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抗生素选择
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和治疗措施

◆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菌。可引起术后感染、菌 血症,在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化脓性脑膜炎中分离 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比例较高。
◆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及芳香黄杆菌等 对广谱抗菌药(如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酶类、 四环素类、氯霉素)有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选 择用药。
6. 莫拉菌属
◆为革兰阴性球杆菌 ,无动力,不易脱色,成双排列(与奈瑟 菌相似),无鞭毛,部分菌株有荚膜。
非发酵菌主要种类
• 铜绿假单胞菌 • 不动杆菌属 • 产碱杆菌属 • 莫拉菌属 • 黄杆菌属 • 军团菌属 • 金氏杆菌属 • 土壤杆菌属
非发酵菌主要特点
• 氧化酶:+;不动杆菌属除外 • O/F试验:O/- • 动力试验:多数有鞭毛,但半固体动力试验不
明显,常采用镜检或鞭毛染色
非发酵菌--检验程序
+
-
-
+
+/-
+
黄杆菌属
+
O/F
-
+
-
+/-
1.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水和土壤中。种类多达200 余种,多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根据rRNA-DNA同源性分为5群,其中Ⅰ群属于假单胞菌 属,共7种细菌,代表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共同点
+ + + _/+ _
+ + + _ +/_
O/- O/- 66.0~69.8
_ _ 63.9~68.9
O:氧化;F:发酵;
4. 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
• 革兰阴性杆菌,丛鞭毛 • 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平板生长良好,
麦康凯平板可生长 • 氧化酶- • 葡萄糖O/F:- • 麦芽糖O/F:+ • 赖氨酸脱羧+ • 明胶液化+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

抗菌药物耐药性总结分析一、监测情况:1、革兰阳性球菌(前两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见下(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
耐药率50-75%:红霉素。
耐药率40-50%:庆大霉素。
耐药率30-40%: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
(2)表皮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庆大霉素、四环素。
耐药率40-50%:诺氟沙星。
耐药率30-40%: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
2、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1)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见下:耐药率超过75%:无。
耐药率50-75%:头孢噻吩、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呋辛。
耐药率40-50%: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
耐药率30-4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替卡西林+棒酸。
(3)阴沟肠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
耐药率50-75%: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
耐药率40-50%: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头孢吡肟。
耐药率30-40%:无。
3、假单胞菌和非发酵菌抗生素耐药见下:(1)铜绿假单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无。
耐药率40-50%:无。
耐药率30-40%: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2)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耐药率超过75%:替卡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
耐药率50-75%: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及策略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及策略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
非发酵菌指的是不能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发酵的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肠杆菌属(Escherichia)。
这些菌株在感染过程中发展出多种耐药机制,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本文将探讨非发酵菌耐药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非发酵菌耐药现状多重耐药性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多重耐药菌株对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等呈现耐药现象。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以及耐药菌株的自身进化使得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给抗生素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耐药机制非发酵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其中包括药物靶标的突变、药物外排泵的过度表达以及β-内酰胺类药物酶的产生等。
这些耐药机制共同作用,使得非发酵菌株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大大增强。
医院感染非发酵菌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传播的,因此医院感染成为非发酵菌耐药的主要途径。
它们可以通过医疗设备、空气和手术室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感染发生,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非常困难,临床结果往往不理想。
应对策略强化抗生素管理与合理使用为了应对非发酵菌耐药,强化抗生素管理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在医院中,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途径。
此外,通过加强医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减少无效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发展新型抗生素当前,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十分重要。
目前的抗生素对非发酵菌的效果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发展新型抗生素。
在研发新型抗生素时,应该考虑耐药菌株抗药机制,以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探索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疗法等。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非发酵菌的耐药主要是通过医院环境传播的,因此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消毒以及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
非发酵菌

美洛培南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多粘菌素B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11
14 May 2020
菌株量
%R
%I
%S
9828
36
0.1
63.9
10028
29.8
0.1
70
5412
34.8
14.6
50.6
10687
18.2
20.5
61.3
11010
23.6
5.3
71.1
10587
24.5
9.3
66.2
9902
31
23.4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哌哌拉拉西西林林/他唑头巴孢坦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亚胺培南
阿米卡星
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2
14 May 2020
鲍曼不动杆菌2006~2008年耐药趋势
耐药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氨苄西林/哌舒拉巴西坦林/他唑头巴孢坦哌酮/舒巴坦
13.8
52.8
1720
52.5
12.6
34.9
1934
43
6.7
50.3
893
30.6
24.7
44.7
1918
18.7
21.9
59.4
1958
3.5
4.9
91.6
370
30
22.2
47.8
某院1998—2010年两种非发酵菌耐药率情况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性分析

