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
合集下载
盆底解剖课件

前盆腔缺陷: 阴道前壁膨出 尿道膨出 中盆腔缺陷: 子宫脱垂 阴道穹窿膨出 后盆腔缺陷: 直肠膨出 会阴体组织缺陷
*
垂直方向的三个腔室(前、中、后)
*
前盆腔:阴道前壁、膀胱、尿道 前盆腔功能障碍主要是指阴道前壁的膨出,同时合并或不合并尿道及膀胱膨出。前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下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
中盆腔:阴道顶部、子宫 中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性疾病,主要以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以及膨出、道格拉斯窝疝形成为特征。
阴蒂头
尿道外口
球海绵体肌
尿生殖膈下筋膜
会阴浅横肌
骶结节韧带
肛提肌
臀大肌
肛尾韧带
外括约肌
肛 管
会阴深横肌
坐骨海绵体肌
阴道壁
小阴唇
坐骨结节
盆腔筋膜
壁层筋膜:被覆盆腔的骨骼肌,形成肌肉与骨盆的连接 脏层筋膜:整个盆腔的连续网状结构,在某些部位增厚而发挥特定作用。包括包绕盆腔脏器的被膜、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膀胱阴道筋膜、直肠阴道筋膜、耻骨宫颈筋膜、宫骶韧带、主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尿道外韧带、盆筋膜腱弓等等。
女性盆底解剖
骨盆
骨骼 关节 韧带
骨盆底
概念: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 界限:前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弓,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和坐骨结节。
传统解剖学把骨盆底分成两个区和三层 分区:两侧坐骨结节前缘连线为界 尿生殖三角,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
*
盆底支持结构
盆底韧带 (Pelvic Ligaments) 肛提肌及周围组织 (Levator ani muscle and connective tissue)
*
垂直方向的三个腔室(前、中、后)
*
前盆腔:阴道前壁、膀胱、尿道 前盆腔功能障碍主要是指阴道前壁的膨出,同时合并或不合并尿道及膀胱膨出。前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下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
中盆腔:阴道顶部、子宫 中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性疾病,主要以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以及膨出、道格拉斯窝疝形成为特征。
阴蒂头
尿道外口
球海绵体肌
尿生殖膈下筋膜
会阴浅横肌
骶结节韧带
肛提肌
臀大肌
肛尾韧带
外括约肌
肛 管
会阴深横肌
坐骨海绵体肌
阴道壁
小阴唇
坐骨结节
盆腔筋膜
壁层筋膜:被覆盆腔的骨骼肌,形成肌肉与骨盆的连接 脏层筋膜:整个盆腔的连续网状结构,在某些部位增厚而发挥特定作用。包括包绕盆腔脏器的被膜、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膀胱阴道筋膜、直肠阴道筋膜、耻骨宫颈筋膜、宫骶韧带、主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尿道外韧带、盆筋膜腱弓等等。
女性盆底解剖
骨盆
骨骼 关节 韧带
骨盆底
概念: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 界限:前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弓,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和坐骨结节。
传统解剖学把骨盆底分成两个区和三层 分区:两侧坐骨结节前缘连线为界 尿生殖三角,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
*
盆底支持结构
盆底韧带 (Pelvic Ligaments) 肛提肌及周围组织 (Levator ani muscle and connective tissue)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基础知识

+ + +++ 20~160us
肌纤维刺激参数
• Fibres I : 8~33 Hz, larg.imp.320~740µs, R=T, 10-15 mn • 1类常用:20-30Hz, larg.imp.500µs, R=T, 10-15 mn • Fibres II A : 20~50 Hz, larg.imp.160~320µs, R=2T,10 mn II A
FATIGABLE
• I 类: 强直收缩, 长且持久, 不易疲劳
