优先考虑原则下进行
工作任务划分以获取监视区域信息。
有基础设施网
无线网络无(基无线础ad设hoc网施)网移 无动 线(a传MdA感NhEo器Tc)网网络络(WSN)图1源自2020/7/18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需要一个或多个节点上多种传感器的协作。 例如在火灾探测上需结合烟雾、温度甚至更多种探
测现象加以综合评定。 这个多种不同信息结合的过程称为数据融合,它有四
个显著特点: (1) 冗余处理:同一个激励信号可被不同传感器捕获,
剔除重复不必要信息; (2) 补充信息:一种传感器捕获一种特征,多种特征
的结合将获得更全面信息; (3) 及时信息:多传感器的并行采集与处理; (4) 低成本信息:为获得准确信息而需单个功能强大
与传统网络相比,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特征: • 节点分布极其稠密且数目很大。 • 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存储空间及计算能力等资源非常
有限,且能量资源等无法补充。 •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节点在布置完毕后,除了少数节点
需要移动以外,大部分节点都是静止的。 • 多跳通信。由于低功率射频器件的信号传播范围有限,
2020/7/18
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与体系结构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无线通讯方式有射频(RF-radio frequency)和红外
(IR-infrared)两种。由于红外方式的方向性限制,使其应用 更多的局限在点对点直接通讯,故无线传感器网络倾向于 射频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