t na drssa c ae fwon n fr e t gb ce a P e d mo a eu ioaa dAcn tb ce a ma ni b . i eitn ertso o . m ni a tr 。 su o n sa rgn s n ieo atrb u n i o n t e n i 。 e
【 关键词 】 抗菌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 白质类 ;相关关系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An i i r b a e it n e o wo n n f r n i g b e e i n o r l t n wi t i t o s m p o e we n t c o i lr ssa c ft o -e me tn a t ra a d c r ea o t a i o c c n u m i hn b i i t nb t e
d mo a e u i o a a d Ac n t b c e a ma n i a d t e c rea in b t e t it sc n u t n a d a t eo o n sa r g n s i e o a trb u n i n o r lt ewe n a i oi o s mp i n n i r . n . h o n b c o mi b a e i a c a e e w e 9 8 a d 2 1 . M e h d A er s e t e a a y i sp ro e a e n t e ioa i l ss n e r t sb t e n 1 9 n 0 0 r t to s r t p c i l sswa e f r d b s d o h s l . o v n m
1 9 d2 1 optl E r J -ag D Ⅳ¥ q . e a m n hr ay Sc n f l tdHo il 9 8a 0 0i ah si G ^G i y n, n n a a n u D p r e tfP am c, eo dA i e s t t o i a p ao f
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与防控策略

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与防控策略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全球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防控策略。
一、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现状(1)耐药性机制的研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多种机制。
比如,细菌通过改变药物靶标、降低细胞对药物的渗透性等方式来产生抗药性。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菌耐药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在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寻找新型的抗菌药物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抗菌药物的筛选和修饰等方式,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疗效的新型抗生素。
这些新药的研发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耐药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了解耐药细菌的流行规律对于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耐药细菌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家们可以追踪疾病的传播途径、掌握耐药菌株的演变过程,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策略(1)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公众对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界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
(2)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医疗机构和医生应遵循临床治疗指南,合理用药,避免过度或错误使用抗生素。
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制止非法销售抗生素的行为。
(3)促进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鼓励科学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加大对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力度。
此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药物研发政策和激励措施,以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4)加强国际合作: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疫情和经验数据,共同研究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对策。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

常见细菌真菌对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总结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1、弗氏柠檬酸杆菌: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无丙二酸枸椽酸杆菌群:氨芾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天然耐药。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赫氏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异栖克雷伯菌):氨芾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6、蜂房哈夫尼菌(蜂房哈夫尼亚菌):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天然耐药。
7、摩根摩根菌: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抱菌素一代(头袍嘎琳、头抱嘎吩)、头抱菌素二代(头袍啜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氨芾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哇琳、头抱嚷吩)、头抱菌素二代(头抱吠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啜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抱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节西林/舒巴坦、头抱菌素一代(头弛嘎琳、头抱嘎吩)、头霉素类(头抱西丁、头抱替坦)、头抱菌素二代(头泡吠辛)、吠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天然耐药。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羊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泡菌素一代(头抱嘎琳、头抱嘎吩)天然耐药。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抱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非发酵菌的耐药现状及抗生素选择