•PUBO-VAGINAL, PUBO-RECTAL 70 % PUBO-COCCYGIEN 90 % ILIO-COCCYGIEN, ISCHIO-COCCYGIEN 68 %
耻骨-阴道, 耻骨-直肠 70% 耻-尾骨90% 髂-尾骨, 坐-尾骨68%
1、正确的找出患者的适宜的电刺激参数,无效的电刺激无法 刺激肌肉收缩,并引起患者疼痛。
2、设备的参数可调性、多通道、提供由医师创建个体化的电 刺激和生物反馈模式。
3、疗程为10-15次,每周两次,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
生物反馈的作用机理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 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
1、 定义
2、 生理
3、 解剖 4、 流行病学
5、 发病机理
1、定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主要以盆底肌肉、 神经、韧带、筋膜)导致的机能减退导致的盆底疾病,以盆腔器管脱垂、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产后性功能障碍为常见。
2、盆底解剖结构
女性盆腔脏器、会阴中央矢状面解剖图
直肠rectum---------------
肌纤维刺激参数
• Fibres I : 8~33 Hz, larg.imp.320~740µs, R=T, 10-15 mn • 1类常用:20-30Hz, larg.imp.500µs, R=T, 10-15 mn • Fibres II A : 20~50 Hz, larg.imp.160~320µs, R=2T,10 mn II A
FATIGABLE
• I 类: 强直收缩, 长且持久, 不易疲劳
•PUBO-VAGINAL, PUBO-RECTAL 70 % PUBO-COCCYGIEN 90 % ILIO-COCCYGIEN, ISCHIO-COCCYGIEN 68 %
耻骨-阴道, 耻骨-直肠 70% 耻-尾骨90% 髂-尾骨, 坐-尾骨68%
1、正确的找出患者的适宜的电刺激参数,无效的电刺激无法 刺激肌肉收缩,并引起患者疼痛。
2、设备的参数可调性、多通道、提供由医师创建个体化的电 刺激和生物反馈模式。
3、疗程为10-15次,每周两次,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
生物反馈的作用机理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 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
1、 定义
2、 生理
3、 解剖 4、 流行病学
5、 发病机理
1、定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主要以盆底肌肉、 神经、韧带、筋膜)导致的机能减退导致的盆底疾病,以盆腔器管脱垂、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产后性功能障碍为常见。
2、盆底解剖结构
女性盆腔脏器、会阴中央矢状面解剖图
直肠rectum---------------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副本-PPT文档

法测量。D点用于鉴别宫颈延长。
gh
尿道外口到阴唇后联合中点的距离
pb
阴唇后联合到肛门开口中点的距离
tvl 当C、D在正常位置时阴道顶部至处女膜缘的总长度
注:1.除tvl外,各指标要在加腹压情况下测量;2.将处女膜缘定为0
表2
POP-Q 分度 0
Ⅰ Ⅱ Ⅲ Ⅳ
POP-Q分度标准
具体
标
准
解剖描述
定位描述
-3
Ap 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cm处
-3
Bp
阴道后穹隆的反摺或阴道残端(子宫切除者)距离Ap点最远 处
-3
C
子宫完整者,代表宫颈外口最远处;子宫切除者则相当于阴 道残端
-tvl~-(tvl-2)
阴道后穹窿或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解剖学上相当于宫骶韧
D
带附着于宫颈水平处;对子宫切除术后无宫颈者,D点无 -tvl~-(tvl-2)
• 现代解剖学对盆底结构分类更加精细。
• 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 中盆腔和后盆腔。
• 从阴道支持结构分为三水平。
三盆腔的概念
• 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及尿道。 • 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 • 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
盆底解剖-3 Zones
阴道支持的三个水平
• 第一水平:顶端支持,由骶韧带-子宫主韧带符合体 垂直支持子宫、阴道上1/3,是盆底最为主要的支持 力量。其缺陷可导致子宫脱垂和阴道顶部膨出。
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理
