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第8课《咏雪》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咏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复述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
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见《》本课“作品简介”“文体知识”栏目)课件出示:“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对《世说新语》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②、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学会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②、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②、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明机智和出众才华。
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帮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兴趣浓出示“雪”的甲骨文,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字,猜猜“雪”的本义是什么?古人把雪花比喻为随风漫天舞的羽绒,雪花洁白、轻盈、飘逸,它还像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世说新语》里的两个少年也有很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咏雪》这篇文章。
(二)作家作品了解清屏幕展示:知识卡片一刘义庆(404-444)南朝宋文学家。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层层细读品析深1、读得流利要求: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语句通顺流畅,不多字,不少字。
屏幕展示:①知识卡片二:读准字音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②读出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范读、自由读,教师适时订正读音,指导朗读。
2、读的明白要求:理解词意句意,故事内容读得清楚明白。
学生采用逐字逐句,对照直译的方法,四人一组,每人一句,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的字词句做好记号;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快乐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成心 /把路走弯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3名学生答复〕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表达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3、复述内容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根本线索。
〔以小男孩的身份〕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教案呢。
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篇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亮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当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潇洒、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同学去感受古人那种潇洒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同学积累了一些文言学问,并且熟识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同学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同学整理归纳文言学问,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制造氛围,让同学真实感受“咏雪”的情境,鼓舞同学去想象。
2、把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1、检测把握的作家作品状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把握文言词语。
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留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把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加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精品实用高效(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精品实用高效(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精品实用高效(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怀”,通过阅读不同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单元课时数为4课时。
一.课标要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精品实用高效(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咏雪》,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咏物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咏雪》精品实用高效(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怀”,通过阅读不同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单元内共包括4篇课文,分别是《咏雪》、《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和《大学》。
1.《咏雪》《咏雪》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拟人手法,展现了雪的美丽和神奇。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雪的情感,同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2.《江南春》《江南春》是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以江南春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画面。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魅力。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是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通过对湖阴先生壁上诗的解读,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敬仰之情。
课文以深沉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湖阴先生的品格和才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举例:《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未若”是对比的手法,“柳絮因风起”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形成意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生字词、特殊句式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咏雪》的阅读与理解;《咏雪》中的生字词学习;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及修辞手法;了解作者刘义庆及其作品《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本节课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解析课文,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咏雪》是东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它以简洁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雪的美丽。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中对雪的描绘,学习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将雪的飘逸和纯净表达得淋漓尽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文言文描绘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朗读《咏雪》原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 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理解其深层含义。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 课后习题解答:针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创作实践:布置与《咏雪》相关的创作实践作业,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咏雪》一文的内容和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咏雪》原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的景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来描绘雪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比如通过比较雪与撒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
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的给学生。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给学生。
学生自读,对照自
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
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给学生。
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
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
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
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
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
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内容。
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
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
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布置作业
背诵。
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