7
7 7 6 5 5 4
1.17
1.17 1.17 1.00 0.83 0.83 0.67
0.17
0.17
0.17
2.67
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
其他真菌
37
6
6.18
1.00
2011年15家医院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100 90 80
耐药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8 14.3 19 19.5 19.8 20.8 21.7 23.5 25 29.1 29.3 31.7 38.7 38.9
我院多重耐药、泛耐药菌种分布
2011年 2012年
2011-2012金华二院多重耐药菌细菌分布情况
•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属类,占比38.95% • MRSA占比18.42%
结 论
1、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增多趋势; 2、铜绿假单胞菌属等非发酵菌总体增多。
如何应对非发酵菌感染?
◆ 腹腔内感染
◆ 脑膜炎 ◆ 败血症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 骨和关节感染 ◆ 泌尿非发酵菌耐药率(%)
抗菌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耐药 28.5 敏感 52.7
美罗培南
阿米卡星 头孢他啶
45.2
35.3 39.6
52.2
60.9 51.2
6981
6723 6012 2519 1889 1271 830 598 322 211 655
16.46
15.85 14.17 5.94 4.45 3.00 1.96 1.41 0.76 0.50 1.54
产碱杆菌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金杆菌属 罗尔斯顿菌属 气单胞菌属 多源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志贺菌属 丛毛单胞菌 奈瑟菌属 博特菌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14.3
10 3.8
0
多黏菌素E 阿米卡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环丙沙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
抗菌药物
精品医学ppt
6
2011-2012金华二院细菌菌种情况
2011.3.1日~2012.11.15日临床分离株
株数 11860 6981 6723 6012 2519 1889 1271 830 598 322
211 655 424 455 128
% 27.96 16.46 15.85 14.17 5.94 4.45 3.00 1.96 1.41 0.76 0.50 1.54 1.00 1.07 0.30
细菌 摩根菌属 产碱杆菌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金杆菌属 罗尔斯顿菌属 气单胞菌属 多源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 志贺菌属 丛毛单胞菌 奈瑟菌属 博特菌属 黄杆菌属 其他
1% 1% 1%
1% 1% 1%1%1%1%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4%
2%
2%
2%
2%
2% 3%
4%
4%
10%
4%
4%
8%
金华二院护理院2011.03-2012.12年痰培养占比图
10%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少许真菌生长 解鸟氨酸兰奥尔菌 鲍曼不动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 黏质沙雷菌 产酸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液化沙雷菌 表皮葡萄球菌 荧光/恶臭假单胞菌 异型枸橼酸杆菌 格林蒙勒米诺菌 摩氏摩根菌 木糖葡萄球菌 荧光假单胞菌 产气肠杆菌 产色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人葡萄球菌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普通变形杆菌 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 鲍氏/溶血不动杆菌 中间肠杆菌 土生克雷伯菌 气味沙雷菌 浅黄假单胞菌 浅黄金色单胞菌 克雷伯菌属 拉氏普罗威登斯菌 雷极普罗威登斯菌 链球菌属 模仿葡萄球菌 摩根摩根菌种 黏质沙雷菌生物1群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弗氏柠檬酸杆菌群 鸡葡萄球菌 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解糖葡萄球菌 侵肺巴斯德菌 琼氏不动杆菌 产碱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无活性 恶臭假单胞菌 溶血不动杆菌 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 紫色色杆菌
克柔念珠菌 流感嗜血杆菌 其他
2
0.33
2
0.33
2
0.33
1.84
产碱杆菌
1
0.17
1.67
产酸克雷伯杆菌
1
0.17
1.67
黄杆菌
1
0.17
1.34
黄曲霉
1
0.17
1.17 1.17 1.17
沙门菌 厌氧菌 其他枸橼酸杆菌属
1
0.17
1
0.17
1
0.17
1.00
其他克雷伯菌属
1
0.17
0.83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10
2011-2012金华二院多重耐药菌细菌分布情况
•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属类,占比38.95%
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精品医学ppt
7
我院细菌室标本总体送检情况
6% 7%
0%
0%
0%
0%
5%
0%
22%
痰液
尿液
全血
粪便
组织液
体液
分泌物
胸腹水
导管
60%
白带
金华二院护理院2011.03-2012.12年所送检标本占比统计图
精品医学ppt
8
我院HAP致病原总体分离情况
非发酵菌感染现状及抗生素选择
金华市第二医院 周学平
精品医学ppt
1
主要内容
1
非发酵菌的挑战
2
2011年CHEST细菌检测情况介绍
3
我院目前多重耐药、泛耐药菌变迁
4
舒普深高效应对非发酵菌的优势
精品医学ppt
2
非发酵菌
不能以发酵形式利 用葡萄糖的需氧、 无芽胞的G-杆菌
条件致病菌 院内感染
铜绿 假单胞菌 鲍曼
100.0
4
HAP致病原总体分离情况(599例分离到694株菌)
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白色念珠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阴沟肠杆菌 热带念珠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烟曲霉 其他不动杆菌属 光滑念珠菌 其他肠杆菌属 屎肠球菌 其他假单胞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产气肠杆菌
菌株数 175 125 77 58 35 27 20 13 11 10 10 8 7 7 7 6 5 5 4
%病例数
-----刘又宁教授课题组
29.22
病原菌
菌株数
%病例数
20.87
醋酸钙不动杆菌
4
0.67
12.85
肺炎链球菌
3
0.50
9.68
近平滑念珠菌
2
0.33
5.84
卡他莫拉菌
2
0.33
4.51 3.34 2.17
16
2.67
0.83
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
37
0.6精7品医学p其pt 他真菌
6
6.18 1.005
耐药率(%)
2011年15家医院6012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100
90
80
70
60
50
38.7 38.9
40
29.1 29.3 31.7
30
19
19.5 19.8 20.8 21.7 23.5
25
不动杆菌
嗜麦芽 伯克霍 窄食单胞菌 尔德菌
精品医学ppt
产碱杆菌属 丛毛单胞菌 黄杆菌属 ……
医学综述2002;8:547-548. 3
2011年CHINET耐药监测革兰阴性菌菌种分布
细菌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不动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沙雷菌属 其他假单胞菌 其他嗜血杆菌 沙门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伯克霍尔德菌属 莫拉菌属 合计
▪ 非发酵菌是重要的病原体之精一品(医学占p3pt7.2%)
株数 198 128 120 208 109 106 45 34 154 25 23 37 23 327
42415
% 0.47 0.30 0.28 0.49 0.26 0.25 0.11 0.08 0.36 0.06 0.05 0.09 0.05 0.77
精品医学ppt
9
我院多重耐药、泛耐药菌种分布
30
25
20
15
2011年
2012年
10
5
0
肺炎克雷伯铜菌绿亚金假种黄单色胞葡菌萄大球肠菌鲍埃嗜曼希麦不菌芽动窄杆食菌单黏胞质菌荧沙光液雷/化菌恶沙臭雷假菌单洋阴胞葱沟菌伯肠克杆霍菌尔紫德精色菌土色解生品杆鸟克菌氨医雷酸伯兰学菌产奥酸p尔克p菌雷t产伯气菌肺肠炎杆克菌雷气伯异味菌型沙弗枸雷劳橼菌地酸枸杆橼菌浅酸黄杆假菌产单气胞克菌奇雷异伯变菌形嗜杆麦菌芽杆菌