在盆底的支持和悬吊组织中有4个主要的基本结构: 骨盆、结缔组织和筋膜(包括盆内筋膜、圆韧带、阔韧 带、主韧带和宫骶韧带等)盆膈(肛提肌及其筋膜)以 及神经组织。 1 盆腔骨性结构和构造的异常 2 神经损伤 3 骨盆底的肌性组织(盆膈)张力降低 4 盆内筋膜及各种韧带的过度伸展及被切断,结蒂组织内 的胶原含量下降 5 阴道支持结构的改变
妇产科学课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鍛煉:適用POP-QⅠ—Ⅱ度 陰道輔助訓練器:陰道啞鈴等。
子宮托及新型陰道固定器:是一種支持子宮和陰道壁並使 其維持在陰道內不脫出的工具。
盆底外用強振盪器:寶馬
盆底電治療及生物回饋訓練
凱格尓訓練
陰道啞鈴
子宮托
• 種類 • 適應症 • 放置 • 注意事項
寶馬
盆底功能診治儀
• 電刺激和生物回饋 • 盆底肌訓練 • 陰道腹股協調訓練 • 功效 • 肌力和協調 • 改善血供營養 • 增強神經敏感性 • 建立盆底本體
盆腔器官脫垂 壓力性尿失禁 大便失禁及生殖道瘺
• 1888年曼氏手術 • 光源、無菌技術、新材料
······開創手術治療時代 • 60~70年代我國防治子宮
脫垂做出舉世矚目的貢獻
• 90年代盆底醫學出現突破 性進展,出現新的理論、 新的手術觀念(修補repair 維持retain替代 replacement_3R)
指腹壓突然增加導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 是由逼尿肌收縮壓或膀胱壁對尿液的張力壓引 起。
北京地區成年女性各種尿失禁構成比
混合性尿失禁32.3%
急迫性尿失禁7.3%
壓力性尿失禁59.6%
病因
• 解剖型:占90%以上,為盆底組 織鬆弛引起
• 尿道內括約肌障礙型:<10%, 先天發育異常所致
臨床表現及診斷
實線顯示妊娠時,腰部向前突 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 重力軸線向前移,而使腹腔壓力和 盆腔臟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 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 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鬆弛。
-------------正常體位重力軸向
-----------------妊娠體位重力軸向
病因及危險因素
• 分娩: 產次、產程過長、助產 不當、產後過早從事體 力勞動
子宮托及新型陰道固定器:是一種支持子宮和陰道壁並使 其維持在陰道內不脫出的工具。
盆底外用強振盪器:寶馬
盆底電治療及生物回饋訓練
凱格尓訓練
陰道啞鈴
子宮托
• 種類 • 適應症 • 放置 • 注意事項
寶馬
盆底功能診治儀
• 電刺激和生物回饋 • 盆底肌訓練 • 陰道腹股協調訓練 • 功效 • 肌力和協調 • 改善血供營養 • 增強神經敏感性 • 建立盆底本體
盆腔器官脫垂 壓力性尿失禁 大便失禁及生殖道瘺
• 1888年曼氏手術 • 光源、無菌技術、新材料
······開創手術治療時代 • 60~70年代我國防治子宮
脫垂做出舉世矚目的貢獻
• 90年代盆底醫學出現突破 性進展,出現新的理論、 新的手術觀念(修補repair 維持retain替代 replacement_3R)
指腹壓突然增加導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 是由逼尿肌收縮壓或膀胱壁對尿液的張力壓引 起。
北京地區成年女性各種尿失禁構成比
混合性尿失禁32.3%
急迫性尿失禁7.3%
壓力性尿失禁59.6%
病因
• 解剖型:占90%以上,為盆底組 織鬆弛引起
• 尿道內括約肌障礙型:<10%, 先天發育異常所致
臨床表現及診斷
實線顯示妊娠時,腰部向前突 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 重力軸線向前移,而使腹腔壓力和 盆腔臟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 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 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鬆弛。
-------------正常體位重力軸向
-----------------妊娠體位重力軸向
病因及危險因素
• 分娩: 產次、產程過長、助產 不當、產後過早從事體 力勞動
盆底外科相关问题PPT演示课件

盆底压力。
05 盆底外科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盆底外科研究现状与成果
盆底解剖学研究
深入探讨盆底肌肉、韧带和神经的解剖结构, 为手术操作提供精确的定位。
盆底修复材料研究
研发新型生物材料,用于盆底修复和重建, 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
针对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开展有 效的诊疗方法和手术技术。
行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01
02
03
04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肠道通 畅,预防便秘和பைடு நூலகம்道疾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盆底承受的压力,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
险增加。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盆底健 康产生负面影响,应尽量避免
或控制。
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盆底承受的 压力,应适时起身活动,减轻
盆底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
应用机器人技术辅助盆底外科手术,提高手 术精度和安全性。
盆底外科未来发展方向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研 究
深入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盆底外科在手术技术和 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目前,盆底外科已经成为 一个集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 众多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盆底外科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盆底外科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05 盆底外科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盆底外科研究现状与成果
盆底解剖学研究
深入探讨盆底肌肉、韧带和神经的解剖结构, 为手术操作提供精确的定位。
盆底修复材料研究
研发新型生物材料,用于盆底修复和重建, 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
针对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开展有 效的诊疗方法和手术技术。
行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01
02
03
04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肠道通 畅,预防便秘和பைடு நூலகம்道疾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盆底承受的压力,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
险增加。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盆底健 康产生负面影响,应尽量避免
或控制。
避免长时间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盆底承受的 压力,应适时起身活动,减轻
盆底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
应用机器人技术辅助盆底外科手术,提高手 术精度和安全性。
盆底外科未来发展方向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研 究
深入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盆底外科在手术技术和 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目前,盆底外科已经成为 一个集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 众多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盆底外科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盆底外科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技术

中度:1、尿失禁: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或者走路就发生尿失禁;
2、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膀胱、直肠等);会阴部有下坠感, 阴道发胀不适,伴有小腹疼痛,腰背酸痛; 3、泌尿生殖修补术后辅助治疗;
重度:1、尿失禁:站立就发生漏尿;
2、盆腔脏器脱至阴道口外,走路时经常会摩擦到,引起溃疡、化 脓或子宫肥大等问题;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技术
基本内容
• • • • 盆底解剖结构及基础知识 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
盆底解剖结构类型
• 支撑盆底正常功能的结构类型
– 肌肉 – 盆腔筋膜、韧带
女性盆腔脏器、会阴中央矢状面解剖图 ----------------------输卵管
经历了,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的损伤。
分 娩
-------------阴道直切口
妊娠1-10个月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轻度:1、阴道松弛;(产后42天妇女,已婚妇女)
2、反复性阴道炎、尿路感染; 3、性生活不满意(性交疼痛、性欲下降、无性高潮,影响婚姻生 活质量) 4、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坐骨尾骨肌
女性会阴和尿生殖膈
球海绵体肌--------------------会阴深横肌--------------------
患者收缩盆底肌的曲线达到80%为I类和II类肌纤维共同收缩。
盆底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 –女性尿失禁主要类型有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 (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尿失禁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给家庭和社会带 来沉重负担。 –我国各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 ~57.5%,绝经 后的女性高达50%。多数研究者的调查在30%-50%,说明在 中国约有1/3的女性人口受UI的影响。UI患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从20~29岁的7.6%,到90岁的64.8%。
妇科盆底解剖特点与妇科临床相关疾病的关联研究

药物与临床
21 年 1 00 月 第4卷 第1 期
健廑天地
妇 科 盆 底 解 剖 特 点 与妇 科 临 床 相 关 疾 病 的关 联 研 究
王 志辉 傅 裕 周 奕
【 摘要】 妇科疾病多 与盆地的 解剖特征和解 剖异常 有关, 女性骨盆 包容并 保护其内 部脏器, 但骨盆的骨性结构对所包
漏 斗状 , 内括 约 肌 关 闭不 全 , 道 膀 胱 所 形 成 的后 尿
经) 相融合 , 一起构成两侧 的腹下神 经下丛 ( 即盆腔 神经丛 , 简称盆丛) 。 骶前 神经是 交 感 神 经 , 神 经 的 切 断主 要用 于 该 治疗 原发 性 痛 经 或 由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引 起 的继 发 性痛 经 。骶 前 神经 位 于后 腹 膜 间隙 , 上 界 为腹 主 其
容脏器 的支持作用 十分 薄弱, 而盆底肌 肉可依据环境变化调节 自身张力 , 所包 容 的脏器 提供动 态支持 。此外女性盆地还有 为
丰富的神 经组 织, 女性盆腔神经 由躯体神经和 自主神 经两部分 组成 , 支配盆部 的感 觉与运 动, 调节 盆腔脏器 的功能。 了解女 性盆地 的解剖特征 , 对于预防、 断和 治疗 许多临床 妇科 常见疾病具有 非常积极 的意义。 诊
部下段 交 感 节 发 出 的交 感 神 经 纤 维 自腹 主 动 脉 前
神经丛 分 出 , 行 盆 腔 分 为 两 部 分 : 巢 神 经 丛 经 下 卵
卵巢 门人 卵巢 , 有 分 支 分 布 于 输 卵 管 , 外 一 支 并 另
为 盆隔 , 由提 肛 肌 、 筋 膜 组 成 , 内贯 穿 尿 道 、 盆 其 阴
包 括会 阴前 横 肌 、 海 绵 体 肌 、 骨 海 绵 体 肌 和 肛 球 坐 门外括 约 肌 。上 述 肌 肉群 会 合 于 阴 道 出 口与 肛 门
21 年 1 00 月 第4卷 第1 期
健廑天地
妇 科 盆 底 解 剖 特 点 与妇 科 临 床 相 关 疾 病 的关 联 研 究
王 志辉 傅 裕 周 奕
【 摘要】 妇科疾病多 与盆地的 解剖特征和解 剖异常 有关, 女性骨盆 包容并 保护其内 部脏器, 但骨盆的骨性结构对所包
漏 斗状 , 内括 约 肌 关 闭不 全 , 道 膀 胱 所 形 成 的后 尿
经) 相融合 , 一起构成两侧 的腹下神 经下丛 ( 即盆腔 神经丛 , 简称盆丛) 。 骶前 神经是 交 感 神 经 , 神 经 的 切 断主 要用 于 该 治疗 原发 性 痛 经 或 由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引 起 的继 发 性痛 经 。骶 前 神经 位 于后 腹 膜 间隙 , 上 界 为腹 主 其
容脏器 的支持作用 十分 薄弱, 而盆底肌 肉可依据环境变化调节 自身张力 , 所包 容 的脏器 提供动 态支持 。此外女性盆地还有 为
丰富的神 经组 织, 女性盆腔神经 由躯体神经和 自主神 经两部分 组成 , 支配盆部 的感 觉与运 动, 调节 盆腔脏器 的功能。 了解女 性盆地 的解剖特征 , 对于预防、 断和 治疗 许多临床 妇科 常见疾病具有 非常积极 的意义。 诊
部下段 交 感 节 发 出 的交 感 神 经 纤 维 自腹 主 动 脉 前
神经丛 分 出 , 行 盆 腔 分 为 两 部 分 : 巢 神 经 丛 经 下 卵
卵巢 门人 卵巢 , 有 分 支 分 布 于 输 卵 管 , 外 一 支 并 另
为 盆隔 , 由提 肛 肌 、 筋 膜 组 成 , 内贯 穿 尿 道 、 盆 其 阴
包 括会 阴前 横 肌 、 海 绵 体 肌 、 骨 海 绵 体 肌 和 肛 球 坐 门外括 约 肌 。上 述 肌 肉群 会 合 于 阴 道 出 口与 肛 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基础

Repair
64
DeLancey’s功能生物力学要求
临床总结
• 脱垂的机制是从里面向外的脱出。盆腔脏器不是“掉 出来”的,而是被腹压“逼出”来的。 • 正是从里到外的脱出机制,提示任何重要的支撑问题 都在最内面的支撑层,即盆内筋膜有某些断裂。 • 盆内筋膜是一种独特的结缔组织,正如以往认为的那 样是不能伸展的,过大的压力会使其一处或多处不同 部位的断裂。 • 盆底器官脱垂是盆底结构的问题所致,而非移位的器 官所致。 58
Ⅱ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1~+1cm
Ⅲ
脱垂的最远端在处女膜缘外侧,距处女 膜缘>1 cm,但小于(tvl-2)cm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1cm~(tvl-2)cm
Ⅳ
全部脱出,脱垂的最远端超过处女膜缘 >(tvl-2)cm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阴道全长-2)cm
图2. 九格表表示盆腔器官位于正常位置 及完全脱垂时的各项数据
hiatus,gh)长度、会阴体(Perineal body,pb)长度三条经线的情况。
将测量结果记录到九格表(patient POP-Q 9 grid )中
(各参考指指示点及正常定位范围见表 1,盆腔器官脱垂的分度标准见表 2,结果记录见表3)
表1 POP-Q评估指示点及范围
指示点 Aa Ba C D Ap Bp GH PB TVL 内容描述 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3㎝处,相当于尿道膀胱沟 处 阴道顶端或前穹隆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 脱垂)的最远点 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 有宫颈时的后穹隆的位置,它提示了有子宫者骶骨 韧带附着到近端宫颈后壁的水平 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3㎝处,Ap与Aa点相以应 阴道顶端或后穹隆到Ap点之间阴道后壁上段中( 脱垂)的最远点,Bp与Ap点相对应 为自尿道外口的中点至处女膜后缘的长度 为自处女膜的后缘至肛门口中点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盆底主要肌肉与功能
括约功能: 耻骨阴道肌:控尿 耻骨直肠肌:控便 耻骨尾骨肌:控便 支持功能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5
-----------耻骨阴 道-肌----------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盆底主要肌肉与功能
盆底肌结构与功能
功能
结构
括约
性 支持
耻骨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 肛门括约肌 尿道括约肌 耻骨阴道肌 耻骨尾骨肌 球状海绵肌 坐骨尾骨肌 提肌板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尾肌 髂尾肌
坐尾肌
盆底肌纤维类型和功能
功能 括约
肌肉类型 Ⅰ型和Ⅱ型混合
性
Ⅱ型 (浅色)厌氧的快反应型肌,
不耐疲劳,等张收缩
支持
Ⅰ型(深色)需氧的慢反应型肌,
• TYPE IIA ET IIB : CONTRACTION PHASIQUE ,
RAPIDE ET BREVE , FATIGABLE
IIA和 IIB 类: 阶段性收缩, 快速短暂, 易疲劳
• MUSCLES SUPERFICIELS 浅表肌
• TYPE IIC IIC 类
表面肌电是早期筛查的工具 8
1973年Birk提出生物反馈疗法及“行为医学”概念。
1974年Engel用三球囊压力测定模拟排便生理反射,并用此装置经肛门反馈 治疗大便失禁,同年Bleijenberg开始采用盆底肌电反馈技术治疗便秘。
一、盆底肌肉解剖功能与盆腹动力 盆底肌肉构成吊床样结构,尿 道、肛门以及阴道都从这里穿 行而过。行使以下功能: 性 括约 支持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意义
治疗前 前基线高 收缩波幅低 稳定性差
放松训练+Kegel模板 1疗程
治疗后 前基线降低 收缩波幅升高 肌肉稳定
疗效显著
生物反馈治疗方案
(子宫,膀胱和肠道) 耐疲劳,等位收缩
• 大约 2/3 盆底肌是 慢反应肌; • 无法将快反应肌训练成慢反应肌,反之亦然。
性别
年龄
静息电位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方案 女(n=29) 25.6±2.0 男(n=22) 27.0±2.8
2.99±1.55 3.13±1.22
▪ 静息电位
▪ 正常:阴道<2uv,直肠<4uv ▪ 异常:分别高于正常值
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
杨瑞嘉
概述
盆底解剖的概念及发展 盆底功能障碍与评定 盆底生物反馈的实施
盆底生物反馈的概念及发展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70年代
应用 心理生理学 心理生理学 生物反馈
盆底 生物反馈
1967年Miller等证明,自律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如心率、血压、腺体分泌等可 通过“学习”条件反射产生双向调节,
肌电是神经肌肉微弱电信号的集合 神经肌肉早期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肌电
信号的异常 长期的病理状态超出神经肌肉代偿功
能范围即出现临床症状 表面肌电是做为早期筛查的工具
盆底肌电反映基本的盆底生物力学9功 能
低张力,低的肌电活动:
尿失禁、便失禁,反复泌尿生 殖道感染 器官脱垂:(膀胱,直肠,阴道) 性功能障碍:性高潮障碍
▪ 盆底松弛 ▪ 尿便失禁、直肠脱垂、产后康复、性交困难等
▪ 直肠或盆底感觉高敏 ▪ 肠易激、盆底不适、性交痛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肠感觉减退 ▪ 便秘、失禁等
选择最佳适应症
盆底松弛型,不伴有明显盆腔脏器脱垂
最
盆底失弛缓型非完全神经源性
佳
尿失禁
适
应
盆底痛
症
精神正常,认知良好,有较强的治疗愿望
能配合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其他
生物反馈 针灸
心理治疗 手术
SUCCESS
THANK YOU
2020/3/2
可编辑
盆底生物反馈的实施
治疗机理
通过装置建立外 部的反馈通路,部分代 偿或训练已经受损的内 部反馈通路。
• 压力介导
• 表面肌电介导 • 家用训练器等
筛选合适的病种和病人
▪ 盆底失弛缓 ▪ 便秘、尿频或等待、盆底痛等
▪ 性--解剖结构
球海绵体肌—帮助阴 蒂勃起,大阴唇充血从 而使巴氏腺分泌液体 和阴道口的开放
耻骨阴道肌—放松使 阴道口开放
肛提肌—帮助性生活 时升提
耻骨尾骨肌—高潮时 8/sec 节律性收缩
6
--------------------球海绵 体肌
纤维类型
7
• TYPE I : CONTRACTION TONIQUE , LENTE ET
高张力,高的肌电活动:
潴留(排空不全,等待,减慢) 、尿频 性功能障碍:性交痛;盆底肌筋膜痛 便秘
盆底功能障碍
肌肉 神经 骨骼 血管 韧带
盆底是个整体,任何部分出现异常均会产生 症状和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性功能障碍
大便失禁
盆底痛
PFD
生物反馈治疗方案
依据
肛管压力测定 盆底神经电生理
基础
盆底肌正确 的收缩
目的
• 肌力 • 稳定性 • 协调性 • 直肠敏感性
盆底失弛缓:盆底肌稳定性 盆底松弛:盆底肌收缩力及耐疲劳性 电刺激和触发电刺激:提高直肠敏感性
放松训练 触发电刺激 稳定性训练(Kegel模板)
协调性训练 耐力训练
盆腔脏器脱垂
便秘
外伤 尿失禁 手术后
神经系统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最佳临床路径 多学科合作团队
消化科
泌尿科
肛肠科
Pelvic Floor Center
盆底中心
心理与精神科
妇科
治疗师(行为/物理) 生物反馈技师 失禁顾问 护师 社会工作者(义工) 营养师
▪ 肌电变异性
▪ 正常:<20% ▪ 异常:静息和持续收缩>20%
▪ 肌力 ▪ 快速反应时间 ▪ 中值频率等
性别
女(n=29) 男(n=22)
年龄
25.6±2.0 27.0±2.8
肌电变异性
0.19±0.05 0.18±0.05
南京市中医院正常人群测量
盆底疾病中心
多学科合作 整体治疗
一般治疗
认知疗法 中西医药物
CONTINUE , PEU FATIGABLE
• I 类: 强直收缩, 长且持久, 不易疲劳
• PUBO-VAGINAL, PUBO-RECTAL 70 % PUBO-COCCYGIEN 90 % ILIO-COCCYGIEN, ISCHIO-COCCYGIEN 68 % 耻骨-阴道, 耻骨-直肠 70% 耻-尾骨90% 髂-尾骨, 坐-尾骨68%
盆底主要肌肉与功能
括约功能: 耻骨阴道肌:控尿 耻骨直肠肌:控便 耻骨尾骨肌:控便 支持功能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5
-----------耻骨阴 道-肌----------耻骨直肠肌
----------耻骨尾骨肌 -----------髂骨尾骨肌
盆底主要肌肉与功能
盆底肌结构与功能
功能
结构
括约
性 支持
耻骨尾骨肌 耻骨直肠肌 肛门括约肌 尿道括约肌 耻骨阴道肌 耻骨尾骨肌 球状海绵肌 坐骨尾骨肌 提肌板
耻骨阴道肌 耻骨直肠肌
耻尾肌 髂尾肌
坐尾肌
盆底肌纤维类型和功能
功能 括约
肌肉类型 Ⅰ型和Ⅱ型混合
性
Ⅱ型 (浅色)厌氧的快反应型肌,
不耐疲劳,等张收缩
支持
Ⅰ型(深色)需氧的慢反应型肌,
• TYPE IIA ET IIB : CONTRACTION PHASIQUE ,
RAPIDE ET BREVE , FATIGABLE
IIA和 IIB 类: 阶段性收缩, 快速短暂, 易疲劳
• MUSCLES SUPERFICIELS 浅表肌
• TYPE IIC IIC 类
表面肌电是早期筛查的工具 8
1973年Birk提出生物反馈疗法及“行为医学”概念。
1974年Engel用三球囊压力测定模拟排便生理反射,并用此装置经肛门反馈 治疗大便失禁,同年Bleijenberg开始采用盆底肌电反馈技术治疗便秘。
一、盆底肌肉解剖功能与盆腹动力 盆底肌肉构成吊床样结构,尿 道、肛门以及阴道都从这里穿 行而过。行使以下功能: 性 括约 支持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意义
治疗前 前基线高 收缩波幅低 稳定性差
放松训练+Kegel模板 1疗程
治疗后 前基线降低 收缩波幅升高 肌肉稳定
疗效显著
生物反馈治疗方案
(子宫,膀胱和肠道) 耐疲劳,等位收缩
• 大约 2/3 盆底肌是 慢反应肌; • 无法将快反应肌训练成慢反应肌,反之亦然。
性别
年龄
静息电位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方案 女(n=29) 25.6±2.0 男(n=22) 27.0±2.8
2.99±1.55 3.13±1.22
▪ 静息电位
▪ 正常:阴道<2uv,直肠<4uv ▪ 异常:分别高于正常值
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
杨瑞嘉
概述
盆底解剖的概念及发展 盆底功能障碍与评定 盆底生物反馈的实施
盆底生物反馈的概念及发展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70年代
应用 心理生理学 心理生理学 生物反馈
盆底 生物反馈
1967年Miller等证明,自律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如心率、血压、腺体分泌等可 通过“学习”条件反射产生双向调节,
肌电是神经肌肉微弱电信号的集合 神经肌肉早期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肌电
信号的异常 长期的病理状态超出神经肌肉代偿功
能范围即出现临床症状 表面肌电是做为早期筛查的工具
盆底肌电反映基本的盆底生物力学9功 能
低张力,低的肌电活动:
尿失禁、便失禁,反复泌尿生 殖道感染 器官脱垂:(膀胱,直肠,阴道) 性功能障碍:性高潮障碍
▪ 盆底松弛 ▪ 尿便失禁、直肠脱垂、产后康复、性交困难等
▪ 直肠或盆底感觉高敏 ▪ 肠易激、盆底不适、性交痛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肠感觉减退 ▪ 便秘、失禁等
选择最佳适应症
盆底松弛型,不伴有明显盆腔脏器脱垂
最
盆底失弛缓型非完全神经源性
佳
尿失禁
适
应
盆底痛
症
精神正常,认知良好,有较强的治疗愿望
能配合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其他
生物反馈 针灸
心理治疗 手术
SUCCESS
THANK YOU
2020/3/2
可编辑
盆底生物反馈的实施
治疗机理
通过装置建立外 部的反馈通路,部分代 偿或训练已经受损的内 部反馈通路。
• 压力介导
• 表面肌电介导 • 家用训练器等
筛选合适的病种和病人
▪ 盆底失弛缓 ▪ 便秘、尿频或等待、盆底痛等
▪ 性--解剖结构
球海绵体肌—帮助阴 蒂勃起,大阴唇充血从 而使巴氏腺分泌液体 和阴道口的开放
耻骨阴道肌—放松使 阴道口开放
肛提肌—帮助性生活 时升提
耻骨尾骨肌—高潮时 8/sec 节律性收缩
6
--------------------球海绵 体肌
纤维类型
7
• TYPE I : CONTRACTION TONIQUE , LENTE ET
高张力,高的肌电活动:
潴留(排空不全,等待,减慢) 、尿频 性功能障碍:性交痛;盆底肌筋膜痛 便秘
盆底功能障碍
肌肉 神经 骨骼 血管 韧带
盆底是个整体,任何部分出现异常均会产生 症状和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性功能障碍
大便失禁
盆底痛
PFD
生物反馈治疗方案
依据
肛管压力测定 盆底神经电生理
基础
盆底肌正确 的收缩
目的
• 肌力 • 稳定性 • 协调性 • 直肠敏感性
盆底失弛缓:盆底肌稳定性 盆底松弛:盆底肌收缩力及耐疲劳性 电刺激和触发电刺激:提高直肠敏感性
放松训练 触发电刺激 稳定性训练(Kegel模板)
协调性训练 耐力训练
盆腔脏器脱垂
便秘
外伤 尿失禁 手术后
神经系统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最佳临床路径 多学科合作团队
消化科
泌尿科
肛肠科
Pelvic Floor Center
盆底中心
心理与精神科
妇科
治疗师(行为/物理) 生物反馈技师 失禁顾问 护师 社会工作者(义工) 营养师
▪ 肌电变异性
▪ 正常:<20% ▪ 异常:静息和持续收缩>20%
▪ 肌力 ▪ 快速反应时间 ▪ 中值频率等
性别
女(n=29) 男(n=22)
年龄
25.6±2.0 27.0±2.8
肌电变异性
0.19±0.05 0.18±0.05
南京市中医院正常人群测量
盆底疾病中心
多学科合作 整体治疗
一般治疗
认知疗法 中西医药物
CONTINUE , PEU FATIGABLE
• I 类: 强直收缩, 长且持久, 不易疲劳
• PUBO-VAGINAL, PUBO-RECTAL 70 % PUBO-COCCYGIEN 90 % ILIO-COCCYGIEN, ISCHIO-COCCYGIEN 68 % 耻骨-阴道, 耻骨-直肠 70% 耻-尾骨90% 髂-尾骨, 坐-尾骨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